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5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墓碑归属的尴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7 0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4-27 19:13 编辑

       墓碑归属的尴尬  
  --飞虎英雄李文耀墓碑如何存放引争议 
  文/老榆木
  
  李文耀,男,中共党员,山西省黎城县东社村人,黎城漳南渠著名“飞虎英雄”,1972年12月7日因公殉职。1973年1月5日,李文耀被中共黎城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英雄早日归土,然而一块木制的墓碑,既没有立在老英雄的坟头,也没有存放在漳南渠纪念馆里,40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这块墓碑仍然被冷冰冰地闲置在老英雄的家里。怎么处置这块具有特殊意义的木制墓碑?成为李文耀子女们无法化解的难题。
  
  英雄孤苦有谁知?唯有明月与清风。
  
  2019年夏天,老英雄的儿子委托笔者为他老父亲整理先进事迹时,笔者才全面了解到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飞虎英雄李文耀,同时也获知了老英雄木制墓碑“存放”引发争议的缘由。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年已六旬的李文耀为了解决家乡有河无水,用水困难问题,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漳南渠修建工程。在艰苦卓绝的修渠过程中,李文耀顾大家而舍小家,一心扑在工地上,连续四年没回过家一次,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全部贡献给了修建漳南渠。特别是在高崖山工地,由于悬崖陡峭根本无法立足,工程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关键时刻,李文耀以年近六旬的高龄,和年轻民工硬争强夺,把高空作业的任务争取到自己的手中。他从家里拿出唯一的一条大绳,一端栓在自己的腰间从山顶飞身下崖,将身子吊在半空,艰难地打钢钎、凿炮眼、点炮、排险。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个敢于飞下高崖,也是唯一个有能力悬挂在高崖上悬空作业的人。三年多时间里,他累计下崖施工五千多次,创造了漳南渠建设史上高空作业的奇迹,为漳南渠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李文耀事迹突出,因此声名远播,闻名全国,被人们称之为“飞虎英雄”。
  
  那时候,李文耀与著名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齐名,且李顺达、申纪兰两劳模还呼李文耀为“大哥”。鉴于李文耀成绩显著,事迹感人,1973年7月人民日报曾专版刊登了他勇敢飞越险峰,带领飞虎队战胜困难,克服艰险,冒险进行高空作业的事迹,对他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进行了大力度的宣传。其后,许多国家级和省级报刊杂志先后对他的英雄行为和先进事迹转载宣传,飞虎英雄李文耀由此声名大振,远播华夏。
  
  由于飞虎英雄李文耀的事迹特别典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马峰、山西作家孙谦、晋东南地区作家张国太、著名摄影家韩宽秦等前来东社村,纷纷为李文耀留字题词。
  
  为弘扬英雄精神,1972年12月7日,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著名导演苏里以李文耀的事迹为背景,由山西省歌舞团孙惠远带队,地区歌舞团张福明等众多艺术家和演员齐集黎城,会聚上遥,筹划拍摄《飞虎英雄》专题纪录片和人物传记电影。
  
  是好事吧?是,绝对是好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恶魔悄悄降临在李文耀的头上,好事变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12月7日下午14时,在摹拟高空作业时,系在李文耀腰上的绳索从崖顶莫名其妙地突然断裂,李文耀从高空坠落,重重地摔在高崖下,不幸身亡。在场的各级领导和艺术家们先是目瞪口呆,随之一片惊呼声四起,人们纷纷向老英雄奔去。
  
  一个闻名华夏的修渠英雄,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生命。
  
  飞虎英雄李文耀牺牲后,12月12日,省、地、县领导及全县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在上遥召开追悼会,将老英雄安葬于上遥镇省道石漳线路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马峰为英雄专门题词:“飞虎英雄李文耀,雄心壮志胆略高,飞身下崖五千次,修渠献身立功劳。”
  
  1990年,山西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赵有田带领新闻采访组一行,深入山西省黎城县上遥镇东社村,就漳南渠飞虎英雄李文耀的先进事迹进行专题采访。不久后,县里送到李文耀家用五合板制作的墓碑一块。令人不解的是,老伴没有把墓碑埋到李文耀的坟头,而是把墓碑存放在家里。老伴的意思,可能是把墓碑视作李文耀其人,早晚相伴,感到不再寂寞吧?
  
  李文耀的老伴离世后,子女们发愁了:墓碑如何安置?是埋在父亲的坟头,还是交给镇政府的漳南渠纪念馆?作为子女,他们认为墓碑是用五合板制作的,像极一块光荣“牌扁”,应将木质墓碑存放在漳南渠纪念馆以供后人瞻仰,便于后人充分了解英雄事迹,学习和传承英雄精神,不失为一种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实例。况且,木质墓碑埋在土里,加上风吹雨淋,很快就会腐烂,再说了,坟头埋一块五合板制作的墓碑不类不沦,成何体统?最好的办法是把木质墓碑放在纪念馆里,子女们另行用青石雕刻一座墓碑埋在老英雄坟头,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然而,镇里似乎不愿将李文耀的木质墓碑存放在漳南渠纪念馆,认为墓碑不属于革命文物,纪念馆里放置一个墓碑不太合适,还是埋在李文耀的坟头为好。而李文耀的子女们坚持把李文耀存放在漳南渠纪念馆,两种意见一直未能融合,多次交涉无果。
  
  一座修渠英雄的木质墓碑存放问题,竟成为一件尴尬事久而未决,一直拖到到现在仍无着落。
  
  如果九泉之下的老英雄有灵的话,不知作何感想?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1-4-27 07:49 编辑

发来一篇随笔,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老英雄的儿子李林书是我的旧同事,他提供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可信。
3#
发表于 2021-4-27 08:01 | 只看该作者
徐老师为老英雄所做的这一件事不管最后如何的结果,都是一件极可尊敬极具意义的好事情。
文章对老英雄的事迹叙述完整,描写生动细致,使人眼前浮现当年艰苦岁月以及飞虎英雄形象,但对于英雄后事的处理确实令人唏嘘,而这里面的东西也令人感慨万千。
问早。
4#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8:06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1-4-27 08:01
徐老师为老英雄所做的这一件事不管最后如何的结果,都是一件极可尊敬极具意义的好事情。
文章对老英雄的事 ...

非常感谢老弟这么快就阅读了这篇文章并精彩点评。这件事也确实有点意思,我的意思,就是想让大家商讨一下,这座木质墓碑(这里重点强调,是木质而非石材)放在哪里合适?
5#
发表于 2021-4-27 08:42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21-4-27 08:06
非常感谢老弟这么快就阅读了这篇文章并精彩点评。这件事也确实有点意思,我的意思,就是想让大家商讨一下 ...

既然是曾经轰动全国的英雄,有关部门应该会按照某种定位给予相应的规格吧,比如立碑写纪,比如进入烈士陵园(假如被评为烈士,按说他是有资格的),比如进入当地的纪念馆。。。
6#
发表于 2021-4-27 08: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
7#
发表于 2021-4-27 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玉洁 于 2021-4-27 08:53 编辑

对这些,还是得咨询相关主管部门吧,因为没有政府部门的决论,咱都不专业呀。如果当地有革命教育基地等机构愿意接收是最好了,两全其美,也可以编入当地的文史资料中。
8#
发表于 2021-4-27 09:4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1990年县里送那块木质墓碑时意在表彰老英雄的事迹,并没有想到长久保存这种长远打算;后来被遗孀留在了身边,而没被安放在目前;原因可能就是把其当成是一种荣耀、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就是因为没有被放在墓前,所以才保留了下来,造成了如今儿女和纪念馆思想观念上的不同,好像都说的有道理。最重要的是英雄的事迹要传承下来,石制墓碑看来流传得更久远一些。还是某些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让人如何有解。
9#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9:46 | 只看该作者
守望天使 发表于 2021-4-27 08:51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了!

谢谢天使来访,上午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9:52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21-4-27 08:51
对这些,还是得咨询相关主管部门吧,因为没有政府部门的决论,咱都不专业呀。如果当地有革命教育基地等机构 ...

谢谢东方老师阅读并留言。主要是一块五合板做得“墓碑”,其子女建议放到镇里的漳南渠展览馆让后人观赏,而镇里又不太同意。而墓碑是一块木质墓碑,埋在坟里明显不合适,我认为,还是放在展览馆里较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岩之春 发表于 2021-4-27 09:43
其实,1990年县里送那块木质墓碑时意在表彰老英雄的事迹,并没有想到长久保存这种长远打算;后来被遗孀留在 ...

是的老师,原因是有点复杂,不过,这块木制墓碑像光荣扁,还是放在展览馆合适。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镇里,他们只是觉得是块木质墓碑放到展览馆不妥,并没有考虑到墓碑的实际意义和存在价值。
12#
发表于 2021-4-27 10:53 | 只看该作者
儿女的要求不过分。感动于作者为英雄写文立传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1:38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21-4-27 10:53
儿女的要求不过分。感动于作者为英雄写文立传

谢谢阳光老师前来留言支持,谢谢,上午好。
14#
发表于 2021-4-27 16:08 | 只看该作者
徐版一篇“随笔”,重现了当年英雄修渠的历史片段和事迹,真有红旗渠精神。

然而,在官僚作风的情况下,怎么认定英雄、落实英雄待遇、弘扬英雄精神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墓碑归属这样的的尴尬就在所难免了。幸好,群众的认同,楼主的宣传,英雄事迹才能够得以流传。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7:25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21-4-27 16:08
徐版一篇“随笔”,重现了当年英雄修渠的历史片段和事迹,真有红旗渠精神。

然而,在官僚作风 ...

牛老师,黎城在六十年代中期,修了勇进、漳北、漳南三条渠,最大的勇进渠不比红旗渠差。差就差在没有很好地对外宣传。特别是勇进渠,原来也叫“红旗渠”,因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出了名,不得已被迫更名为“勇进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20:58 , Processed in 0.05493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