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帖子,读后放开,留下印象的不多。
《钥匙》与《钥匙丢了》读后放开,想一想,还有印象,我以为是作者的功力。我钦佩写小说的人,无论出名或不出名,俺做不到;更敬重有功力的,他们引领俺进入思想集中的境地。因为集中思想是个愉悦的状态,它会给人带来高峰体验——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
《钥匙》与《钥匙丢了》都没有曲折故事,没有悬念,不说命运,不谈人物塑造。但他们的共同点都表达一种情绪——怅然。这是一种我们多么熟悉的情绪,这种情绪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是我们喜欢文字的人都免不了的。这种情绪,文学史上是被用来批判和否定的意识形态。然而现在,小布尔乔亚竟堂而皇之登门入室,我感到欣喜。书写自由终于不再逼仄,不再空谈百花齐放,只要不涉及政权,政治,政党,政府,政策,领袖,领导,领班,版主.....哭也没问题。
怅然——淡淡的忧伤,《钥匙》与《钥匙丢了》表现这种情绪是不同的。 《钥匙丢了》这种情绪是回看。挂在脖颈上的钥匙自然是童年,童年才会玩丢钥匙的游戏。童年的钥匙真会丢,丢了就丢了,除了遭父母责怪就完了,很简单。成年玩丢钥匙游戏,那就是把玩,有拿捏的成分,就是追忆,就是抓童年的尾巴,不肯走下青春舞台,还在最后赌一把青春赢输。青春输赢不可知,不可知的诱惑是致命的,小说的怅然情绪弥漫开来。我读这些,就是共鸣这些致命诱惑对人的影响,美学意味重于小说题旨。《钥匙丢了》语言是散文化的,跳跃的,像水墨,洇到哪儿像哪儿看读者造化。
《钥匙》是朝前看。没有钥匙,只有曲别针,前途用一个大衣柜做象征。没有打开前也不知里面有什么,更没有打开它的钥匙。曲别针是个摸索,谁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方明和方圆差一字,同居与结婚差一纸;主人公与作者都到异地他乡讨生活,都写小说,都认为写不出名堂,都认为前方的路既是诱惑又是陷阱,迷惘与希望交替在脑海里,以为一切了如指掌,却又不甘心,对前途进入虚无状态。这种情绪是怅然的。小说的语言是外国小说翻译的口气,用足了象征,意象,预示,寓意的小说技巧。
套用一句,他们在桥上看风景怅然如是,我在亭楼上看他们惺惺相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