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89|回复: 8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尺讲台,可观天下--如水随笔初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9 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尺讲台,可观天下

--如水随笔初赏
梁星钧

   
  如水的部分文稿,已安静地躺在我案几上多时了。我读思许久却终无言,已心中疚歉了。因我慨应过的事情,失言和久拖的心情是不太好受的。这已严重地制约着我,像眼前一块挡路的顽石,不撬掉心不甘。
   
  实说,其间我插入了许多别的事,包括读评了两个人的文集,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在我对其文的理解和把握上还很欠缺,这才是关键的。许久以来,我沉浸在对该文字的阅解和思考中,立论的题目先后都起了两三个,但终无从下笔。某日,我突生奇想,何不就此三个题目串缀,构成我这篇文章的框架呢。这样一想,忽然就感觉自己畅快了,写起来就自如了。但不管怎么说,这只是我的初评。
       
  一、古风遗韵听回声
   
  伟大的祖先,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多少人寻觅着他们的足迹、攀援着他们的精神、秉承着他们的文化,一路踏歌而行。我以为,探寻我们与生俱来的成长痕迹,是我们每个华夏子民不可忽缺的。如水,一个平淡宁静的女子,举起纤纤秀笔,开始描摹古山圣水、陈风遗韵,开始远古文明的思量,探索我们文明始祖源远的流脉。此举无疑是神圣而宏博的,我不禁引颈瞩望,进入她的思考领地……
       
  回望古人,探其文脉,从陈迹开始,从遗存的文字开始,如水以她骨子里的痴迷和教学的独到优势,掀开了对古文化解读的帷幕。
   
  她的解读是全面深入而细微的。既论古人史事,又论古人才德,具体落实到古人文字的分析上。其分析和列举是独到的,既解本义,又扩展其引伸义,还联系当时的社会时代,以通过背景的展示和分析,揭示其文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暗含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寄寓,达到了借古寓今、以古讽今、观照生命本源的目的。读她《风华女子·苏若兰·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我读出了她与古人的对话,似是观照她们,实为反观自己生命的本真。她说:“一个生活在自己心怀里的女子,看自己尚且不清,要穿越远古时空,看女儿们妩媚憔悴、数男儿阳刚至伤”,这是很不容易的,当然她还是循着“所有的文字,只缘于一种对生命的痛惜”的本意,以文字为风、以思维为马,在古老的岁月,御风马而策行。
       
  她是一个习惯随心记录的人,所以她的文体多属于日记随笔体。这对她随心抒发,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供了便利。尤其在解读古人古诗词的宽厚度上她是做足了功夫的。初读她的古文解读,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文端字正,静水深流。主要指其文风而言,她的文字安静而端庄,深得我们中华汉字之精妙。如《风华女子·薛涛·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一文,非纯叙事,言论皆抒情,以设疑解惑为线,用比照法,把鱼玄机、李治、薛涛三个女子同比,抒写了“碧水般的柔情,青竹般的孤高”之性情。二是古风遗韵,兰心蕙性。这主要指她的内容。写辛弃疾《水龙吟·水随天云秋天际》,阐明其豪放与婉约,阳刚与柔情的统一;解周邦彦《浣溪沙·楼前芳草接天涯》,概出了“以文辞婉约成韵,以景象缠绵成境”的景象。我们不难看出,她解诗说词之意,既解析古人诗词、探寻古人行踪、体悟古人情怀,又应和自己心迹。三是清丽端雅,意顺韵劲。主要指其行文艺术的品性,她的文字古朴典雅、意象迭现、诗韵绵长。
   
  她如此的解读和抒写,既得于她性情所好,也得力于教学之研究,使得她于三尺讲台之间拓展了视野、抒发了感受、展现了才情。这是双赢的。   

  我大概理了一下她部分系列文稿:“且听古韵”含《穿越诗经》《乐府歌辞》《魏晋风骨》《回望唐朝》《宋词风韵》《元曲小令》六组80篇;“诗意男儿”含屈原、项羽、曹操、李煜、王勃、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苏东坡、晏几道、姜夔、苏曼殊、丰子恺、郁达夫、仓央嘉措等16位,“风华女子”含蔡文姬、卓文君、苏若兰、鱼玄机、李冶、薛涛、上官婉儿、李清照、关盼盼、樊素素、朝云、乐婉、朱淑真、苏小小、三毛等15位。部分文稿正在完善。
   
  这是一个庞大的整体,也是一次浩大的行动。
   
  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许多令我们陌生而又震撼的文明,我们理当要承传好。如今许多人都在读古而通今,从根上找源泉和动力,这是饮水思源的体现,也是继往开来的壮举。这些人我赏识,如水奋力于这点令我敬佩。曾几何时,我们被现代气息的流光溢彩的新奇文明所遮盖了,我们几乎变得快要忘记自己的祖宗了,要六亲不认了,结果呢?身心疲惫,茫然无措,精神荒芜。这时,我们才发觉应该静省和回望,重新打量和寻找我们失落的灵魂家园、精神领地。如水女子,以其柔而韧的品性、浩大的心胸、精雅的笔调,寻古探幽,寻找自己的寄寓,探幽自己的家园,述录了一曲曲远古悠扬的遗歌,让人流连,让人痴迷。
       
  二、静水文字有深流
  
  如水本名为“洁”,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从教于陕西榆林一中高中部。“洁”是净的意思,“水“引申为平而淡。她借水为名,该隐含了一种别样的人生价值的体验和追求吧,洁如月、柔如水、纯而净、淡而静,平淡如水。“做一个简单的水一样的女人。清澈自在地流淌,听生命之河潺潺有声。”这是她的表白。   

  读《山西之行》一组,尤其是《王家大院》篇,她在“点”上倾注了功夫。无论写院、写门、写雕,都是抓准其特点,既写出了形态和气势,又写出了命运和玄机,更道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照和发现。而后一点是难得的,是一般所缺有的。这也是我久思不决,难作定性评的根本原因。   
 
  上述文字的特点我以为:一是介入角度的奇巧。她设身处地,虚拟自己就是当年“王家小姐”,久别回访故地,一种熟悉离别之情切然;二是文字迥异。一般女性作者以意为先、意情横生、罩着叙述、笼住物事,她是以实托虚、实为虚底、令人好读,虽写古事,却因自我的介入,有了亲切交谈、近距观赏、贴心体味和融身感受。千年古院,万古人物,尽收眼底,用现代人的观念,体现了大自然天然合一的精神。三是日记体的采用,可以不拘形式,抒写自如。整个系列均由短章构成,一事一章,结构完整,写得自如,读来简洁。
       
  读《且听水韵》,如《雪,轻轻鞠躬,向你微笑》,安静的文字,从容的气度,柔韧的风骨,婉约的表达;《记得燃烧》》简约凝练,意蕴丰厚等等,温婉、静谧、安定、悠然、闲适,而又不乏春意萌动、暗波涌动。所有文字有观有描有感有悟,感悟融在描述之间,字落感成、干净利落、简洁典雅;而且我也读出她的潜流暗涌,静水深流。平静的女子,浩大的心胸,淡然婉约而的文字,一路走来一路歌。        
       
  所以她的文字有气势,运笔和着眼点与一般人不同,而字如人品,同样有水的品质。
   
  “水利万物而不争”,刚柔相济,是世间的中性物,古贤老子言“上善若水”。我读如水文字百余篇,不论古诗词的解析、丰子恺画集拾贝、游记与随笔,都读出她的文字如水,温婉清丽,淡静闲宁。这个特点我在评韩开春的《水边记忆》里也曾类似提到。但他们两者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质的不同,最大的差异,开春是如水之淡而质博,如水是如水之静而质雅。博和雅的区别就是他们的最大区别。
   
  这便是如水文学的内质,阅读中,我分明感到了静水深流的隐隐力量。这种力量的明显标志,就是平静文字下抒写命运之坚强、时代之烙印、传承之价值及心灵之独感。每每这样的时候,我总会在记录本上写下“静水深流”几个大字。
   
  静水深流,从本质讲是一种暗波涌动,是事物内部的量变促质变的界点和关节点。如水身居三尺讲台,常谦称自己是一个小小教书匠,没见过大世面,不知晓天外天,经历也不复杂,就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实际上,这已是不简单了。她在课堂上讲知识、铸人生,与她涉外读书解画著文,俨然是一体的,这个视界触角,早已不窄小了。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水何以具有如此的韧性、耐力、毅力,数年以来,一篇又一篇阅读解评他人文章达500余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后来似有明白,除了如水的不急不躁的性情外,就是她胸中有所寓。一个人当精神有所寄托时,其动力就会有无穷。这个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的暗波涌动的文字,潜水深流的语言,就是最好的佐证。
       
  除却上面所列,她的其他文字计6类389篇,含“走近人物”18篇,“旅行随笔” 33篇。“丰子恺古诗词漫画拾贝”18篇,“音乐心符”20篇,“如水闲笔”40篇,“盈盈一水间”260篇。
   
  三、三尺讲台观天下
  
  如水曾经说自己圈子很小,三尺讲台之外无它。这是一个纯粹教师的心声。其实这个三尺讲台不小,可以观论天下古今,演绎人生经纬,这就看我们如何去对待了。事实上,如水虽然脚步有限,而心已无止。   
  我们说一个人的视界,不单只看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职场身份,而是要看其所处的心境和借助于何物,即凭借了什么样的眼睛。比如你乘火车可穿洞,比如你载轮可临海,比如你驾机可凌云,你登飞船可览月……这个观应当是无止境和穷尽的!我们教师每天在讲台上,我们的研究生每天在实验室,我们的农民每天在田野上,是不是就不知天下事呢?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文字”这个伟大的神物,它替我们代步,省了事必躬亲的烦琐,而可凭前人在文字里留下的间接经验,丰盈我们,作为我们凭借的手杖,引领我们登上高层的蓝天!
   
  教师天生跟书本打交道、跟万千学生打交道,是士的主力军,培养未来的开创者。我完全可以说,学生就是教师眼睛的延伸、就是教师心灵窗户的拓展。这样一来,教师还寂寞吗?视野窄,路径小吗?
   
  我认为如水是意识到这一点了。
   
  她的各种文字创作,已充分显示她涉猎的广泛和触及的深刻。我已明显看出,她淡静的心态,毫无急功近利的浮念,只是安静地读着、真实的记录着,外表平和安静,内心涌动风潮,其文平静如水,其意彰显不凡。“风华女子”部分,对古代才女才华的揭示、婚姻生活命运的挖掘,字里行间流露的或叹婉、或张显、或寄寓、或承接、或拓升,无不流露其替古人担忧是表,吟生命风韵是里的特征。
   
  在解读子恺先生的画里,我已明显读到了她的才艺。那样一幅幅静默漫画,在她的解析下栩栩如生起来。其本义折射义扩展义隐寓意,她都有机地揭示出来了。我大体给她概括出了解画、想象、插引、生发等特质,卓见其解悟能力的超凡、生发的奇妙。同时我也归纳出她这类文字的三特点:静、味、达。“静”是指需要内心绝对的安宁。她没有刻意的渲染,也少波澜壮阔,只是一种静态下的淡淡描述,但却让你想到这些、找到这些、体到这些。如《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篇,她全沉在文境里,不愠不火,侃侃叙来,这是需要安静的功力的,与浮躁是绝缘的;“味”指她的文字似水而绝非是寡淡;“达”指抵达,很好地拓展和表达自己的意蕴。这是我最暗叹之处,也是迟迟不肯下笔的原因。
   
  总之,她所有随笔文字共9 个系列500余篇。这绝不一个小数目。尽管有些她还在斟酌完善添新,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情了。
   
  如果说如水文字还有什么稍嫌不足,我认为可在大而专上下些功夫。即笔墨稍稍集中一下,从深广高阔的角度上,重点解析,填补点上的不足,重“精”轻“泛”,改“多”为“少”,在数量上减缓一些节奏,在质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援引她的部分文字作结:
   
  “其实所有的话题都只缘于一种对生命的疼惜与呵护,对过往温暖的触摸,我只希望以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对生命、人生、世界的感性观照。这是一种随心的敏感,一种心灵的震颤,没有刻意的目的,也没想着要取到怎样实际的效果。至于遇到的困惑,我以为,可能是因了性别与个性的差异所带来的一些拘囿吧,感性的触摸中也许少了些理性的思考。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
   
  这是她心灵深处的声音,也是她为文的真切心意。其实,有此足够。
   
  如水的浩荡文字在我手上多时了,虽我早就开始远视近透,前思后想,左读右品,概念早就有了,意念渐渐清晰,然而谈到深刻乃至表达,就显得拙钝了。苦于我时间紧是其表,而领悟弱是其里。我甚至有一种偷懒的想法,想等长峨先生等人去解读。可是,如水没放弃我这个小人物,一种恒定信任的感觉,也为她的耐心而感动,故我集中精力,调度时间,一鼓作气再度品读,写下点滴录下感悟,猝然成此草评,只图直抒胸臆。之后我心底的负荷似乎要释然了,但我仍需说不!如水的文字是广博的,内涵是丰邃的。我只见其总数的1/5,岂能一叶而障目,怎可以偏而概全,以点来遮面?再说当我读完她的精选篇目非我发现了什么,揭出了什么,顶多算我乐于分享,分享文友的一份辛劳,一份获取,一份对我们伟大民族,古人先风的精神享受和承沿,一份填充我们沧凉荒疏的肠胃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添知添彩,添劲添力,以焕然的新姿,一并昂首,迈向新的未来。所以只愿我的这个提示之评起个抛砖引玉之微效,充莫大希翼之万一。有此,即足够了。
                                2010,6,12 中午 书房
               
-----------------------------------------------
  说明:该文虽属于原创首发,但我文尾未加声明,原因有二:一是文字草率而有完成任务,了结自己 心愿之嫌。二是的确拖欠太久,这事耗得我心情上总欠累,想了愿一下,搁开去。最后是歉意作者如水,没评好,为初评,若干年后我或许会给你重新评,但相信有更多的文友和老师会深刻地认识你。之所以还是发这里,鉴你已来到这,同与一些文友作个交流。谢谢。歉意如水。看得起,就拿去。如果确实辜负了你希望,就原谅。 


——————————————————————————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6-20 14: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6-19 18: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二位
3#
发表于 2010-6-19 18:26 | 只看该作者
星钧老师辛苦了,即使你认为是草率而为,可也是耗费了很长的精力和时间,我给你提起,坐你的沙发,等吃过晚饭后来读.最近忙,不写读读还是能有点时间的.问好你.
4#
发表于 2010-6-19 18:47 | 只看该作者
读梁老师精美的点评,受益匪浅。谢谢梁老师的大作。问好。
5#
发表于 2010-6-19 18:56 | 只看该作者
真佩服梁老师的博学和对文友的认真负责。
不仅要仔细地阅读,还要为其写书评,而且是在需要睡个午觉的中午,写下这样多的文字,真让人感动。
6#
发表于 2010-6-19 19:45 | 只看该作者
恕我直言,这篇,读起来,好象不如你以前的评.

我是外行,让内行看看吧.我学习一下.
7#
发表于 2010-6-19 20: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并欣赏梁老师这篇评文,写得细致而精美,从而认识了如水的文字特质与色彩,可以看到一个才女的这些随笔的优美来。祝周末快乐!
8#
发表于 2010-6-19 20:5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赏读过如水的作品,但从梁老师的评文里,了解到如水涉猎广泛,博学多才,笔耕不辍,由衷敬佩。同时也敬佩梁老师,耗费心血为他人作嫁衣裳。问好二位。
9#
发表于 2010-6-19 21:10 | 只看该作者
以小看大,视野如此开阔,给人无限的瑕想的文字!
10#
发表于 2010-6-19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梁星钧先生

刚一触及,这些文字便以亲切的模样撞疼了我的眼睛。其实,组合在这里的已不是简单的方块字,而是先生和水而流、情致丰韵的圆满和润泽。无言之际,水自当淙淙而往,应和先生朴素风尚。
11#
发表于 2010-6-19 2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季大相 的帖子

如水谢过季先生!也问好你。
12#
发表于 2010-6-19 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郭玉琴 的帖子

如水致谢玉琴!先生苦心孤诣,已然可见。
13#
发表于 2010-6-19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袅袅 的帖子

这点评的确精美!精美在一颗朴素而精致的灵魂。
14#
发表于 2010-6-19 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周施梅 的帖子

如水谢梅!所感点滴直扣如水心底。
15#
发表于 2010-6-19 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南山菊 的帖子

如水问好南山菊!没有瑕疵的文稿自然是没有的,如果这里真忽缺了什么,定是我的文字散乱,干扰了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8:18 , Processed in 0.0647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