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5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石头,向鬼子们的头上砸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3 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3-3 11:43 编辑

       石头,向鬼子们的头上砸去 
  文/老榆木
  
  土地峧前后约三里长,远远望去犹如一块倾斜的三角板,沟口地势开阔平坦,越往沟里走越狭窄,尽头则是陡峭山坡。
  
  在土地峧山头设伏防守的是下赤峪民兵连一班,指挥作战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兵连政治委员高岳。在他们身后的山凹里,躲藏着百余个避难的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之令,集中五千多优势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直逼黄崖洞地区,妄图一举摧毁黄崖洞兵工厂。下赤峪村武委会和民兵指挥部立即组织所有民兵,积极配合总部特务团投入黄崖洞保卫战。
  
  很快,一队日伪军从下赤峪村出发,避开正面特务团三营七连坚守的瓮圪廊南口阵地,以两侧偷袭的方式向土地峧方向搜索。
  
  “打!”
  
  高岳看到日本兵全部进了沟,立即命令开火,全班民兵同时开火,计划阻止敌人继续前进。然而,因距离太远,鞭长莫及,几排**射出去后,连鬼子的皮毛都没打着,日军一看这稀疏的枪声,马上判断出山头上只不过是些少量的“土八路”而已,一个日军指挥官轻蔑地冷笑了一声,挥舞着指挥刀哇啦哇啦狂吼了几声,鬼子兵立即凭籍着现代化武器猛冲猛打,强行攻入。
  
  眼看鬼子快要进攻到土地峧的后沟石崖下了,高岳皱着眉头想,这样可不行啊,敌人来势凶猛,在山头防守的只有咱一个班的民兵,**远程射击作用不大,而手榴弹极其有限只有二十多颗,近战,肯定是压不住敌人的。于是,高岳对大家说:“兄弟们,怎么样才能有效阻止住敌人的进攻呢?大伙儿都想想,多拖住敌人一段时间,就能减轻特务团的压力,就能为特务团争取到更多的胜利机会。”
  
  高岳扫视了一眼满山的乱石,大脑里忽然灵光一现,一拍大腿说:“嘿,兄弟们,有了。咱们在山头,敌人从山下向山上攻击,咱们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何不就地取材,用滚石砸敌人?咱们不要再远距离打枪了,赶快准备石头,用滚石砸狗日的。”
  
  “哈哈,这个好,咱这大山上不缺的就是大石头。”
  
  “行,咱就用石头砸狗儿们。”
  
  “还是咱班长聪明,有办法。”
  
  民兵们一致赞同,高岳把在山凹逃难的百余个村民也动员起来搬运石头,很快,阵地上便堆积了大量石块,大家严阵以待,只等鬼子来进攻了。
  
  敌人进入土地峧后,见山上不再打枪,以为民兵早吓得跑走了,敌指挥官便得意忘形地大笑着说:“土八路跑了,前进!”
  
  鬼子们一听,胆子大了,腰也直了,跑步穿过深沟,簇拥在狭窄的崖壁下,探头探脑地寻找上山的道路。
  
  高岳见时机已到,从掩蔽坑里跳出来,大喊一声:“弟兄们,掀石头,打!”
  
  一听高岳下了命令,全班民兵和一百余村民一齐动手,把准备好的大石头朝沟底崖下推去。石头撤击在悬岸上蹦到空中,以更大的力量跌落在陡坡上,再顺着陡坡往下滚,劈头盖脑地朝沟底的鬼子砸去。石头各种各样,有的棱角锋利,象利斧尖刀;有的光滑溜圆,象坚硬的铁蛋。民兵和群众们扔石头的姿势也是形式有别,大的石块用手一掀,再向下一推,便可顺势滚落下去。小些的用手端起来往下扔。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又带动陡坡上的石头,一滚一大片。还有的大石块在崖壁上一碰,倾刻间碎成无数块,好似天女散花,更像天马行空。刹那间,只见乱石飞舞,尘土飞扬,形成一道绝妙的“飞沙走石”奇观,特别是大石头滚落时发出的巨响,形同山崩地裂,声势极为骇人。崖底的日军突然遭到滚石暴风骤雨般的袭击,被砸得头破血流,懵头转向,想撤退但来不及了,躲又没处躲,不少鬼子当场毙命。鬼子们哇哇乱叫,被砸伤了的鬼子捂着脑袋瘸着腿挣扎着夺命而逃,侥幸没被砸着的,也像受了惊的野狗,挤成一团,丢盔卸甲地纷纷往沟外狼狈逃窜。
  
  这一场滚石战打了只有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敌人死伤三十多人。民兵和参战村民目睹了滚石战的威力和鬼子逃窜时的狼狈相,几天来憋在心头的怨气总算出了个痛快,站在山头上拍手大笑。
  
  打退鬼子第一拨冲锋后,除了留一个班的民兵监视山下敌人动向外,高岳立即组织其余民兵和参战村民继续准备石头。
  
  日本鬼子第一次冲锋便吃了民兵的大亏,感觉太丢人了,太没面子了,于是增加了一倍的兵力,看上去约有二百多个,在机枪大炮的掩护下,第二次对土地峧发起进攻。当敌人全部进入沟里到达崖下后,民兵和参战村民们一齐往山下推石头,密集的滚石像山洪暴发一样,轰轰隆隆哗哗啦啦直往沟底倾泻。
  
  敌人的阵势顿时大乱,只有挨打逃命的份儿,根本没机会还击。
  
  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半钟左右,敌人的第二次进攻终于被民兵和参战村民们用石头打退了。
  
  敌人还会不会再来?在战斗空隙里,民兵们开始讨论对策。有的说:“敌人肯定被石头砸怕了,不会再从这条老路上来。”有的认为:“日本兵千方百计要进攻黄崖洞兵工厂,他们虽遭到滚石的沉重打击,但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还有的说:“我们打了胜仗,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提高警惕,抓紧备战,以防敌人再次袭击。”
  
  这时候,高岳站起身来说:“我和大多数同志的看法一致,咱们不能麻痹大意,更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必须抓紧备战,继续搬石头,以迎接日军第三次进攻。”
  
  虽然这么说,可问题来了,怎么个备战法呢?山上的石头虽多,但经前面两场战斗,可以掀动的石头全给掀完了,到远处去搬,路途较远,效率低。
  
  怎么办?
  
  民兵们不约而同地朝山坡上望。
  
  他们看什么呢?原来,在民兵们的身后是一层层的梯田,每块梯田的边上,都是用大块大块石头垒起来的石圪堰。大家想,也只有梯田里有大石块了。可是,梯田是乡亲们经过长期的辛苦劳作,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垒起来用于防止洪水冲刷的,包括山上的百余个民兵个个有份,他们祖祖辈辈靠这些旱薄地地打粮食维持生计,如果把地堰边的石块拆了,梯田就失去了安全保障。不拆又不行啊,大敌当前,为了抵抗日本鬼子,梯田地堰边的石头是眼下唯一能够有效杀伤敌人的武器,为了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大局,为了争取防御战的胜利,也只能先牺牲自己的利益了。
  
  这时,高岳果断地说:“事情迫在眉睫,眼看敌人第三冲锋就要开始,我们已经没有其它考虑的余地了,快把山上的避难群众全部发动起来,动手拆梯田,准备足够的石头。”
  
  参战的村民听说要拆堰搬石头砸鬼子,大部分同意,但也有少数人不愿意拆,他们为难地说:“把地堰边的石头拆掉了,明年咱们怎种地?”彭福元老汉更是忧心忡忡地说:“咱们祖祖辈辈修建这些石堰可不容易呀,现在拆了,明年夏秋季洪水从山上泄下来,土地非被冲垮不可。地冲毁了,我家每年三千多斤的粮食就没了啊,没了粮食,咱还怎么活?”
  
  听了彭福元老汉的话,高岳提高嗓门对大声说:“乡亲们啊,我何尝不知道拆掉地堰边的石头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眼下是战时,眼看敌人还要反扑,如果日军突破了土地峧山头阵地,他们就会沿着这条通道长驱直入逼近水腰山进攻黄崖洞兵工厂,不拆堰,就抗不住敌人的进攻,也保不住黄崖洞水腰兵工厂。你们说,咱们要石堰呢,还是要兵工厂?”
  
  “当然是要工厂了,保卫兵工厂最重要啊。”
  
  “地堰边石头没了是小事,打日本是大事,等打退了日本鬼子,咱们可以重建,不会有多大影响。”
  
  “兵工厂是咱们的刀把子,也是八路军和全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只要保住了兵工厂,不要说拆几块石头,就是掉了脑袋也在所不惜,绝不能让鬼子攻破山头阵地。”
  
  大多数村民都发表了基本相同的观点。
  
  就在大家讨论正热烈的时候,放哨的民兵跑回来说:“有一股敌人开始向土地峧进攻了。"
  
  时态紧急,刻不容缓,再犹豫就来不及了,高岳指了指石堰,果断下达了命令:“拆!”
  
  民兵和参战村民一起动手,很快把石堰上的石头全部运到了崖边。
  
  第三次进攻狡猾的鬼子学精了,变了花样,人马虽多但阵脚不乱,一不打枪,二不放炮,三百多人分成七股,分散开紧贴着沟边缓缓地向前推进。
  
  敌人狡猾民兵们也不傻,敌人分散来,咱们也分散打。指挥部根据敌人新的进攻特点重新作了战斗部署:把百余参战村民分成七个组,每组配备两个民兵,分散在每个山头上分别迎击鬼子。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按事先规定好的信号,高岳在空中摆了摆手巾,紧接着,后洼一声枪响,两边山头上的石头象开了锅似的一齐滚了下来,对准敌人的脑袋砸去。六十九岁的彭元福老汉这时也突然浑身充满了力气,一股劲地往下推石头,累得满头大汗。
  
  滚滚的石头遍沟开花,鬼子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拼命往崖下的石缝里钻,再也不敢动弹。直到太阳落山时,敌人才靠增援部队的大炮掩护,丢下四十多具死尸向山外逃去。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3-3 11:09 编辑

随玉妹妹,前来支持,一篇反映平民抗战的小说,你准备好砖头啊
3#
发表于 2021-3-3 11:19 | 只看该作者
鬼子的狡猾反衬了民兵的精明。这故事比动不动就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好多了。
4#
发表于 2021-3-3 11:31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21-3-3 11:07
随玉妹妹,前来支持,一篇反映平民抗战的小说,你准备好砖头啊

来了徐大哥!呆会吃完饭仔细看。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38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1-3-3 11:19
鬼子的狡猾反衬了民兵的精明。这故事比动不动就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好多了。

谢谢桑版,请多提宝贵意见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39 | 只看该作者
随玉 发表于 2021-3-3 11:31
来了徐大哥!呆会吃完饭仔细看。

呵呵,好的,好的,正好是午间,赶快忙吧
7#
发表于 2021-3-3 11:55 | 只看该作者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真是过分,多准备点石头早就赢了。

让国家看看这小说,还研究什么原**啊,研究投石机好不好?这得省多少军费啊。

一人一块石头,钓鱼岛上空早飘起红旗了。

大海航行靠舵手,消灭鬼子靠石头。
8#
发表于 2021-3-3 12:08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3-3 11:55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真是过分,多准备点石头早就赢了。

让国家看看这小说,还研究什么原**啊,研究投石机好 ...

                                               
9#
发表于 2021-3-3 12:11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21-3-3 11:38
谢谢桑版,请多提宝贵意见啊

打星号的字,可以在修改时中间加上间隔符。比如“子·弹”,“冲锋~枪”。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2:56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3-3 11:55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真是过分,多准备点石头早就赢了。

让国家看看这小说,还研究什么原**啊,研究投石机好 ...

呵呵,你的光头比石头要硬得多,用你的光头,世界无敌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3-3 20:14 编辑
随玉 发表于 2021-3-3 11:31
来了徐大哥!呆会吃完饭仔细看。

这是发生在我县一次真实的战斗范例,受到了八路军特务团首长的肯定和赞扬。记录在下赤峪村的村志里。我是在其基础上演义的。村志里短小文章的题目叫“滚石战”
12#
发表于 2021-3-3 19:46 | 只看该作者
居高临下用石头打击进攻的敌人,是几千年前就被老祖宗利用起来的战术。因地制宜用滚石打击敌人,也是人民聪明智慧的反应。毕竟他们是知识层次并不高明的民兵团。小说写的场面感极强,情节跌宕起伏,不错的抗日故事。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3-3 20:19 编辑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21-3-3 19:46
居高临下用石头打击进攻的敌人,是几千年前就被老祖宗利用起来的战术。因地制宜用滚石打击敌人,也是人民聪 ...

谢谢小妹前来支持并鼓励。民兵,其实就是平民百姓,他们没有武器弹药,战斗素质也较差,他们能做这样,已经堪称平民英雄了。民兵,就是普通的农民,连游击队都无法比。再次谢谢小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0:2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指导,不管是谁,我都诚心接受,但我最讨厌无端的讥讽和挑衅。
15#
发表于 2021-3-3 22:21 | 只看该作者
稀里糊涂忙了一天,这会闲下来了,来读徐大哥的小说。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说民兵和村民们在村支书高岳的带领下,用石头击退日军的故事,场面激烈,主题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在小家与大家之间,村民们作出了取舍,有国才有家,所以他们宁愿损坏自己的利益,去抵抗日军,保住兵工厂。
从主题的选择来看,徐大哥的选择还是不错的,近些年正能量文章很受媒体宠爱,而我们国家也的确越来越好,正能量的东西也很多,利用小说宣扬美好,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徐大哥这篇小说虽然是在事实基础上的重新演绎,但还是能看出来夸大了一点,利用石头击退敌人,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很难做到一而再再而三,搬动大石头是也体力活儿,村民们无法依靠这个打败荷/枪/实/弹的日军,至于怎么利用石头打出一场硬仗,可能徐大哥还得再设计得更精彩更合理些。
能写是好事,写出一篇小说,是很有成就感的,希望徐大哥继续努力哈。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0 07:16 , Processed in 0.06128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