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渐青 于 2020-12-11 12:35 编辑
文\山渐青
曹霑是爱雪的,就连自己的号——“雪芹”,也化自苏轼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乃至到了今天,曹雪芹之名家喻户晓,本名曹霑反少有人提及。 在《红楼梦》一书中,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之所以称为意象,是因为其已不仅仅是烘托气氛、酿造氛围的场景,而是推动书中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乃至一种隐喻、象征和符号。 从回目上看,红楼一二零回中,直接用到“雪”字的共有三处,分别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作“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与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虽然出现次数并不多,但这几回特别是第四十九、第五十回,却在全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两回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富贵繁华至极的贾府,恰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在此之后,各种暗含阴谋、算计、亏空的琐碎小事不断来袭,最终让贾府轰然倒塌,“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四十九、五十两回,描述的一场大雪后大观园内少年少女们赏雪取乐的场景。此时的大观园内,不仅有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迎探惜姐妹,还有刚刚赴京投亲的邢岫烟、李纹、李绮及薛宝琴,加上李纨、凤姐共计十三人,堪称是大观园内最热闹、最有青春气息的时刻。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写了一群十多岁少年少女们雪中赏梅、烤鹿肉、联句、制灯谜等场景。虽然雪后寒冷,但此时的大观园是阳光、温暖而热烈的。如同蒋勋所说,“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此时,正是这个青春王国最灿烂的时刻。 我相信,在曹雪芹少年时必定有过类似的快乐赏雪、玩雪生活记忆,他才能将这一片段写的如此栩栩如生。比如写宝玉对雪的期待——“因心里惦记着,这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起帐子一看,虽然门窗尚掩,只是窗上光辉夺目,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的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短短几句话,将一个少年盼雪、爱雪的心理细致地描写了出来。再比如写雪后大观园最惊艳的一幕——“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这样的雪景,如果不是曾亲眼目睹,是难以虚构出来的。 此时的红楼,此时的大观园,是美的,是暖色调的,也为这群健康活泼、天真无邪的少年们构建起了一个可以抵御外界风波的避风港湾,虽短暂却温暖。在红楼一书中,这两回也是笔者最为喜欢的内容,不仅在于曹雪芹将这一段描写得十分优美,也在于潜伏于每个人内心的爱雪之情。雪,晶莹而高洁,雪后的世界,掩去了世间的琐碎与阴暗,唯有茫茫一片。虽然,对于少年来说,雪更大的意义在于好玩,以及由雪所带来的与伙伴共度的闲暇时刻。 不过,以曹雪芹的笔力,仍然在雪后大观园这片其乐融融中暗暗埋下了伏笔——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赏雪吃鹿肉时,平儿虾须镯莫名丢失,“左右前后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凤姐不想破坏气氛,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做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这也才引出来坠儿偷镯、良儿偷玉等桩桩件件丑闻,昔日威威赫赫、风光无限的荣宁二府渐渐暴露出其日益衰败的一面。 如同呼应,红楼终局中最直抵人心的一幕也发生在大雪之中。贾政自金陵返京遇雪,停船于毗陵驿,岸上突然出现身披大红斗篷、光头赤脚的宝玉,在向贾政拜了四拜后,被一僧一道挟着高歌而去——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贾政欲追赶,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高鹗程伟元续书有多处谬误及笔力不堪者,但此处描写却大有意味。三毛在文章中曾描述自己读到此处时的感受:当我看完这一段时,我抬起头来,愣愣的望着前方同学的背,我呆在那儿,忘了身在何处,心里的滋味,已不是流泪和感动所能形容,我痴痴的坐着、痴痴的听着,好似老师在很远的地方叫着我的名字,可是我竟没有回答她……那一刹那间,我顿然领悟,什么叫做“境界”,我终于懂了。 实际上,红楼梦中雪并未局限于这几部分。比如,在判词中的“金簪雪里埋”,红楼梦曲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首回癞头僧诗句中“菱花空对雪澌澌”,宝玉写雪诗句“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人名中的“雪雁”,甚至连药物“冷香丸”也需用雪调制等等,其中皆有深意。然而,第四十九、五十两回是对大观园雪后生活最集中的一次描写,也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转折。及至最终,仍以雪收尾,结束了这个富贵繁华的红楼梦境,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