本帖最后由 静默的百合 于 2020-3-23 13:14 编辑
【3月-春】诗酒趁年华
春天,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无数文人墨客呼朋引伴,登高览胜,吟诗作赋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吟咏春天的动人诗篇在人间广为流传,尤其是从唐诗宋词里走来的春天,更是风雅端丽,意韵绵长。
在这明媚春光里,对着春花不经意间在心底重温经典诗词的同时,更易念及年轻时一起看过春花的的老朋友。前天,收到大学同窗W君的微信问候:“趁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或赏花,或品茶,或饮酒……如此春光,莫负良辰。”不觉在感动之余,会心微笑:这,不就和苏子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个意思嘛。好巧,这段日子在重温东坡这阕词。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初读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就被末句惊艳到了:故人,故国,新火,新茶,诗酒,年华,这些美好、惹人遐思的字眼,被苏子婉约而不失飞扬逸兴的词作串联在一起,令人悠然神往。如一杯传世佳醇,简净醇厚,辄品即生陶然兴味,轻易就打开人心扉,令人顿生心意相通之感。真羡慕苏子这份诗酒趁年华的洒脱,然而,做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平淡而庸常的生活,渐渐消磨着我们对这些曾经热爱并一直在心底向往着的美好情愫,好在,它们尚未消磨殆尽,如沉默在旷野的花儿,沉寂了一个漫漫严冬,这不,借着浩浩东风,这会儿,又重新在枝端悄然绽放。
时下惊蜇刚过,燕子初还,闲来漫步白河之滨,看玉兰、梅花、梨花竟相绽放,衬着春林初起的袅袅柳烟,正如苏轼在词开端所说,“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让我们藉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穿越时空,回到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到苏轼任太守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超然台上,和正在超然台上烹着新茶,吟着《望江南》,登高望远的苏子一起感受一下诗酒趁年华的意境吧。
超然台,位于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公元1075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第二年,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此台建在城北高地上,视野开阔,居其上可以一览密州城全貌,苏轼很喜欢此台及弟弟题的名字,常跟朋友登临此台。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已是苏轼知密州第三年。暮春的一天,公余闲时,苏轼和来自故乡的友人一起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站在清风徐来的超然台上,近看,台前满目柳色青青,那碧色柳枝随着微风正轻轻摆动;远看,弯弯的护城河半壕春水碧波荡漾,错落有致的春花正满城竟放,暗示着春光未老;更远处,千家万户的房屋都掩映在迷离烟雨之中。和朋友对饮几杯之后,酒醒了,算了算,寒食已过,已近清明节气。向西眺望,故乡眉州在千里之外,亡妻和父母亲的坟地都在那里,却因离乡太远无法回去祭奠,而京城亦在千里之外,自己读书多年,期待的功成名就还是无法实现,不觉摇头叹息不已。转念想起弟弟为此台命名超然的深情厚谊,又宽慰自己说道:不要对着老友想念故乡和曾经在京城的风华了,且吩咐随行的僮子捡拾新柳枝生火,烹上密州百姓新上的明前茶,趁春光未老,写诗醉酒方不负这眼前的大好年华啊。看着苏子在超然台上,由苦闷难过到渐渐洒脱释然,挥笔而就写下这首词,我不禁和苏子的朋友及随行的人一起诵读再三,钦慕之余,渐渐领悟到苏子笔下,这看似寻常的诗酒趁年华之境亦是得来不易呢。
入仕以来,因反对新法,与当朝新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由京城被贬到杭州再到密州,可以想象,知密州3年后,于风细柳斜斜的春日,登北郊超然台远眺杏花微雨中的密州,在霏霏烟雨中触动了思乡情结的苏轼的心情,不亚于辛弃疾淳熙二年在赣州就任江西提点刑狱时,登郁孤台时的心情:“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曾几何时,在京师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是多年夙愿,可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
在这里,苏子亦对着超然台下的春天吟咏道:“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万家。”一句春未老,烟雨暗万家,一语双关,在描摹春景的同时,透露出苏子正值壮年(39岁),郁郁不得志的惆怅。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寒食后,就是清明节,酒醒了却因为思念故乡和故人叹息不已。本是消沉的笔调却在此后倏然一转,一向豁达乐观的词人自我宽慰,自我开导道:不要对着老朋友想念故乡和旧时故都风华了,姑且招唤僮子点上新柳枝生火,烹上今春刚到的明前新茶,做诗醉酒也要趁着当下大好年华啊。至此,超然台命名的意味尽在其中:趁着还年轻,干脆就把握好现在,用超越的态度,看待一切,无论是喜是忧,都燕处超然吧。
今天,我们欣赏苏词时,无不赞叹他词如其人,乐观旷达。然而,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仕途挫折与宦海浮沉,一步步磨练、砥砺了他的心性,成就了斯人斯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做到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他做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亦做到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他并未真正做到。
做为一个重情重义的翩翩君子,他与爱妻王弗伉俪情深,与胞弟子由手足情长,想要做到休对故人思故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他在子由命名的超然台上,眺望春未老,风细柳斜斜的烟雨春景时,聊解乡思乡愁的一番自我劝勉罢了。然而,这样的自我劝勉,亦足以展示其自我雕琢,自我成长的不凡境界。众所周知,苏轼为亡妻王弗写过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流传千古,苍凉而深挚;为胞弟子由写过一曲《水调歌头》亦浪漫奔放,脍炙人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堪称中秋写月寄情典范之作;还为自己写过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更是纵情放笔,气概豪迈:“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这些词皆是在密州任上所做。在密州,与当朝权贵不和,不被朝庭重用,离乡千里,追思亡妻,想念胞弟,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之怅始终包围着他。好在,藉着一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和这样“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自我慰勉,我们伟大的词人最终一步步成长起来了。于是,有了后来在黄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深沉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超然。 想来,人生就是这样,是一个逐步成长、逐步完善的过程。诗酒趁年华是每一个读书人私心向往的境界,世事纷纭,人生易老,但愿我们能象苏子一样,不管身处何时何境,都能拥有这样自我提点,自我成长的能力,自律自娱,力臻此境。念及此,更感念昔时同窗W君饱含一片深情挚谊的春日问候,便在一个春和景明的午后,在正花开烂漫的水湄,以春花为主题,拍了一组春景图,点开朋友圈,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为标题发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