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8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议《五杂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12 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1-12-14 22:30 编辑

    1926年1月25日,《语丝》第63期刊载过周作人的一篇文。文很短,只两段,名为《和魂汉才》。文中有“明谢在杭《五杂俎》亦云:‘倭土亦重儒书,信佛书。凡中国之经皆以重价购之,独无《孟子》,有携此书往者,舟辄覆溺。’”一句。钟叔河、鄢琨合作编订的《周作人作品集》(岳麓书社出版)和钟叔河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将文中的“《五杂俎》”改为“《五杂组》”,并出“校”(前者)、下“注”(后者):“‘组’原作‘俎’。”

    《五杂zǔ》是明代谢肇淛(字在杭)所作的一部笔记,旧时一般写作《五杂俎》,今天学界认为应写作《五杂组》。将“俎”改为“组”,主要依据是《五杂zǔ》初刻时“大泌山人李维桢本宁父”所撰的序。李维桢(字本宁)的序言,对五、杂、zǔ三字作了详细的解读。他阐释zǔ说:“〈尔雅〉:‘组似组,产东海。’织者效之,间次五采,或绾玺印,或为冕缨,或象执辔,或咏干旄,或垂连网,或偕玄纁入贡,或玄朱纯綦,緼辨等威,或丈二抚镇方外,经纬错综,物色鲜明,达于上下,以为荣饰。在杭产东海,多文为富,故杂而系之组也。”李维桢认为:谢肇淛的《五杂zǔ》,是斑斓纷呈的锦绣。后人据此,改《五杂俎》为《五杂组》。并以为,旧时之《五杂俎》,是印刷时刻字工自以为是,仿段成式《酉阳杂俎》,改“组”为“俎”而成,属于“刻误”、“印误”。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选、印行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书店印行的《历代笔记丛刊》,都将《五杂zǔ》写作《五杂组》。中华书局印行的《五杂组》(韩梅、韩锡铎点校本),在内容简介中也说:“‘杂组’,原意是彩色的织品,借指书中内容繁杂丰富。”

    李维桢的序言开篇还有一句:“《五杂zǔ》诗三言,盖诗之一体耳,而水部谢在杭著书取名之。”古乐府有以首句为名的《五杂俎》诗,最早的是魏晋时期无名氏所作,诗云:“五杂俎,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唐宋时期及以后,文人多有仿作,有的写作“五杂俎”,比如皎然、范成大等;有的写作“五杂组”,比如颜真卿、陆游等。若真如李维桢所言“谢在杭著书取名之”,谢肇淛为自己的作品定名时,应该写作《五杂俎》。

    虽文人多自负,但古文人在为自己的作品命名时,却比较内敛谦逊,保守圆融,很少用自夸的字词。唐代的段成式将自己的笔记取名为《酉阳杂俎》,就是谦逊;北宋时期的庄绰将自己的笔记定名为《鸡肋篇》,也是谦逊;明代的卢柟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蠛蠓集》,更是谦逊。一般说来,谢肇淛不会称自己的作品是“斑斓纷呈的绵绣”即《五杂组》。相反,称其为杂陈于菜砧的蔬菜、时鲜等菜品即《五杂俎》,更为可能。

    为人写序、作碑文,多溢美之词,今人如此,古人也不例外。连津津于“文以载道”的韩愈替人作碑文时都多溢美之词,李维桢为《五杂zǔ》作序,自然也难脱俗。他释《五杂zǔ》之名,先讲五之本意:“曰天,曰地,曰人,曰物,曰事,则说之类也。”再谈杂之要旨:“《易》有杂卦,物相杂故曰文。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说之旨也。”然后夸耀五、杂:“天数五、地数五,河图洛书,五为中数,宇宙至大,阴阳相摩,品物流形,变化无方,要不出五者。”“五行杂而成时,五色杂而成章,五声杂而成乐,五味杂而成食。”同样,在对“组”进行一番渲染后,又说:“余尝见书有名‘五色线’者,小言詹詹耳,世且传诵,孰与在杭广大悉备,发人蒙覆,益人意智哉?”既然“小言詹詹”之《五色线》只是“线”,都“世且传诵”;“广大悉备,发人蒙覆,益人意智”的谢肇淛作品就应该是超越“线”、高于“线”的“组”。也就是说:《五杂组》完全有可能是李维桢因《五色线》而为谢肇淛作品重新定的名字。

    将《五杂zǔ》写作《五杂俎》,或许更合谢肇淛本意。即使不能确定《五杂zǔ》写作《五杂俎》还是《五杂组》,或者百分百确定写作《五杂组》,也不应轻易将周作人原文中的《五杂俎》改为《五杂组》,而应保留原文,下“注”:“今写作《五杂组》。”更为恰当。

    手里没有止庵校订的《周作人自编文集》,但愿书里没有将《和魂汉才》一文里的“《五杂俎》”改为“《五杂组》”。保留“《五杂俎》”就是保留文章的原始面目,只有保留“《五杂俎》”,才能读出周作人作品特殊的韵味与意蕴。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编订者应有的态度。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12-13 07:1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老师擅长考据类文章,读来颇似《随笔》杂志载文,深为感佩!窃以为完全可以投稿该刊。
本文对谢在杭《五杂俎》还是《五杂组》做了深层考证和主张,援据扎实,分析入理,甚以为然。
开篇一句“……独无《孟子》,有携此书往者,舟辄覆溺”,联想到孟夫子史上多次被皇帝拉下孔庙神坛,盖因主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谢氏这句,难道孟子之所谓“民主”思想,亦为“天”所不容?
天若有情天亦老,自辛亥革命后,天已老迈昏聩,管不了了。
3#
发表于 2021-12-13 10:40 | 只看该作者
读书读的认真,考字断文。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10:5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12-13 07:13
作者老师擅长考据类文章,读来颇似《随笔》杂志载文,深为感佩!窃以为完全可以投稿该刊。
本文对谢在杭《 ...

在《和魂汉才》里,周作人还说:“《桂林漫录》,云中国经典中《孟子》一书,或因主张民贵的关系,与日本神道之御意不合,故船中如载有此书,必遭覆没。”草版厉害,一眼观透。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10:54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12-13 10:40
读书读的认真,考字断文。学习!

都是瞎读、瞎说。读周作人的文,总有一些往篇章能引起“较真”一下的兴趣。
6#
发表于 2021-12-13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1-12-13 11:34 编辑
rsjby 发表于 2021-12-13 10:53
在《和魂汉才》里,周作人还说:“《桂林漫录》,云中国经典中《孟子》一书,或因主张民贵的关系,与日本 ...

《桂林漫录》印象里作者是日本人,可见他们忌惮孟子。明朝谢氏的君统思想情有可原,周作人应该不会认同《孟子》渡海倾覆说。还是贤兄阅读广博,思考深入,我只知一点梗概而已。
7#
发表于 2021-12-15 22:4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颇有学者之风。
8#
发表于 2021-12-15 23:26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推荐理由: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大量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是享受的),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书读多了就要有疑问,就要去寻找答案,这叫做求疑。甚至我们没有疑问而是肯定某些事物的时候,也要有可信的根据,这叫做求信。真佩服rsjby老师,这篇文章就是求疑求信的表达。
9#
发表于 2021-12-18 13:38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博古通今,将谢在杭的《五杂俎》还是《五杂组》做了深层的解读分析,援据入理,扎实,拜读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21-12-18 19:30 | 只看该作者
文人多自负,确实,哪怕在论坛上,也是。
真正有学问的,反而谦逊。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3:13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21-12-15 22:46
好文章,颇有学者之风。

读到编订的周作人文,偶有所感,瞎写写。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3:1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12-15 23:26
精品推荐理由: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大量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是享受的),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书读多 ...

谢谢草版。喜欢读读书,偶有感触也喜欢写写字。不敢称文章,只算是文字。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3:16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12-18 13:38
老师博古通今,将谢在杭的《五杂俎》还是《五杂组》做了深层的解读分析,援据入理,扎实,拜读学习了。:han ...

谢谢阅读,留言。虽是有感而言,却草台文字。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23:18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1-12-18 19:30
文人多自负,确实,哪怕在论坛上,也是。
真正有学问的,反而谦逊。

论坛里高手如云,他们展示的气场不是自负,而是底气使然。
谢谢老师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20:43 , Processed in 0.0525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