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6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语,那些活着的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3 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语,那些活着的经典
  
  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自于《论语•颜渊》。君子,人格高尚的人。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这句侧重于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对“君子”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去成全别人的好事,还应该避免成为坏事的帮凶,或者尽量阻止别人去做坏事。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成人之美往往比较容易一些。不成人之恶,则比较难一些了。人们往往喜欢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谁喜欢拂了人家美意,坏了人家的好事呢?锦上添花往往皆大欢喜,雪中送炭也会赢得赞誉与感激。可是,坏人家好事,会得罪人,是需要勇气的。
  
  这就是“不成人之恶”的难处。“恶”是什么呢?自然是“坏事”,为什么会去做呢?这就出现了认知的问题。君子眼里的“恶”,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善”,所以去做。面对君子眼里的“恶”,孔子说“不成人之恶”。不去推波助澜,做到独善其身,自然是善之善哉也。如果面对“恶”的时候,无法做到“不成人之恶”,该如何处置呢?孔子没有答案。需要君子的勇气与智慧。所以我们才说“不成人之恶”是有难度的。
  
  你愿意成人之美吗?许多人常常是愿意的。孔子说,你就是君子了。但是,并非人人都愿意成人之美。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去成人之美的。但如果与己无关,似乎又说不上是成人之美。所以孔子才说:“君子成人之美。”意思是说,能够放弃自身利益去成全他人,才是成人之美,才是“君子”。
  
  成人之美,也应该是有原则的。
  
  别人喜欢,你也喜欢。为了成人之美,你放弃了自己的喜欢,成全了他人。但前提是要看放弃什么,为了成全他人,应不应该,值得不值得你放弃。“窈窕淑女,君之好逑。”窈窕淑女,别人喜欢,你也喜欢,都是君子,谁来成全对方呢?《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所载:秦王想用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可是,安陵是安陵君用来安身立命之地,岂可轻易交换,况且秦王只是一种讹诈,并非真心交换。面对此种情景,身负使命的唐雎,是选择做一个“成人之美”的君子,还是选择做一个不辱使命的英雄呢?我们知道,唐雎以“匹夫之勇”保全了安陵,成了英雄。这英雄似乎比君子更加令人尊敬。因此,当“成人之美”已经失去了原有味道的时候,我们是可以不去做什么“君子”的。况且,古人还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君子不夺人所好”。因此,当“成人之美”与“不夺人所好”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仔细掂量掂量了。如果我们所要“成人之美中”的这个“美”是“善”,是“德”,是“爱”,并且不会损害他人利益,那么,能成全,就去成全。
  
  2、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意思是说连活着这件事都弄不明白,怎么能够知道死后的事呢?或者说,没有活明白,考虑什么死的事呢?
  
  这是孔子回答季路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生与死的态度:关注当下,不要去想什么死之类虚无缥缈的事情。
  
  几千年过去了,我们重读《论语》里面那些经典语录,我们不能不感叹,那些名言警句,不但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蒙上岁月的尘埃,反而愈加熠熠生辉,愈加富有活力。似乎,《论语》里面的句子,从未消失、泯灭,一直就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重读《论语》,就愈加佩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智慧,佩服他们对生活,对人的真知灼见。是的,人是应该活在当下,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至于死后如何,既是虚妄,也无意义,又容易让人陷入虚幻之中。孔子这个回答,既具有现实意义,也有积极意义,充满了人生哲理,警策人们认真对待现实生活。活着是积攒善因,死后才能获取善果。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就不必去计较什么身后事了。所谓“赢得生前身后名”,首先要赢得“生前”的名声,然后才是“身后”的名。也就是孔子所说是“未知生,焉知死。”
  
  就像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倾注毕生之心血宣扬儒家思想,死后终成中国思想第一人,被历代敬仰。不去想,踏踏实实去做,或许就会如愿以偿。这个世界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费尽了心思,或许就会枉费了心思。如果在尚未明白“生”的时候,就去探究“死”的事情,岂不是本末倒置,白白耗费了精力,虚度了年华。
  
  生,是现实生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严谨以待;死,是虚无,一切都应该交给未来去验证。只有做好这篇“生”的文章,才不会留有遗憾,才不会发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叹息。所以,如果你关注“死”,首先就要明白“生”是怎么回事。
  
  因为一生一死就是人生的全部。生是一段路程,死只不过是一个终点。那个点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会消失。而生的路却不尽相同。路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风花雪月有寒来暑往;有柳暗花明有山高水长;有花开遍地有荆棘丛生。无论怎样的路,都得走下去。或者风轻云淡,或者电闪雷鸣,或者“春风得意马蹄疾”,或者负重前行。路况,并不决定你生命的质量,满载而归还是两手空空,却决定了你到达终点的状态。如果你在乎“死”,那么就应该将“生”活得精彩。
  
  明白了何为生,其实就知道了何为死。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在孔子那个年代,名声很重要吗?我猜想,应该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论语》里面孔子和他弟子常常用“君子”和“小人”来指代一些人。其目的就是将人进行区别,进行分类。将他们心里认为名声好的谓之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我们经常会看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之类的说法。我们现代人也是非常看着名声的。人的名声,产品的名声,地区的名声等等。为了出名无所不用其极,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可以说,自古名和利就是孪生关系,出名的目的就是逐利。
  
  然而,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句中,我们却从中读出了一种孤傲,一种无奈,或者一种陶渊明式的逃避。或许,经历许多坎坷挫折的孔子,此时并不将名利看得多么重要,他所看重的是修身,是自省。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是自信,还是无奈呢?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自省吧。
  
  这一点和我们现代生活有些时代的距离了。虽然说酒好不怕巷子深,但酒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得人家认可。可是巷子深却是事实,足可以销磨酒好的底气。所以,酒好,还需要别人知道,别人认可。广为人知很重要。
  
  你是姜尚,自甘寂寞在江边钓等机会,虽然最终机会降临,但已经垂垂老矣,机会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年富力强之际就广为宣传,到处推荐,寻找机会,会如何呢?
  
  如果你是卧龙,自然会有刘备三顾茅庐,当然不会老死荒野。但前提是卧龙并非籍籍无名之辈,不是什么“人不知己”的寻常人等,早已经名声在外,只不过是吊名而沽罢了。刘备不来三顾,就会有李备张备三顾。所以,我们切不可自视清高,像姜尚、卧龙那样等待人来,等待伯乐去挖掘、去发现。不但失去了机会,也误了前程。
  
  有机会,就去争取。
  
  孔子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其中心是强调自省、修身。我们不是孔子,自省可以,修身也必要,但把握机会似乎更加重要。所以,在了解社会,了解别人的前提下,让别人更加多的了解自己,欣赏自己,自己的机会就多一些,对自己的发展非常有利。
  
  我们不是姜尚,更不是卧龙,切不可把“不患人之不己知”拿来作为人生之信条。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就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2021/3/18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4-3 17:56 | 只看该作者
几千年的论语,同样蕴含着现代人的生存智慧~
3#
 楼主| 发表于 2021-4-4 09:46 | 只看该作者
远牵 发表于 2021-4-3 17:56
几千年的论语,同样蕴含着现代人的生存智慧~

谢谢远牵,谢谢来读。
4#
发表于 2021-4-16 09:2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佳作,论语也是先人智慧的总结!
5#
发表于 2021-4-24 19:1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是值得推崇的,解读深入浅出,见解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又能够贴近现实生活。
写文章最怕的是没有自己,阅读别人文章时也怕被别为迷失了自己,这和小说叙述者角色不一样。
老师的解读非常好!
6#
发表于 2021-6-3 15: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社会发展,今天可以随便理解古人的语句,若是在古代,这样随便解释会被视为异端,所以论语只三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4:55 , Processed in 0.0973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