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57|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嫣然酒红对东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6-26 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乡的沟渠河畔,记得有着很多桑树的。宽厚肥硕的叶子,是养殖春蚕的好饲料,韧性十足的枝条,是父辈们编制筐篓的好材料。村外有过几棵高大挺拔的老桑树,村里却没有哪个老人能够知道她们的准确树龄。这么多年来,家乡的桑树和桑葚果儿,总是带着那种细致而诗意的芬芳,从我童年记忆的深处一路飘来,又像一杯馥郁的红酒,越久越醇、越香……

  童年时期的我,对桑树和桑葚果儿情有独钟。单是家里养的那些蚕宝宝,白乎乎的,肥硕硕的,像黄豆地的那些豆虫一样,为了饲养这些可爱的蚕宝宝,每天清晨或者傍晚,我和姐姐必须趟着清凉凉的露水,到离村庄较近的沟渠、路旁、河畔,去采摘新鲜的桑叶。静寂的春夜里,春蚕蚕食桑叶的声音,轻微、恬美,像一首温馨浪漫的催眠曲,伴着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家中养蚕的收入,虽然微薄,却先后让我们得以穿上新衣,读上新书,坐到了书声琅琅的课堂上。冠丰满又枝叶茂密,秋叶金黄却风格迥异的这些老桑树,曾几何时,一直是家乡原野上特有的一道风景呢!

  当然,童年记忆中的桑树之于被我喜爱,还因为她有诸多的药用价值。那些经霜后的桑叶,被细心的母亲收集了起来,每逢我们有些伤风感冒的时候,母亲用桑叶加糖温火煮开,无限疼爱地看着我们服下,她紧蹙的眉头才会有些许的舒展。还有一年,因为我的调皮而摔上了胳膊,母亲用桑树的枝条熬汤,每天晚上用桑条熬的汤给我消肿祛痛。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验方,竟也履试不爽。没有文化的母亲最懂得,桑树的根和她结的果都有药用价值。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文人墨客们之所以喜欢用桑梓之地代表故乡,据说缘于古人的父母,常在居住地的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细想间,桑梓二字顿时亲切了许多。

  还有那些紫红的桑葚果儿,在我的记忆里停留了三十多年。当看到电视画面中熟悉的采摘场景,或读到牵动柔肠的与之有关的诗词文字,总令人感到那一首首纯净的诗一样的桑葚果儿,给我的童年记忆里增添了无数温润甜美的感觉。村庄东面有一片老坟地,桑树不高不低正好便于我们采摘桑葚,从树下看到枝头黑珍珠的葚果,树下已是一片欢呼声了。那些熟透了的桑葚,经风一刮或着被孩子们摇动,便雨点似的落在地上,味美多汁,酸甜适口的桑葚,果实硕大,色如紫晶,早被信奉“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孩子们塞满了嘴,孩子们喜欢的,只是桑葚果的个大、肉厚、紫红、甜美,那时,他们不懂得桑果具有天然无污染而被人们称为“民间圣果”的特点;也不懂得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

  这次勾起我桑葚记忆的,则是滨州三河湖景区的一次旅游。镇驻地有棵高大的桑树下面,落满了杨花般的桑葚果,而有些青红不一的桑葚被我贪婪地采摘下来,朋友直笑我童心未泯。朋友径直带我到沙河办事处的一片桑园,满目茂密的桑叶,紫红的桑葚。青葱记忆中的景象不由得再现于眼前:夏日的午后,放学不回家,和一群小伙伴跑到一片桑林,爬上树梢,摘上一把熟透的桑葚塞进嘴巴,那股甜滋滋酸溜溜的感觉,现在一想起来还会打个激灵。那些桑葚的魅力,不仅仅来自桑葚独特的味道,更是因为在树上爬来爬去的成就感。被桑葚染紫的小手和弄脏的衣服,连同母亲的嗔怪一起,成为每个六月到来时我们最会心的微笑。紫红的桑葚,捧在手里,甜在心里,就像品味着那一段甜蜜抑或酸甜的年华。多美啊,身在桑园,心在童年,我这样感悟着。

  散学夕阳去,归来月满襟。因涎桑葚紫,径入绿云深。桑树与桑葚曾经像一首首美到极致的诗陪伴过我们,成为记忆深处恒久的一缕缕芬芳。因此,我们的心灵便一次次感受到了更多。微笑如酒,生活如蓝,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初夏的感觉,桑葚的回忆,从岁月深处渐渐传来的不仅仅有阵阵热浪,还有童年记忆里的甜美,更有我们从心底飘逸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6-27 11:49 编辑 ]
32#
发表于 2010-7-27 18:54 | 只看该作者
桑葚的回忆,从岁月深处渐渐传来的不仅仅有阵阵热浪,还有童年记忆里的甜美,更有我们从心底飘逸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啊!
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与家乡的桑树来。
31#
发表于 2010-7-27 12:3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屋后曾经有棵桑树,小时候喜欢爬到上面玩  后来不知道桑树为什么就死了 读了你的文又勾起了我的童年的记忆  问候!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12: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7-2 05:49 发表
嫣然酒红对东风,很有诗意,可衍深为一首诗哩。问好廷伟。

谢谢王老师鼓励!
29#
发表于 2010-7-2 05:49 | 只看该作者
嫣然酒红对东风,很有诗意,可衍深为一首诗哩。问好廷伟。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27 08:31 发表
嫣然酒红对东风 :桑树、桑葚果儿、家乡、童年……这些印象成为记忆的主角时,人便脱离了时间的所有束缚,使记忆中的罗列不断变幻,不断漫衍那些存在的至深处的感触。想起桑葚果儿,小时候,也很向往过,因为邻家小孩 ...

谢谢暖版的多次鼓励!争取抽空多写点!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2: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28 09:03 发表
桑树的全身都是宝啊。尤其是桑葚,这是我们当年最喜欢的果子。桑葚还是青梗梗、嫩娇娇的时候,我们一帮伙伴便不安焦躁起来。不论是晨曦微露或桑榆暮景总有捷足先登的,有的在树下痴痴仰视观瞻,那些个难奈猴急的“噌 ...

谢谢杜老师的真诚点评!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6-27 20:13 发表
干净而流畅的叙述风格,把童年时期对桑树和桑葚果儿情有独钟的往事和喜欢桑树桑葚果的缘由细致描述出来,令人受其感染,内心也充满美的回味。欣赏美文!问好范老师!

谢谢你诗意的点评。很喜欢您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希望您能结集出版!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28 08:27 发表
先记号。慢慢欣赏。非常感谢你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鼓励与支持!握手!

公道自在人心!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6-28 19:48 发表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摘来吃.共鸣

谢谢季老师的阅读与鼓励!:handshake
23#
发表于 2010-6-28 19:4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摘来吃.共鸣
22#
发表于 2010-6-28 09:03 | 只看该作者
桑树的全身都是宝啊。尤其是桑葚,这是我们当年最喜欢的果子。桑葚还是青梗梗、嫩娇娇的时候,我们一帮伙伴便不安焦躁起来。不论是晨曦微露或桑榆暮景总有捷足先登的,有的在树下痴痴仰视观瞻,那些个难奈猴急的“噌、噌”几下便爬上去,忍不住也要摘上几颗塞入口中,树下的伙伴眼巴巴地瞅着,艳羡不已并近似于哀求,渴望能仍下几棵以解谗念。那本就流溢着的口水让青涩的桑葚“挑逗”的喷涌而出,咝咝拉拉、摇头晃脑。眼睛也架不住了,被酸挤出的泪儿也是滚滚直下。慢慢地,桑葚在变红再变紫,那些在高枝上早熟的已经开始蒂落,零星散见于杂草丛中,被守望好食的蚂蚁抢先享用着。消息很快传遍四方,伙伴们闻风而动,甚至顾不得吃饭陆续而来,生怕丢失良机。就看我们一展身手了。我们像猴儿一样灵巧的身体没几下就攀附树身,潇洒的呆在树上,个别艺高胆大的显摆着自己的技能,从容地驻立在险枝杈桠,树在微微晃动,树顶上的鸟儿惊诧的四处逃遁。诱人的黑紫的白嫩的软甜的可口的桑葚已唾手可得,伸手即摘,尽情酣畅地享受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树、桑葚,在那个物质匮乏、仅能维持饥饱的年代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使我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它填实了胃部,也营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生也消化不了。问好!
21#
发表于 2010-6-28 08:27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慢慢欣赏。非常感谢你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鼓励与支持!握手!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2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6-27 16:39 发表
喜欢这种语言,这种叙述。

谢谢刘老师鼓励!抽空到小说版欣赏您的文章!
19#
发表于 2010-6-27 20:13 | 只看该作者
干净而流畅的叙述风格,把童年时期对桑树和桑葚果儿情有独钟的往事和喜欢桑树桑葚果的缘由细致描述出来,令人受其感染,内心也充满美的回味。欣赏美文!问好范老师!
18#
发表于 2010-6-27 16:3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种语言,这种叙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2:33 , Processed in 0.23272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