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仪式话题】跳出“仪式”说“仪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10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轻尘逐香 于 2020-9-10 14:20 编辑

【仪式话题】跳出“仪式”说“仪式
/侯之涛

       生活如一溪流水,在浪尖的白天里诗意芬芳,在浪谷的暗夜里浅吟低唱。人生的真爱,不是花开时的癫狂炫耀妖冶,而是守一颗平淡纯真的初心;不是叶落时的愁肠消极厌倦,怨天尤人,杞人忧天,而是素面朝天心静如水,波澜不惊,舒雅淡然。日出月落处,自然是轮回,草木枯荣后,不定逢新春。

    说道“仪式”,追根寻源要从周朝说起:召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因为他的封地在岐山西南,当地古称召地,故其把他称为召公,百姓尊称召伯。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经常下乡巡察体察民情,他常常坐棠梨树下,就在田间地头解决民事纠纷,并且秉持宁劳一身不扰百姓的仁政,处理政务公道公平,正派为人和蔼可亲。百姓感其恩德,编了一首民歌赞颂召伯的功绩,于是就有了后世脍炙人口的《诗经》名篇《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年夏天,召公下乡视察民情,走累了刚刚坐到棠梨树下,就看见一女子呼喊着奔跑而来,几个男子手持绳索和棍棒,杀气腾腾在追赶。召公忙令侍从拦住当事人询问。原来是富户家奴来抢女子回家给富户做妾,召公听后非常生气,他从地上捡来树枝在地上画个大圆圈,把几个恶奴囚禁,并传来富家子弟,杖脊四十,令其改恶从善。他也常听到这种事情发生,召公感到民间婚姻嫁娶没个规矩不是事儿。他就请来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经过反复琢磨,定出了男女婚姻必须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亲迎等“六礼”,并公布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到现在,民间婚俗中还使用。

       古代婚嫁的仪式都很隆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慢慢地变化着。母亲那代人结婚简单,一件新衣服,一桌饭菜都好了,再后来,实行大集体,结婚陪嫁就是䦆头铁锨。记得我小时候,邻居家的大哥和邻村的姑娘好上了,只是家里太穷,后来两个人私奔了。

      前年遇见一件事,工友家的孩子结婚,小孩都三岁了。后来听工友说:孩子和姑娘是高中同学,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巧遇一块,异地他乡,又是同学,自然亲近百倍。回来后也上女方家去拜访,女方家是个小领导,死活不同意这事,还把女儿关了起来。后来偷偷跑了出来,两个人一块上外地打工,等再回来,女子掂着大肚子,女孩父母气得咬牙切齿,直接拉到医院,女孩哭喊着肚痛,满头大汗,医生怕出什么事,让先观察观察再打催生针。后半夜,女子看家人睡着,偷跑出来打的消失了……女子家人第二天打闹男孩家,差一点报警,村里人都看不下去,出来抗议。半年后大的小的都回来了,女子家人把小孩骗走,准备偷偷送人。女子抢回后,再也不回她家了。小两口恩爱和美,小日子热火朝天。一直到现在,两家关系才缓和,娘家非得让补办仪式。

    兄弟的同学那年在井下出了事故,撇下父母和妻儿,大儿子十二岁,小的七岁。妻子二话没说把算得的抚恤金全部卖了一套新楼房,五口人搬进去住,妻子孝敬父母,教育儿子,父母怕守不住儿媳,毕竟儿媳还年轻,儿媳说:孩子不能没有妈,您们不能没有儿子孝敬,我不走,家是团圆的,我走了两代人都没有了着落。二十多年了,和和睦睦,大儿子也出息,考上不错的大学。

       其实“仪式”,看您怎么去理解和对待,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不必要弄得打肿脸充胖子,自己受难还不得人心!              1284字】


                                              2020910日星期四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4:18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参与参与这活动,学习学习写作新思路!
3#
发表于 2020-9-10 14:37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家长,看不惯孩子处的对象,有些孩子又叛逆,这样的后果都是两败俱伤。婚姻的仪式是父母想让孩子给长点面子,就像文里这故事,真个是大人姑娘都做过火。这样的事乡间不少的。
4#
发表于 2020-9-10 15: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侯老师的新思路。
很有几篇文章涉及仪式的内容与形式的对立话题,焦点集中在,1.如果内容充分、真实,形式是多余的;2.没有内容的形式是有害的;3.过于注重形式会损害内容。
的确,这三点看似有有道理,其实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于注重内容,轻视甚至抛弃形式。
拿婚姻来说,只要两情相悦可以不要婚礼,一方死了另一方照样孝敬老人养育子女。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何必要举行个婚礼做给别人看。婚礼不仅多余,还是沉重的负担。甚至结婚登记都是一种形式,如果一辈子不分开,结婚证有什么用;要想分开结婚证也拦不住。这就是把内容和形式对立起来了。
两情相悦并不妨碍量力而行举办一个婚礼仪式。这个形式的作用在于,1.孝敬父母、夫妻相守需要一个仪式表达给对方,请众人作证。2.向亲友和邻里宣布二人的关系,这样与他们交往时对你们的关系不至于疑惑。3.融洽与亲友邻里的关系,将来相互有个照应。人是社会动物,社交是人的天然需求。4.新娘就要辛苦持家了,给她一个众人瞩目的机会。5.没有人能够保证婚姻持久,这就需要结婚证作为法律保障。它虽然保障不了感情,但基本能保障双方和子女的合法权益(财产、抚养等)。两人相爱住在一起是婚姻的实质,而婚礼是尽力让这个实质有一个纪念意义的起始,和在欢乐中启动。也为将来留下美好回忆,记住结婚的初心。
因此,不能因为有人深受沉重的婚礼、彩礼伤害,就主张完全跳出婚礼结婚。内容和形式应该融洽结合而不是对立。
5#
发表于 2020-9-10 15:3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很多未婚先孕的,仪式也得与时俱进了,先生娃再仪式。
6#
发表于 2020-9-10 20:51 | 只看该作者
轻尘勤快了哈,又见新文章,赶紧来拜读。
7#
发表于 2020-9-11 09:2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私奔,逃婚,或者生米煮成熟饭。甚至为了金钱铤而走险。一方面是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仪式。在婚姻自由的当下,父母更该多些理解与支持。问候老师。好久不见,加分支持。
8#
发表于 2020-9-11 0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不如风 于 2020-9-11 09:43 编辑

生活如一溪流水,在浪尖的白天里诗意芬芳。——我不记得“溪”有量词功能,一溪——可有考?
9#
发表于 2020-9-12 08:38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就是生活,仪式成了仪式,仪式成了生活的装饰品,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本来都奉子成婚了,还要补什么仪式,这样的仪式岂不多余。
10#
发表于 2020-9-13 13:51 | 只看该作者
当下的年轻人,都讲究婚姻自由,不受约束的好。在不违背大方向的情况下,做家长的应该理解并给与支持为好。至于婚礼仪式,省了也罢。拜读学习轻尘佳作,周末愉快!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0:4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9-10 14:37
有些家长,看不惯孩子处的对象,有些孩子又叛逆,这样的后果都是两败俱伤。婚姻的仪式是父母想让孩子给长点 ...

谢谢老师!我也为孩子们叹息!其实生活中的烦恼都是一些人自我给自己加压上去的!放松自我,心灵宽厚,生活才有质量!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0:4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9-10 15:17
谢谢侯老师的新思路。
很有几篇文章涉及仪式的内容与形式的对立话题,焦点集中在,1.如果内容充分、真实, ...

谢谢老师雅赏留玉!

仪式也就是一种形式,给自己一个心理的安稳,给家人和邻居、亲朋好友们一种形式的彰显。
其实也是对世俗一个名正言顺的东西。不过人的内心都是复杂的,有些仪式还真的需要,该走的路子也都需要。不要太过分就好。最好是随大众,及能让双方老人情面上过得去,有不伤孩子们的心,以后的生活还是他们要过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0:55 | 只看该作者
风又奈何 发表于 2020-9-10 15:31
现在很多未婚先孕的,仪式也得与时俱进了,先生娃再仪式。

谢谢老师!这种现象有,但是俺也许保守,不太提倡。没有约束力的事,万一有什么情况,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我们这里就发生一起,两个人爱的死去活来,两家人都不同意,两个人在广州打工生下孩子。孩子送回老家,后来听说两个人分手了。孩子老人一个人养着。孩子缺少父母的爱,性格很内向孤独。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0:56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9-10 20:51
轻尘勤快了哈,又见新文章,赶紧来拜读。

谢谢老师!还得向您学习!俺总是赶不上!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1:00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0-9-11 09:21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私奔,逃婚,或者生米煮成熟饭。甚至为了金钱铤而走险。一方面是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 ...

谢谢老师!只要心近,相互之间能体谅,还是多多为家人想想。家人也都是为了孩子们好。有的是看对方的家庭或人品,也是不想让孩子们在一块受苦。人人都逃不脱世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5:47 , Processed in 0.0617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