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1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4月-养生】天地清气,梅花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2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地清气,梅花精神
  
  ——陶渊明的养生哲学
  
  据史料记载,陶渊明从出生到去世,大概70多岁。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不用说是几千年前的晋代,即使是今天,也算长寿之人了。
  
  据我们从现有资料了解,当时陶渊明并非富贵之人。生活、医疗条件算不上优越。能够活到古稀之年,怎么做到的呢?
  
  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有一阙关于陶渊明的《鹧鸪天》,或许能够让我们从中寻找一些答案:“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按照现代的养生观点来看,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药是锻炼。意思是说健康长寿不是依靠医院、医生,而是自己。那么自己能够做什么呢?就是心境。说到锻炼,对陶渊明来说,就是劳动。如果我们有条件参加适当的劳动,也是可以到达锻炼身体的目的。
  
  我们知道,陶渊明晚年的境况是很差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一日三餐必须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便如此,有时候还会出现食不果腹,酒不沾唇的窘境。“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由此可见,陶渊明之生活境况,真不是一般的差。但是,正如辛弃疾《鹧鸪天》词中所言:“晚岁躬耕不怨贫。”妙就妙在一个“不怨”上面。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嗜酒,却因家贫而不能长得。一日不耕作一日无吃食。但陶渊明就是“不怨”。一只鸡一斗酒都能够集聚乡邻,喝他个天昏地暗,喝他个大醉酩酊,喝他的心满意得。不惟不怨,还极易满足。这是一种怎样的襟怀?
  
  不怨劳作的累,不怨贫穷的苦,不怨生活之不公。如此之心态,几人能有?
  
  心态好了,则百病莫侵焉。
  
  同为晋代著名养生学家的葛洪有一“六害”的说法。他认为,凡有“六害”者,所有延年益寿之努力,都会付之东流。他所谓的“六害”即为“一是名利,二是声色,三是货财,四是滋味,五是佞妄,六是诅嫉”。因此,人们必须薄名利,禁声色,远货财,少吃厚味,除佞妄,去忌妒,这才是最好的修身之道。
  
  或许,葛洪并非针对陶渊明而提出这样的见解。而陶渊明也并非有意规避这“六害”而隐居乡里,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但陶渊明的生活轨迹,恰好就远离了葛洪提出的,妨碍延年益寿的“六害”。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陶渊明对生活,对人生,对养生有着清醒的认识。
  
  从史料上看,陶渊明应该是晚于葛洪的。那么,陶渊明对葛洪关于养生的一些见解,是知晓的。但是,就陶渊明的生活境况来看,他远离所谓“六害”并非刻意而为之时势使之然也。
  
  挂冠而归,自然是淡泊名利,远离声色犬马,也绝断了钱财之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哪里来的口腹之欲呢?远离了“六害”。自然就会亲近自然,事农桑而弄秋菊了。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远离了喧嚣就会获得宁静;放弃了贪欲就会心怀坦荡。追求长生不老的,反而短命;顺其自然的,却颐养天年。
  
  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士族们热衷功名,以侈为荣,热衷歌宴、斗富,崇尚玄学、炼丹,整日清谈不休,以过着一种优裕享乐生活为荣的时期。他们认为人生苦短,“不如饮美酒”,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犬马,社会上充斥着物欲横流的靡靡之风。我们却没有从陶渊明身上看一点奢靡之风,玄学之惑。相反,我们却从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读出了“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愉悦与坦荡。
  
  陶渊明还是清醒的。他走了一条亲近自然的养生之道。
  
  或者,他并没有刻意去寻求养生之道。但是,他却无意间窥见了养生的最高境界——师法自然。师法自然,不仅仅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世间的哪一样,能够脱离得了自然呢?
  
  哲学,佛学,文学艺术,哪一个不是尊自然为师?
  
  所以,陶渊明才会写出清新脱俗的田园诗来。
  
  世间万物,都是自然一份子。
  
  所以,讲养生,先正身。先清心。
  
  所以,葛洪还说:“先讲治身,后谈养生。”
  
  当陶渊明回归故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他就已经洞悉了养生的真谛。相比于那些炼丹谈玄苦苦追求长生不老的士大夫来说,陶渊明才是一个明白人。吸天地清气,养秋菊精神,不是最好的养生吗?
  
  自然不但会孕育生命,自然还会涵养生命。
  
  在古典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一股清流,为后人所乐道。
  
  在晋代,陶渊明的养生哲学,同样也是一股清流,让我们借而鉴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5-2 17:54 | 只看该作者
啊,沙发一个!:victory:
3#
发表于 2020-5-2 17:57 | 只看该作者
师法自然,是养生的根本,何尝不是一切人为的根本。老师讲得极好。农村生活给了陶最大的好处。哈哈。
4#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08:41 | 只看该作者
叶小蘖 发表于 2020-5-2 17:57
师法自然,是养生的根本,何尝不是一切人为的根本。老师讲得极好。农村生活给了陶最大的好处。哈哈。

是啊,讲究养生是难以养生的,顺其自然来去自由。
5#
发表于 2020-5-4 10:43 | 只看该作者
心态好了,则百病莫侵焉。

何老师给我们上了别开生面的养生课,值得拜读学习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09:1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0-5-4 10:43
心态好了,则百病莫侵焉。

何老师给我们上了别开生面的养生课,值得拜读学习了!

我们都是纸上谈兵,还不是过一天算一天。
谢谢云馨。
7#
发表于 2020-5-5 10:01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0-5-5 09:17
我们都是纸上谈兵,还不是过一天算一天。
谢谢云馨。

世间万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顺应自然,清心寡欲,是养生的最好法则。但是许多人的确是做不到,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严于律己,才能尊重自然为师,取得养生的效果。
8#
发表于 2020-5-13 19:36 | 只看该作者
同样也是一股清流,让我们借而鉴之。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20-11-20 09:30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候,活到七十岁,真是长寿。
10#
发表于 2021-8-21 17: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顺其自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09:54 , Processed in 0.0542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