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49|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仪式话题】一碗糖打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8 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之飞扬 于 2020-9-8 14:03 编辑

  说起生活中的仪式感,于我寡淡了许多。一直以来,对于仪式感有着天然的抵触,一些世面上的女孩子,夸张的造作,甚至铺张声势,心中为之呕吐。现如今,看到一些中年大妈,依然在仪式感的显摆下为所欲为,竭力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苦苦挣扎的模样,投去不屑一顾的神情。

  私以为,自己在仪式感面前,是个绝缘体。面对“江天”的呼朋引伴,不以为意。暗自思忖,仪式感话题,与我何干?

  不在同一纬度,任凭话题在我眼前招摇。就像那酒家的旗幡,在门口随风招展,黄艳艳地,再怎么醒目,洒家就是不进去喝上一盅,看你奈何?

  忽一日,云娘在家抱怨,“以前遇到这个节,那个日子,还想着给她写篇文章,纪念一下。放在小匣子里,一层一层厚起来,看看也是一种美好。后来,连这份待遇也没了”。

  想想还真的是这情况。初相识时,时常会给她写上长长的一段,东拉西扯就是好几页。不过,我清楚,那不叫情书,最多只是相互交往的一份记录而已,与流水账无异。

  但云娘还是在意,就这么一扎一扎地平放在小匣子里。大节小日子的,就会厚一层。后来电脑普及了,就成了文档,一千二千的,也是越垒越多。小匣子成了尘封的记忆,再日后,文档不知何时,也断了档。云娘抱怨过几次,搪塞一下,“以后闲下来会给你补上的”。谁知道,日子过得紧,几乎也没见闲过。这窟窿越来越大,宛似今夏的大水,倏忽之间,破圩了,家乡成了水乡泽国。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债台高筑,想想也就那么回事,黄世仁再横,遇到杨白劳,他还不照样束手无策。

  有次大扫除,藏在抽屉深处的小匣子,果然落了结结实实的一层灰,小挂锁泛出了斑驳的铜绿。

  不免心生愧意,想着将承诺拾起来,兑现一回。秋风起,又是一场“风中的承诺”。

  身处江淮之间,家乡的祖祖辈辈传承一脉。当地有道风俗,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把客留下来的热情,一定会是一碗面,挂面或是米面,面上有浇头,两只荷包蛋晶莹透亮,活像两只大元宝,招摇着贵客到来的喜气洋洋。

  如是哪一个无意间闯进来的村民,一看这架势,就会在整个村子里宣扬开来,“吴婶家今天来了位贵客,那两只大元宝,甭提有多排场了”。

  一个村子里的人,情绪都被传染了,过节似的。对于一个走不出去的小山村来说,天山外的来客,那还不是仙人降临人间?顿时对你家刮目相看。

  这对荷包蛋,我虎视眈眈了很久。客人好像和我们这群山野里的孩子,故意作对似的。面条在缓慢地下降,从鼓鼓囊囊的山巅,进入幽深的山谷,而那对荷包蛋依然稳坐中军帐。

  荷包蛋,如何让我一次尝个够,是我孩童时的奢望。只不过,这份奢侈的愿景,一年只能满足那么一下下。

  当然,当年的小山村,荷包蛋还没有这么文质彬彬的名字。在我们家乡,糖打蛋才是它村头巷尾的民间称呼。

  糖打蛋在乡村,有着非比寻常的显贵身份。

  逢上生日,常是孩童翘首以盼的神仙日子。生日到来的那一天,母亲一定会早早地起床,刷锅舀水,引燃灶火,在锅里打上两只鸡蛋,平时节俭下来的多有舍不得。前一天,母亲会从村口的小卖部里,买回一斤散称的红糖,红糖是用报纸包裹成形的,宝塔型地立在堂屋的案几上,塔尖还有红纸点缀其上,甚是喜庆。“宝塔镇河妖”,一年又一年,平顺一生。

  碗里,红糖被大铁锅里的开水一冲,红彤彤地清澈荡漾。母亲将两只鸡蛋从锅里捞出来,放在红糖水里,晶莹剔透的鸡蛋愈发透明,像两个可爱至极的元宝,浮在红糖水里,预示着一生都会招财进宝。

  记得有一年暑假,母亲去往县城的姨娘家搬小人书去了。家中只剩下我一个人,左等母亲还没回来,右盼也不见踪影,夕阳在山后落了下去,连白日里的最后一抹余晖,都快要被山影收去。一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嘴馋得要命,烧上一锅水来,将家中仅存的十几个鸡蛋一股脑打好,放进去。从木头柜里,取出粗碗和红糖,自顾自地大快朵颐了一顿,吃得自己胃涨肚圆,心满意足,好不过瘾。

  好几天后,母亲才发现盛鸡蛋的框子,空荡荡的。一旁的我,瑟瑟得近乎窒息,悄无声息了好几天,母亲竟没有追究这件事。

  进城后,生日的仪式简化多了,一份奢望不再那般执念。但一年总有那么一次,糖打蛋的待遇一直有。

  八年前,母亲走了,生日待遇随之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外带着自己也没有觉出的生日仪式,就这样静悄悄地断了炊。

  如今,生日临近,常会不自觉地独自神伤。勾连起李商隐行吟的一首《无题》,逗留洞庭湖畔的感喟,我心有戚戚,深有同感——人生岂得长无谓,仪式无影惆怅来。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9-8 13:11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欣赏飞扬老师佳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0-9-8 13:12 | 只看该作者
糖打蛋——
头一回听说哦。

点评

千千,糖打蛋,民间不是普及的嘛?嘿嘿  发表于 2020-9-8 13:29
4#
发表于 2020-9-8 13:34 | 只看该作者
飞扬的仪式感,也是浸润在了生活日常中哦。
最可爱的当数母亲外出小肚子咕咕时,“嘴馋得要命,烧上一锅水来,将家中仅存的十几个鸡蛋一股脑打好,放进去。从木头柜里,取出粗碗和红糖,自顾自地大快朵颐了一顿,吃得自己胃涨肚圆,心满意足,好不过瘾。”。幸运的是,母亲居然没有追究
想想而今,小孩子饿肚子的光景早已翻篇,也缺失了那一份源自本真的生活原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0-9-8 16:3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仪式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你愿不愿意称那个叫做“仪式”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7:55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20-9-8 16:35
其实仪式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你愿不愿意称那个叫做“仪式”而已。

也是,芯草说的极是。
寻常生活里的仪式感,也挺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7:56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9-8 13:11
坐沙发欣赏飞扬老师佳作。

感受烟烟的速度和热情!
8#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7:57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9-8 13:12
糖打蛋——
头一回听说哦。

江淮之间的一种饮食风俗而已。小众。。。
9#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7:57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0-9-8 13:34
飞扬的仪式感,也是浸润在了生活日常中哦。
最可爱的当数母亲外出小肚子咕咕时,“嘴馋得要命,烧上一锅水 ...

秋秋好!
感受您高评的温度和热情!
10#
发表于 2020-9-8 19:55 | 只看该作者
开头没写好。后面是越写越顺,渐渐走深,别有一番意蕴。
呃,中年大妈。。。第一段扣10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20-9-8 20:02 | 只看该作者
这糖打蛋,莫非就是我们这儿的糖氽蛋,口语里读作糖吞蛋的?
有的地方,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准丈母娘要烧一碗糖吞蛋,看中意的,待客热情的才有。
绍兴农村,自家做的小汤圆和糖吞蛋煮一块儿,喜欢吃甜的人,觉得超级好吃。
讲究的,可以撒几朵桂花,啧啧。
仪式感,一旦融入朴素的日常生活中,熨帖无比。
12#
发表于 2020-9-8 20:31 | 只看该作者
我幼年生活在产糖区,吃惯的热水泡冷饭加一块原糖。后来去了北方,对于糖的诱惑远比其他孩子寡淡。
云兄私自用鸡蛋给自己过足了仪式,于是对仪式寡淡了一世。连云娘也受到连带伤害。
我猜云娘可能会暗暗告诫孩子,珍爱仪式,谈恋爱远离吃够鸡蛋的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20-9-8 20:33 | 只看该作者
说荷包蛋我就真的好有感觉,心心念念的都是在念那个圆坨坨的荷包蛋。因为现在我总弄不出那个蛋白遇水凝结的蛋,都是入水就成浮泡,蛋白与蛋黄分家,我总觉得的现在的蛋都是假蛋,以前的蛋丢进开水锅里就是一个漂亮的荷包蛋。荷包蛋我们有加糖有不加糖,过年回乡亲戚家都是两个荷包蛋一碗挂面,说起来真是想念,现在即便是那么做的也没那个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20-9-8 20:35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9-8 20:33
说荷包蛋我就真的好有感觉,心心念念的都是在念那个圆坨坨的荷包蛋。因为现在我总弄不出那个蛋白遇水凝结的 ...

北方的荷包蛋是油煎撒盐的,汤水煮的叫做卧鸡蛋。假蛋还需假鸡生。
15#
发表于 2020-9-8 21:0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9-8 20:35
北方的荷包蛋是油煎撒盐的,汤水煮的叫做卧鸡蛋。假蛋还需假鸡生。

我就想像小时候吃个完整的水煮蛋,假蛋就是怀疑是人造蛋,人真的是聪明啥都能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20:32 , Processed in 0.0510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