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3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20 0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0-12-23 05:08 编辑

                    深藏 诗词书籍中的蟋蟀 之一       高迎春

        自古至今,中国人特别喜欢蟋蟀。上下数千年,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无意和有意之间,记录下了蟋蟀的身影。翻阅古代书籍,你才会发现深藏在诗词中的蟋蟀。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蟋蟀的叫声。蟋蟀通过不同的音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夜晚蟋蟀发出长节奏鸣叫,声音特别清脆。它这是在向同性宣告,这儿是我的领地,知趣的赶紧走开。同时,也是在召唤异性,听听我的叫声多么响亮,赶快过来与我共渡良宵吧。如果同性贸然闯入,蟋蟀会用急促的叫声发出警告,迫使同性离开。等到心爱的伴侣来到身边,蟋蟀会降低音频,发出低徊缠绵的叫声。其实,能唱歌的蟋蟀,并不是因为它有一个好嗓子。它的发声器官,是它背上的一双翅膀。右边翅膀,长着锉一般的短刺,左边翅膀,长着利刃一般的硬棘。当蟋蟀震动翅膀,一张一合,互相摩擦,就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来了。最早记录蟋蟀叫声的,是中国的周代的《诗经》。

        《诗经》中的诗歌,最初都是用来吟唱的,总数有305篇。这些诗歌,最早的写于西周初年;最晚的,写于春秋中叶,涵盖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孔子尚在的时代,并没有《诗经》其名。人们将这些诗歌,称作《诗三百》。到了汉武帝时期,他独尊儒术,将《诗三百》列为儒家经典之一。于是,人们才将这些诗歌,统称为《诗经》,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风》中的诗歌,来之十五个不同地区;其《雅》中的诗歌,又分作《大雅》和《小雅》,来之周代首都镐京(现在西安西南)一带;其《颂》中的诗歌,又分作《周颂》、《鲁颂》和《商颂》,都是皇室祭祀时演唱的朝廷乐曲。这些诗歌的作者,有王公贵族,有领主官吏,有庶民百姓,有士兵工匠。诗歌类别,有肃穆的祭歌,有典雅的礼曲,有壮丽的史诗,有威武的战歌,有热烈的恋词,有哀婉的怨调,可谓精彩纷呈。这些诗歌,在传唱中不断被修改润色,作者的真实名字,渐渐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对《诗经》评价最高的,莫过于梁启超。他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陈,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他接着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不虚生此国。”可见,梁启超是何等推崇《诗经》。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蟋蟀的叫声是被写入了《豳风  七月》之中。

        在《诗经  国风》之中,《豳风  七月》是最长的一首诗歌。作者,是部落中一位普通劳动者,他写的是西周时期豳国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从各个侧面展示出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正如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所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绚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冰藏,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这首诗歌,共计八章,可见包罗万象矣。所以姚际恒接着说:“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享、无所不写,无所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由此可见,姚际恒对《豳风  七月》的评价有多么高。《豳风   七月》第七章云:“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一句的大意是:五月里蚱蜢抖动双腿,六月里纺织娘震动翅膀,七月里蟋蟀在野外,八月里蟋蟀进入屋檐下,九月里蟋蟀在窗户里,十月里蟋蟀钻入我的床下。古代的民居,十分简陋,甚至是破破烂烂,一年四季到秋,同蚱蜢、莎鸡、蟋蟀为伴。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对野外的飞虫,特别是蟋蟀,才观察的如此详细。秋天里,能发出声音的秋虫,有蝈蝈、蟋蟀、油葫芦、大黄蛉、小黄蛉、金钟、竹蛉、电报蛉、扎嘴、马蛉、山仙子、紫竹蛉、巨拟叶螽、莎鸡等,而国人最钟情的三大鸣虫是蟋蟀、蝈蝈和油葫芦。而鸣叫最有特色,最为精彩,最能歌善斗,最有文化韵味的,就是蟋蟀了。古人伴着床下蟋蟀的奏鸣入眠,如果习惯了也会很安逸。

        古诗十九首中,在第七首里也有蟋蟀的身影:“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墙。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发泄怨气的诗歌。诗歌的作者,命运不济,固守穷乡僻壤,穷困潦倒,无人问津。在这清凉的秋夜,愁绪难以平复,不由想起昔日的同学和朋友,一起携手郊游,一起喝酒嬉戏,好不快活。可是现在,他们有的金榜高中,步入仕途;有的商界得意,财源滚滚,都把自己给忘记了。在屋内憋闷,于是走出房门,到庭院里来散散心。放眼望星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银辉。东面墙壁间,促织的叫声,清脆高昂。就在这眼望耳听的描述中,一个秋寒月夜的清冷寂静,和盘托出。蟋蟀的别名,为何叫“促织”?是因为立秋之后,蟋蟀开始鸣叫,古人以为,蟋蟀的叫声响起,好像在提醒农妇,应该抓紧织布,接下来好准备做御寒的衣物了。有一句民间俗语:“促织鸣,懒妇惊。”,也是说立秋蟋蟀叫,妇女别再懒惰,赶快纺纱织布吧。据《礼记  月令》记载:“立秋,蟋蟀鸣。”古人通过观察,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北方,立秋之前,很难听到蟋蟀的叫声。立秋一过,田野里,庭院间,就会响起蛐蛐儿,蛐蛐儿的叫声。

        诗人为何听到蟋蟀在东面墙壁间鸣叫,也是有原因的。北方典型的民居,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东西南北,方位一点也不含糊。北房朝南,向阳明亮。而院子里哪儿最温暖呢,肯定是东面的墙壁。因为太阳西移,直到余辉斜照,就属东墙接受日晒的时间长。深秋时节,蟋蟀不耐寒,于是选择钻入东面的墙壁居住,彰显出蟋蟀的生存技能和智慧。而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佐证了诗人所在的月夜,正是深秋时节。高悬夜空的北斗星,古人把它想象为舀酒的酒瓢。组成瓢斗的四颗星星,叫作“斗魁”;组成瓢柄的三颗星星,就叫作“玉衡”。北斗瓢柄指东,是春天;北斗瓢柄指南,是夏天;北斗瓢柄指西,是秋天;北斗瓢柄指北,是冬天。在这首诗里,玉衡指孟冬,指的是方位,而不是季节。北方的秋天,刚刚入夜的时候,肯定指着西方。正所谓:“斗柄指西,天下皆秋”。但是到了深夜,斗柄渐渐北移,指的方位恰好在孟冬的位置。接下来一句“众星何历历”,是说满天的星星,历历在目,排列的很清楚。有一句成语叫作月朗星稀,正因为月光明亮,许多小星星都隐退了,而剩下来的星星,才显得大而看的真切。孔子曰:“诗比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得感谢这位诗人,写了一首抱怨朋友的诗歌,顺手将蟋蟀写进了诗中。我想,正因为诗人心中有怨气,在他听来蟋蟀的叫声,此时也不美妙,甚至更让他心烦意乱吧?




                                                        2020年12月19日写于迎春堂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03:10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1-24 17:5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斗蟋蟀图………………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21:41 | 只看该作者
一袖芬芳 发表于 2021-1-24 17:52
欣赏斗蟋蟀图………………

谢谢光临阅读和留言支持。问好!
5#
发表于 2021-3-6 21:01 | 只看该作者
由蟋蟀串起千年文化,美好的、忧烦的、轻快的、沉重的种种情绪,透过诗句传达给世世代代读诗的人们,可见文化的力量之巨。吟唱千年的蟋蟀,今天仍在农家的墙角院落鸣叫。品读老师的蟋蟀系列,赞叹老师的知识渊博。向老师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5:40 | 只看该作者
岩之春 发表于 2021-3-6 21:01
由蟋蟀串起千年文化,美好的、忧烦的、轻快的、沉重的种种情绪,透过诗句传达给世世代代读诗的人们,可见文 ...

谢谢光临阅读和留言支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9:12 , Processed in 0.05598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