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6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中国历史,为百人代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24 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20-4-25 08:27 编辑

读中国历史,为百人代言
               ——感于陈天忠《览史觅英》

  
   一本书有它的命运。
  
  诗集《览史觅英》带着一种高海拔气质,一直在我家高高的书柜上闲置着。这书我大约断断续续读了两年之久,总是打开又放下,去忙生活中刻不容缓的事。
  
  在这个无书可以遣怀的特别漫长的春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把它请到案头,从头到尾研习了一遍,意在报偿作者历时八年的创作苦心。
  
  我通读过《史记》,领略过《二十四史》,但是,通读这些卷帙浩繁的史书后,改编出音韵和谐形式整齐的七言古风百余首,却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看到横空出世的一本《览史觅英》,我才意识到一个重要的写作事件已然形诸成果。
  
  阅读此书,读者首先要解下自己心上一个文体的包袱,也许正因为我没有一个聪明的办法去解下这个包袱,所以才等了两年再来读这本书。是时候了,现在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不错,这是一本诗集,是以《***评点二十四史》为基础,用七言诗的形式来评点120多个历史人物的作品集。当我上一句打出“七言”两个字的时候,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接续词语有这样三个:绝句,律诗,诗。这就非常巧妙了:我的选择可以用排除法。很明显,《览史觅英》不是七言绝句,也不是七言律诗,而是一种七言押韵古体诗。
  
  从文体上说,《览史觅英》虽然是现代人写的,却不能叫现代诗,因为这些诗既不是现代自由诗,也不是严格讲究平仄对仗的现代格律诗。《览史觅英》之所以选择七言古风,是因为这种诗歌形式活泼生动,很受不拘格律的现代读者青睐,它既能表达现代作家的思想,又能保留古代诗歌的形式。诗歌作为一种随时代发展的文体,无论古今,都以格律作为分野。无格律而整齐押韵的诗,可以叫旧体诗、古体诗或古风。我们读过许多精彩的古体诗,那时候的人没有发明格律诗的平平仄仄,不也留下了无数四言、五言、七言的好诗吗?
  
  《览史觅英》由此呈现出它现在的样子,目录一百多篇题目整齐醒豁,往往用诗歌结尾的一句七言诗,来传达人物的风神事迹,有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史家绝唱万代传——读《司马迁传》”,正副标题相互呼应,感情饱满,论点鲜明。题目之下是分节的七言诗,四句为一节(形同一首绝句),少则四五节,多则二十几节。作者的理想是“把小说的描写、散文的抒情、杂文的议论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古诗创作中去”,他确实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实,把文体的优越性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他像一个素描画家,简单几笔,稍稍勾勒,就毫无遗漏地表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风貌、典故传说、历史影响;而待画笔一收,整体效果更加出人意料,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至此,我已经解了一个大的包袱,但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思想包袱。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本《览史觅英》让我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心灵的冲撞——但也可能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刺激。我有一种不知何起又确定无疑的挫败感:我想都没想过的事,别人却已经做得臻于完美。而更大的挫败感竟然来源于我的回忆:我不但想到过这个事,而且还曾经为此付出过相当的努力,然而现在看来,我再也没有做这件事情的必要了。
  
  ——这话该从何说起呢?
  
  《览史觅英》的创作初心是为青少年读史提供参考,为了避免青少年“闹出张飞杀岳飞、曹操斩李逵的历史笑话”。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创作体验:为了把诗歌的清风带进中学生课堂文言的原野里来,我在课本的边缘写满了整齐押韵的七言诗,尽量生动地概括课文情节。如果那时候我能读到《览史觅英》书里这句话,也许可以做一个更好的学习动员:“一个人不知历史,是个人悲剧;一个民族不知历史,是国家悲剧。”
  
  “昏君理政万事废,明主当朝国运鸿。”(《读<孝文本纪>》)“陈涉误于无贤佐,秦朝亡在施暴政。”(《读<陈涉世家>》)这些七言诗里面,有一个人的历史观,颇能引起读者共鸣。涉及人物和事件的时候,表达也是既概括又生动。“数着獐肋任意射,箭似鹰鸣噼呖响;耳畔生风鼻出火,渴饮獐血啖肉香。”(《读<曹景宗>》)“开创科举克旧弊,选贤用能倡新尚。颁布法令均田地,扶助农民兴业旺。”(《读<隋高祖纪>》)
  
  我感觉最熟悉的题材,还是涉及文人才子的篇章。韩愈一生三次被贬,苏东坡囚禁百余天,这些情节都在数百字的篇幅中讲出,或者一句话带出,让我感觉十分新鲜。但是他写谢灵运的时候,却吓了我一跳。“灵运狂放遭人嫉,上奏朝廷被流放。后因谋反赴黄泉,山水诗风情韵长。”我虽然不是谢灵运的粉丝,但我相信他像李白一样,谋反肯定是”欲加之罪”,于是特意上网查了一下谢灵运之死,看到李国文先生的文章,说谢灵运就死在自己的狂妄上面。天下文章十石才,曹植八石他一石,古今文人共一石。屡屡这样口出狂言的山水诗人,最后是因为卷入了政治,被刘义隆随便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杀掉了。既然如此,“后因谋反赴黄泉”就大谬不然,改成“加罪谋反赴黄泉”,也许会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聪明的读者,你以为如何?其实当读者也不容易,做《览史觅英》的读者更不容易。不过,作者又何尝容易呢!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4-24 23:34 | 只看该作者
天哪,敢问川媚,这是什么节奏?。答,这是以百米冲刺的节奏,来跑马拉松啊。欣赏,赞一个。
3#
发表于 2020-4-24 23:42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好川版!粗读,加分先,再细读!
4#
发表于 2020-4-25 08:11 | 只看该作者
看川版介绍和贴上的两首诗,既不是律诗,又不是打油诗。古风重在渲染唯美的意境,现在叫中国风,也不像。三不像,或许归于顺口溜更合适。因为它押二四句韵,难度系数低于打油诗。和十年前网友发给我的,模式一样。这本书应该是网友自己印刷的,局部推广过,知名度不大,自己喜欢就行。
5#
发表于 2020-4-25 08:27 | 只看该作者
以史为习,方见始终。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08:28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20-4-24 23:34
天哪,敢问川媚,这是什么节奏?。答,这是以百米冲刺的节奏,来跑马拉松啊。欣赏,赞一个。

满仓老师不能这样洗刷人哈。这已经是蜗牛速度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08:28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4-24 23:42
晚上好川版!粗读,加分先,再细读!

感谢关注。请多批评。祝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08:32 | 只看该作者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0-4-25 08:11
看川版介绍和贴上的两首诗,既不是律诗,又不是打油诗。古风重在渲染唯美的意境,现在叫中国风,也不像。三 ...

看来遇到行家了,这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写法,谁见了都要蒙圈。
但是我们这里有些人锻炼身体,喜欢弄一个人无我有的杂耍——耍铲铲。
顺口溜水平多高啊。格律诗门槛也太高。这个叫文人诗,也说得过去吧。
宽容些。
9#
发表于 2020-4-25 09:00 | 只看该作者
记不住历史事件,大都是边看边忘,有时候还真是唐宋不分,大有李逵杀宋江的混淆。
10#
发表于 2020-4-25 09:02 | 只看该作者
媚版主年轻,这历史记忆是一种寻根问祖的历程。可谓精彩。
11#
发表于 2020-4-25 09:06 | 只看该作者
读书乐趣

竟在其中 妙哉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09:17 | 只看该作者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4-25 08:27
以史为习,方见始终。

勤奋的人啊,早上好。感谢来访。
13#
发表于 2020-4-25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芷楚 于 2020-4-25 10:14 编辑

文章主体介绍《览史觅英》文体问题,因为其使用文体为七言古诗,作者为此每读都有有心无意放开进而束之高阁,但最终疫情问题下定决心请下来读,读完感悟颇深。不仅是文体别致更有读史说史的厚重,由此对作者充满敬意。作者文字叙述沉稳,笔意舒朗。
14#
发表于 2020-4-25 09:53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严格讲究平仄对仗的现代格律诗。——其中现代改成近体。或者直接去掉现代,因为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近体格律诗也是可以的。
15#
发表于 2020-4-25 10:1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历时八年苦心写就,川媚断断续续读了两年之久,今春终于研习一遍……
是文字有缘,是思想留痕,也是时间的纪念。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2:09 , Processed in 0.0619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