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十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0 0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4-8 04:24 编辑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十四         高迎春


        宋代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年生于济南百脉泉,大约逝世在1151年左右,她自称易安居士。她的父亲李格非是朝中大臣,丈夫赵明诚也是官宦子弟。她自幼便有才女之称,清代的王世禛将她誉为婉约派之首。早年曾和赵明诚致力于金石字画收藏,金国侵犯中原,李清照逃往南方,金石字画在颠沛流离中散失殆尽。赵明诚死于任期,李清照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但依然坚持整理完赵明诚的《金石录》,并为其写了后记。而她自己写的诗词,却大多散轶,现在仅存十八首。宋代的张耒,曾在大观四年(1110年)写过一首《浯溪诗》,李清照在宣和年间写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感慨安史之乱,旨在借鉴历史,讽喻当今。《浯溪中兴颂》,为唐代诗人元结所作,由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被雕刻在湖南祁阳西南五里石崖上。诗人记叙了唐代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使得宗庙再安,二圣重欢的历史事件,题作《大唐中兴颂》。后人观赏此碑,多有赞赏之作,而张耒就是其中之一。诗云:“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对肃宗和郭子仪的功绩,颂扬备至。李清照作和诗,却不受张耒的诗歌的限制,跳出框框,独抒己见。其一,她不赞成歌功颂德:“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她说,尧舜的功德大如天地,无须用文字记载下来,自有民众有口皆碑。言外之意,区区肃宗和郭子仪,何以用来树碑立传?对《中兴碑》表达了否定的态度。其二,李清照对唐玄宗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据《岁时广记》引言称:“明皇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索长安雄鸡,金尾,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使教饲之。”言说唐明皇斗鸡纵酒,沉湎于纸醉金迷,从而导致了安史之乱。其三,李清照认为安史之乱的平定,主要在于人心的向背:“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大意是说,安史之乱,祸国殃民,老百姓极其反对,上下一心平定叛乱,因此才取得了胜利。其四,李清照希望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以防备历史的重演:“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团何时开?”李清照告诫当朝,深有思虑,可谓不同凡响。《寒夜录》对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有过很高的评价:“二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人们记得李清照婉约细腻的一面,却往往忽视她的大气磅礴的一面。比如这两首诗,她对唐明皇的开元之治进行了嘲讽,对至高无上的皇帝进行了嘲讽,也把中兴摩崖碑揶揄了一番,可见她的爱憎分明,有男人的气概。而她的另一首诗《乌江》,则更是体现了李清照刚劲雄浑的一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短短二十个字,表现了她豪爽的性格与正义感,气概不凡,给人以深刻启示。李清照写了两首词,其中都写到了蟋蟀。第一首《行香子  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大意是:草丛中的蟋蟀,哀鸣不停,惊落了树上的梧桐叶。这秋景,让人联想起人间天上化不开的浓愁。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隔着一条银河,犹如关锁千重。尽管银河里有漂浮的船儿,来来去去,他们经年也不得相聚。唯有到了七夕这一天,才有喜鹊来搭起桥儿,让他们带着离情别恨,短暂会面。可怜牛郎织女,仍是聚少离多。如果在七夕这一日,赶上阴晴不定,有风有雨,或许他们相会也会受阻的吧!李清照在这首词的第一句,就写到了蟋蟀,亮明了季节和物候特征。第二首《行香子  天与秋光》:“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大意是:斗转星移,转眼已是秋光,看到菊花开放,就知道重阳节就快到了。日子过得真快,夏天的薄衣刚刚试过,转眼就是秋天了。渐渐地多了凉风,多了秋雨,多了凉意。黄昏时刻的院落,让人感觉悲凉。借酒浇愁,酒醒来却是愁上加愁。何以渡过这漫漫长夜,眼看着月光照着空床,独自无眠。听着传来的捣衣声,听着蟋蟀细微的叫声,听着量时间的更漏声,感觉时光过得太慢。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最后才提到蟋蟀。由于是初秋时刻,故而蟋蟀的叫声也是细嫩的。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可是他在诗中写到过蟋蟀,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岳飞生于公元1103年,逝世于1142年,字鹏举,39岁时就被奸臣杀害了,同时被害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岳云。岳飞文武双全,书法也很厉害。岳飞在南宋时期,是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赏罚分明,而且注重一切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力量,与宋朝军队协同作战,夹击金军,收复失地。岳飞打仗从不扰民,提出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因此,敌军流传“撼山容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岳飞一贯主张积极备战,积极进攻,极力反对朝廷的消极对抗政策,岳飞也是南宋唯一组织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在南宋将领中出类拔萃,他写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充满爱国情怀。他曾写过一篇《池州翠微亭》,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池州,就是如今的安徽贵池。唐代的杜牧,在此地为刺史时,在齐山上修筑翠微亭,供游人休息和远眺。岳飞在此统兵作战,在休战间隙,登临齐山翠微亭,写了这首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大意是:常年累月的征战,让征战的衣服上沾满尘土,在这征战的间隙,我骑上战马,登临齐山翠微亭,来寻芳赏景。祖国的好水好山,壮阔美丽,我怎么也看不够,直到明月接替太阳,才恋恋不舍,骑马踏月,回转归途。岳飞常年征战,可他也有常人的闲逸情怀,反映出他文武双全的个人修养。岳飞对祖国瑰丽山河的挚爱,贯穿全诗,起承转合,层层推进,跃马登山,跨马归来,首尾呼应。正因为岳飞深爱祖国山河,才显示出他宁肯为国征战,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与壮志。岳飞写到蟋蟀的词,叫做《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大意是:昨天夜里,寒秋蟋蟀不停的哀鸣,梦回故乡,却被千里战火惊醒,而此时,一时三更天。难以入眠,不由站起身,来到庭院绕着台阶独行。夜深人静,天上一轮淡月,在云层中朦朦胧胧。纵然已是满头白发,也要为国建功立业。家山松竹苍然老了,无奈山河破碎,阻断了归程。想把这满腹的心事,用瑶琴弹拨出来。可惜高山流水知音稀少,纵然弹断了琴弦,又有谁来听懂呢。


        岳飞有过两次婚姻,16岁时娶原配刘氏,生下岳云、岳雷两个儿子。岳飞从军抗金,常年征战,久不回家,刘氏无奈选择改嫁。岳飞再娶后妻李娃,婚后生下岳霖、岳震、岳霆三个儿子。岳飞死后,李娃被流放岭南,艰难将儿子们抚养成人。岳珂,为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就是这个岳珂,出类拔萃,为岳家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岳珂生于公元1183年,逝世于公元1243年,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岳珂进士出身,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管内劝农事,从此居家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任光禄丞、司农寺主薄、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1217年),为嘉兴知县。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嘉定十四年(1221年),为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1227年),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任制置使臣。岳珂出生的时候,父亲岳霖已经52岁,随父母居住在广州。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岳霖病故,岳珂随家北归,将父亲安葬在宜兴唐门。庆元元年(1195年),岳珂回到庐山脚下的江州家里,并在九江读书。公元1198年,岳珂参加洪州漕试中举。嘉泰三年(1205年),岳珂一边读书,一边整理爷爷岳飞的遗文,撰写了《吁天辨诬录》和《天定录》,并写了五言百韵上书朝廷。公元1204年,岳珂赴京省试,并在京城访问爷爷岳飞同时,以及岳飞朋友的后代,继续搜集爷爷岳飞的事迹。公元1507年左右,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在从政期间,岳珂编著了《金佗粹编》28卷,《程史》4卷,上书宋宁宗,为爷爷岳飞辩诬正名。宝庆元年(1225年),宋理宗为岳飞谥号忠武,这与岳珂的辩词,有着很大关联。绍定六年(1233年),岳珂在诗中提到宋徽宗被俘,被小人韩正伦告到朝廷。岳珂被罢官,回到庐山,从事写作、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灭亡,岳珂写了《金佗续编》30卷。嘉熙二年(1238年),岳珂被重新启用。岳珂退位后,在《玉褚集后记》中,介绍了自己的晚年生活,59岁时开始自己抄写手稿。岳珂写蟋蟀的诗,就是这首《观物四首  蛩》:“春蚕缲茧白如霜,机妇停机待天凉。井蛩一夜秋已至,寸丝千结萦柔肠。催租吏嚣翁媪怒,裘葛未成心转苦。篝灯促织永夜忙,悔杀比邻日长语。”岳珂在诗中说:井中的蟋蟀开始鸣叫,仿佛一夜之间,秋天就已经来到了。在诗中,蟋蟀鸣叫起到了物候的作用。岳珂一生著作颇多,可惜有些书稿,已经散失了。


        南宋诗人肖德藻,生卒年无有记载,闽清人(今属福建),字东夫,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51年)进士。最初,他被任命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县令。肖德藻将家迁移至乌程,住在乌程县的中屏山。因为中屏山号称“千岩之胜”,故而肖德藻为自己取了个“千岩老人”的称号。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肖德藻厌倦了官场,辞官归隐在中屏山。肖德藻在湖南零陵时,与杨万里在旅馆认识,相见恨晚,从此成为挚友。是日,肖德藻告别杨万里,作诗告别,杨万里也即兴和诗一首。肖德藻读了杨万里的诗,十分激动地说:“我们定交,有如订婚一样,应该各留诗,以诗为证。”肖德藻隐居在乌程,杨万里曾想推荐他去广西做官,宰相王淮知道后,对杨万里说:肖德藻已淡于功名,我曾请他出山作杭州太守,他称病不就,更别说让他去遥远的广西了。杨万里听了,只好作罢。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肖德藻的妻子病逝,接着又失去了儿子,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肖德藻并未消沉,依然坚持作诗,苦吟不辍。宋代诗人方回,曾在《瀛奎律髓》中这样评价肖德藻:“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由此可见,肖德藻当时在诗坛上的名气有多大。而杨万里则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列,称之为宋代“四诗翁”、“四诗将”。并说:“近世诗人若范石湖之清新,尤袤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致,余所畏也。”由此可见,杨万里对这四人的敬重。肖德藻生前著有《千岩择稿》七卷,死后由杨万里作序,并印刷刊行,足以说明肖德藻这个朋友没有白交。到了元代,《千岩择稿》版本在永州被毁,此后肖德藻诗集,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只有零星诗篇(大约九首)留存在世了。其中,就有他写到蟋蟀的这首《次韵傅惟肖》。值得一提的是,姜夔的父亲姜噩,曾与肖德藻是同科进士。当肖德藻见到姜夔时,十分器重他的文采,并把兄长的女儿许配给姜夔,还推荐姜夔去见杨万里,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肖德藻的《次韵傅惟肖》:“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诗题中的傅惟肖,是肖德藻在当乌程县令时遇到的诗人,并时常有唱和之作。身为县令的肖德藻,日常为俗务所烦,心情很不好。所以诗的第一句,他就把这种情绪,无端发泄在蟋蟀身上,他责怪蟋蟀把令人生愁的秋天唤来,不免太多事了。接下来的诗句,肖德藻将笔锋转向自己。他说夏去秋来,自己该偿还的诗债还未还清,有点难为情。世人追逐名利,可肖德藻却苦于与世人相反,早早有了归隐之心。最后一句,直接写他辞官回家的心情,洋溢着从此可以逍遥自在的情怀。这首诗,将抒情、写景与议论融为一体,再加上将蟋蟀拟人化处理,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2021年4月20日写于迎春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4-20 10:5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人物与蟋蟀之间的故事与渊源,读后很长见识。问好高老师。
3#
发表于 2021-4-21 21:4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老师的蟋蟀,了解了许多名人的生平事迹,真是大开眼界。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6:36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1-4-20 10:58
历史人物与蟋蟀之间的故事与渊源,读后很长见识。问好高老师。

这样写显得更厚实一些,主要还是挖掘他们写蟋蟀的诗词。谢谢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6:38 | 只看该作者
岩之春 发表于 2021-4-21 21:47
通过老师的蟋蟀,了解了许多名人的生平事迹,真是大开眼界。

幸亏早年我买的资料书多,不然找不到这么多写蟋蟀的诗词。谢谢光临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2:52 , Processed in 0.07313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