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1-12-3 15:08 编辑
歌词艺术中的道法自然与诗意栖居 一一漫谈歌曲《居住》的词境之美
在音乐文学关于歌词创作的研修课上,笔者有幸聆听到了一首非常优秀的自然生态主题歌曲《居住》。音乐理论教育家周荫昌先生对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水准给予了很高评价,周老认为这首歌"把对生活的热爱与自己的身心都融进了歌里″,"不仅充满着自然的正能力量,还给人以深深的喜悦″。细品这首歌,它极富表现力的歌词符合歌词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契合了当下人们对生态自然的原生需求,这首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歌曲值得我们仔细品鉴,用心赏析。 以下就这首歌曲的歌词部分,我们来漫谈一下作者在歌词构思上由“人”境通往“庐”境的独辟蹊径,以及这首歌曲的词境之美——
对歌曲的歌词创作来说,题材选择与切入角度十分关键。新颖的选题与视角能使歌曲独具一格,避免落入同质化窠臼,其歌词也必具有超拔特性。而歌词切入素材巧妙,能使歌曲至少成功一半。就《居住》这首歌来说,它首先做到了从现象中抓本质。 无论面对“抗疫“还是“扶贫”这样的主旋律题材,还是各类日常生活化的素材,词作者如果在选题入手时先多番思考,可能会找取到人所不及的独特表达角度。《居住》这首歌曲取材的考究之处在于题材的泛人类主义及其未来性。抗疫题材的本质是人的生命健康,扶贫题材的终极目标是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这两者归根结蒂都离不开生态“自然宜居”这一根本理念。《居住》的词作者能从自然宜居生态这一独特角度进入,不仅歌名凝练,主题集中,形象鲜明,在创作素材上以"居住"为题眼完成了各类题材的对接关联,将立意上升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使人类的切身需求与崇尚自然的美学追求在音乐作品中实现了艺术的同一,歌曲也自然地具有了开阔与普适的气象。这样看来,好的取材与角度,是词作者都渴望达到却最难到达的功夫,这个功夫绝不能省略,只有充分做足才能选到立意很高、创意很新的特别角度,而歌曲的表 “意”正是词作者能创作出经典作品的艺术准星。
一首歌曲要在人们内心的激起共情的波澜,必是歌曲的词意与旋律的音调共同作用,才生动表现出了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真正愿望。音乐中的歌词有时借用口语诗歌的语言形式可以完美地表露自然情感或世界的特征。本着朴素简单的审美原则,《居住》的歌词采以道法自然的创作理念,使整个词境散发出一种自然主义的气息。自然主义本来是指用自然原因或自然规律来解释各种现象的哲学观念,在艺术创作中,对自然的崇尚可称为自然主义。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家思想提倡对自然的崇尚,推崇自然之道,崇尚自然的主张在中国的审美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在道家的理想化生存模式里,人类的行为循着自然的原则来提高自然化的程度,《居住》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这种艺术境界上的审美诉求。在歌词首句"让风居住在树林里",是以平实的祈使句引出歌词,这是一种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的平铺直叙,它奠定了歌词在创作手法与营造意境上的素朴本真。歌词第一段的中心是以鸟儿"居住"在天上写天籁,第二段是以鱼儿"居住"在水里写地籁,第三段则发散到天籁与地籁的和谐互动,由天空,大地到白天黑夜再到四季轮回,歌词意象越来越大而趋于大象无形,而自然主体由鸟到鱼到虫儿越来越小,其知微显著中犹如在一滴水中映照太阳,由万物与自然的各得其所的反复重现来突出"居住"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居住》这首歌通过表现自然美的歌词凸显出了歌曲作为一种时间艺术的丰富表现力,由歌词的赋形使词境在时间的流动变化中不断充盈阔大,在连贯流畅中体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散发着禅意体悟的诗性之美。由风、树、鸟到天空,由鱼、水、山谷到大地,第一段最后"让天空居住在鱼儿的眼睛里"一句,既有承上启下之功能,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要达到歌词中的居住之境,这个想象世界里的水质必然是清澈见底的,所以这个句子本身还带有一点不明显的夸张意味,同时也构成了一个巧妙的暗喻,在修辞中隐藏着高超的歌曲作词技巧,并在这样两组简单的联排短句中蕴含多重具联想情境的窕远情境,看似平淡的意象中却又可以营造出另外一重理想的美好之境,这样自然无痕的歌词作法宛若天成,堪称无技巧的技巧。
在语言修辞上,《居住》这首歌除了暗喻,这首歌词还大量使用了顶真修辞,甚至可以说这是以顶真手法嵌套串连起来的一首朴巧天成之歌。这里面小顶真并联着小顶真,又串联而成三段大顶真,三段大顶真衔系环扣自成一体,精妙连贯,浑然可爱。而"让天空居住在鱼儿的眼睛"这句让大居于小的修辞想象奇异,它加入了人的通感参与,变现实的不可能为诗性的可能,奇思出离又微妙妥帖,当属灵光乍闪的点睛之笔,"让四季居住在昆虫的眼晴里″一句则是在"大居于小"的前提下进一步让"虚居于实",将虚灵的想象与具体而微的现实合为一境,加上回旋往复的人声旋律,让想象任意驰骋,犹如在天地人环珮相扣的三籁中直通无差别的天人合一之境,从而实现人在天地之间的自由灵性与大和谐。
和谐的自然天地是人的宜居之地,这是歌词要表达的主旨,也是歌曲紧扣的意义,对这样的主旨意义,《居住》的作者用“让居住在……里”的句式反复吟唱来强调居住这个中心词,形成歌词的记忆点与流行句,也形成了这首歌曲主要的节奏单元,而由此形成的抑扬顿挫形成了这首歌的音乐节奏型。歌词都是在用自然说话,歌词句式的自然物象之间升成空间上的开张与顺序上的层次,在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虚与实之间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对立统一,使歌词搭建的词构要素之间充盈着一种逻辑美与内在张力,不仅达成了形式美,还兼具了一种形而上的抽象之美。歌词虽对作为天地万物灵长的“人”这一主体末曾提及一字,却句句指向人本。"鱼儿的眼睛","大地怀里","昆虫的合唱"由此及彼拟定对应着人的自身活动,自然万物莫不与人息息相关,它以人类的自然向善之心出发,又使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这又是一种内蕴的禅思之美了。这种禅性看似简单,却使词作因此内聚有无穷的能指力,外在的自然力量使人的内在于觉知中趋向开悟,从而步入由感性而理性的小径,最终找寻到人类在自然万物间最适宜的“庐境”之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东晋陶潜的田园诗句。人的居住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庐”是古时农耕文明特有的为看守庄稼方便而在田中搭的简易茅屋,如何在人境结庐,是一个生存命题,也是一个艺术命题。《居住》这首歌曲采用单部曲式,结构安排清楚,简洁连贯,诗意栖居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一颗淡泊之心,创作的词构也一样。歌曲《居住》的词典作者是两位亳无功利心的老者,他们的歌曲创作坚持不走套路化,不生产标准件,严谨高亮的创作心态一方面使他们写出的歌曲不会随着热点题材的转换而昙花一现,同时也使他们的歌曲空灵优美又有无边大气的艺术感染力。据说这首歌在得到评比专家肯定后还有一段时间没能联系得上作者,由此知歌词顺其自然的创作信念也是自然主义的一部分,正是有了创作中的这种初心的居住,才能创作出来一首这样与天地籁动相感应的,并让人的身与心都能从中得以美好栖居的歌曲。歌曲创作中此心的"居住",与人在自然中此身的居住一样都离不开自然万物之道,越简单朴素越能打动人心,这也是《居住》这首歌曲带给我们的一个值得琢磨与回味的有益启示。(2914字)
附歌词: 《居住》 词 李立群 曲 陈东升
让风居住在树林里 让树居住在鸟啼的声音里 让飞鸟居住在天空里 让天空居住在鱼儿的眼睛里
让鱼儿居住在水里 让水居住在宁静的山谷里 让山谷居住在风里 让风居住在大地怀里
让大地居住在白天黑夜里 让白天黑夜居住在四季里 让四季居住在昆虫的合唱里 让昆虫居住在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