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7 0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为指导思想,以现实的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就说明文学批评可以促进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学批评的目的就是对具体的文学现象做出判断评价,指出其在思想上艺术上的优劣,并探明形成的原因,发现作家作品的独特之处,确定其在具体文学进程中的地位,探究正在形成扩展中的文学思潮并确定其性质,分析其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以此来看,文学批评的标准就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两者在文学批评活动中都非常重要,具体来说,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者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作能力等因素在所创造的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这也是评价文学作品的基本标准。


    具体说来,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现象的真实与历史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即包含某种必然性偶然性的真实,因为只有这样的真实才能提供某种真实性的认识,才能显示即使作家不曾认识但是却包含在作品中的客观的思想意义。比如路遥的《平凡世界》就包含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十年间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沧桑巨变,具有高度的现实与历史的真实,塑造了一群人的奋斗史,却真实地反映了那十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其包含的隐喻性,很多也是作家所没有意识到,却在往后的中国社会演进与发生着,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所以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渗透在作品中的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命运、对历史发展的趋向性的理解、认识、追求和主张。比如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对人性美的追求,就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性的要求,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细腻、仁爱、善良的本性渗透在作品中,成为感动读者的思想力量。


    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例如李瑛《一月的哀思》虽然是以周总理逝世为背景的,但是它对总理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诗化概括,塑造了崇高的艺术形象,影响了几代人,就是因为它用积极健康的情感来感染读者。这说明,一部作品要产生其思想影响,达到思想方面的良好效果,不是靠直接的“理性”教化,而是依赖动人的情感感化。思想标准的这三个基本点,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不仅相互联系,而且与艺术标准密切相关。


    运用艺术标准时,首先要对文本进行评价,即对文本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做出分析判断。真正完美的文本,语言、结构、手法都不仅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且是富有张力和弹性的,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其次是艺术形象的评价。一定的文本是表现一定形象和情景的,因此,艺术形象的批评就成为艺术标准的又一要求。


    评价作品的形象和情景的高下得失,从总体上来说有四个着眼点:一是是否具有鲜明性,例如王维的《辋川集》就写于辞官归隐时期,有“夜静春山空”宁谧意境,有“清泉石上流”的清新之境,有“弹琴复长啸”的空寂,也有“竹喧归浣女”的人间温情,美的艺术形象形成美的意境,都非常鲜明,有感染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是是否具有生动性,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从归家、到家、经营家三个过程来写,文字十分生动,塑造了一个厌恶官场、不慕荣利,追求恬淡的知识分子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经久不衰;三是是否具有独特性,例如鲁迅先生的“子君”的形象就具有独特性,是五四时期女性觉醒的代表;四是是否有概括性,例如鲁迅先生“润土”形象就具有概括性,从年少的可爱到老年沧桑,就是旧时代农民形象的代表。


    最后还要说说,中国文学非常讲究意蕴,意蕴是包含在文本和形象中的又超越其上的韵调、情感、思想和精神。意蕴批评就是对艺术作品深层次的“能指性”的批评,情感内涵、哲理内涵、思想内涵都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举《青花瓷》的歌词为例:《青花瓷》是经典的,是美的经典,在古典美与现代美之间流走营造出一种永恒的美,艺术的美和人情的美被交融交织在一起,揭示了美的历程。《青花瓷》包含着两个过程,一个是欣赏艺术青花瓷的审美过程,一个是“我追求你”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包容交织的:素胚勾勒的青花瓷以淡为主要特征,淡的美却恰恰引起人们对美的深刻追求,这是美的辩证,这种辩证的审美过程就如我与你的初次相遇,那样轻盈却吸引人追求;釉色渲染、嫣然一笑,美又由淡转浓,却一缕飘散,去了想去不了的地方,美就这样难以捉摸,你也是这样难以捉摸,难道是真的路过江南小镇惹了你吗?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美、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就这样若即若离、难以把握,却耐人追寻。看似追求到了,犹如海市蜃楼,又远了,又得进行新的历程,这就是美的本质。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就是美的这种本质的真实写照。这就说明,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去追寻,这也许就是《青花瓷》反映的情感与哲理吧,形成的内蕴美是耐人追寻,永恒的!


    这也就说明,文学批评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它也是有情感和张力的,要留给阅读者更多的启示和思索的余地!




2#
发表于 2020-6-7 08:51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批评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它也是有情感和张力的,要留给阅读者更多的启示和思索的余地!
欣赏佳作,楼主好文,学习之。
3#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09:05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0-6-7 08:51
文学批评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它也是有情感和张力的,要留给阅读者更多的启示和思索的余地!
欣赏 ...

感谢袁老阅读评价………………………………
4#
发表于 2020-6-9 09:35 | 只看该作者
文学评论,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作品成功部分的肯定,一方面是对作品不足部分的批评,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单独提文学批评,肯定是作品有重大失误,或者主题思想有了问题。
5#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0:5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0-6-9 09:35
文学评论,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作品成功部分的肯定,一方面是对作品不足部分的批评,二者相辅相成。 ...

我觉得,文学活动应该包含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批评其实就是批判和评论,任何作品都有成功与不足,就要批判和评论,促进文学健康发展,版主以为呢?一点不成熟的见解,感谢加精!
6#
发表于 2020-8-16 02:11 | 只看该作者
涨知识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09:35 | 只看该作者
露华晨珠 发表于 2020-8-16 02:11
涨知识了………………………………

谢谢来访………………………………
8#
发表于 2022-5-28 22: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提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4:27 , Processed in 0.04868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