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70|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五月麦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8 1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满园
  
  每年过了端午节,家乡的小麦就要开镰,我和五弟也会考虑向单位告假,回老家帮母亲割麦子。母亲属虎,今年72岁高龄了,还领着我大哥,艰难地耕种着承包多年的土地,春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如今还好,端午节放假三天,趁此机会回家,再掐头去尾,拖延几日,便能满足母亲的心愿。
  
  四月麦黄,五月麦香。帮父母割麦,是我多年的必修课程。因为每年麦收时节,往往正值学校放假,当学生也好,当老师也罢,都能有一段宽裕的时日。前些年,家乡人种植的冬小麦,都要到农历的六月初,才能收割。最近几年,或许小麦品种换优了,或许古老的节气前移了,反正麦收时间也有了变更。一进入五月,家乡的小麦,就都熟透了。火热的太阳底下,沉甸甸的麦穗,平展展铺满在山前山后的田地里,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微风拂过,遍地芬芳。
  
  最早帮父母种地,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是八十年代初期,家乡刚刚推行责任制,人们也才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那时候,父母也还年青,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再苦再累也不计较。不过,他们种得实在太多,真是忙得天昏地暗。麦收时,父亲带着母亲和大哥,天不明就上地,趁着夜里那点湿润,一刻不停的割麦打捆,要赶在太阳朗照之前,割完一块地。然后,顶着酷热,一回回往家里背运。我们那儿都是山地,干活出门就上山爬坡,而且路程都比较远,最少也得三五里地。
  
  这样吃苦受累的活儿,父亲原本是不叫我和弟弟们干的,怕我们流汗,也怕把我们晒黑。五六月里的太阳,要多毒辣有多毒辣,小孩子的皮肉嫩,一会儿就晒得发红,发黑,要破皮。父母亲最担心的,还是下雨。已经成熟的麦子,遇上一场暴雨,就完蛋了。如果拖延几天,还会出芽,小麦出芽快,一出芽就成了麦糠。眼看着天要下雨了,父母便动员我们早早晚晚也上地去,帮帮他们,毕竟,多个人手,多份力量啊。
  
  我割麦子最怕扎把,就是割一小把,就要用麦秸秆扎住,便于后面打捆。早上还好点,太阳出来一晒,麦秸秆一折就断。扎把的时候,要稍稍吐点唾沫,湿润一下,还要用大拇指把麦秸秆折进去,才能弄牢靠。可一是在太阳底下,口中干渴,连多余的唾沫星子都没有。二是我手上没有劲儿,往往把麦秸秆折不进去,反复多次,就弄得手指甲底下红丝丝地渗出血来,还麻酥酥地痛。还有就是打捆,把遍地散乱的小把麦子集中起来,打成一人两手围起来那样大的麦捆。当然这事都是父亲或者大哥来完成,我试过几次,很吃力。因为打捆的时候,正是要收工的时间,太阳就像火球一样。
  
  农家的孩子,大都吃得了苦,懂得生活的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每年帮着父母割麦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心忧碳贱愿天寒”的句子,天越晴朗,太阳越辣,割麦的人越高兴。就这样,体味到劳动的艰苦,品尝到太阳的炙烤,面对着生活的无奈,农家的孩子就过早地成熟了,懂事了。至于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理解,对把东山的日头背到西山的感悟,也最为深刻。其实,真正的农民,没有一个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的,有过切肤的体验,才有真实的感受。也许,当麦子长势喜人的时候,当别人夸赞说自己打得最多的时候,当孩子们香甜地吃着新麦面馍馍的时候,在父母的脸上,掠过过一丝苦笑,但那样的笑,也太沉重了。这样苦笑的前前后后,充满着无尽的辛酸,充满着无尽的劳累。
  
  及至到读完师范,当起老师的时候,我才更加理解了父母。一个农民家庭,就指靠着几亩薄地,维持生计,供孩子上学,真的比登天还难啊。2005年的6月初,刚刚收完麦子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离开了我们。我四弟说我嘴太甜了,天天哄得父亲高兴,他才那样不肯放弃劳作。想想这话,说得很在理,我也默认了。当老师那些年,每年放假都帮着父母割麦。我还跟父亲说过,种地其实最好,思想单纯,身子骨硬朗,仓廪实则心安啊。曾经下四川跑陕西讨过生话的父亲,最爱听这样的话,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劳动得更勤快了。
  
  如今,母亲还是这样,只要腿脚还能动弹,就是不愿放弃种地。母亲对粮食有着更深的感情,每天吃了饭,要是不下地,就心急火燎,好像缺一点什么,豪不自在。其实要是算账的话,如今种地,已经入不敷出,得不偿失了,可我们再怎么劝她,我五弟甚至赌咒,不许母亲再耕种,她都不理不听。逼得急了,她还会大发雷霆,骂我们忘了根本。在母亲眼里,除了粮食,什么都是次要的。家里没粮就心慌,养大过5个孩子的母亲,从那样艰难的岁月里走过来,对粮食的热爱程度,是无法形容的。
  
  其实也好,母亲种地,我们每年就得按照节令,常常回家,总不能真正不管不顾。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小麦上场,核桃有瓤。过了九月九,小蒜香破口。常常回家,就能记住这些农谚,因为城里是不知季节变换的。常常回家,我们就能继续体会那份劳动的辛苦,就能和土地经常保持联系。常常回家,还能闻见五月的麦香,还能跟父老乡亲们保持零距离。
  
  其实,劳动是快乐的,真正理解,需要站在一种高度。
  
  
2#
发表于 2010-6-18 1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刘满园 的帖子

抢到了沙发

家里的老人就是这样:小车不倒一直推!

祝福劳动一辈子的父亲母亲健康长寿
3#
发表于 2010-6-18 20:2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劳动是快乐的,真正理解,需要站在一种高度。

老人们都这样,仓里没粮就心慌。朋友娓娓道来,劳动的艰辛历历在目,庄户人对田地的挚爱浸润其间,文风淳朴,问好。
4#
发表于 2010-6-18 20:24 | 只看该作者
刘版的散文同样质朴生动,透着张力,值得一读的美文,欣赏了。
5#
发表于 2010-6-18 20:40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点来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10-6-18 20:55 | 只看该作者
浓浓麦香,情深意长。感悟到了刘老师对故土大地,对往昔生活场景的真情怀恋。
7#
发表于 2010-6-18 21:13 | 只看该作者
能劳动是一种快乐,当老得不能参加劳动时,老人会整天手足无措的,我母亲现在就是这样,所以不要去劝阻母亲,只要她还能劳动,就随她去,那样她会更健康的,学习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6-18 19:57 发表
抢到了沙发

家里的老人就是这样:小车不倒一直推!

祝福劳动一辈子的父亲母亲健康长寿

谢谢阅读,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6-18 20:22 发表
其实,劳动是快乐的,真正理解,需要站在一种高度。

老人们都这样,仓里没粮就心慌。朋友娓娓道来,劳动的艰辛历历在目,庄户人对田地的挚爱浸润其间,文风淳朴,问好。

谢谢你的阅读,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曾经沧海 于 2010-6-18 20:24 发表
刘版的散文同样质朴生动,透着张力,值得一读的美文,欣赏了。

谢谢沧海阅读,谢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1: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18 20:40 发表
先记号。晚点来欣赏。问好!

谢谢,希望杜版留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0-6-18 20:55 发表
浓浓麦香,情深意长。感悟到了刘老师对故土大地,对往昔生活场景的真情怀恋。

谢谢,谢谢阅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2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6-18 21:13 发表
能劳动是一种快乐,当老得不能参加劳动时,老人会整天手足无措的,我母亲现在就是这样,所以不要去劝阻母亲,只要她还能劳动,就随她去,那样她会更健康的,学习问好

正是这样,是的。
14#
发表于 2010-6-18 2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字非常好!
劳动是快乐的——娓娓道来,从容淡定!
15#
发表于 2010-6-19 01:45 | 只看该作者
割麦,就是需要大晴天,太阳越毒辣越好。实际上,在所有的农活里,收割小麦是最辛苦的了。过去是镰刀,现在还是镰刀。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机械化作用,但每亩的收割费用还是让很多人情愿再吃这个苦。农村孩子,自小就懂得吃苦,自小就从事着力所能及的活计。遥想当年,观照现今。尽管耕种的土地不多,但有了这些田地,母亲心里就踏实,就安稳。放假的那几天,也回去帮母亲捶打了一些油菜,尽管不是多累,但心里满足。文章以朴实动人的记述,回望着过去,也感念着当即。理解母亲的心意,只要有田地,只要有农活忙活着,她老人家就是满意的。恕不加精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32 , Processed in 0.0532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