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二十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2 1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3-6-5 03:34 编辑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二十二          高迎春

        关于斗蟋蟀的起源,《负暄杂录》认为,开始于唐代的天宝年间,既公元742年。这样的推测,源于一段文字记载:“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以喙。”喙,是鸟兽的嘴。在这里,就是蟋蟀的牙齿,让两只蟋蟀互咬,付钱来斗输赢。宋代的姜夔,也在《齐天乐》序言中说:“蟋蟀,中都呼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笼观以贮之。”可见,有人竟然花这么多钱买蟋蟀,用来斗输赢。南宋宋理宗、宋度宗时期的权臣贾似道,除了喜好收藏金石书画,收藏绝色女子,最喜欢的却是斗蟋蟀。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贾似道在府中玩斗蟋,与相熟的赌友一起用蟋蟀赌博。他还著有一部《促织经》,论述了蟋蟀种类,饲养方法等,可谓蟋蟀专家了。据宋代《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杭州人好养蟋蟀,衍成风气。每日早晨,多于官巷南北作市,常有三五十伙斗者。”可见,斗蟋已经市场化了。据《梁梦录》记述,京城中的闲人,在街市上“专为棚头,斗黄头,养百虫蚁、促织儿。”所谓棚头,就是那时养蝈蝈,蟋蟀,甲壳虫的地方,也主持斗蟋蟀比赛,招徕看客,从赌资中抽取酬金。有一种名为“苕”的蟋蟀,体大善斗,身价不菲,可以卖到一两银子。饲养蟋蟀的笼具,也是玩家较劲显摆的器物。有的以银丝为笼,金丝为笼,象牙为笼,楼台为笼,金漆为笼,瓦盆为笼,竹丝为笼……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南宋时期,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僧人尼姑,都喜欢玩斗蟋。有一位济颠和尚,就特别喜欢斗蟋蟀,人们都叫他济公。他的俗名叫李修元,法号“道济”,浙江天台人,他曾写过一首词《鹧鸪天  瘗促织》:“促织儿,王彦章,一根须短一根长。只因全胜三十六,人总呼为王铁枪。休烦恼,莫悲伤,世间万物有无常。昨宵忽值严霜降,好似南柯梦一场。”道济和尚养的这只蟋蟀,勇猛善斗,三十六场不败,一根须被咬断了一截,道济为它他取名王彦章。王彦章,是五代时期的一员猛将,手持一根铁枪,天下无敌,被人称为“王铁枪”。道济特意为自己的蟋蟀取名王彦章,可见将之视若珍宝。道济和尚的蟋蟀,终究抵挡不住大自然的规律,在深秋严寒霜降过后,一命呜呼。在宋代有许多痴迷蟋蟀玩家,当自己心爱的蟋蟀死去,不惜用金银打造微型棺材,追封大将军谥号,隆重下葬掩埋。道济和尚比较贫寒,自然没有能力为自己的王铁枪打造名贵棺材,可是为其下葬却一点也不马虎。在火化之前,特意写了一篇《把火文》:“这妖魔本是微物,只窝在石岩泥穴。时当夜静更深,叫彻风清月白。直聒得天涯游子伤心,寡妇房中泪血。不住地只顾催人织,空费尽许多闲气力。又非是争夺田园,何故乃尽心抵敌。相见便怒尾张牙,扬须鼓翼,斗过数交,赶得紧急。赢者煽翅高声,输者走之不及。财务被人将去,只搭得些儿食吃,纵有金玉雕笼,都是世情虚色。倏忽天降严霜,彦章也熬不得。今朝归化时临,毕竟有何奇特?伎此无明烈火,要判本来面目。咦!托生在功德池边,却相伴阿弥陀佛。”火化完毕,济颠和尚又写了一篇《撒骨文》,来纪念他的蟋蟀:“一夜青娥降晓霜,东篱菊蕊似金妆。昨宵移贴庄周梦,不听虫吟到耳旁。大众万物,有生皆有死,鸟雀昆虫亦如此。今朝促织以身亡,火内焚尸无些子。平生健斗势齐休,彻夜豪吟还且往。将来撒在玉湖中,听取山僧吩咐汝:冤与孽,皆消灭。咦!一轮明月浸波中,万里碧天光皎洁。”济颠和尚,将蟋蟀骨灰撒入玉湖,隆重送走了“王彦章”,也留给世人一段斗蟋佳话。


        顾逢,字郡际,号梅山樵叟。宋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进举不第,于是,跟随周弼学诗,擅长写五言诗,人称顾五言。宋代理宗端平、淳祐年间,与陈泷、汤仲友、高常齐名,有苏台四妙之称,其居士自暑为“五言田家”。著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诗集》十卷,已经遗失。元初辟为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岁。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顾逢生前写过一首《观斗蟋有感》:“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大意是:善斗的蟋蟀,总是受伤才肯罢战,何苦这么争强斗勇。即便强悍到可以百胜,终归逃脱不了一死,这个秋天空忙了一场。蟋蟀吟唱,月圆月又缺,却畏惧草根积霜。如果不被儿童逮住,谁也不知道那一只蟋蟀最英勇善斗。除了这首《观斗蟋有感》,顾逢还写了一首与蟋蟀有关的诗《冬夜闻蛩》:“尚有一蛩在,悲吟废草边。想于深夜里,自忆早秋前。胜负皆成梦,孤寒似可怜。晚年飘泊老,此况亦同然。”大意是:初冬时节,蟋蟀尚有一只,还在残草根处悲鸣。想必它在深夜里,是在回忆自己早秋前的成长吧。为了配偶勇猛打斗,胜负都成了一场梦,到如今孤单寒冷甚为可怜。我们漂泊到老年,恐怕也与这只蟋蟀一样吧。


        林光朝,生于1114年,卒于1178年,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宋代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干道五年(1169年)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任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干道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宋淳熙元年(1174年),改广南东路。淳熙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出知婺州,引疾奉祠。淳熙五年病卒,享年65岁。著有《艾轩集》二十卷,宋代刘克庄作序,已经散失。林光朝存留的诗篇中,也有与蟋蟀有关的诗篇。请看他写的《生女》:“贫家生一女,蟋蟀催寒杵。富家生一女,煖风来玉树。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贫家不生女,饭牛小儿安得妻。荆钗玉珰各随分,醉中之天无高低。”林光朝,通过贫家和富家生女的对比,揭示出那个年代社会贫富的差距,以及贫家女和富家女不同的人生结局。


        洪皓,生于1088年11月28日,卒于1155年11月16日。江西乐平人,生于内忧外患的北宋哲宗元佑年间,卒于国破山河碎的南宋高宗绍兴年代,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洪皓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洪皓是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他年少得志,二十七岁中进士。在南宋任吏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五年,坚贞不屈,艰苦备尝,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归来后赠太师魏国公,卒后谥号"忠宣"。洪皓生八子:尤以洪适,洪遵,洪迈闻名天下,世有"三洪"之称。洪皓长子洪适,榜眼官至右丞相,太师,魏国公有四十卷古文字学专著《隶释》闻世。次子洪遵,状元及第,官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少师,信国公,赠太师,著古钱币学专著《泉志》。三子洪迈曾任翰林大学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用了近四十年心血,撰写了七十四卷《容斋随笔》,格调高雅,议论精辟,得到皇帝赞赏。世赞"一门三丞相四学士"之美誉,说的就是洪皓父子四人。洪皓写了两首与蟋蟀相关的诗。其一《中秋》:“旧时相识惟明月,三五而盈盈又缺。盈时常少缺常多,恰惟人间足离虽。我今一别已三年,中秋三见望舒圆。乌衣燕子尚得返,鸿雁正尔翔幽燕。此时蟋蟀犹在宇,声声悲吟正独处。耿耿不官梦难成,翩翩蝴蝶亦辞去。寒阄韵咽草木黄,金风恻恻奏清商。援琴拟操明月吹,调高曲古转凄凉。母曰嗟予久行役,宁知万晨为羁客。乌鹊南飞飞不高,愿为黄皓无羽翼。潇相水疾影沉沉,鄂渚楼高兴又深。明年此际知何处,再睹婵娟照客心。”洪皓一生为官,常常有家回不得。这首诗写出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二《题养拙轩》:“混沌分来便至今,纷纷巧事日成林。月明未免虾蟆食,秋至依然蟋蟀吟。自欢一身全是幻,谁能万事不容心。到君斋舍清如水,应使凡机尽弗侵。”蟋蟀在这首诗中,起到了物候的作用。








                                              2021年8月2日写于迎春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5:08 , Processed in 0.0609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