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4-9 08:53 编辑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文/草舍煮字
文友叶小蘖著文阐述了“牺牲”,我由此想到牺牲用来供奉的神。本文仅说说中国本土的神。
原始时代人类在自然灾害和天敌面前十分弱小,对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心生恐惧,隐隐觉得是一种神秘力量在控制。而环视周围万物,人是最有灵性的,所以掌握神秘力量的,应该与人的形象差不多,但更加强大的天地的主宰者——神。神(们)掌握着天地运行的一切,包括对人类的生杀予夺。雷霆雨露,无非天恩。当然,神们有等级有分工,因为人间有。
中国人自古是信奉祖先的,但我们所崇敬的神不仅仅是自己的直系祖先,还包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比如黄帝、炎帝、神农氏、女娲、仓颉、燧人氏、有巢氏……以及所有为了保住我们的土地、国民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人们。中国人的神还有百家思想圣贤,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甚至还有行业的开创者或有特殊贡献的人,比如木匠尊鲁班,戏班尊唐玄宗,中医尊孙思邈,甚至妓院尊管仲,其他还有管理财运的财神,爱打小报告的灶王……等等,总之世间的一切,方方面面几乎都有个神管着。
说说财神关公。在神界他至少有两个专业技术职称,一是武圣人,文圣人是孔子;二是武财神,文财神是赵公明。不过在清朝乾隆之前,民间尊奉的武圣却是岳飞。这是因为,虽然关羽和岳飞都是统领一方的大将军,但是一方面岳飞治军能力在关羽之上,几乎要恢复半壁江山,功败垂成之时死于皇帝的挟私阻挠和奸臣的受命残害;而关羽肩负守土重责,毕竟仁义难敌诡计,加上个人的性格缺陷和严重错误而大意失荆州,导致城失身亡。另一方面,岳飞有著名的诗词、文章传世,而关羽虽说经常夜读《论语》,但在文才方面则鲜有记载。可是为什么岳飞的“武圣”飨名被乾隆拿下了呢?主要原因一是南宋岳飞曾经把清代皇家先祖女真族打得落花流水,是清王朝的世敌,岂能任由臣民敬仰;二是岳飞功高主疑,与皇帝意见不合动辄摔耙子,躲到庐山去养病侍母,不像关羽的那种忠君,不宜让人臣效仿。关羽生前义释黄忠、义释曹操,各种义举,义薄云天。可怜他被后世土豪们供奉为财神,既为他们标榜取财以义,又为他们看守不义之财。看来做神也不自由,为了那点根本吃不到的牺牲,熏着辣眼睛的香火,顶着不情愿的虚名,牛鬼蛇神想拜就拜,青龙偃月刀也奈何不得。
言归正传,我们以祖先之神为荣,因为祖先缔造了家族,还积累和传授了农耕、水利、气候等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各种重大发现、发明,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些是后世子孙繁荣的根本。
祖先对于中国人有多重要?中国抗战结束,审判日本甲级战犯时,当过日本傀儡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出庭作证。他在控诉日本恶行时,一度情绪失控、声泪俱下。当时他怒吼日本战犯的一句话是,“我没有逼你把我的祖先当做你的祖先!”在场的战犯的暗笑是得意的,而其他外国人的表情却是鄙夷的。原来,一个曾经的深受家国天下教育的一国之君,能够为了复辟皇位而对侵略者卑躬屈膝,却对被迫参拜异族的靖国神社极为痛心疾首,生不如死,视为一桩无颜去见祖宗的奇耻大辱。在中国,最恶毒的话是骂祖宗八代,骂祖先“板板的”(牌位)。对中国人最大的侮辱是掘祖坟、毁姓氏祠堂(社稷是皇家祠堂——宗庙);中国人认为最大的罪过是数典忘祖、欺师灭祖,最大的惩罚是逐出族门,死后不得埋进祖宗的墓园。
在《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里,齐国来犯鲁国,曹刿认为肉食者容易得脑血栓、脑梗塞和脑溢血,所以没有远见,于是去为他们谋划抵抗齐国入侵。鲁庄公祭祀神明用的牛羊的牲畜以及玉帛,从来不敢缺少,他把这当做此战必胜的条件。曹刿认为这还不够,还要让恩惠和公平遍及百姓。从鲁庄公的话里可以知道,祭祀拜神对于战争来说是一件大事。据《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意思是,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现在成肃公表现出怠慢不恭,背弃天命了,恐怕回不来了吧!”这同样强调了祭祀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对鬼神的信奉。这两个例子里都提到了祭祀拜神用的牺牲:牛羊牲畜的肉以及玉帛。
人们尊奉了神,自己就是神的人了,神既管束人的言行思想,又关照人的命运。这样,人面对洪水猛兽就不那么恐惧,遇到艰难险阻也不那么畏缩了,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是,人只要祭祀了神,奉上牺牲,就有了神的护佑,就会相信去做任何事情只要符合神的旨意都诸事顺遂,所向披靡并且取得成就光宗耀祖。哪怕去死,也是神的意愿。死后就会升天进入神的国度,像那些祖先一样拥有一定等级的灵位,享受后人的三叩九拜,供奉的香火和牺牲,以及万世的荣耀,这是莫大的精神力量。若行事有所不顺,那一定是人对神有所不敬、欺瞒。信奉祖先为神的人们争相扬威立万,死后带着光环去见祖先,同时,也为他们的后世留下宝贵遗产。开国皇帝、新晋官员、金榜学子的一件大事,就是重修族谱。族谱久远一点、规模大一点的家族,都供奉祖先牌位,甚至建有家族祠堂,家族墓园(如孔庙、孔林),表彰祖先的丰功伟绩,年节上供叩拜。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明,多强调人和神的血缘关系。这里有个朴素的道理,每个人都来自父母,包括生命和生存能力,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追溯上去就是祖先。每一个姓氏,往上追溯,都能找到自己的作为神又作为人的祖先,由此可推及我们的族类。父母和祖先、我族类的祖先肯定比与我们毫不相干的鬼神靠谱吧。
可以想象,信神的人们如果把精神力量凝聚一处,前仆后继,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如何凝聚呢?于是就有了神的代言人来解释天意,比如祭司、巫师。有了天意的执行人来做人们的首领,比如天子,天之骄子,真龙下凡。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史书,和已经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证实,商代朝廷是信鬼神以治国的。周代之后的统治者对神的态度逐渐务实,但为了控制思想,维护社会伦常和稳定的需要,依然倡导臣民敬神,并身体力行。比如,《论语·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祭祀祖先就要像祖先真实在面前,祭神明就要像神明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然而,所谓天神毕竟是人臆想出来的,可信不可迷。事还是要人来做,听天命而尽人事,自助然后天助,求神不如求己。积极入世的儒家对此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据《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意思是,樊迟来问孔子怎么才算智慧。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慧了。他这就是否定鬼神的作用了,因此,我们的信仰宗教意味很淡。这是不是与他要亲自参加祭祀矛盾呢?实际上他认为如果想办成实事,却被鬼神之类的繁文缛节掣肘的话,那就应该变通一下绕过去。他没有反对敬鬼神,我们不能超越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来要求他。在那样的时代如果不敬鬼神,就会背离广大敬神的人们,失去他们的支持。再如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史书说他靠迷信领兵打仗,因为士兵信神,所以管用。据传有一次出征前,他撒了一把铜钱占卜,结果铜钱每一面都是正面朝上,预示此战必胜。战士们认为得到了神的护佑,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最终获得了胜利。实际上士兵们不知道,他那一把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敬了鬼神,可以获得精神力量,但事情还需要积极去做。我们的祖先就是因为事情做得卓越而成为神的。
然而,由于代代王朝倡导尊神,迷信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自己编造的神自己都信了,不问苍生问鬼神,甚至危难之时把肉眼凡胎的自己真的当做了天之骄子,以卵击石,以一己的迷信导致国破家亡,生民涂炭,教训于史不绝。
辛亥革命之后,鬼神逐渐随着封建王朝跌落神坛,中华民族走向共和,牺牲的涵义有了变化,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牺牲供奉的对象也有了变化。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何才能重于泰山呢?陈胜、吴广乃谋曰,“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那就为国家而死吧。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是因为中国总有人在危难中选择“死国”牺牲的缘故,尽管当中有人并不想当英雄,有人心怀恐惧依然义无反顾。
写得一本正经,说个笑谈吧。前两年有个报道,某地的庙里出现了“汽车之神”。只见那泥胎头束发髻,身穿古装,手拿方向盘。但是,估计汽车4S店管的他都不管,只管出入平安。造这个神的人既无知又无耻,贻笑大方。千百年来,一众抬轿坐轿的圣君顺民,故步自封,怎么可能发明汽车?后来即使有了汽车依然忘不掉坐轿,给汽车起名叫做“轿车”。其实要想出入平安,与其花钱去拜那个不伦不类、臭不要脸的假神,还不如塑个交警的像每天拜几拜,提醒自己出行守法,牺牲供品就省了吧。拜法律真神,肯定灵验。
神侃神话,神乎其神。回首望去,3600多字。饿滴个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