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以山歌的方式反映乡民的现实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16 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1-5 17:15 编辑


 以山歌的方式反映乡民的现实生活 

 ——对《陇南老山歌》的阅读札记


  
  欣闻八十三岁高龄的杨克栋先生倾其一生采集、整理的《陇南老山歌》正式出版,真是一个久盼而至的大快人心的好消息。我得此书后便如获至宝地阅读起来,不仅为陇南山歌的丰盈和独特深感惊喜,更为先生从青春年少至耳顺之岁倾心陇南山歌的抢救,并把它视作比生命更重要的瑰宝一样珍视,到耄耋之年依然为陇南山歌这一“非遗”保护传承尽心尽力,其精神高度犹如一座光芒照彻的灯塔。
  
  《陇南老山歌》收录陇南本土及周边地区的山歌14300余首、曲调31首,由杨克栋先生迎寒冒暑、翻山越岭地奔走于陇南市的西和县、文县、礼县、成县、徽县、两当县、康县、武都区、宕昌县,天水市的麦积区、秦州区、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秦安县和定西市的陇县、漳县等地,靠着众多“山歌唱把式”和各地文化学者的帮助,采集到大量的山歌原始资料,随后埋头伏案、夜以继日地进行整理。该书分上下两册,大16开,厚达864页,约94万字,分为10辑,可以当作以山歌形式反映陇南乡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主要特点如下:
  
  1.葆有老百姓口头传唱的原态性
  
  《陇南老山歌》中收录的所有山歌,由杨克栋先生通过田野调查采集而来,较好地保持了老百姓口头传唱的原汁原味,是陇南地区民间文化的一份珍贵资产。这些山歌内容相当丰富,不仅表现了民间爱情生活,还反映了陇南民众生产劳动、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全方位地展示了陇南乡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凡俗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情歌部分,把普通民众的爱情观表现得极其生动,体现了底层民众丰盈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嬗变。这些山歌,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感染力。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仇池风——陇南山歌》,是杨克栋先生借助下乡机会,走村串户,留心打听,登门拜访,像捡拾田野上散落的麦穗那样采集而来的陇南山歌的一次汇集。仅从《陇南老山歌》做注释的1500余条方言词这一点,足以佐证杨克栋先生的严谨态度和力求保持原生态的追求,让这些山歌呈现出陇南土生土长的特性。
  
  2.留存着演唱内容的极其丰富性
  
  《陇南老山歌》中有990余首山歌是表达山歌的社会功能、演唱要求的,被编在《说不出来唱出来》一辑。第二辑到第七辑是情歌,共9560多首,按内容侧重点不同归入《郎戴草帽姐开钱》《姐骑白马郎骑龙》《急死贤妹想死郎》《妹的胳膊郎枕上》《缠花的路儿实在难》《全是红花不缠了》等六辑中。第八辑《遭难的媳妇眼泪淌》收录以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第九辑《艰难的日子咋过哩》收录以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第十辑收录以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山歌。从内容等方面来看,几乎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第十辑中,我读到不少反映“红色文化”元素的山歌,比如《一心要去徽成县》标明“江口、茨坝、曹彭家、李家窑、周家大营、席家川、皇城、土荞峪、云雾山、横岭山、石峡关”等路线,讲述有识青年一心想成为红军战士的情景;《红军攻破了成县城》表现人民群众对红军英勇作战解救受苦群众的感恩之情,《婚姻法条订好了》体现出新中国建立后的首部《婚姻法》为广大农村饱尝“买卖婚姻”苦果的妇女带来了福音,突出她们“自找对象愿情的”的心声。在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山歌中,可以清晰地洞察农村女性生活地位状况,如《把女子卖牛卖马哩》,揭示新中国成立前陇南地区农村大部分女性没有恋爱自由,她们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传统,买卖婚姻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不要媒人亲錾哩》体现出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陇南地区农村女性思想有了极大觉醒,在一定程度享有了择偶权利,敢于追求自己的恋人,然而,她们还没有完全逃脱农村风俗的窠臼,只是在“道德”观念允许的边缘争取到一些权利。更多反映农村妇女爱情观的山歌,窃以为可以和《诗经》等典籍相媲美,情歌占到《陇南老山歌》所收山歌的66.9%,可谓蔚为大观。因表达主题侧重点不同,这些情歌亦存在差异性。表达“相思”主题的山歌,以《急死贤妹想死郎》等为代表,从表达男女情感的方式而言,不仅充满“野”趣,还以泼辣、大胆、浓烈和深情而独具韵味;如《想小哥晚晚睡不成》叙述的是热恋中的姑娘对下四川的恋人满心牵挂,情感浓烈而深挚。如果细心琢磨,会发现每首山歌中都有感人的情感参与,每首山歌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念牵怀的故事。
  
  3.是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
  
  《陇南老山歌》的采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由此判断本书收集的陇南山歌的诞生年代大致以新中国建立为重要“节点”,再上溯最早可能是民国中后期,下线不会晚于新世纪初,这些山歌至少反映陇南乡民近百年的生存境遇,尤其是1949年至1980年代这一时间范围内的农村生活的状况。在以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山歌中,有几首与天气变化有关,可与农谚相媲美,句式别致、句末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韵律感,在感受山歌独特之美,也能从中汲取到判断天气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具备引导人们根据“云状”判断天气的功能,如《凭云徘方向看下雨》等。《曲蟮拱土大雨泡》以所提及的自然现象,能引导农人依照自然现象判断天气是否下雨,雨量、持续时间长短等。《雨要加雷冲垮坝》根据雷的声音、炊烟、星星、下雨早晚、山雾大小、天色明暗等,能判断近期天气的变化规律。《要知道下雨看热头》能引导农人根据太阳现象预知天气变化。《日子不同雨不同》根据节气时令判断天气晴雨和下雨持续时间长短。从这点来看,这些山歌可作为研究气候变化的参考资料。像《穷汉家的难肠多》《垮塌房住的可怜人》《要饭人儿穿得烂》等,反映西和等地在生活困难时期乡民生活的极度艰难,反之,这些山歌可以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依据,而《推光阴一家难团圆》更把特定历史时期乡民生活的苦焦程度展现得很真实。《脚户上路下四川》从所关涉的“小川子、五郎、乔家山、尚家坝、铁山垭、万源、大小毛坡”等地名,可以大致推断以西和县为出发点的陇蜀货运路线图,经过的县域包括“西和—成县—康县—汉中—四川茶山”,路程跨越甘肃、陕西和四川等省。《盘茶山往来八十天》涉及四川的鸡鸣寺、固军坝和陕西的西乡。《背脚子把罪受够了》反映上世纪曾经存在着以背运货物为业的职业——“背脚子”。山歌中出现过不再出现的称谓也不少,如:童养媳等,反映已经消失的职业,如:麦客、脚户、屠夫等。《马不添夜草不长膘》《牛是庄稼人命根子》《黄豆灌水结荚荚》等山歌,能佐证乡村农耕生活的某种生产劳动经验,亦能求证某地农业生产和物产种类等。因而,《陇南老山歌》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
  
  总之,《陇南老山歌》的丰富性、宽广性和全面性,很好地弥补了陇南山歌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更多人参与陇南山歌的研究,让研究成果像“红学”那样引人注目,减缓陇南山歌濒临消亡的速度,对陇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1-12-20 14:00 编辑

备注:本文是为杨克栋《陇南老山歌》写的读后感,发在这里仅供交流。诚请师友们多指导!
3#
发表于 2021-12-21 18:24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都是能经过时间考验留存下来的,老山歌兼具民风民俗民情多种特征和元素,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质,值得人们研究和整理。老先生倾其一生整理收集的山歌,可谓功莫大焉。现在的好多歌曲即使出现在展播平台,也是迅速消散的结局,值得人们静下心来好好总结一番,创作出自己喜欢,老百姓喜欢的作品,才是创作者们应该做的事情。钻研和借鉴山歌的优秀样本,是人们取长补短的好的办法和途径之一。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0 10:29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1-12-21 18:24
好东西都是能经过时间考验留存下来的,老山歌兼具民风民俗民情多种特征和元素,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 ...

感谢万里山水老师的耐心阅读和留评。新年即至,顺祝一切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4:23 , Processed in 0.0604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