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略谈中晚唐诗歌渗透的历史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1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露华晨珠 于 2021-7-11 12:27 编辑

略谈中晚唐诗歌渗透的历史意识


    中晚唐从安史之乱爆发(755年)到朱全忠黄袍加身(904年),统共160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时期整个大唐矛盾重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勾结,不断分解着大唐的创造力,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时代。

    要考察这一时期的诗歌里的历史意识,就不免要对这个时期的历史特征有一个明晰的理解。所谓历史意识就是站立在现实的角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这种看法是深深受到现实的时代特征影响的。要了解中晚唐的历史意识,就不免要对唐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理解,为了把握这个时代的历史意识的特点,我们从最经典的“诗史”杜甫开始,首先看他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蜀相》是杜甫历经安史之乱后,结束漂泊生涯,在成都浣花溪建成草堂,暂时有个安身之所,生活较为安定后,游览成都武侯(诸葛亮)祠时有感而发的。在这一首诗里,诗人肯定了诸葛亮的丰功伟业,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可如今呢?题目要写诸葛亮,开首两联却写祠堂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自春色”和“空好音”透露出诗人的无奈。虽说诸葛亮建立不朽的功勋,但是,自然的事物依旧是自然的,没有因为他的功业而改变,那个建立功勋的武侯现如今也不过一抔黄土。就是他建立功业的结局也是令人惋惜的。可以看出,历经磨难的杜甫在这首诗里情感带有强烈的悲观色彩。其实,这种悲观色彩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那个时代历史意识的真实反映。

    这是伟大人物的叙写,那么写普通人物呢?我们来看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以直白见长,这首《行宫》就是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写出时代的变迁和宫女悲凉的身世,还是具有很强烈的悲观色彩。面对以往的历史,宫女在封闭的宫室里不了解外部情况,依旧回念着玄宗时的青春年少和盛世的繁华美丽,更加反衬出她们的凄清与落寞。这种悲观色彩是那个时代人的共同的历史意识。

    这两首诗是写人物,那么写景物的的诗呢?我们来看刘禹锡的两首诗,一首是《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即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市),现如今石头城依然在,可是它破败荒凉,潮水拍打着城郭,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好似人一样寒心而退,山川依旧,石头城的昔日繁华已经荡然无存。水依旧是水,月依旧是月,悲凉之气贯通全篇,令人心生寒意!

    另一首是《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六朝时高门贵族的聚居区,曾经繁盛一时,但是现如今呢?野草丛生,落日西斜,曾经栖息在王谢权门厅堂的燕子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也好似为这世事的悲凉而悲叹?这首诗艺术手法高妙,运用暗示的手法使情感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悲叹之情显而易见。

    这两首诗都是以“悲”为感情基调的,是因为刘禹锡写作这两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其中的悲观的历史意识也是十分鲜明的。

    其实渗透着历史悲观意识的这类诗歌是整个中晚唐时代意识的反映,在诗歌里比比皆是,比如写人物的温庭筠的《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与杜甫的《蜀相》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感情更为深沉。再比如,写历史事件的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怀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期望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起振国家的力量,不要走古人的老路。但是感情基调仍然是悲剧意识,渗透着悲观色彩的历史意识。

    通过以上的诗歌分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晚唐诗歌里的具有悲观色彩的历史意识,是那个时代现实所造就的,是那个时代的时代意识的主要特征。这种意识,不仅与现实紧密相连,而且与中晚唐佛教盛行所带来的悲剧意识也紧密相关。佛教讲一切是苦的,讲四大皆空,消除欲望,这种意识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诗歌的历史意识。

    而且,这种历史意识也深刻影响到后世的文学创作,最明显的就是苏轼的文学思想,在《前赤壁赋》里他说,曹操为一代枭雄,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功业,“固一世之雄哉,如今安在哉?”也是这样一种悲观意识。可是唐人与宋人是不同的,唐人的悲观意识是建立在功业追求上的,希望君王吸取历史教训,以振国威。而宋人就转向个性的追求,所以苏轼渺沧海之一粟,达观超脱了,培养出鲜明的个性。所以,唐人的悲观意识仍然是集体的,而宋人的悲观意识是个体的。

    这给我们今人也以思想的启示:我们的共和国蒸蒸日上,人们的思想意识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每一个人在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促进下,应该把劲放在干事创业上,保持国家永远处于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发展状态,对后代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们的现实力量不断为历史力量注入新鲜而强大的活力!




2#
发表于 2021-7-12 21:48 | 只看该作者
诗歌,词赋等文学作品,必然会映射出当时的时代面貌。历史总是前进的,而促使历史进步,其中也必然有文学艺术舆论造势的功劳。
3#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0:3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1-7-12 21:48
诗歌,词赋等文学作品,必然会映射出当时的时代面貌。历史总是前进的,而促使历史进步,其中也必然有文学艺 ...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舆论作用是十分强大的!
4#
发表于 2021-7-14 21:3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真实多产作家👍👍
5#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0:49 | 只看该作者
张小刚 发表于 2021-7-14 21:31
老师真实多产作家👍👍

过奖,继续努力!!!!!!!!!
6#
发表于 2021-7-22 18:58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22:26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21-7-22 18:58
长知识了~~~~~~~~~~~~~~~~~~~~~~~~~~~~~~~~~~~~

有点启迪就够了!!!!!!!!!!
8#
发表于 2021-8-1 20:01 | 只看该作者
温庭筠的《苏武庙》为唐七律第一。
9#
 楼主| 发表于 2021-8-2 07:33 | 只看该作者
唐尧 发表于 2021-8-1 20:01
温庭筠的《苏武庙》为唐七律第一。

长知识了!!!!!!!!!!!!
10#
发表于 2021-8-7 05:52 | 只看该作者
上课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7:51 | 只看该作者

能提供点思考,就心满意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20:40 , Processed in 0.0925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