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象一盏明灯,总在我的心头亮着,引我走过暗夜和迷途,走过泥沼和荒原,不停地走向新的远方。幸运的是文学也成为了我今天的职业,在最基层县文联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岗位上工作已经十多年,因此我的心里常常满含感激,是文学给了我成长的营养,给了我广阔的舞台。
三十多年前,我是一名刚刚步出校门的文学爱好者,在一次次的退稿后,我陷入了失望的境地,就在这时,市文联的老师给我寄来了恳切的鼓励信,让我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于是我不再沉沦,学会了努力和坚持,在乡村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我写下了许多文稿,有好多篇在报刊相继发表,我还和几个文学爱好者发起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文学社——松涛文学社,创办了《松涛》文学刊物,吸引团结了好多农村文学爱好者,当时,县文化部门和乡镇领导举荐我担任乡文化站专干,随即又调我到县文化馆从事文学辅导工作,我是幸运的,是文学改写了我的人生。
在县城的文化馆,我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培养辅导文学作者,编辑馆办刊物,举办文学讲座。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创作,写散文、写剧本、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我以文化为荣,以创作为乐,发表了大量的稿件,粘贴了厚厚的一本发表作品的剪辑,自己也年年被评选为县文化系统的先进,被定西地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参加了三届全区文代会,接着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是文学为我铺开了一条充满阳光的大道。
十年前县里要成立文联,我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一个单位一个编制,只我一个专职人员,但我感到满足,也许我和文学真的有缘,我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文联人。我的位置在许多人眼中并不重要,无足轻重,但我感到有意义、有快乐。在这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岗位上,我忙忙碌碌,联络协调,编刊物、搞活动、办讲座,团结联络全县的文艺人才,使单位的人员有了增加、条件有了改善,开创了文联工作的新局面。
由我负责编辑的县文学刊物《洮河》杂志已连续出刊9期,受到了文艺爱好者的亲睐,刊发的许多作品被省市报刊选发,抚摸这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一本本杂志,我感到欣慰,我毕竟没有虚度光阴,我在默默从事着很有意义的事业。在文友们的再三鼓励下,我将多年来发表的散文精心挑选,出版了散文集《云过故乡》,算是对我这些年热爱文学的一个交待。
2009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文联、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甘肃省作家协会高研班(散文创作)”的学习,来自全省各地有一定创作实力的30多位散文作者齐聚省城兰州,在黄河之滨一坐静谧的山庄共赴这文学的盛宴。我们共同聆听敬仰已久成就卓然散文大家的讲座,一颗颗心然烧着、激动着,接连三两日窗外都飘着小雨,仿佛沐浴神圣的洗礼,我们大家的心都被这柔柔的情所打动。我们痛饮文学的甘霖,课堂上我们静心聆听、细细品味,课余我们冒着霏霏细雨在柳荫下、在荷叶田田的池塘边交流,使自己的创作水平有了提高。
回顾我走过的来路,自己断断续续写下了许多文字,欣喜过、彷徨过,文学神圣而庄严,我在这条路上走的太慢,成绩平平。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乡村是我梦中的家园,我反复吟唱着献给故乡的歌谣,思绪是飘向故乡的云朵。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寄托,是通向精神世界的一条小路。
是文学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我被选举担任定西市文联委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还被中共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文联评选为定西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这对我是莫大的荣幸和鼓舞。我注定与文学有了解不开的情结,虽然无有多少建树,但我热爱这个职业,心甘情愿地愿为文艺家服务,抒写自己放飞心灵的文字,注定此生我与文学有了解不开的情结。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