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1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有意簪花戴,无意东坡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2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然野 于 2021-10-26 16:25 编辑

  
                              

  先生乃千古奇才,初次出川应试便以锦绣文章一鸣惊人,自此入仕演绎了辉煌的一生。带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豪情壮志,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京官身份地方任职)


  青年才俊倜傥风流的先生正一展抱负的时候,谁料天妒贤才,先后遭遇了丧妻、丧父之痛只能回乡料理丧事。后续弦娶妻,再复回朝廷已经是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此时朝廷内新旧党之争已进入白热化,涉仕不深的先生左右为难,在政治经验丰富年龄相差悬殊的前辈和宰相王安石面前,先生的言行不合时政被打入了另册。才情与现实向来不能划等号,于是年轻气盛的先生自请外放。此举正好随了人家的意也没太遭难为,先生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杭州任通判。


  公务闲暇寄情山水,寻佛訪道排解郁闷,一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不仅为杭州留下了千古名片,还让先生得到了“天女维摩”王朝云。她不仅才貌双全是先生的侍妾,还是终身相伴服侍先生的红颜知己,可叹她后来随先生被贬惠州时水土不服忧郁成疾,年仅三十四岁便香消玉殒。“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副挽联是先生对她一生的评价。


  簪花。


  杭州吉祥寺的牡丹有名。每年盛花季官方都会出面组织极具地方特色的花会,一是官民同乐,二是发动民间养花者端来自家的牡丹参与“斗花”,其优胜者还能得到官方的奖励。这等热闹的场面先生当然得出席了,“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吉祥寺赏牡丹》这就是先生诗中描述的场景。


  与民同乐醉意朦胧的先生头插牡丹花,趔趔趄趄扶墙行走,惹得临街住户纷纷撩帘开窗,偷笑通判大人的举止。十里珠帘半上钩,好长的街好多的人,好一幅生动诙谐的场面。簪花,在北宋是男人们时髦的打扮,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有此风俗。先生放着官骄不坐偏要簪花显摆,诗中“花应羞上老人头”自称“老人”,其中的蕴含值得品思。


  醉态伶仃簪花行,诗中喻老有隐情,珠玑文采得娇娘,天生我才必有用。


  先生在杭州三四年。也是在逆境漩涡里隐忍的初始,果不其然,后来先调密州再换徐州后移湖州,每个地方最多任期三年。这期间先生的文采突飞猛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一大批诗词辉耀北宋,奠定了词开豪放的文坛霸主地位。这期间先生也曾想着重返朝廷辅佐皇帝,无奈新党势力依然强劲从中作梗,致使报国大志难以实现。


  怀才不遇几经折腾的先生被调往湖州,也就是这次上呈对皇帝的例行谢表中难免发了几句牢骚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被人家抓住了把柄,不敬皇帝诽谤新政,真真儿是一个死罪。逮捕、入狱、受刑,一百零三天的牢狱之灾让先生吃尽了苦头,每天等死的滋味让先生领略了文字狱的厉害。


  东坡巾。


  既然坐牢就得被扒去官衣换上囚服除掉官帽。我们知道清朝以前的男子都是束发的,把长发盘起来束集在头顶,类似于现代女士的“丸子头”。庶民百姓也就是用一块布绑盖住“丸子”耷拉出些许皱褶名曰‘帩头’;有钱人会用金银制成包裹“丸子”的装饰,然后用金银玉质的发簪穿透固定;朝廷命官的官帽都是后面高高的诸如乌纱帽,为的就是给“丸子”留出地方。


  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帽子的诞生演变。君不见历史影视剧中稍微有身份的人都戴着帽子,后来演绎出“冠和冕”之分与冠冕堂皇的词汇。


  那么先生入狱后戴什么样式的帽子呢?当然谁也没见过。虽身陷囹圄但决不能蓬头垢面得有自己的尊严。据传,先生自己制作了一款帽子。内外两层,内方外圆,内高外低,外层四面,互不相连,边缘开口,前口最大,后面有两条带子。


  有解释认为,内高筒方方正正像是先生本人,高筒之外稍低像是围墙这是关押先生的监狱,前面最大的缺口,象征着先生向往自由冲破牢笼。这样的理解是否是先生本意不得而知,但先生出狱后依然戴着这款帽子。这下好了,名人效应立显,尤其是达官贵人以戴这样的帽子为时髦,有文字记载“士大夫近仿东坡筒高沿短帽,名曰子瞻样”。其实这款帽子已经是存在市面上的“乌角巾”,先生只是稍加改动而已,后来人们称之为“东坡巾”。


  “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著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还有文字这样记载。


  东坡帽。


  历经生死劫后的先生被贬黄州。日子虽苦入不敷出,受着监管终还是自由身。这期间先生与底层大众接触、了解民间疾苦、亲历农耕尽情山水,文学造诣空前直达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赤壁赋》《后赤壁赋》…… 都是先生的青史留名之作。


  先生在黄州苦熬日子达三四年之久。启用回朝以后经历了八九年相对平稳的日子,傲骨、直言、直谏的后果,终究还是成为新旧两党之争的牺牲品。这一次受到的打压空前,被贬的速度空前,到了惠州才算暂时安定。虽说来到岭南蛮荒之地,虽说身处逆境乐观不减 “报道先生春睡美,日啖荔枝三百颗”就是先生的自诩道白。先生天生似乎就是一个建筑师,带着修建杭州西湖的经验,又投身到整治惠州丰湖的建设中。移防兵营修堤筑坝,捐款款物身体力行,在史上留下了丰湖变西湖的美名,爱妾王朝云更是长眠在西湖之畔。


  这期间先生把当地百姓用来防日晒雨淋的“斗笠”改成了“东坡帽”。其实就是在斗笠的外沿加一圈几寸长的黑布或蓝布条,防止阳光直晒脸部。这样的改动很实用深受百姓、尤其是农妇们的欢迎。事虽不大,可见先生体察之细心,心思之缜密,情系之百姓。先生是引领北宋文坛的风骚大师,先生改制的帽子当然叫“东坡帽”了。


  先生一生最潦倒的地方是被发配到海南儋州。年过花甲爱妾离世,风烛残年孤身一人,当时的海南尚未开化,贬到这里是如同处以死刑的重罚。“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这是先生自己白描的窘境。即使这样依然击不倒先生,先生又戴上了“东坡巾”悠然自得苦中作乐。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别瞧我现在是平民百姓戴着乌角巾,也曾是有过官职的人啊,此情此景令人泪目扼腕。先生以自身的魅力影响,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深受百姓爱戴,自己也发出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感慨。


  稍微稳定下来,先生创新的积习又来了。他又发明了一种另类的“东坡帽”,材质就是海南遍地的椰壳,也就是椰子帽,还美其名曰“椰冠”。为此还赋诗一首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椰子冠》诗中把椰子帽与东坡帽相提并论,好一个乐天派的先生,好一个“更将空壳付冠师”,好一个“东坡何事不违时”!


  “问汝生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簪花、东坡巾、东坡帽(椰冠)中品悟先生的头饰演绎,这其中涵括了簪花的有意为之,东坡巾的无意为之,椰子冠的刻意为之。随大流也罢,顺逆境也罢,独树一帜也罢,先生就是先生,“一蓑风雨任平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10-28 14:0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是对东坡先生有研究的人,写了许多美文,点赞,问好!
3#
发表于 2021-10-28 17:35 | 只看该作者
宋人爱簪花,也善于插花艺术。想象宋朝男女都簪花的样子若是真花一定是南街香
4#
发表于 2021-11-1 19:33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纷呈的一生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9:47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1-10-28 14:02
老师是对东坡先生有研究的人,写了许多美文,点赞,问好!

谢谢朋友的阅评,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9:48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10-28 17:35
宋人爱簪花,也善于插花艺术。想象宋朝男女都簪花的样子若是真花一定是南街香

    誠谢您的阅评,致意!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9:48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1-11-1 19:33
精彩纷呈的一生

     谢谢您的阅读,致意!
8#
发表于 2021-11-3 08:35 | 只看该作者
难怪东坡与常人不一般,主要是头脑不一般,就连头上插花戴帽也是别出新裁。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20:5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艾桃版主。
     誠谢您的阅评,呈上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7:32 , Processed in 0.08785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