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7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倡读经典】柳宗元的寂寞山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 1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柳宗元的寂寞山水
  
  1、
  
  从文学作品角度来说,我比较偏爱中国文学,更加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就散文而言,我比较喜欢唐宋时期的散文,尤其喜欢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冷峻、传神、蕴藉。
  
  写山写水并非物我两忘,而是寄情山水。将山水精神形诸于怀抱。让山水风骨,融入于人的情怀。物我相融相合,相得益彰。
  
  或许,这才是山水散文的境界。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大都如此。短小精致,却饱含深深的情愫。
  
  2、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不是吟咏风物,是为了抒怀,为了排遣,为了某种精神寄托。
  
  一山一水,在他的笔下,总是别具风骨,别诸怀抱。所以,我们读他的《永州八记》,会感觉到清冷、空寂、峻峭,或者总是有那么些许的忧愤难平。
  
  在永州,他笔下的许多山水都被世人冷落,被遗忘了。他这个永州司马,就如同那些奇山异水一样,冷落荒山,无人问津。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所以泪湿青衫,是因为心有戚戚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时候,只有泥土才是知音。
  
  他把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当作知音来描摹,无情的山水也就具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色彩。其实,他很多山水散文不用去抒情,读者就读懂了。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柳宗元访山探幽之意趣,又岂在山水之间呢?在于心之有所系情之有所寄托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姜太公钓鱼,钓的功名利禄,钓的是前程。柳宗元钓什么呢?是一江寒雪吗?恐怕是心中的不甘与希冀还有等待吧。
  
  他是具有一种兼济天下之怀抱的。
  
  就像那范仲淹写了一篇《岳阳楼记》却让我们了解他那幽幽怀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柳宗元的一首《江雪》,是否也想告诉人们,他一直在等待呢?
  
  将家国情怀寄托于山水之间,是古典散文最好的传统。
  
  3、
  
  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让中国古代的文人们,总难忘情于山水,神游天外。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即便是置身于山水之间,即便是草根一枚,心系天下的情怀,总是无法忘却。一枝一叶,无非是诗人笔下借以抒怀咏志之物像。这或许是那些古人们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遗产,我们理应珍而视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几千年的熏陶,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们,早已经深深刻上了儒家的烙印。在屡遭磨难的时候,“独善其身”便是文人们恪守的原则。不去抗争,不去谩议。用一种婉曲方式表达内心的愤懑与哀伤,就成了文人抚慰伤痛,排遣心中块垒的出口。于是,我们就读到了那些寄情于山水的散文,那种委婉曲折的表达。
  
  柳宗元屡遭仕途坎坷,却又情无可诉,借山水委曲表达,就是走了一条婉约的路。
  
  那些婉约之作,并非都是为了一种表达之美。
  
  很多的时候,是一种选择,一种无奈。
  
  屈原的香草,陶渊明的菊花,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李商隐的“身无彩翼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4、
  
  除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外,柳宗元对佛家思想也多有浸染。这就让他的山水散文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纯净、清冷、空寂的意境来。
  
  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所以,一贬再贬,他仍能够保持平常心态,既不放浪形骸,也不消沉颓废。这与他对“佛之道,大而多容。”深刻领悟有关。
  
  同样仕途坎坷,与苏轼相比,柳宗元多了一些执着,少了几分洒脱。
  
  同样面对挫折坎坷,苏轼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的磊落不羁,柳宗元难以做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一片寒冷空寂的时候,他选择了坚守。鸟飞绝,人踪灭,他没有随波逐流,他选择了独善其身。
  
  这是儒家的熏陶,也是佛家的境界。不争。不嗔。不堕落。不为外物所纷扰。
  
  或许,这与人的性情或者信仰有关。
  
  能够将儒家思绪,佛家精神融于山水文字当中,足可以称之为散文之经典了。
  
  5、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散文中的代表作,是寄情山水的经典作品。
  
  写山写水无一不精神,写石写竹无一不具风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游鱼一倩影,无不神采飞扬而形神兼备矣。欲写情,先以情笔写自然,则文字情景交融矣。
  
  这便是柳宗元。
  
  寥寥数笔抵得上洋洋洒洒。这得益于柳宗元散文大家的风范,更是因为他笔下的山水,都是有风骨、有灵性、有情感的。或者说,他笔下的每一块山石,每一棵树木,一曲一折,都是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又如何不生动呢?。
  
  读了山石水竹,再去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就一定心领神会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样是空寂清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与柳宗元《小石潭记》的空寂清冷有着很大的不同。张岱是一种闲适的清冷空寂。一炉火,一壶酒,几个游人,是一种清冷的温情;一潭水,环合的竹树,百许头鱼,柳宗元是一种哀怨清凉空寂。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彻骨之寒,无以言表的寂寞。两位都是文学大家,同样是山水文字,环境、心境的布局、把控,皆大家手笔。
  
  带着感情去描摹自然,山水皆含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就是这个道理。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只有水中的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这样清冷深幽之境地,如何不让人生出凄神寒骨之感呢?潭中的鱼,似无所依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景语还是情语呢?
  
  潭中的鱼,果真是与游者相乐吗?
  
  鱼的心事我们不懂。观鱼者的心事,谁能懂呢?
  
  这样的环境之中,悲凉悄怆之情,谁能不懂?
  
  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不愧大家。
  
  6、
  
  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
  
  既然无法居庙堂之高去忧国忧民,就只有去寄情山水,一诉衷肠了。
  
  所以,我们在他的山水散文中,更多的看到了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官场失意了,柳宗元却在永州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永州八记》,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描摹山水,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用自然关照人心,抒发情怀,开创一代山水散文之风。
  
  因为苦闷,因为忧愤,所以寄情山水,所以我们有幸读到了这些经典之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些,或许是柳宗元留给我们最丰厚的文化遗产。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4-1 17:16 | 只看该作者
读第一节,就深深共鸣。:handshake
相较于当代文学,我更欣赏古代作品,时间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精华为多。

本文从山水散文这个视角切入,将柳宗元的作品《永州八记》,放置于一个广阔深厚的背景。
不仅从文学的角度,将柳公及其诗文与众多大家经典比较着谈,
而且将视野扩展到思想文化的层面,挖掘其深层次原因,剖析其异同特色。
思路清晰,境界开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点小想法。文中所引用的句子,如果不是柳宗元的,要么换成柳的,要么标注作者。
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
发表于 2020-4-1 17:27 | 只看该作者
柳公笔下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知音交会。
不止于此,他志在庙堂风云。
所以才有寂寞与孤单。
版主文笔了得,底蕴深厚,纵横拿捏,浑然自得!
4#
发表于 2020-4-1 19:38 | 只看该作者
韩章柳句,欧骨苏风。永州俗有南蛮之称,山高地偏。柳公纵情山水,即使有过欢乐,也只是短暂的。现在高山之处,到处是高速,柳公的小石潭不高不矮,正好合适。苏公评价陶公诗在柳公之上,可能是柳公不如苏陶洒脱。

点评

呵呵,石兄也说芙蓉国里有南蛮,多少也给家乡来点赞美之词呀,来,来,倒满异蛇酒! :)  发表于 2020-4-2 21:47
5#
发表于 2020-4-1 20:21 | 只看该作者
空、幽、寒、寂、清、冷在他文中表现的即是意象也是生命。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4-1 17:16
读第一节,就深深共鸣。
相较于当代文学,我更欣赏古代作品,时间大浪淘沙,流传至今 ...

谢谢月牙版精彩点评,回头将引用诗文标注一下。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1:01 | 只看该作者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4-1 17:27
柳公笔下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知音交会。
不止于此,他志在庙堂风云。
所以才有寂寞与孤单。

谢谢朋友赞誉,请多多指教。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1:03 | 只看该作者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0-4-1 19:38
韩章柳句,欧骨苏风。永州俗有南蛮之称,山高地偏。柳公纵情山水,即使有过欢乐,也只是短暂的。现在高山之 ...

是,柳宗元的执着坚守也是一种精神,让人敬佩。
谢谢来访。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1:03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4-1 20:21
空、幽、寒、寂、清、冷在他文中表现的即是意象也是生命。

谢谢版主点评,问好。
10#
发表于 2020-4-2 13:09 | 只看该作者
何老师的文章就是这么大气。谈古论贤,唐宋文人风骨跃然纸上。

点评

附议一个。  发表于 2020-4-5 21:25
11#
发表于 2020-4-2 21:42 | 只看该作者
若柳公有知,定会认何足道哉老师为知音。

楼主从柳文、柳诗里读出了柳公的个性,读出了柳公的情怀,也读出了他无奈的寄托,好文!:victory:
12#
发表于 2020-4-3 08:49 | 只看该作者
重温柳宗元山水文章,品赏何版主精彩读感。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0:2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2 13:09
何老师的文章就是这么大气。谈古论贤,唐宋文人风骨跃然纸上。

哈哈,煮字先生过誉了,在这里呆过,有活动,参与一下。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0:29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2 21:42
若柳公有知,定会认何足道哉老师为知音。

楼主从柳文、柳诗里读出了柳公的个性,读出了柳公的 ...

老师高评,受之有愧。
拜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10:29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0-4-3 08:49
重温柳宗元山水文章,品赏何版主精彩读感。

谢谢朋友,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0:04 , Processed in 0.0567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