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奉洁 于 2021-2-13 15:36 编辑
异乡过年
(一)
在工作地过春节,这还是生平头一年。内心很纠结,原因其实很简单。
腊月初,女儿从西安放寒假回来,为了“自行隔离”期间方便照顾,我直接把她接到了工作地租住小区。我们在小区报备的“学生返乡”,按照小区规定“隔离两周加七天”,一晃就到了年跟前。
期间,母亲因为血糖高在老家住了十多天医院,回家看到本就虚弱的母亲出院后早晚饭前打胰岛素更是马虎不得,父亲要掌握好做饭和打针的时间,保证打完针十分钟后准时让母亲吃上饭,才能预防母亲打完胰岛素后血糖突降而出现意外。
在老家读高三的儿子艺考完就放寒假了,美术专业成绩下来给他爷爷一个惊喜——过线三十一分,要知道暑假时儿子的专业美术还跟不上班呢!看来宁阳二中的美术教学绝非虚名。儿子的这一成绩,给全家人燃起了希望。但是,要想考入理想的院校,文化课目的学习提升至关重要,离高考还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珍贵得必须按天算。
在家吃饭时,父亲似乎是思量再三,让我把儿子也接到工作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更有利于他静下心来学习。说是关键的一个假期了,能多学一点儿是一点儿,团圆年我们可以以后补。我欣然同意。不为别的,单就是儿子放假在家习惯松散,吃饭也跟不上饭点儿,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当老人的怎能不着急?这也算是减轻些父亲的负担吧。
(二)
家离单位两个多小时车程。往常上班,七点半就要从家里动身,班车八点左右到站点。头一天晚上,让儿子收拾好要带的书籍和换洗衣服,整理了满满一拉杆箱,提都很费劲,还外带一个鼓鼓的双肩包。
周一早上,六点起床,给儿子简单做了一碗荷包鸡蛋面,楼上楼下跑了四趟才喊开儿子卧室的门。若是平时吃饭都需要让他七十多岁的爷爷这么一趟一趟地喊,那怎么得了?这更坚定了我将儿子带在身边的决心。
临了还落儿子抱怨:说好的七点半动身,可现在才七点十分。我说你的行李太重,拉杆箱轮子到不了班车站点就磨坏了,我要先用车把你和行李送到班车点,然后我回来放下车再步行去赶班车,所以就要提前十五分钟动身。儿子似乎听明白了,衣兜里的手机音乐尽管还是不急不缓,但是洗漱、吃饭明显加快了速度。
(三)
半年多没见面的姐弟俩,在租住的房子里相见,并没有预想的亲热,或许这就是当代孩子的“内敛”。除了分享一下彼此拥有的零食,便是各回各的卧室,各玩各的手机。
至于儿子的学习,谁知道呢?我早上去上班时,他还睡着;他妈上班晚一些,给他姐弟俩做好早晨和中午的两顿饭,走时他们都还不起床。
我们下班回来,见到的也大多是各在各屋。问起儿子的学习,儿子说他心里有数,不用我们管,他美术专业的成绩该是靠我们催出来的?再说,就急眼。让读研的女儿指导她弟弟学习,女儿也不耐烦,说她弟弟不学,她怎么指导?学习不是强迫的,要靠他自己有心。
松不得,紧不得,道理说尽,顺其自然吧。把儿女带在身边的本来目的也不是光为了学习,起码给家里的老人减轻了负担。
(四)
异乡的除夕夜,简单到就是一顿多几样菜的晚饭。为了让父母看到我们在外地也郑重其事地过年,动筷之前,妻子给父母发视频,儿女们一起给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拜年。父母还不忘嘱咐他们的孙子趁这假期好好学习。
往年的年夜饭要吃几个小时,期间族亲、邻里来拜年,给供桌上的宗亲牌位上香、磕头礼毕,应着主人招呼,转回身来到餐桌前,拉凳子就坐,倒上酒就喝……续一续年前的境况,谈一谈年后的打算,不一定吃几口菜,不一定喝几口酒,单就围桌一坐,彼此关系就感觉亲近了不少……这是平时感觉不到的。一桌菜不定招待几波人,迎来送往好不热闹。我和弟弟也要领着儿子、侄子匆匆忙忙地去别家拜年,春晚从来看不连贯。
今年的年夜饭,我们四口吃的似乎比平时还要快,妻子吃完慌着给长辈视频拜年;孩子慌着吃完抢红包、看春晚;我独斟自饮也没多大意思,于是草草收场。
看着窗外灯火辉煌不夜天,爆竹声声由近及远,郊区的烟花五彩斑斓……我知道这些热闹是属于当地的,与我这外乡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