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4月-养生】从中医理论说苏轼的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6 1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养生】从中医理论说苏轼的养生

  从古至今,养生之法很多,均不离精,气,神三条。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主张养生宁志,收敛神气。而精,气,神是养生的关键和核心。
  
  中医养生中谈到: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
  
  苏轼少年得志,21岁中进士而步入仕途,但因政治立场属保守派,不苟同,也不容于新旧两党,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曾多次上表陈述新法的弊害。因此,他的一生屡遭贬谪,先后外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后因“乌台诗案”入狱,出狱后又被贬黄州,甚至还被流放到遥远的海南儋州。那里医疗条件差,生活艰苦,“瘴役”横行,苏轼能活到六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也许与他淡泊名利,注重饮食,豁达乐观的心态很大关系!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道苏轼随遇而安的心态,就会再次提起先生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他命途多舛的酸楚。仕途不顺,九死一生,一月内连遭三次狂贬,想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已是花甲之人,本应安享晚年,反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面对艰难之景况,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豁达又能怎样?殊不知,像先生这样的才子,虽走南冯北,内心也如同常人一般,有自己的软弱之处。
  
  百般磨难之中,先生找到自己的宣泄之法,他将自己内心凄苦,付诸笔端,寄情予山水,顽强崛起,也是一种自我排遣。先生在任职的地方,或是遭贬的途中,亲近自然,把身心融入山水其中,写下了无数篇精妙诗篇,譬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路的山川美景陶冶了先生的情操,也锻炼了他的身体,同时也化解了郁积于心的不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多大的磨难,他都能忠于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操守,他从自然景观中,找到了内心的平衡,悟出了许多人生的哲理。这就是一种境界,也算是修身养心的最高境界吧。
  
  中医养生之论谈道:养生先养胃。保养好了脾胃,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
  
  东坡先生好交友,好美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对养生也颇有研究,一生写下了很多篇关于养生的论著。其养生思想综合了儒、医、释、道四家的特点,即能修养身心,又兼济天下。他注重饮食烹饪,讲究口味搭配,是一个有着极深饮食文化造诣的人。先生曾著有《东坡志林》一书。此书文长短不拘,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内容广泛,无所不谈。
  
  书中《养生》一节写到: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大概意思是: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餐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东坡先生在被流放到各地期间,日子虽说清苦,却能做到入乡随俗,他每到一地便向当地民众学习,食用当地的新鲜蔬菜等,侧重于对食物自然本味的追求,这些饮食习惯也在他的诗歌中有所表现:如《春菜》:“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诗中共提到九种蔬菜,像韭芽、荠菜、青蒿、甘菊、波棱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极易觅得的蔬菜,在路边或田野中就可以采摘。按现在的说法,都是绿色无污染的食物。等谪居惠州时,便有了《咏槟榔》《食荔支》等诗,所以,追求自然化是他的养生一大特色。
  
  无论在生活富足还是生活困窘时,东坡先生都十分注重饮食调养,也创制出了不少以“东坡”命名的美食。“东坡肉”和“东坡羹”等,都是被后人传承的佳肴。
  
  《养生》一节还写到: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意思就是: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
  
  此文足以证明,东坡先生很是注重饮食养生,而且非常自律。他认为:养生在于“和”、“安”“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先生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所以他身体健康、晚年快乐。
  
  先生在《养老篇》中写道“软蒸饭,烂煮肉,温美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短短四十八言,其饮食对肉、汤、酒都有具体要求,从心理,衣着,行走做派都有描述。惺,静也,“久久行,金丹熟”,长此以往就会像仙人炼丹得到养生长寿之术。
  
  中医养生论中还提到:良好的养生,既要保养脾胃,运动肢体,还要激扬正气,防御外邪。
  
  苏轼是个将儒、释、道三者,完美集于一身的人。他既有儒者恬淡清雅的风骨、有佛家慈悲兼爱之心,也有道家逍遥洒脱的气度。他被流放到一个叫瓜州的地方,曾写下过一首诗句“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看上去是八面来风,实际上是指八种欲望,八种情绪。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情绪、什么欲望现在都动摇不了他了,他的心里是极度的虚静,已超然物外,端坐在紫金莲花上成佛了。
  
  不争,不斗是他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之法,清心寡欲是他处世养身的真谛。他喜欢以打坐、冥想的方式,调理气息,使身心放松,旨在忽略自身遭受的各种苦难,让心灵得到宁静和升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那首《述怀•调行香子》中“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最能反映先生豪放达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心态。
  
  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读来豁达开朗,也只有先生才有此胸怀,若没有这样的气魄,先生怕早已不堪重负,哪里能有流传千古的苏大才子?
  
  从东坡先生养生的独到见树,我们须明白一个道理:人生很短,能做的事不多,追求名利是劳神费力的,因为一切都是虚无。而养生贵在养心,养生是为了有质量地生存,保持一个好的生命状态。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没有什么长寿之良方,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想使身心安康,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既要注重饮食,更要注重养身锻炼,远离喧嚣,放下贪念,顺应自然,这恐怕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了。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5-6 13:56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既要注重饮食,更要注重养身锻炼,远离喧嚣,放下贪念,顺应自然,这恐怕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了。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3#
发表于 2020-5-6 14:02 | 只看该作者
养生的学问果然多多,看了云馨姐姐的养生篇,对自己的生活习惯都会有好的转变。
4#
发表于 2020-5-6 14:0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认同: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想使身心安康,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既要注重饮食,更要注重养身锻炼,远离喧嚣,放下贪念,顺应自然,这恐怕是最好的养生之道了。
    道理说得很明白,做到这些却很难,在吃上面人们常以贪吃贪杯、在行方面人们常迈不开脚步,离不开舒适。自从论坛提出养身主题,我也是受到警醒,每天都坚持克制饮食、坚持运动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自此有所学,有所悟,有所行动。
5#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5:40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0-5-6 13:56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既要注重饮食,更要注重养身锻炼,远离喧嚣,放下贪念,顺应自然,这恐怕 ...

粗浅的认识,欢迎匡老师多指点!
6#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5:43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0-5-6 14:02
养生的学问果然多多,看了云馨姐姐的养生篇,对自己的生活习惯都会有好的转变。

是的,对于养生之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认识就各异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5:44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0-5-6 14:08
 非常认同: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想使身心安康,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既要注重饮食,更要注重养身锻炼,远离 ...

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都要懂得珍爱自己的身体,有所学,有所悟,有所行动。

感谢桃版雅赏支持,问安!
8#
发表于 2020-5-6 16:31 | 只看该作者
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
9#
发表于 2020-5-6 17:38 | 只看该作者
洋洋一大篇,快成养生专家了!
不出则己,出则惊鸣!
10#
发表于 2020-5-6 18:0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朋友对养生也有精深的研究啊,学习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2:06 | 只看该作者
春归来 发表于 2020-5-6 16:31
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

感谢老师雅评支持,问候!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2:07 | 只看该作者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5-6 17:38
洋洋一大篇,快成养生专家了!
不出则己,出则惊鸣!

粗浅的认识,飞扬老师谬赞了,感谢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22:08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20-5-6 18:06
拜读佳作,朋友对养生也有精深的研究啊,学习了!

粗浅的认识,请老师多指点!
14#
发表于 2020-5-7 13:49 | 只看该作者
东坡博学博览博知,向智者学习,安步当车。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14:49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5-7 13:49
东坡博学博览博知,向智者学习,安步当车。

东坡先生博学,养生方面有独到的见树,值得我们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23:19 , Processed in 0.05715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