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0-8-16 11:51 编辑
今昔旅游之比较
文/匡建华
论旅游,古人一点儿也不逊色。从南朝诗人沈约《悲哉行》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可以推断,古人旅游之久。
古代中国普通百姓追求的衣食丰足、守家种地。但在耕之上,还有读。古人多以读书取士。读书人出门求功名、或官员赴任,或升迁或贬谪、外出公务、或文人墨客外出游学等,都要远走他乡,说是旅游,其实大多是被迫。古时交通不便,除了靠步行外,大多骑马或骑驴,坐马车或驴车以及舟行,走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是常事,在行走的过程中顺便就欣赏一路风景。
古人旅行很少单独远行,贵族出游有时带家奴,有时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主要是行李繁重,如吃的、穿的、睡的都要带上,据说连小便的夜壶也不能少;另外是怕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带有仆人。
据文献记载,古人出门先要择吉日,从殷代,直到晋代,占卜是人们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明代还出版了问卜书籍,出行前翻阅查询即可。直到今天土家人还时兴这个,每遇家里大事就要请人算算。不过游走在清江河面上的船长们每次要出远门,不是请人占卜,而是请老鼠帮忙,就是在开船的头一天晚上在上船的跳板上撒上草木灰,第二天早上如果发现跳板上有老鼠的脚印,说明老鼠上船了,预示远航的风险小,否则就要等几天。现代人也发现,老鼠十分精明,如在地震前它就可以预先感知。
对于古人而言,旅游是追求一种“人在旅途”的生活方式,寻找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将山水视为审美的对象,从中参悟人生哲理,排遣愤懑之情,消解浮躁之气,使心理得到慰藉,精神得到寄托。唐代诗人杜甫年轻时科举落榜,他通过登临泰山体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激发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锻炼了意志,拓展了视野。
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走在路上。自从父子三人一同进京赶考,便开始了一生的跋涉。苏轼官场十分坎坷,不断被贬,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给苏轼不同寻常的人生体会,他无论走到哪儿,总是能找到快乐,寄情于山水,抒怀于自然中,感慨于心间,他眼中的大自然风光,自然和别人不同,他出游中实现了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留下了千古绝句。
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中国文人喜欢寄情山水。大家可能还记得那著名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或许没人知道这是诗人李白在朝廷赦免他后喜悦心情的抒发。
徐霞客一走就是30多年,到过16个省,搜集无数奇闻轶事和珍贵史料。即使在今天,除了历经二万五千里先辈外,大多数人没有走过如此多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徐霞客五十多岁时,依然身材修长,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一次在湖南夜宿客船,强盗挥刀杀上来,他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他不仅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还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历史上秦始皇五次大巡狩,途中差点被匈奴袭击;为避大雨险些被雷击;过江时连随身玉璧都掉入江底,人几乎被淹死,但秦始皇仍是乐此不疲。
只要到外面走一走,你就会发现,流传下来许多文艺精品都与古人漫游有密切关系。许多的名胜古迹因文人骚客的题诗题字而声名远扬,丰富了后人旅游的文化体验。说明古人不是躲在“象牙塔”中远离生活进行艺术创造,而是在漫游过程中汲取营养、涵养品格、改变气质、获得灵感。
在二十世纪,中国人好像还没有旅游的概念,偶尔外出,都是工作、学习需要,不会安排去游玩,或许是工作太忙或身心太疲惫,那怕是身边有风景,也没有心情去欣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读大学时,在大学周边街面上、著名景区经常可见到不同肤色,穿着花衣服的外国游客,大家都感到稀奇,不时有人围观,感觉洋人才是最有钱人家。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交通、通讯条件改善,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外出旅游已不再是大官贵人的专利,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平民百姓的休闲娱乐方式,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富足的标志。
不少人退休后的向往就是到全国的各地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先人曾经走过的地方,像我们单位的韩爷爷每年要出去玩几个月,不赶时间,只讲心情。还有不少人到国外游玩、做生意。那些发达国家可能没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走向了世界,在他们眼里我们也成了洋人。
现代人出行不需要背负过多的行李,很少再择吉日,大多数人是提着包包就走,也许是过于匆忙,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慢慢体验和享受旅游的过程,仔细地品味和欣赏沿途风光。再看看古人的旅游,却是一种深度参与、全身心投入、慢节奏享受的文化体验过程。
近几年来,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跟着同事走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玩是玩一些地方,只是看热闹的多,看出门道的少,主要集中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几个方面,没有古人那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像已不再是现代人出游的指南。像我们小时候没有饱读诗书,长大后对人文地理知识仅学了点皮毛,到了著名景点,只好听导游叙说先人故事、传说,不过还是可以从中感知了先人的智慧。如果能超越简单的吃喝玩乐,情怀其中,感悟其间,诗情画意在旅途中,注重深层次地体验,细细品味其文化内涵,也许会带来更多收获、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