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暗锁”与“明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0-5-7 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0-5-8 06:32 编辑

                           漫谈“暗锁”与“明锁”         高迎春

        宁津县大柳民俗展陈馆的西展室内,陈列着一个古老的木制衣柜。这个木制衣柜的特别之处,是左边的衣柜盖子有暗锁。不明就里的人,即便力气再大,也难以掀开柜盖。仔细查看柜盖,会发现在柜盖上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小洞。这个好不起眼的小洞,就是柜盖暗锁的锁眼。从扫帚上折断一根细竹棍,往下一捅,柜盖就可轻易掀开了。这个古老衣柜的暗锁,是在其中安装了插销机关。暗锁的小孔只有米粒大小,可谓非常隐秘。稍微掩盖一下,就更加难以发现了。小小的暗锁机关,凝聚着木工匠人的智慧,令人钦佩。

        在中国,有人将锁分为外锁和内锁。外锁,独立存在,用的时候挂在锁鼻上,因此外锁又称为挂锁,也叫明锁。内锁,是将锁隐藏于木器或铁器之内,只留钥匙孔在外面。所以,内锁也被称作暗锁。暗锁和明锁,大概由插销演变而来。从小在农村长大,单门独户的农家小院,都有大门和屋门。大门和屋门关闭的时候,都用门插关。实际上,门插关就有锁闭的功能。再在门插关上设置插销,这样即便在门外用尖刀拨,也拨不开门插关了。小胆的户家,还需用顶门杠顶住门插关,这样就又多了一道保险。大户人家,有了这些措施,还要养一条看家护院的狗。一有风吹草动,狗儿狂吠一通,就能吓跑有不轨之心的偷儿。我们家的大门上的门插关,有插销和顶门杠。因为父亲常年在宁津县粮食系统上班,母亲因此缺乏安全感。关好大门,插上插销,外加顶门杠,才可以放心安睡。其实,门插关的插销,起到了暗锁的作用。姐弟五个,男孩子中我是老大,因此插门顶门的任务,大部分由我来完成。

        中国是最早发明锁的国家,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留在木结构框架上的木锁。那个时期的锁,人们叫做“木错”,“石错”。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铁制三簧锁。中国锁由木制暗锁,转变到铁制明锁。铁锁的发明,主要造福于皇宫贵族,平民百姓还是以使用木锁为主。三簧锁技术越来越完善,钥匙也由最初几种发展到二十多种,上下流传了一千多年。十八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凸轮转锁,钥匙发展到八十多种。这样一来,就对锁具的推广使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到了十九世纪,欧洲的锁具制造商人,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发明了滑动转片锁,钥匙编号达到一千六百多种。十八世纪中叶,美国人发明了圆柱形销栓弹子锁,随着锁具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出现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多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使得锁具保密性成倍提高,钥匙的编号,也由两千多种变化,跃升到百万级别变化。毫无疑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锁具走向千家万户;毫无疑问,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用户放心使用锁具。

        在古代,锁开始并不叫“锁”,而是叫做“链”,“牡”,“闭”,“钥”,等等。据《辞海》对锁的解释是:“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最早的锁,是木器制作的。比如木门上的插关,就是最简单的锁。或许,就是受到门插关的启发,中国的木工才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榫卯结构。鲁班锁,就是在榫卯结构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鲁班锁,可谓千奇百怪。比较常见的,却是六根鲁班锁和九根鲁班锁。其中,九根鲁班锁挑选若干根,可以拼出“六合榫”,“七星结”,“八达扣”,“鲁班锁”,九种榫形要同时满足不同数量,但却实现四种咬合结构,的确不容易拼装。这种三维的拼插器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从外表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它容易拆解,但要拼装回去,却十分困难。据说孔明在鲁班锁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孔明锁。其中有大小孔明锁,四季锁,孔明连环锁,十二方锁,正方锁,二十四锁,十八插钩锁,姐妹球,六方锁,十四阿哥锁,小菠萝,三三结,三八节等等。相比鲁班锁,其难度又有了升级。在我国的民间,人们常常把鲁班锁和孔明锁作为益智玩具,大人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练习动手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大脑智慧。

        我小时候,姐姐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也是村里河北梆子剧团的主要演员。她演过《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演过《智取威虎山》里的常宝,演过《红灯记》里的铁梅,演过《奇袭白虎团》里的崔大嫂。业余时间,剧团受到周边村支部邀请,也在晚上去演出。在赵虎镇西孙庄演出时,我姐姐被同是民办教师的姐夫李连华相中,托人说媒,与姐姐成就了好姻缘。西孙庄,离我们村小高家店八华里。姐姐怀大外甥的时候,来住娘家。明明不到预产期,可半夜里姐姐突然肚子痛。我们那儿的民俗是,姑娘不能把孩子生在娘家。于是,母亲赶紧叫醒我,让我护送姐姐回西孙庄。走的时候,姐姐特意让我带上拨门插关的小刀。因为怀孕的媳妇回娘家,半夜回来是不给开门的。说是谁给开门,就会折损阳寿。半夜走路,深一脚浅一脚,我把手电筒的光,照在姐姐脚下,生怕她不小心摔一跤。我紧张的手心里全是汗,早把恐惧抛到九霄云外。到了西孙庄,姐姐叫门,婆婆只应答却不开门,姐姐让我用刀拨门,很快就拨开了门插关。看来是婆婆提防着姐姐半夜回家,特意没上插销。姐姐到家,我悬着的心才踏实了,一场虚惊终于画上了句号。不几天,大外甥李学军就出生了。

        小时候,家里有一把伪满洲国南满铁路的大铁锁,是父亲从东北铁路捎回家来的。放在手心里掂量,沉甸甸的坠手,足有二斤重。多年使用,使得大铁锁外表生满包浆,油光瓦亮没有锈迹。父亲从十八岁去了东北,到了二十八岁才回到故乡,与母亲结婚。父亲在东北十年,痛恨日本侵占中国,曾经救过抗联战士的命。解放后被救的抗联战士,曾经多次写信,试图与父亲联系,由于解放后我们小高家店从河北划归了山东,一直也没联系上。直到父亲故去后,才和家中的三弟联系上。这位抗联战士,已经是沈阳军区的高官了。这把大铁锁,应该是铁路上用来锁仓库的重器,一般的铁锤,也是敲不开它的。大铁锁个头大,钥匙也大,小时候,我用手丈量它,足有我手的一乍长。如果用士兵来形容锁,它应该是将军级别的罢。左邻右舍来我家串门,瞧见这把大铁锁,无不啧啧称奇。村里人下地干活,从不带钥匙,而是选择放在家门附近隐藏起来。我们家大门的钥匙,是放在门口下水道里边,再盖上半截砖头。我们的钥匙,是放在北屋门口左边墙壁上的“天堂”里边的香炉灰里。有时候,也放在鸡窝上边母鸡下蛋的窝里。一家人约定俗成,谁家来的早,都能在“老地方”找到开门钥匙。有时候母亲临时换放钥匙的地方,我们找不到,进不了家门,就从大门右边的猪圈窝上,跳上墙头,再从院内鸡窝上下到院子里。2018年,小高家店村整体改造,老家四间瓦房拆迁,换成了二百平米三层独立徽式建筑小楼。家中那把大铁锁,包括清代春凳,香樟木炕沿,都被三弟高新勇收藏了起来。

        中国古代的锁具,最初是实用为目的,材质由木制,竹质,石质,铁制;发展到铜质,金质,银质,景泰蓝等等。制锁工艺也雕花刻字,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等。据《芝田录》云:“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而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象征。锁具,用来镇守金银财宝,谷仓谷囤,因此锁具也是财富的象征。故而人云:“驴驮钥匙马背锁”。借以形容财大气粗或有万贯家财。锁具的名称,分别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炮仗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等等。钥匙的开孔,也是五花八门,有一字型,上字形,工字形,古字形,尚字形,吉字形,喜字形,寿字形等等。平民百姓,只能使用一字形锁孔。大臣和贵族,用士字形锁孔,吉字形锁孔。皇室婚庆,寿诞,用喜字形锁孔,寿字形锁孔。级别森严,不可僭越。违者不仅有牢狱之灾,还要受棍棒皮鞭之刑。到了明代,锁具有了明确的分类,其一类为广锁,既横式锁样式有一百多种。其二类为花旗锁,花者花式,旗哉标志。花旗锁,就是花式锁的意思。锁形奇特,富有民族传统。其三类为首饰锁俗称配饰锁,百家保锁,形状如元宝或如意,两边镂刻文字或图案,用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四类为刑具锁,是一种惩罚性的特种锁具,由古代犯人脖子所带木制枷锁演变而来,有手铐,脚镣,指铐,锁链等等。

       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暗锁和明锁,几乎每个人的腰间,都有一大串钥匙。我腰间的钥匙,也有七把之多。有开房门的,开车库门的,有开电动车的,有开储藏柜的……许许多多的暗锁与内锁,竟然成了人们离不开的用具。时代在进步,而人们使用的暗锁和明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一日千里的进步着。不仅有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还有了激光锁,声控锁,指纹锁,人脸识别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而且,没有等级限制,只要家庭财力允许,都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锁具,来守卫自家的安全了。钥匙在改进的基础上,又加了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光波,不同图像来控制锁的开启,防伪防盗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现代锁具,不仅维护者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用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护着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020年5月7日写于迎春堂





2#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08:40 | 只看该作者
dawei9989 发表于 2020-5-9 17:56
感谢分享,了解到了,谢谢

谢谢光临阅读和留言支持,问好!
1#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14:5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21:51 , Processed in 0.2685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