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何所依?安居柳侯词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
这首悠逸恬淡的诗,是柳宗元在放逐永州四年后所作的《渔翁》。他向我们构画出一幅开阔的画面:
一位清高孤傲潇洒的渔翁,夜晚独自将渔船停靠着美丽的西山江边上歇宿,清晨听得到渔翁汲取清澈的湘水点燃楚竹做饭的声响。云雾散尽太阳出来却不见人影,只听到摇橹的响声从碧绿寂静的山水中传出。回头一望,渔舟已漂向天际之间,山顶上则是随意飘荡追逐的白云。
这首诗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充分展现了柳公的才华,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让世人争相传颂。流芳百世。
作者柳宗元的超凡才华,和参于“永贞革新”的革新之举,却遭到政敌的万般抵毁和宪宗的无端忌恨,成了钦犯和罪臣。不过, 绝不向权势屈服,并且聪明绝顶的柳公,其实早已将斗争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硕果累累。同时寄情于山水,平息自己的幽怨和慎懑。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柳宗元忽然接到朝廷诏书进京。这本是洗清冤屈的机会,不过反复无常的宪宗又改变了心意,将他贬到了更远的柳州,只不过不再是听令于人的司马,而是有实权的地方长官柳州剌史。
不能在殿堂运筹帷幄,就侧身江湖做点实事。才华横溢的柳公,抓住这个机会,把已经寄情山水的心思收了回来。
要想柳州人民过上像鱼翁一样,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该怎么办呀,柳公想起了“永贞革新”带给人民的欢乐,于是着手改革。
他在柳州府衙门前贴出一张划时代的布告。革除在当地沿袭了千百年的残酷乡俗:人们以男孩女孩作为质押借钱,如果到约定偿还时归还不了,那么欠债购销,被质押的男孩女孩则永远沦为债主的奴婢。
新令废止了这一乡俗,规定那些沦为奴婢的孩子,在质押期满后仍可用钱赎回。还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务后即刻恢复人身自由,立可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事实上彻底改变了奴婢的身份,深得人心,广受贫困百姓的欢迎,并迅速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这是柳公推崇保障人民人生自由的改革之举。
他决心改变岭南的蛮荒愚昧。从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入手,亲手创办众多乡村学堂。一有时间,他就敞开州府大门,接纳青年学子的访学,亲自为他们授课。
接着,他又针对当地迷信落后的习俗,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进而推广医学,培养医生,提升百姓的健康水平。
这个筹划过“永贞革新”,崇尚变革的柳公致力于改变人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柳州人害怕破坏风水,从来不敢打井汲水,世代饮用河塘水,导致疾病滋生。柳宗元亲自组织工程队,在城池内外打出众多水井,不仅使百姓喝上了纯净甘甜的地下水,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作为父母官,他还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组织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发展生产,带领百姓走出饥饿和贫穷。在大规模增加了可耕种土地面积的同时,他又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开发自然景观,不仅让百姓富了起来,还使民众的生存环境美了起来。
在柳州任职中,柳公兴文教、释奴婢、修城郭、植树木、移风易俗、政声颇著。 深受人们爱戴和拥护。
可惜,天妒英才,柳公上任仅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就在柳州病逝。
柳公的一生,才华横溢,贡献不匪,政绩显著,可政敌不少, 使他至死都没有回到向往的故乡。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愦憾的事情。
但是真正的人仁志士,韩愈、苏轼……都是极其敬重柳公的,人民更是不能忘记他。 柳公死后的第三年,人民就在柳州市中心修建庙宇祭祀他。唐朝灭亡,新建宋朝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故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此庙改称柳侯祠至今。
从唐代开始至今柳候祠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柳公的聚集场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公早已名载入史册,永世流芳!人民还了他一个公道! 2020.5.19(插图来自柳候祠的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