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韩的孤独进行时 (附修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5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1-9-16 17:24 编辑
                           
                                             老韩的孤独


   在《人生总有孤独时》这本散文集子里,韩联社笔蘸乡情,记下了他记忆中那些让人难忘的故乡人与从前事。书中他提到有个妹妹宝钗,我对此专门问过韩老师,您真有个妹妹叫宝钗?当然!作者回答得毫不含糊。我又问,可是亲的?如此这般的顽执追问韩老师并未见怪,也一点儿没生气,依旧笑应得和若春风,那必须是真的嘛!由此我发现,韩联社身上的文人性情与文学基因,大概是与生俱来长在骨子里的东西,他的文章作法是将生命的深沉用文火慢煮成方块字饱腹疗饥的生活化了的写作,原生态的真味里有文化人的沧桑。

  韩联社是省城闻人,他不做作,不摆谱,有一说一,文章行事都透着他特有的那种质朴亲切兼随和淡然的调子。韩老师是我敬重的前辈师者,但要若为了写文爽快直以老韩称呼他,估计老韩也是不会生气的吧,倒反而更有可能呢会蔼然一笑之,这种随意不计较的笑不单是他暖人的表情包,更是他对人对事禀持的贯常态度,我印象中的老韩就是这样一个常常笑眯睐的模样。因与老韩相熟较晚,我以前没机会细读他的文章,看了《人生总有孤独时》这本绵密沉实的30万字集子,发现老韩笑眯眯的模样在纸页翻飞间却又变了,他又成了掌文字之灯在书山文海凌波漫步的一介孤独行客,他的柔韧,他的豁达,还有他的率真,逐篇连成了这册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心灵成长史。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印着鲜明年代印迹的珍贵的时光书,那些流逝的时间片羽与主人的生命行走密切地同步着,它忠实而细密地还原了老韩在文章经世这条道路上彳亍而行的孤独进行时。

  集子里头几篇以怀念亲人为主篇目的真情文字,透着老韩宽厚入世的熨帖温度。上卷“此情若雪”里,他细致入微地记下了身边的亲人们的音容事略,以及他们在各自生命里对所经历苦难的默默承受与自觉认领,这何尝不是他内心巨大孤独感的喷薄流溢?他写一生奋斗却始终未得志的父亲,写他慈爱操劳却没想过清福的母亲,写他与大哥小弟的手足之情,写第一个将高考消息告诉了他的兰芝堂姐,写乡间"换亲″"转亲″的陋俗,写历尽艰难竭蹶始终没有倒下的文法表哥,这些带着原生态印迹的人物,像一幅幅未加任何润色的人间素描,一下子让人窥见了那个年代的风物百态,乡情况味,人间冷暖。顺着老韩的这只传神之笔,我瞬间熟悉了他的亲人,他对亲人的怀念与回不去的乡愁,那些重现的一个个有历史感的场景画面,弥补着我对农村记忆的大片缺失。又恍若站在逆流的时间河水边,那些远去年代的穷困与生存的艰难,更提醒着今人去珍惜现世的幸福,一一如老韩的大哥韩增榜,上学时本是名动县中首屈一指的高才,却因命运多骞向学而不成埋没在了乡间。大哥为了供老韩兄弟两个上学,默默撑起了家业。老韩也写到,"每思及此,便兀地悲痛。虽身居闹市,却不能助哥哥一臂之力,常感惭愧,常感孤独″。乡士深沉,骨肉眷亲,老韩在亲人面前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里的那一份无法遣怀的孤独,他只能独自品尝,独自怀念,独自凭吊,这也是这本深沉之书萦绕在文字之外的、只能无言意会的感人之处。

  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有孤独难捱的时刻。正因如此,对曾经伴他同甘共苦、冷暖相知、一同共事的师友,老韩一直心怀温厚的感念同情意,有的还会在文后补记,其心意诚挚可鉴。他写"开门办学"年代里动辄得咎,心怀良知的黄老师,第一次进县城时让他看见了人生曙光的于路奇老师,即使他们身处失意的人生窘境,却仍能让人感到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老韩作为一个散文行家,他写文有时会完全不走规矩,其率性不拘,只为保留一份真。在他撷来的几滴往日"珠泪″里,既写了自己的老师,又展开了一篇30年前的日记,最后又归结到大呼隆式的农活上来,看似杂琐,但因为在时间线条上有再次的拣拾梳理,使这些生活中去了皮的"瓤"因鲜活的留痕而特别珍贵。记者生涯让老韩有缘结交了不少慧心兰质的红颜知已,她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或才气纷飞,或宽容大度,或肝胆义气,她们以自己的真善心与知性美,让人看到人世间一个个温暖美好的希望,让人不禁为之倾心动容。老韩的这本书中还有几张自成系列的"老镜头"式旧文,有几位七八级河北大学同窗当年近距离原汁原味的生活写真,有老韩在《燕赵晚报》副刊任副总编期间亲临长江抗洪的热点见闻,另有对几位交情甚笃的已逝故交的追思怀念,这些文字里的老韩又是一名懂生活,敬事业,护同侪的资深媒体行业大腕。记者生涯开阔了他的视野,博客时代的老韩捷足先登,他以平台大Ⅴ的影响力在圈子里不懈地深耕,时而栽花插柳,时而种瓜点豆,写下许多让人拍手称快的"燕赵时评″,在新媒体领域开辟出一片可圈可点的葳蕤风景。

  老韩有时去名胜处旅游兜风,回来写的游记自然夹议着风雅的文化味儿。他喜徐霞客,慕李时珍,认为此二人足以令世人顶礼膜拜千载而无悔也。他推崇胡适写的《丁文江传》,认为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遐征,"精神却是中国近世史上最难得的,最可佩的",这种人在天涯、心怀天下的壮游,辛苦危险在所难免,孤独寂寞可以想见,但他们只身行走的一生却足以胜过别人的几生,他们在坦然、释然的探求中得到了非凡的幸福。老韩虽不能如这二位先贤踏遍万水千山,却也远赴过山川湖海去畅意遨游过了,只不过他游的是书山史海,因为他的游是神思之游。

  老韩神游史海后写成的历史文化散文早已洋洋成著,这在他的《孤骛已远》自序中另有专述。这个集子的下卷"煮字疗饥"可以看作是《孤骛已远》的袅袅余韵。虽然只是瞥书一二,却难掩其文思汹涌与灵光乍泻。在《千古悲泣十二郎》一文中,以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入笔,老韩对这位唐代老本家穷追不舍,从三起三落的应试登科到嶙峋蹭蹬的宦海沉浮,从为民请命的直言上谏到光焰千秋的中唐文宗,最后落笔在了泪水涟涟的亲情悲泣。伤痛于小女韩挐与侄十二郎的相继离世,老韩从亲情中发掘出了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中唐文宗身上浓厚的人情味儿,也让我们更立体地理解了这位大文豪身上伟大与渺小并立的矛盾型人格,这个角度刁钻得可以,直让人惊诧叹服。而对"应谥为缪"的许敬宗,作者就更不客气了,但老韩的起底并不走寻常路,尤其是许敬宗同他儿子许昂那一番拐弯抹角的聱牙对话,"我儿子不如你儿子″"他父亲不如我父亲"每每让人回味忍俊不已。面对迤逦而来的古人,老韩的说史散文璨然生辉,除了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亮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文章里充盈着明显的情绪流动。用老韩自己的话说就是"时而滔滔若奔,时而涓涓若溪",庄严干涩的史料在老韩笔下因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多了激荡的爱恨情愁,而显得奇诡多变,妙趣横生。除此以外,老韩的说史散文还有很大的知识信息量。由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那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的是管仲,那个让李贺不能应试搏取功名的家伙竟是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写《游子吟》孟郊一怒辞官后让自己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楞严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原来还有一段"割膀传书″的传奇,帝女花原来就是菊花等等等等。老韩的煮字犹如一块热气腾腾的香炙,让人尝一口即唇齿生香。博览群书后的老韩自是学富五车,他在文中提了《后汉书》名篇《范滂传》,我从未读过,为此特专门找了原文来读了一读,可见从老韩的史说中还能搜罗出个不错的书单来,这也满让人受用的。

  埋头书堆里研究历史人文的老韩,大多时侯都是一个人独自银碗盛雪,煮字疗饥。孤独有时候是一种信仰,人生总有孤独时,文人的孤独大抵如此。想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未免太过遥远,倒是老韩的孤独进行时就在咱们身边"如切如磋,如磨如琢″地发生着。有醇厚如山的亲情作人生的底色,老韩以文立身行走,或难免会歩入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怆之境,为人间遮天蔽日的大寂寞而不胜愀然。尤其是,在信息如麻的当下,欲上下求索去觅得一方不可多见的人世安静,也只有在独处的时侯,在一种阒然无声的静默中才能勉强达成。而当孤独来临的时刻,任思绪回到从前,将自我倒退至故乡,给思想飞行的羽翼在古迹斑斓的史海中寻找一个稳妥的落脚点,以此为支点用笔撬动世界,哪怕世界依旧纹丝不动,虽千万人而吾往,尽吾志即可以无悔矣。由老韩的书著斜溢出来的,也许恰是这个,聊以作正解吧。(3250字)




修改版


老韩的孤独进行时

在《人生总有孤独时》这本散文集子里,韩联社笔蘸乡情,记下了他记忆中那些让人难忘的故乡人与从前事。书中他提到有个妹妹宝钗,我对此专门问过韩老师,您真有个妹妹叫宝钗?当然!作者回答得毫不含糊。我又问,真是亲的?如此这般的顽执追问韩老师并未见怪,他一点儿没生气,依旧笑应得和若春风,那必须是真的嘛!由此我发现,韩联社身上的文人性情与文学基因,大概是与生俱来长在骨子里的东西,他的文章作法是将生命的深沉用文火慢煮成方块字饱腹疗饥的生活化了的写作,原生态的真味里有文化人的沧桑。
韩联社是省城闻人,他不做作,不摆谱,有一说一,文章行事都透着他特有的那种质朴亲切兼随和淡然的调子。韩老师是我敬重的前辈师者,但要若为了写文爽快直以老韩称呼他,估计老韩也是不会生气的,倒反而更有可能会蔼然一笑,这种随意不计较的笑是他暖人的表情包,更是他对人对事禀持的惯常态度,我印象中的老韩就是这样一个常常笑眯眯的模样。因与老韩相熟较晚,我以前没机会细读他的文章,看了《人生总有孤独时》这本绵密沉实的30万字集子,发现老韩笑眯眯的模样在纸页翻飞间变了,他又成了掌文字之灯在书山文海凌波漫步的一介孤独行客,他的柔韧,他的豁达,还有他的率真,逐篇连成了这册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心灵成长史。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印着鲜明年代印迹的珍贵的时光书,那些流逝的时间片羽与主人的生命行走密切地同步着,它忠实而细密地还原了老韩在文章经世这条道路上彳亍而行的孤独进行时。
集子里头几篇以怀念亲人为主篇目的真情文字,透着老韩宽厚入世的熨帖温度。上卷“此情若雪”里,他细致入微地记下了身边的亲人们的音容事略,以及他们在各自生命里对所经历苦难的默默承受与自觉认领,这何尝不是他内心巨大孤独感的喷薄流溢?他写一生奋斗却始终未得志的父亲,写慈爱操劳却没想过清福的母亲,写与大哥小弟的手足之情,写第一个将高考消息告诉了他的兰芝堂姐,写乡间"换亲″"转亲″的陋俗,写历尽艰难竭蹶始终没有倒下的文法表哥,这些带着原生态印迹的人物,像一幅幅未加任何润色的人间素描,一下子让人窥见了那个年代的风物百态,乡情况味,人间冷暖。顺着老韩的传神之笔,我瞬间熟悉了他的亲人,他对亲人的怀念与回不去的乡愁,那些重现的一个个有历史感的场景画面,弥补着我对农村记忆的大片缺失;又恍若站在逆流的时间河水边,那些远去年代的穷困与生存艰难,更提醒着今人去珍惜现世幸福,一一如老韩的大哥韩增榜,上学时本是名动南孟中学首屈一指的高才,却因命运多骞学而不成埋没在了乡间。大哥为了供老韩兄弟两个上学,默默撑起了家业。老韩写到,"每思及此,便兀地悲痛。虽身居闹市,却不能助哥哥一臂之力,常感惭愧,常感孤独″。乡士深沉,骨肉眷亲,老韩在亲人面前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里的那一份无法遣怀的孤独,他只能独自品尝,独自怀念,独自凭吊,这也是这本深沉之书萦绕在文字之外的、只能无言意会的感人之处。
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有孤独难捱的时刻。正因如此,对曾经伴他同甘共苦、冷暖相知、一同共事的师友,老韩一直心怀温厚的感念同情意,有的还会在文后续写一篇“补记”,略补世情遗憾,其心意诚挚可鉴。他写"开门办学"年代里动辄得咎,心怀良知的黄老师,第一次进县城时让他看见了人生曙光的于路奇老师,即使他们身处失意的人生窘境,却仍能让人感到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老韩作为一个散文行家,他写文有时会完全不走规矩,其率性不拘只为保留一份真。在他撷来的几滴往日"珠泪″里,既写了自己的老师,又重温了一篇30年前的日记,最后归结到大呼隆式的农活上来,看似杂琐,但因为时间线条上有再次的拣拾梳理,使这些生活中去了皮的"瓤"因鲜活的留痕而特别珍贵。记者生涯使老韩有缘结交了不少兰心蕙质的红颜知已,她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或才气纷飞,或宽容大度,或肝胆义气,她们以自己的真善心与知性美,让人看到人世间一个个温暖美好的希望,如《让我敬您一杯酒》等篇,读之令我倾心动容。老韩的这本书中还有自成系列的"老镜头"式旧文,有几位七七级河北大学中文系同窗当年近距离原汁原味的生活写真,有老韩在《石家庄日报》供职期间亲临长江抗洪前线的热点见闻,另有对几位交情甚笃的已逝故交的追思怀念,这些文字里的老韩又是一位懂生活,敬事业,护同侪的资深媒体行业大腕。记者生涯开阔了他的视野,博客时代的老韩捷足先登,他以微博大Ⅴ的影响力在圈子里不懈深耕,时而栽花插柳,时而种瓜点豆,写下许多让人拍手称快的"燕赵时评″,在新媒体领域开辟出一片别开生面的葳蕤风景。
老韩有时会去名胜处旅游兜风,回来写的游记自然携带着风雅的文化味儿。他喜徐霞客,慕李时珍,认为此二人足以令世人顶礼膜拜千载而无悔也。他推崇胡适写的《丁文江传》,认为徐霞客在三百年前,为探奇而远游,为求知而遐征,"精神却是中国近世史上最难得的,最可佩的",这种人在天涯、心怀天下的壮游,辛苦危险在所难免,孤独寂寞可以想见,但他们只身行走的一生却足以胜过别人的几生,他们在坦然、释然的探求中获得了非凡的幸福。老韩虽未能如这二位先贤踏遍万水千山,却也远赴过山川湖海去畅意遨游过了,只不过他游的是书山史海,他的游是神思之游。
老韩神游史海后写成的历史文化散文早已洋洋成著,这在他的《孤骛已远》自序中另有专述。这个集子的下卷"煮字疗饥"可以看作是《孤骛已远》的袅袅余韵。虽只瞥书一二,却难掩其文思汹涌与灵光乍泻。在《千古悲泣十二郎》一文中,以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入笔,老韩对这位唐代老本家穷追不舍,从三起三落的应试登科到嶙峋蹭蹬的宦海沉浮,从为民请命的直言上谏到光焰千秋的古文运动,最后落笔在了泪水涟涟的亲情悲泣。伤痛于小女韩挐与侄十二郎的相继离世,老韩从亲情中发掘出了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中唐文宗身上浓厚的人情味儿,让我们立体地理解了这位大文豪身上伟大与渺小并立的矛盾型人格,这个角度刁钻得可以,让人惊诧叹服。而对"应谥为缪"的许敬宗,作者更不客气了,老韩的起底不走寻常路,尤其是许敬宗同他儿子许昂那一番拐弯抹角的经典对话,"我儿子不如你儿子″"他父亲不如我父亲",每每让人回味后忍俊不禁。面对迤逦而来的古人,老韩的说史散文璨然生辉,除了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亮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这些文章里充盈着明显的情绪流动。用老韩自己的话说就是"时而滔滔若奔,时而涓涓若溪",庄严干涩的史料在老韩笔下因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多了激荡的爱恨情愁,而显得奇诡多变,妙趣横生。除此以外,老韩的说史散文还有很大的知识信息量。由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的是管仲,让李贺不能应试搏取功名的那个家伙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写《游子吟》孟郊一怒辞官后让自己的生计成了问题,《楞严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原来有一段"割膀传书″的传奇,帝女花原来就是菊花云等等等等。老韩的煮字犹如一块热气腾腾的香炙,让人尝一口唇齿生香。博览群书后的老韩自是学富五车,他在文中提了《后汉书》名篇《范滂传》,我为此专门找来原文读了读,可见从老韩的史说中还能搜罗出个不错的书单来,这也蛮让人受用的。
埋头书堆研究历史人文的老韩,大多时侯都是一个人独自银碗盛雪,煮字疗饥,孤独有时候就是一种信仰,人生总有孤独时,文人的孤独大抵如此。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未免太遥远,倒是老韩的孤独就在咱们身边"如切如磋,如磨如琢″地进行着。有醇厚如山的亲情作人生的底色,老韩以文立身行走,难免会歩入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怆之境,为人间遮天蔽日的大寂寞不胜愀然。尤其在信息如麻的当下,欲上下求索去觅得一方不可多见的人世安静,也只有在独处的时侯,在一种阒然无声的静默中方能勉强达成。而当孤独来临的时刻,任思绪回到从前,将自我倒退至故乡,给思想飞行的羽翼在古迹斑斓的史海中寻找一个稳妥的落脚处,以此为支点用笔撬动世界,哪怕世界依旧纹丝不动,虽千万人而吾往,尽吾志可以无悔矣!由老韩的书著旁溢出来的,也许恰是这个吧,且作正解。 (3219字)










点评

保留您认可的版本吧!不必都发出来。  发表于 2021-9-18 09:25
2#
发表于 2021-9-15 10:1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远牵版主的支持。敬茶!
3#
发表于 2021-10-3 15:15 | 只看该作者
从《老韩的孤独》这篇来看,韩联社的散文集《人生总有孤独时》有着属于个人化的特色。诸如:“有一说一,文章行事都透着他特有的那种质朴亲切兼随和淡然的调子”、“以怀念亲人为主篇目的真情文字,透着老韩宽厚入世的熨帖温度”、“游记自然夹议着风雅的文化味儿”等,也透着真知灼见、言简意赅和客观的论述。学习来迟,敬请谅解。祝一切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23:38 , Processed in 0.0511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