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3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东坡此生偏爱竹,竹子知晓他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0 2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然野 于 2021-3-11 21:13 编辑

                                                                       
                  
                  
    东坡先生天纵奇才。六艺皆精、诗雄北宋、文列八家、词开豪迈,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此外,先生爱竹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咏竹现清奇,画竹开新风,仰读品味先生的“竹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蜀中眉山是先生的家乡,地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腹地,方志曰:“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是人杰地灵翠竹遍地的好地方。有传说,先生出生后不久,(1037年)当地葱郁的彭老山就变成光秃秃的,(《贵耳集》)当地人讲,家乡钟灵毓秀的灵气都转聚到这个孩子身上了。但凡名人轶事都带着些许的神奇色彩,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环境对才俊的生长孕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先生的先祖苏味道在唐武朝代时官至宰相,次先祖苏序对儿孙们的学习非常注重,曾说过“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倾其家资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于书房供子孙们学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后人在三字经中对先生之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赞誉。先生的外公程文应官至北宋大理寺丞,先生的母亲十八岁嫁给父亲苏洵,史称“程夫人”,单就她不随夫姓俗称什么氏一类的,足见“程夫人”书香门第属才女一类。先生的岳丈和老师王方也不是等闲之辈,进士出身,在眉山青神县颇有名望。出于对先生才气和人品的爱怜,把自己的爱女王弗许配给先生为妻。青神县亦是先生母亲的家乡,求学、走亲,先生在眉山与青神两地的灵山秀水、翠竹婀娜之间,度过了幸福美好的童年与年轻时光。

    这样深厚底蕴的诗书传家,这样令人称羡的教育资源,这样强强联合的学习氛围,为先生今后的一鸣惊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先生自己所言,他就是在“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环境中熏陶成长。至此,在先生的一生中,竹韵绕乡情,乡情现竹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满怀豪情乘舟出川,参加考试文章璀璨,珠玑文字惊煞考官,出仕夺魁朝野大观。主考官和恩师欧阳修看罢先生的考卷感慨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然,天妒人才,正当先生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服丧满,复朝后到基层锻炼。时间不长先生的发妻王弗卒,次年父亲苏洵去世,先生复回乡服父丧孝,三年后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

    回朝后正赶上宰相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因政见不合,先生上书自求外放来到杭州任通判。这里的美景陶冶着先生的情操,稀释着遭贬后郁结的不快,西湖泛舟时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惊艳词坛,先生也不曾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会成为杭州的千古名片。

    谁又会想到,先生在工作巡视期间所作的一首诗《於潜僧绿筠轩》会流传千古,其中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更是辉耀古今无人超越,把一个爱竹人的情感提纯到一个清雅脱俗的境界。

    潜县毗邻杭州,属先生政务巡查之地。县令刁铸与先生是同榜进士交情甚笃,先生下榻在金鹅山巅的“绿韵轩”中。一日,寂照寺的慧觉禅师慕名前来拜访,先生闻讯后非常高兴。对于打小受家庭影响接受佛道教育熏陶的先生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交流机会。果不其然,先生与禅师谈经论道心境大感释然,尤其是临窗远眺满目修竹苍翠欲滴,令先生勾起了心底的乡愁,想起了家乡的“门前万竿竹”不禁诗兴大发。至此,一首饱含蕴意高风亮节的咏竹诗横空出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成为名贯古今的不朽诗篇。

    先生除了爱竹、赋竹、还喜欢画竹。当时北宋的文人士大夫多喜欢参与到绘画的雅致中来,先生更是近水楼台。文同,(字与可),是先生的表弟,在当时画竹可谓大名鼎鼎,先生曾写文赞其,画竹前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再经过反复的酝酿、构思,心目当中隐然形成成熟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研墨伸纸作画,手不停挥,一气呵成。这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来历。其次,先生又和好友名画家王诜、李公麟、米芾交好,故其画多得精髓指点,落笔成画便是神品。

    还是在杭州任上,某时画瘾来袭,竟顾不得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随手朱砂当墨画起竹来。人家问他世间哪有朱竹?先生答曰,世间本无墨竹可用墨画,何尝不能用朱画。正是这次偶然,先生成了画朱竹的鼻祖,正是由于爱竹,才打破常规开一代画竹妙境。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生长在竹乡,利用竹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先生来说从来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生起伏宦海艰险,人怕出名猪怕壮,作为两派争取的对象,先生在朝廷的党争中处境一直很难。就在调往湖州后的一次例行谢表中,先生的言辞被人抓住了小辫子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

    身陷囹圄的日子,先生在狱中看见了窗外的竹子,写下了感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风吹竹叶乱,飒音有高低,如刀枪相对,赫然有声响。而竹呢,宁可折倒也不受侮辱,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韧刚毅和凛然品格。先生妙言咏竹,实则是舒畅胸怀之意。

    侥幸逃离杀身之祸先生被贬黄州,这是先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日子过得可谓艰辛,人情世故可谓远离,心情压抑可谓低点,爱竹之心可谓依然。在借居寺院的日子里,还不忘:“余谪黄州,寓居定惠 院,绕舍皆茂林竹……

    先生爱竹之名可谓远播,为了安慰先生的心绪,定慧院的禅师专门为先生在竹林开了一个“啸轩”,其用心可谓良苦。一个啸字,一腔心曲,一个啸字,一份传神。

    先生为此作《定惠院顒师为余竹下开啸轩》“啼鴃催天明,喧喧相诋谯。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道人开此轩,清坐默自照。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啸轩”,好名字!不禁令人想起了虎啸龙吟,这是禅师与先生的一种心灵默契。洗涤心灵的疲惫,莫过于茂林修竹之处了。先生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吐纳肺腑郁闷之气,在这里可以置身其中倾听天籁之音,在这里可以面对竹林枕着对乡情的思念入眠,从而诱发心灵深处的乡愁。清风徐来竹林应声,好一派“风来竹自啸”,这正是先生追求的意境,是诗意表达的心灵之声,是闹中取静面对的坦然。

    还是在黄州,先生在另首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杖芒鞋轻胜马,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中的“吟啸”一词,不正是对“啸轩”最好的回应吗?

    “竹外一枝斜更好,瘦竹枯松写残月”

    黄州炼狱般的生活,让先生在这里躬耕自省,完成了苏轼到苏东坡的嬗变。苦中作乐历来是先生自嘲和解郁的做派,他与当地的百姓交朋友,挖野菜调剂口味,游历周边风景,品析“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郊野风光
    与老友承天寺夜游,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月夜竹影下的静谧。

    先生经常与禅师在青灯古佛、晨钟暮鼓的陪伴下交流佛理,接受老庄万事随缘无为淡泊的思想。在安国寺沐浴的时候,先生写下了“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安国寺浴》的感慨。是的,洗掉身垢,看淡荣辱,四五年的煎熬让不惑之年的先生感觉“老来百事懒”了,读来令人心酸。

    元丰七年(1084年)先生的苦日子就快熬出头了。同时心中也惦念着受自己牵连的朋友,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字太虚)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梅花诗在当朝出类拔萃很有名气,先生的《和秦太虚梅花》诗,不仅是和诗严谨格律的展示,更是出自对朋友的尊重。先生在诗中还深切怀念了咏梅诗的翘楚和好友,世称“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另辟蹊径加入了“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文眼,在咏梅的同时又赞了竹,可谓妙境天成。

    元祐八年(1093年)先生的第二个妻子王闰之亡故。丧妻之痛夹杂着风雨欲来的政治环境令先生备受打击。他在《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诗中用“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表达情感,用“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明示自己的前途。果然,次年先生被再贬惠州。呜呼,先生的年龄已近花甲。

    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走来,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升华,再到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的感叹,这“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可知晓先生的一片衷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3-11 16:36 | 只看该作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3#
发表于 2021-3-11 16:37 | 只看该作者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4#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09:41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21-3-11 16:37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誠谢先生阅读,问好。
5#
发表于 2021-3-12 11:5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环境的确很重要,苏轼的家世传承,就是文风的传承,苏老泉能列入三字经足见影响力。又加之外祖父家亦民书香门第,蕴育了苏轼第一才女的母亲。 再遇到老丈人进士出身,苏轼这是何等幸运呀。除了文化环境薰陶,再就是放眼望去的青青翠竹了,赏、种、吟、食、居、行,深入到灵魂的爱,读然野文,心情倍爽。
6#
发表于 2021-3-12 14:08 | 只看该作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咏竹,赞竹,所以先生才有了“风来竹自啸”的意境。赏读然野老师好诗,问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2:04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1-3-12 11:58
一个人的环境的确很重要,苏轼的家世传承,就是文风的传承,苏老泉能列入三字经足见影响力。又加之外祖父家 ...

  躬谢艾桃版主的精细点评,问好,致意!
8#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2:0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3-12 14:08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咏竹,赞竹,所以先生才有了“风来竹自啸”的意境。赏读然野老师好诗,问候 ...

  感谢您的阅评,问好。
9#
发表于 2021-3-15 08:23 | 只看该作者
春回大地,雨風春筍拔土而出,正是不可食無肉,不可食無竹的季節,感謝蘇軾將這一美味變成舌尖上的味道。
10#
发表于 2021-3-17 11:39 | 只看该作者
竹子是个好东西,老师文字好,一出手就是精品,欣赏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21-3-19 06:16 | 只看该作者
咏竹现清奇,画竹开新风
12#
发表于 2021-3-19 06:17 | 只看该作者
精华作品再赏学习~~~~~~~精彩继续~
13#
发表于 2021-3-19 06:4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先祖苏味道在唐武朝代时官至宰相,次先祖苏序对儿孙们的学习非常注重,曾说过“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
14#
发表于 2021-3-19 06:41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先祖苏味道在唐武朝代时官至宰相,次先祖苏序对儿孙们的学习非常注重,曾说过“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7:58 , Processed in 0.0818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