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0|回复: 5

[原创] 蛀书记(2020年6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1-1-26 23:07 编辑

    2020年6月5日
    《朱明王朝》是“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十一部,写明朝政治制度的确立与统治手段的残暴,市井世俗力量的兴起、壮大及对文学形式的影响。从唐之开放大气、宋之开明包容到明的专制集权、内守锁国,历史似乎不是前行,而是倒退,仿佛潮起后的潮落,将曾经兴盛的国度带入前途莫名的路途。影响所及,难知其终。

    风中的雨:明朝的历史很有研读的价值,它的治理方式转型及被清沿袭,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经过六百余年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东西已经深深浸润至血脉里,不是说剔除就能剔除,说替代就能替代,说没有就真没有的。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才觉得其“影响所及,难知其终”。明代政治的最大特点似乎是:专制集权、宦官专权、特务政治、斯文扫地。唐代唐太宗发现“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欣喜,宋代宋仁宗“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的追求,皇帝与读书人“坐而论道”、共治天下的局面,被朱元璋一举推翻。朱元璋不从唐宋继承“共治”的好传统,却从金元那里学来了廷杖大臣的手段。朝廷命官被当众扒掉裤子,在午门外打屁股,令官员、读书人颜面尽失,斯文扫地。读书人也好,官员也好,不再是人才,而只是奴才。文官集团的奴才化,或许才是明代政治最大的硬伤,也是明代无法跟上世界潮流的原因吧!易中天是学中文的,说起明代市井世俗力量的兴起、壮大对文学的影响,头头是道,令人眼开。比如:“同为青楼,唐唱诗,宋歌词,明说段子。”“陈洪绶的版画和张岱的小品文,不但是明代最后的文学艺术成就之一,也见证了时代精神的历史演变,那就是唐在马上,宋在闺房,明在市井。”“《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英雄三部曲,一部比一部更有市井气和人情味。家国情怀、江湖义气和人情世故之次第成为主题,也正与元末、明初至明中叶时代精神之转变密切相关。”这些综合概括,虽或偏颇,却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可能疏理出来的。

    2020年6月7日
    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讲89个汉字的前世今生,多从甲骨讲起,经金篆隶而行楷。字形演变只是导因,核心是其意义的引申、拓展、嬗变和隐藏其中的人文密码:先民对世界的认知,今人对传统的承继。最令人心动处,是讲述的场景和其乐融融的父子父女深情。虽简体字本无法尽得其要义,却也可略窥其奥妙。

    风中的雨:2018年,买张大春的《春灯公子》《战夏阳》《一叶秋》(“春夏秋冬”系列之四《岛国之冬》一直没买到)《文章自在》时,最想买的就是他的《认得几个字》。但当时,网上已售罄,二手的台版又太贵,只好望而兴叹。还好,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简体字本,一发现就买了回来,买回来就迫不急待地读了起来。两天读完,很是喜欢。一是喜欢他讲字。虽然只89个字,但每个字里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却似乎无边无际,从他笔底流淌出的丝丝缕缕,初若山泉叮咚,继而小溪潺潺,再至河浪翻卷,最后汇聚成气势恢宏的大江大河,川流不息,绵延不绝。读书的我,则仿佛站在“川上”,一手操望远镜,一手持显微镜,时而追星逐月地遥望旧时光里的“古先人”,时而细察横竖撇捺点折钩里的笔底风云、无限江山。每一次瞭望,每一次探微,都有自以为是的点滴收获,虽或离题万里不着其字的边,却能开我心胸,令我陶然自乐、怡然自得。张大春是专业的,应该有深厚的文字学(旧时所称小学)基础。他的梳理,既有继承沿袭旧说,更有发覆时出新见。虽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一些汉字,永远也无法真正准确理解),却自成其理,可备为一说。二是喜欢他讲字的方式。张大春将对89个汉字的讲解,寓于89个父子父女兄妹交流的场景中,将颇为深奥的文字学知识,尽量浅显通俗地表达出来,确保年幼的孩子能接受理解,可通晓明白。表面上看,这些场景只是张大春讲字的引子,是“字”的陪衬。但细心阅读,却发现“字”与“场景”互为表里,互为陪衬。若再潜心理会,特别是读完本书的后记《教养的滋味》,(其中最令人动心的一句话是:“作为一个父亲,能够将教养像礼物一样送给孩子的机会的确非常珍贵而稀少。”)你会突然发现,那些“场景”和场景里的亲情或许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字”似乎只是陪衬。作为一个父亲,回想起对儿子的教育、传递,再对比张大春送给孩子的“礼物”,觉得相差天远,异为霄壤。虽然他是作家,我是常人,不应该类比,但读此书却不能不让我进行如此的类比,并汗颜不已,羞愧难当。
    风中的雨:此书有两点令人遗憾处。一是关于字体。手里的《认得几个字》是大陆简体本,而张大春却是按繁体字(准确称谓或许应该是“正体字”)的间架结构、构字要素讲字的。虽汉字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简化”,但现在的很多简体字,真已无法一窥“古先人”造字之初衷了。本下定了决心买一本台版《认得几个字》,但发现台版《认得几个字》只讲了50 个字,便放弃了。虽有遗憾,却也有得:广西师范大学简体本的《认得几个字》,是将台版的《认得几个字》(讲50个汉字)和《送给孩子的字》(讲39个汉字)合二为一出版的,内容要比真正的《认得几个字》要丰厚一些。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大陆能推出张大春讲89个汉字的《认得几个字》的繁体字本。若有出,我肯定买。二是关于错漏(并不一定是错漏)。⑴110页引《说文解字》:“娃,圆深目皃,或曰吴楚之闲谓好曰娃。”“吴楚之闲”应该是“吴楚之间”。这可能是简化惹的祸:繁体閒、間二字简化时颇易混淆。⑵184页:“一方面,卢俊义日后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统领山寨的。”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只王伦、晁盖、宋江坐过,卢俊义不管是“日 前”还是“日后”都没坐过,这“卢俊义日后是要坐第一把交椅”,不知从何说起?⑶342页引《说文解字》:“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解字》原文就是如此,引文并没错。但历来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牡齿”是“壮齿”之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牙,“壮齿也。壮各本讹作牡。今本篇、韵皆讹,惟石刻九经字㨾不误。……壮、大也。壮齿者、齿之大者也。统言之皆称齿、称牙。析言之则前当唇者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牙较大于齿,非有牝牡也。”张大春在正文里也曾引用段玉裁“前当唇者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的说法,并对“辅车”进行了特别的解释。或许,不引《说文解字》而引《说文解字注》更好。

    2020年6月8日
    《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辑上世纪四十年代顾颉刚居四川所写的三篇探索巴蜀上古史迹论文。《古代巴蜀与中原关系说及其批判》,重在纠传说、旧籍之谬;《〈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所记蜀国事》,是对前文的补充;《秦汉时代的四川》,述秦汉时四川的农工商文。顾以余力而为,所论或可商,但大家之态宛然。

    风中的雨:上古史或曰远古史,由于缺乏当时的文字记载,多在虚无飘渺间。史是客观的,肯定存在。但当时客观存在的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却不清楚。今天可见于文字的,多是后世的道听途说,追忆想象,甚至合理杜撰。虽然传说里有史,想象可能切合实际,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想象终究是想象,与史有着不可知不可测的距离。巴蜀的远古史,其所本者多为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顾颉刚说:“扬氏生于汉,其时离蜀国之亡不过三百年,民间传说犹有存者,故多摭取里巷之谈以成书。常氏,晋人,离扬氏又三百年矣,文籍大备,理智日高,其鄙视俚俗不经之谈而悉欲去之,因其宜也。”简言之:扬雄《蜀王本纪》所录多民间传说,缺乏逻辑性;常璩《华阳国志》在《蜀王本纪》基础上,参考其他典籍,将巴蜀上古史“再创造”,使其看上去更为合理,更符逻辑。但不管是扬雄的“民间传说”,还是常璩的“再创造”,都缺乏真正的远古文字资料佐证,所以显得牵强,经不起顾颉刚的纵横捭阖的考证。虽然并不赞同顾颉刚“古蜀国的文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的结论,但依然佩服顾颉刚对民间传说、旧籍记载的辨误,对巴蜀上古史的梳理。他因避日寇侵凌而居四川,以余力觑巴蜀上古史,虽不能说定论于鼎,但史学大家的姿态却豪气四溢、尽在文中,可为研究四川上古史者参证。

    风中的雨:书里有两处错误,都出在《〈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所记蜀国事》一文里。94页:“知常书虽多沿袭扬氏,而扦格抵牾亦复不少。”文中的“扦格”,应为“扞格”。96页引《华阳国志》:“杜宇为王,教民务农。……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字悦之,纳以为妃。”引文中的“字悦之”,应为“宇悦之”。顾颉刚是史学大家,肯定不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错误,应该是印刷排版时形成的。书里有一处令我疑惑处,在《秦汉时代的四川》一文里。顾颉刚在正文里说:“又在嘉定凿了离碓,减杀沫水(大渡河)的水势。”还特意加了注释:“离碓,相传即是灌县都江堰的伏龙观,但《史记》明说‘凿离碓以避沫水之害’,沫水是大渡河,在嘉定不在灌县,所以当从《史记》说是嘉定的乌尤寺为宜。”常识里,离碓在都江堰的宝瓶口旁;但顾却说是乐山三江交汇旁,且以《史记》为证。谁是谁非,请方家指教。

    2020年6月11日
    余华散文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推出的“新华经典散文文库”之一种。分“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和“活着,为了讲述”三辑。所辑散文有自传的痕迹,对了解余华的成长、创作及他对文学、音乐、时代、世界的看法很有帮助。书的装帧和插画温婉清新,颇为喜人。

    风中的雨:余华的书读过很多。只要是知道的,都买回来读过。有的,甚至读过两三遍。但这些,是指他的小说。他的散文只读过一本译林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的《文学或者音乐》,对于他在散文里,将音乐的美好、美妙,用文字叙述出来,而且叙述得那么肯定坚决,那么准确生动,那么如音乐般纯粹,仿佛可以通过他的文字抵达他所叙述的音乐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以为是余华的新作,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当然,不是新作,而是选辑。有些篇目是第一次读,有些在《文学或者音乐》里读过,但新读、重读的,都是初遇的感觉。除震撼于他的文字看似平常其实非同平常的表达外,最大的收获是对余华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成为作家之前的经历和他初期作品里出现那么死亡的背景原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虽然所谓的“较为全面的了解”是自以为是的,但依然能令我感觉到自己离余华又近了一点。若说以前的余华,是遥不可及的远山,知道他在虚无飘渺间,不但不可识其真面,就连影子也不可见,一切只存在于我的想象里。现在好了,觉得自己似乎离余华这座大山的距离正在缩小,虽然山还在云苫雾罩间,却可见到他高高的矗立,或许再继续走下去,就可走近甚至走进大山里。

    2020年6月15日
    颜歌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由《白马》《江西巷里的唐宝珍》《三一茶会》《照妖镜》《奥数班1995》辑成。以女性的视角,写平乐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俗世风情、平民生活。人物看似普通,却独具性格;故事看似平淡,常奇峰突起。于不经意间,将川西的地域特色与世事演进的时代特征,融为一炉。

    风中的雨:读颜歌,是因为她是四川作家,小说里有一些四川方言。换句话说:对她的小说并不特别在意,感兴趣是她小说里的方言。这样说,对颜歌或许有点不敬,但在我却是事实。只不过,要想找到方言书证,就得好好读她的小说。她最新的长篇《我们家》读完,再来读这本比较旧的短篇集,更能感觉到后者与前者之间的新旧之别、生熟之味和“文学距离”。或许正因为这样,颜歌才谦逊地给这本集子一个“故事集”的后缀。对于书里的方言,颜歌信笔写来,虽或有其深意,却与日常的书写有所不同。比如颜歌把“苏气”写作“舒气”。苏气,指漂亮洋气。因为旧时四川地处内陆,苏州传过来的东西颇为时兴,亦如八九十年代之“广货”、现在之“韩版”,所以如果一个人穿着打扮脱俗,就被人称为“苏气”。舒气,也勉强解释得通:舒舒服服不是常与漂漂亮亮一起用吗?舒展、舒缓、舒畅等的舒里似乎也就暗含了漂亮洋气的意思。又比如颜歌把“兴妖作怪”写作“心妖作怪”。兴妖作怪,兴、作是动词,妖、怪是名词,兴妖、作怪两个动宾结构结合成一个并列词组,原指妖魔鬼怪作祟害人或人装神扮鬼,现在既可用于比喻坏人捣乱破坏、挑起事端,也可用于比喻一般人耍花样、出刁难。此词最早见于元代无名氏的杂剧《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心妖作怪,心妖是偏正词、作怪是动宾词,心妖与作怪结合成一个主谓词组:作怪的不是其他的妖,而是如心魔一般“心妖”。比较起来,觉得还是惯常的“苏气”、“兴妖作怪”要准确一些。

    2020年6月20日
    徐贵祥长篇小说《伏击》(《当代》2020年1期),以易晓岚、凌云峰的身份纠葛为主线,凌云峰、楚大楚的姓名承继为辅助,在红军时期国共对立、抗战时期合作抗敌的背景下,写国共日顽四方的暗战、明战,从性别、性格、阶级回归等层面,塑造了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新颖、情节曲折,值得一读。

    2020年6月24日
    《我与小说》是王安忆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的“六堂公开讲课”。站在小说家的角度,结合自身阅读、创作、教学经历,谈“开展写作生涯、漫谈阅读与写作、细看小说类型、从小说谈文学、小说课堂、读张爱玲与《红楼梦》”六个专题。浅显处若叙家常,深邃处仿佛象牙。行文细腻细微,是王安忆的风格。

    风中的雨:王安忆在我这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特殊之一,她是作家茹志鹃的女儿。茹志鹃的《百合花》几乎是六七十年代生人人所共知的短篇,小说里的小战士、新媳妇、新被子,一直鲜活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虽不能说王安忆成为作家是家传,但母亲茹志鹃的影响却是肯定有的。特殊之二,这二三十年来王安忆的作品不断推出,品质都不错。相比于一些作家写一两部作品就不能再推出更好的新作,王安忆总能给人惊喜,特别是她的《长恨歌》《天香》,令人印象深刻。特殊之三,她有自己细腻细微的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特别是长篇小说这种体裁,给了她运用展示自己细腻细微书写特长的巨大空间和可能,她运用普通的文字将特殊事件的细节、特殊人物内心描写得细致入微、纤毫毕现。
    风中的雨:王安忆在讲课中,时有妙语。这些妙语对于底蕴丰厚者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却仿佛挠到了后背自己无法挠到的痒处,读来舒服,印象深刻。比如她说:“哲学家和作家是相反的。哲学家可以在很多不同的东西里发现相同的东西,但是作家,则是在看似相同的东西里发现个别性。”这样的概括或许并不准确,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特殊性。比如她引金克木的话:“我们中国人经常将假与真对立,却很少把诗与真并列。”“我们可以把真作为一个不变数,不论是指真理还是指真实。那么假便是负号的真。但是诗却是正负号的,又真又假,又假又真。”对此,王安忆的理解是:“这个正负号的‘诗’,是经过两次否定,从真到假,再从假到真。”也就是说,诗歌自己有其真,文学自有其真。比如她说:“等待是小说擅长的强项。”“文字是有暧昧性的,它的指涉不明确,需要条件。”“语言是一个活物,生活是培植它的温床。……它又是一个古物,具有原初的含义,后来所有的变化都是从源头派生。“正史往往是严谨的,而流言则让我们享有想象的生活。”“文字的内涵需要悠久的文明来培养。”“现实生活经验是小说的基本逻辑。”……等等也者,不一而足。这些概括性的语言,正中我这样懒散读者的下怀。遇到它们,使枯燥的文字突然生动起来,使我泛泛的阅读突然有了生气,精神为之一振,若有所悟,颇多感触。

    2020年6月29日
    简媜的《胭脂盆地》只七万字,却分五辑:赖活宣言、畸零生活索隐、银发档案、大踏步的流浪汉、停泊在不知名的国度。前面的篇章语言活泛颇嬉皮,虽有台岛时势的影子、市井凡人的生活,却不是模糊印象中的简媜。愈往后愈有味:女性特有的视角,细腻入微的心绪,人文典雅的笔调;这才是简媜文字应该的样子。

    风中的雨:在中财论坛听说简媜,买了套九州出版社的《简媜典藏全集》共9本。读过一本《水问》(喜欢这个书名),却不太喜欢,觉得一是内容太稚嫩,二是格局略狭窄。不是不好,只是不是我喜欢或曰熟悉的“调调”。本不想再读简媜,但后听人说《水问》或许是简媜最差的作品,才重新涌出一点读简媜的欲望。翻开《胭脂盆地》,一下子跌入失望的谷底:那个虽稚嫩却端庄的简媜,文笔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颇有些嬉皮了,虽是针砭时势,或有“杂文”的味道,却与我印象中的简媜差距太大。当然,后面的渐渐“好”(此好,是我觉得好;并不是前面对比之好,因为我不敢说前面的就“坏”)起来,愈读愈觉得有非同凡响的才情与感觉在她的文里。原来,那么多人推崇她,并非空穴,而有实证。简媜的好,在我这里大略有几个方面。一是文章短小。喜欢短文,觉得写文与做人一样,有说就说,意到即止,不必过度演绎铺陈。对于那些从一丝涟漪掀起惊天巨浪的散文,虽然或佩服其联想丰富、下笔千言,但一直有一种无由的抵抗与拒绝。简媜的文至少是《胭脂盆地》里的文,仿佛是要印证“简媜”之“简”,多简短。千余字一篇,读来却余韵悠悠,比起那些虽“长”却“不香”的散文来,更有意蕴。二是情感细腻。一直觉得,女人的感觉永远比男人细腻细微,能体察到情感最为真切隐密处。简媜作为女性作者,有她为文的天然优势,这优势是再细腻细微的男性作者所不能抵达的。她写一面之缘的出租车司机、写机场偶遇的回乡老人、写改造旧屋的石匠师傅、写呆坐废园的陌生女人……虽不知他们的故事,却有合理的猜想,有细腻的情感注入,大有点“一人一物总关情”的味道。最喜欢《暗道之歌——给狗儿》,短短的篇幅,却写了一只相处相熟的狗,一只陌生将死的狗,一位倾诉对象Z,一位在地下道自弹自唱的异国歌手。一句“我希望那条狗死掉。”一句“从来没有一个人像烈日下的那条狗一样,肯定它自己要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句“也许,它想结束自己,那儿是最容易被车轧死的地方。”没有对人世人情细腻入微的体察,怎么可能将狗写到这个境地?三是文笔文雅。觉得儒雅既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文笔的最高境界。简媜的文笔好,有台岛文字特殊的味道,但要称儒雅似乎还有待时日。儒雅也好,文雅也好,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用几个生僻字、古典词句就有的,而是心底积累在文字间的自然流露。简媜的文雅,在《停泊在不知名的国度——法国纪游》里体现得较为充分,她将风光与海明威的小说、波德莱尔的诗歌无缝链接,却没有嫁接、更无“掉书袋”之感,甚至令我觉得她引用的波德莱尔的诗句,就是她的原创。总之,简媜的散文里隐藏着许多需要细心体味的情绪。我之泛泛而读,只能或知其一,难知其二;读没读懂都是问题,更别说完整地体察她文章的美好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1-2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如既往的厚重,有所悟,有所得。

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关于错漏:
110页引《说文解字》:“娃,圆深目皃,或曰吴楚之闲谓好曰娃。”“吴楚之闲”应该是“吴楚之间”。
段玉裁注,“或曰。吳楚之或曰。吳楚之閒謂好娃。方言。娃,美也。”
“閒”,简体字“闲”,通假“娴”,文雅之意?

余华的书我读了一些,因为老乡的缘故,语言上更多契合,所谓会心是也。

巧了,王安忆谈小说,我刚读完。初读,还谈不出什么来,觉悟需要反刍。
那些妙语,注意到了,本想梳理了分享,因为眼疾作罢。

简媜的书读了几本,你说的这本还没有读。
总体印象,简媜文字的好,不是单本如何如何,是一种糅合在一起的繁复的美,
可以细腻深沉,也可以调侃幽默,可以古雅别致,也可以素白简约。。
精致而又自然而然,一种只属于简媜的风格,有极高的辨识度。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牙 发表于 2021-1-26 19:24
一如既往的厚重,有所悟,有所得。

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关于错漏:

没注意错加版权了,现已删除。请月版见谅。
发表于 2021-1-27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rsjby 发表于 2021-1-26 23:08
没注意错加版权了,现已删除。请月版见谅。

我搜索了一下,网上没见。。那取消精华了。
发表于 2021-2-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重,有所悟,有所得。
发表于 2021-2-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朋友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0:02 , Processed in 0.0662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