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玉 于 2020-6-29 20:45 编辑
我生活的城市是一座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城市,今春以来一直没有好的降雨,天气比较燥热,进入夏季就更有甚之。今天,风扇吹了一整天,到了午夜依然热度不减,穿着背心,吹着风,静候雨的到来,因为天气预报说今明两天有中雨,久旱逢甘雨,心情特别期待。
终于,午夜过后,一阵凉风吹过,树叶摇动,屋顶微动,雨来了。先是急急的雨点,不规则地洒向地面,雨点很大,也很稀疏,噼噼啪啪地降临在大地上,溅起的水花在灯光下显得有点绚烂。卷地的风,稀疏的雨,构成初雨的风神舒朗的特点。过了一会儿,雨点的声音细了下去,东风轻拂,密密地斜织向地面,雨声绵密而细致,犹如交响乐细腻的叙事,小提琴在柔婉地弹奏着,铺垫一个高原雨季繁荣的大地之诗,最终预示了高潮的走向和结尾的美好。
细细聆听这雨,聆听寂寞中的享受,孤独中的渴望,把情感渗透到每一点雨声里,人生的叙事曲也好似与季节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雨,先是打到屋顶上,铿锵有力,砸进耳鼓的是力度和柔的混合体,噼里啪啦,犹如飞鸟在振翅,滑动空气传来急促的翔音;也如万马在奋踢,掠过原野,奔向梦想中的水草地。屋顶的坚硬和雨的柔就这样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让微微泛动的空气沾满潮湿,人的心也跟着潮湿起来,唤醒美好的情感期待。
然后,雨打到窗户玻璃上,发出“蹦蹦”的声响,水花恣意地在玻璃上描画,变化的雨水营造一个云水间的超艺术空间。有了云,才有这雨,有这雨的诗意,透过窗户,看到的是一片迷蒙,山色空濛,绿树葱蒙,街灯迷离的光芒把雨的氛围写生的诗意葱茏。
夜的张力被雨阐释得淋漓尽致,想象的空间融进文学,融进历史,融进自然的绿意。雨点敲击下,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灯光照射下愈加显得深绿了,一整夜的雨,换来的将是明晨翠绿的生命力。雨点砸到地面上,密密的,水花是每一个雨点最后的化身,绽开的是云对大地的理想。云水间,大地绚烂的华章被写进生活的进程,雨的传奇力量将被载入史册。
地面接收密雨的抚摸,汽车疾驰而过,雨声被放大,发出“刷刷”的声响,车灯更像一个时光的黑洞,诉说着忙碌与期待写就的生活之诗。屋外,满山的蟋蟀在低吟着,仿佛满山的雨声更为凄朦,在动静之间把大地之诗写得更为生动。果树在吸收雨的滋润,准备书写秋的繁荣;玉米叶稀里哗啦,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滋长着颗粒丰满的未来故事;桃树落满雨滴,成熟的仙桃就是晶莹剔透的天宫蟠桃……一切的生命力在密雨里被阐释的淋漓尽致。
这种细腻的体验与感受,让雨的声音渗透到内心,心灵也仿佛被浸润,湿漉漉的,成为一种美妙的抚摸深藏心中。雨点一个一个落下,心潮一高一低地在起伏着;雨点密密织着,犹如心事这样清新而细致;雨声中,分明感到心灵在雨声的洗礼中变得年轻。
仲夏夜听雨,这就是我片断的感受,文学中雨声也敲打起我的心房:戴望舒,听雨,是一位淋湿着雨意的姑娘,走在历史的街巷,在困惑与迷茫中,逐步奏响时代的强音;“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听雨,是妻子的温婉的问候,却有着太多的无奈与相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听雨,雨是寒冷的,送别是凄冷的,在雨的氛围里是对朋友微薄的祝福;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说出了人生的奇遇,说出了人生的哲理,雨声有了哲理味,就更耐人咀嚼了。
在文学中,雨声这样的“冷”,那是人生遭际所致,而我今天听到了生动、细腻、诗意的仲夏夜的雨,是因为我有舒适的生活,有稳定的收入,没有为生计四处奔忙,有着期待与梦想,那雨声就是我作为普通人满足的心理状态。
杜甫有《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的是春雨,我有《仲夏夜听雨》,亦有“喜”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