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心在天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忆苦餐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9:22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20-9-28 13:17
“忆苦思甜”政治风,不识时务老百姓,“实话实说” 批杨贵,借粮顺娃丢性命。不错的讽刺小说!
...

朋友,您看得认真仔细,这句话应该是“稻子撇下铁山”,改过来了,谢谢。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11:21 | 只看该作者
芳菲 发表于 2020-9-28 00:54
忆苦餐我吃过。文字形象地将那个时代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欣赏!

谢谢芳菲关注点评,问好。
18#
发表于 2020-9-29 20:42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小说,有点意思。看得笑出了声。
忆苦餐这个事,王小波可是没少 讲。他当年17岁在云南插队,讲了一些事,好玩。
特殊年代,特殊的笑话。

这个小说整体是失败的。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我看你也是想写小说,砖家就说两句,当不当紧,你自己看。
觉得有道理,就听,觉得没道理,就当玩笑。

你的句子,用词,这些东西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你可能没注意到,你用了书面语,就是说,你写的时候,总想让人读起来像个非常好的作文,于是在用词上,句子的结构上,特别用了心。
这样反面不好了。你太用心了,结果是相反,给人的感觉 是太涩。。
所以你不如,干脆就放下那些别人看好的书面语,就你自己的大白话去讲,我觉得,效果肯定非常好。

整体小说的前面,都非常好,非常好。直到结尾,你这个结尾是个巨大 的败笔。

顺娃去借粮,是好事,代为主持会议的人,掌控不了现场,所以笑语百出。
这本身应该是小说的全部意义所在,是重中之重。就是说,顺娃出门不在家,是这个会议“变形”的原因。但这只是个由头。所以描写会场进而反映当时的生活状态,是重点。
可是结尾,你却让顺娃回来了,而且是一种非常悲壮地加归,为了粮食,说牺牲也有可能,这和全篇的调子明显对不上了。
你是好意,是觉得这样结尾更好,更有意义,但小说这样写,就过于公式化,而且全篇并没有顺娃的一言一行,结尾为了某种意义,突然出了事,还是个“局”外之人,所以这样看,这个结尾 是败笔。

这个很可能是一种创作习惯造成的,就是说,你的印象里,教科书上,老师就是这样教写作的,小说要有教育意义,顺娃的角色是这个作用,但这篇小说如果你细看全篇的重点,就会发现,顺娃是没用的小配角。

整个会场,大家的发言,其实是一种控诉,是对当时生活极大不如意又找不到原因的控诉。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去写,这非常好。

19#
发表于 2020-9-29 22:50 | 只看该作者
精华理由:
小说以**为背景,通过描写吃忆苦餐与借粮两件事,塑造了年轻队长顺娃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用诙谐风趣的叙事语言反讽时代之谬,传达心灵之痛,有伤痕文学之遗风。小说结构精巧,铺垫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思想艺术得以升华。
20#
发表于 2020-9-30 14:08 | 只看该作者
18楼芳源提到书面语,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比如开头的“莅临”,结尾的“唏嘘”,感觉像一件棉布衫上缀几个亮片,怪怪的

你给地主陈大守了十几年祖坟。。陈民怕麻烦。。你这是为地主分子陈民歌功颂德
——“陈大”是方言还是笔误?

他们必需当天返回犁头塅——必须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必须,副词,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后面有动词“返回”了,用“必须”更合适。

祝双节快乐,读写开心。

21#
发表于 2020-9-30 16: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书面语在小说中的使用,个人觉得用好了是非常出彩的,在不少知名小说家的小说里我看到了他们故意用书面语甚至一些冷僻字词,如果加上诙谐语调,就更有意思了。这方面用比较出色的小说家,当数阿乙,书面字词用得漂亮之极。

为什么非得用白居易口语一样的词语呢?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8:58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20-9-29 20:42
你这个小说,有点意思。看得笑出了声。
忆苦餐这个事,王小波可是没少 讲。他当年17岁在云南插队,讲了一 ...

谢谢版主细心地阅读,直率地提前一些看法。有关“书面语”“太用心”““公式化”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斟酌。来中财就是为了与文友交流,谢谢。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00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9-30 14:08
18楼芳源提到书面语,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比如开头的“莅临”,结尾的“唏嘘”,感觉像一件棉布衫上缀几 ...

谢谢月牙提出不足,对我是大有帮助的。问好。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9:02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9-30 16:50
关于书面语在小说中的使用,个人觉得用好了是非常出彩的,在不少知名小说家的小说里我看到了他们故意用书面 ...

版主是看过好多书的,知识全面,值得我辈学习。
25#
发表于 2020-10-1 06:57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9-30 16:50
关于书面语在小说中的使用,个人觉得用好了是非常出彩的,在不少知名小说家的小说里我看到了他们故意用书面 ...

这个问题,砖家觉得,和个体的叙述能力有关。
能力强,当然书面语是第一选择,辅之以方言啊,大白话啊,轻灵的对话啊,会使文章更生色。
但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多地,或者说,过于严谨地使用书面语,反而是一种拖累。
因为能力不足,书面语的好多字词无法灵活运用把握,用起来就显得生硬,甚至造作,
结果得不偿失。这和高级的作者是没办法比的,他们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是相当熟练的,
所以我们读起来觉得恰到好处。因为他们有历练,他们知道什么词用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你这上来就把人家和阿乙去比。。。这是拔苗啊。。。
来,吃月饼先。。。
我们可以再举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余华,这个作家,你说他要是用起书面语来,会不会比普通作者更有把握?
肯定的。但他几乎不用太多的严谨或漂亮的书面语,他用的多数都是家里里短式的大白话。
红楼梦呢?去掉那些诗词,红楼梦剩下的全是大白话,白到姥姥家里去了。
莫言呢?莫言的语言可以说是像波涛汹涌的江河水奔流直下,严重的地方是泥沙俱下,用词很大胆,因为整体的形势所“迫”,所以你不会觉得突兀。
我觉得,几乎所有的作家写作,都是从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大白话写起来的。之后为了更好的效果,或者境界提高了,书面语会越来越多,但总觉得非常自然。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年轻作者初学者,急不得的。
我最近重读董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董桥早期的作品,很多字词,确实就是为了显得更有“逼格”才用上的,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明显生硬了。那时他太年轻。后期他的作品这些东西几乎没有了,表面看有些句子有点罗索不清爽,但整体非常干净平滑,这是历练的结果。也是他说的阅历使然。
所以桑版的这个要求,固然非常好,可也非常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17:49 , Processed in 0.1371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