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小蘖 于 2021-2-3 10:25 编辑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雨村夤缘复旧职。”小说写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有这样一段:“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诚然,这段话充分表现了王熙凤的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也似乎赢得了所有人的心。但她恰恰未能赢得林黛玉的心,不仅未能赢得,可能还深深地打击了林黛玉。
她打击的利器就体现在这“嫡亲”二字上。从封建宗法制的礼仪来看,无庸置疑,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一个“外”字,充分说明了她的位置。她同贾宝玉,探春,迎春是有别的,她是外来的。当然,事实皆然,就每个家族的父族而言,你就是自己家族的嫡亲;在林家,林黛玉也是嫡亲系列,捧得像珍宝一样的人儿啊。
但是,她孤身一人来到外祖母家。本来,外祖母是多么疼她的呀,不远千里要将她从苏州接到金陵,接到自己身边将养;从表面看来,贾母该是将她当作嫡亲的孙女,甚至比嫡亲的还要重视的。不然,又何必操这份心思呢?
然而,王熙凤一见面,就让林黛玉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亲疏有别啊。再怎么说,“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也不过是“竟是”,而不是真是。所以,林黛玉的这种寄人篱下之感,何以得来呢?“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如何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她本身的多愁善感决定的,而是现实加与她的。在封建社会里,嫡的正统性虽时有打破,但那也是迫不得已,对嫡的遵从是常规之礼。而嫡中还有厚薄之分,嫡长子,嫡次子,嫡幺儿,嫡中还有庶,这个“庶”当然是由母亲的身份决定的,而到底对父族而言,他们还是嫡;然而若为“外”,那就不一样,皇家而言,外戚专权是他们的一块心病,妻家母家势力壮大,就会威胁自家,吕雉听政,武则天改周,便是先例。《甄嬛传》等宫斗剧把对嫡的要求发展到了极致,为了不让年羹尧专权,雍正不惜让华妃不孕。《如懿传》里,乾隆更是赐死了太子的母亲魏嬿婉。
然而,没有外来的妻家,又何以将自家兴旺壮大?既要借助他人,又怕他人一家独大,权力的制衡永远在线,这场博弈没有尽头。说到底,团队派别一直存在。只是,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谁能仅仅靠嫡站稳脚跟呢?谁又是万无一失之嫡呢?对于江山权位而言,正宗之嫡只有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九子夺嫡的争斗从不曾缺席。以父族为嫡的衍生物当然是男尊女卑了,女子的归属更是摇摆不定。即使如王熙凤,掌握了贾府的财政大权,但同样还得王家来撑腰。这个嫡字,似乎就不属于女子。而且这个嫡外之分,本身就充满着矛盾。
但它流风甚远,还记得童年时去外祖母家,我的那些表哥们,他们都自以为是外祖母的嫡亲孙儿,常常是会排挤我们这外来的表弟表妹的,生怕我们分了外祖母爱的一杯羹。而多少外婆,帮着女儿带孩子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让她们泄气,“带外孙儿,搞空灯儿”。
所以,王熙凤的一句“嫡亲”,其实是林黛玉悲剧的索引。她的外族身份,是需要有所依靠的,但除了贾母,无人可依。可到底,她只是贾母的“外孙女儿”。而薛宝钗与贾家的关系,虽然更疏远一些,林黛玉生气时,贾宝玉曾对她说,“疏不间亲,先不僭后”。但薛宝钗有姨妈王夫人与母亲替她筹谋。
王熙凤的话是对三春最好的安慰,无论林姑娘怎么优秀出众,她最多也不过像一个嫡亲的孙女罢了。你们不要介意。当然,如果林黛玉是个大气之人,她觉得外祖母都把我当孙女待了,应当高兴才是。但她偏偏是一个敏感自尊之人,对自己外来介入的身份本就十分在意。所以这样一来,王熙凤的话可能让她更为敏感。
由此看来,一个人想要八面玲珑并非易事,当一念功利扬起,想要求得所有人的欢心;必有抑下之人;更何况,王熙凤的根本目的,只在贾母。贾母可是贾家嫡亲的老祖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