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徐得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石头,向鬼子们的头上砸去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3:08 | 只看该作者
随玉 发表于 2021-3-3 22:21
稀里糊涂忙了一天,这会闲下来了,来读徐大哥的小说。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说民兵和村民们在村支书高岳的带 ...

谢谢美女版主精彩点评。因这是实际战例,在写得时候,思维有点受束缚了,没能远离“生活”
17#
发表于 2021-3-4 0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21-3-4 09:23 编辑

      闲暇之余,读了一些地方文史,而抗日故事在每一个地方都有。

     看得出来,此作并非编造出来的一篇文章,此作应该是一篇真实的地方抗日故事。作品不同于现在那些胡编乱造抗日题材的影视神剧,作品以记录的形式,真实再现了由赤峪人民组成的地方武装(村民和民兵)自发抵御日寇的侵略,舍小利顾大局同仇敌忾保卫兵工厂“滚石战”故事。读后并没有丝毫的夸张或将情节放大的感觉,因为这样的故事不同于那些曾经的“战役”,也就是那时很普遍不过的很小的“遭遇战”,就像是日常人和人之间发生小摩擦一样时有发生,在八年抗战时期不但有而且时常发生。当然,不要说现在的文人,就算是当时识字不多的“半文化人”,在记录这样的事件编写地方史志时,用到一些不同的修辞手法也在情理之中,这个应该可以得到读者的理解。

     ——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不应该是将所有抗日题材的文章,如此作真实的抗日小故事,统统排斥一律归类为抗日神剧,而后唇枪舌棒一顿猛打,这会让雅友起码是这类作品的作者流失。

    我读此作的意义和立意:类似的故事虽然不尽相同,但在祖国各地随处可见,这类故事描绘的事件虽小,但其意义并不比那些大题材的“战役”小。在物质和精神食粮都很充裕的今天,还是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尤其是对现在那些生在蜜罐里的孩子们,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让和平年代的人们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多少人甚至普通到自己爷爷奶奶等的鲜血换来的,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激发民族情怀励志成才为祖国的强大而发愤图强。这篇故事感染力强烈主题明确,人物刻画形象生动,主旨提醒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在祖国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必要让现在的人了解抗争时期真实的历史警示意义。总之,感觉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题材的文章,小故事大立意,值得引起读者去思考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题外话:近两年的梦游太虚,形容为群魔乱舞过后一片狼藉,导致好多雅友望而却步,造就了今天甚是萧条的冷清局面。做为曾经的版主,重游旧地非常痛惜,管理和当今版主们应深深思考和反省啊!就我个人而言,内心也是很排斥再来梦游太虚发文,然而一些老朋友甚至管理多次邀请,实在是盛情难却,今天回来,原准备携拙作献出来一点微薄之力,可看到这个板块仍然是逼作者离开的阴霾笼罩!那么,还是就此先退避的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46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21-3-4 07:35
闲暇之余,读了一些地方文史,而抗日故事在每一个地方都有。

     看得出来,此作并非编造出来的 ...

正义之举,肺腑之言,落地铮铮有声。感谢九宫“老”版主的精彩点评和仗义之言,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文采飞扬,对太虚,对写手极其认真负责,极其热情的好编辑。说实话,我也早有退出太虚之意,因为这里的空气不再让人适应,且版块萧条得令人心寒。但作为中财的一个老会员,实在是对中财有深深的情感,犹犹豫豫,一时能以割舍。这次来后,再次被当头一棒,老榆木有痛彻心肺之感。我遭谁惹谁了吗?没有。可,偏有人前来讥讽挖苦,挑衅生事,这让老榆木甚是不解。罢了,老榆木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55 | 只看该作者

桑版是否觉得某人的行为特好玩儿?你的窃笑,老榆木懂得。如果这样对太虚有利的话,请某人再来,老榆木接着便是。看来,太虚不仅萧条,还要硝烟弥漫了。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3-4 08:59 编辑

我已准备好了,要打仗,请你们出手。尽管我的朋友们都退出去了,我不惜一个人战斗。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个退休人员,有的是磨嘴皮的闲空,反正闲着也没事。
22#
发表于 2021-3-4 09:35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21-3-4 08:55
桑版是否觉得某人的行为特好玩儿?你的窃笑,老榆木懂得。如果这样对太虚有利的话,请某人再来,老榆木接 ...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是说,再怎么样,对方笑了,我就是恨死他也不会动手了。看到老淡那几句,真被逗乐了,就笑了。

作品不管怎样,写出来都是心血,好比自己生的孩子。从理论上讲,从交际上讲,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看了你帖子后的“村志”语,石头打鬼子的事,不用非议也。昔日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时候,也是搬起山石战斗嘛。

跟帖,大可不必太往心里去。玩笑也好,讽刺也罢,这就是论坛。是论坛,就可以宽容,调和,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共处之。:handshake
23#
发表于 2021-3-4 10:00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21-3-4 07:35
闲暇之余,读了一些地方文史,而抗日故事在每一个地方都有。

     看得出来,此作并非编造出来的 ...

春天来了,种子发芽,果树开花,可谓万物复苏也。值此阳春三月,忽见九宫老兄来访,实乃百感交集,交集百感耶!

想当初你我同年入驻太虚,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峥嵘岁月稠……

久别重逢,多想亲见老兄新作呀。

太虚阳春白雪之地,当以文会友,文第一,其他第二。

在太虚说一千句跟帖话,讲一万句理论语,不如发一篇原创小说也。:handshake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0:07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1-3-4 09:35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是说,再怎么样,对方笑了,我就是恨死他也不会动手了。看到老淡那 ...

谢谢桑版,也许是我多虑了。远握,问好。
25#
发表于 2021-3-4 1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21-3-4 10:51 编辑

徐兄不必太较真,看得出你一贯的写实风格,个性也是很直爽。有时自己想多了,心里就会憋屈!放开了走自己的路,让作品说话。太虚冷清了,但冷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于这篇的看法,我倾向于随玉版主的点评。写实没有什么不好,但作为小说可以更深一层来反应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不知徐兄看没看过电影《渊子崖战斗》,故事也是纪实的,就是表现一个小村庄为保护为解放军储备的粮食,与日本人的一场战斗,他们仅凭土炮、猎-枪、大刀和标枪与装备现代化的日本军拼死战斗,最后除去躲避在后山的老幼妇孺幸存外,其余青壮年几乎全部阵亡!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但残酷中更让我们恨透了日本鬼子。
当然,反过来说,作为太虚作品,我们也无需同什么经典作比较,毕竟大家都是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没有绝对的完美,有遗憾未必就没有成功,毕竟有些故事的发生也是因时因地而出现不同的结局!
祝徐兄创作愉快!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6#
发表于 2021-3-4 11:15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1-3-4 10:49
徐兄不必太较真,看得出你一贯的写实风格,个性也是很直爽。有时自己想多了,心里就会憋屈!放开了走自己的 ...

一楠说得真好!
我一直觉得写作是很个人的事,你写了,自己满意了,就是收获,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权利,读者的意见有对的,也有错的,觉得说得对就听一下,不同意的就忽略,这是很正常的。

写作和打仗一样,都需要面对客观事实,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祝徐大哥写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也希望一楠及九宫等老友多来太虚转转,咱们来不是为谁,是为自己是不?毕竟写出来的就是自己的财产,谁也拿不走。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2:31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1-3-4 10:49
徐兄不必太较真,看得出你一贯的写实风格,个性也是很直爽。有时自己想多了,心里就会憋屈!放开了走自己的 ...

“但作为小说可以更深一层来反应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一楠版主的建议非常好,我记下了,谢谢一楠兄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2:33 | 只看该作者
随玉 发表于 2021-3-4 11:15
一楠说得真好!
我一直觉得写作是很个人的事,你写了,自己满意了,就是收获,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权利 ...

谢谢妹,大哥记下了,你说得很对。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17:21 | 只看该作者
试过水之后,感觉太虚的水仍然是混的,空气污浊不堪。
30#
发表于 2021-4-10 07:58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1-3-4 10:00
春天来了,种子发芽,果树开花,可谓万物复苏也。值此阳春三月,忽见九宫老兄来访,实乃百感交集,交集百 ...

非常感谢老桑不忘旧情。虽然早已远离梦游这块是非之地,但也偶尔来过,你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版主,按编点评也是尽职尽责,远非那些装腔作势排除异己之徒可比,这是梦游太虚之幸,这一点我还是注意到了。
然而,我不很赞同你“太虚阳春白雪之地”,此地早已是乌烟瘴气、山头主义盛时,哪有什么阳春白雪?手稿到是积攒不少,可还是不发这里的好!当然,我也不是没发表的渠道,非要盯着这一棵树,哈哈。我看到的是,现在这里真正用心解析文字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你、一楠等几位还在坚持的雅友屈指可数。反而是文痞横行混混肆意,我还哪敢前来?想想还是算了吧,谢谢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0 08:06 , Processed in 0.0555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