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3|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嫣然酒红对东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6 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乡的沟渠河畔,记得有着很多桑树的。宽厚肥硕的叶子,是养殖春蚕的好饲料,韧性十足的枝条,是父辈们编制筐篓的好材料。村外有过几棵高大挺拔的老桑树,村里却没有哪个老人能够知道她们的准确树龄。这么多年来,家乡的桑树和桑葚果儿,总是带着那种细致而诗意的芬芳,从我童年记忆的深处一路飘来,又像一杯馥郁的红酒,越久越醇、越香……

  童年时期的我,对桑树和桑葚果儿情有独钟。单是家里养的那些蚕宝宝,白乎乎的,肥硕硕的,像黄豆地的那些豆虫一样,为了饲养这些可爱的蚕宝宝,每天清晨或者傍晚,我和姐姐必须趟着清凉凉的露水,到离村庄较近的沟渠、路旁、河畔,去采摘新鲜的桑叶。静寂的春夜里,春蚕蚕食桑叶的声音,轻微、恬美,像一首温馨浪漫的催眠曲,伴着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家中养蚕的收入,虽然微薄,却先后让我们得以穿上新衣,读上新书,坐到了书声琅琅的课堂上。冠丰满又枝叶茂密,秋叶金黄却风格迥异的这些老桑树,曾几何时,一直是家乡原野上特有的一道风景呢!

  当然,童年记忆中的桑树之于被我喜爱,还因为她有诸多的药用价值。那些经霜后的桑叶,被细心的母亲收集了起来,每逢我们有些伤风感冒的时候,母亲用桑叶加糖温火煮开,无限疼爱地看着我们服下,她紧蹙的眉头才会有些许的舒展。还有一年,因为我的调皮而摔上了胳膊,母亲用桑树的枝条熬汤,每天晚上用桑条熬的汤给我消肿祛痛。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验方,竟也履试不爽。没有文化的母亲最懂得,桑树的根和她结的果都有药用价值。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文人墨客们之所以喜欢用桑梓之地代表故乡,据说缘于古人的父母,常在居住地的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细想间,桑梓二字顿时亲切了许多。

  还有那些紫红的桑葚果儿,在我的记忆里停留了三十多年。当看到电视画面中熟悉的采摘场景,或读到牵动柔肠的与之有关的诗词文字,总令人感到那一首首纯净的诗一样的桑葚果儿,给我的童年记忆里增添了无数温润甜美的感觉。村庄东面有一片老坟地,桑树不高不低正好便于我们采摘桑葚,从树下看到枝头黑珍珠的葚果,树下已是一片欢呼声了。那些熟透了的桑葚,经风一刮或着被孩子们摇动,便雨点似的落在地上,味美多汁,酸甜适口的桑葚,果实硕大,色如紫晶,早被信奉“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孩子们塞满了嘴,孩子们喜欢的,只是桑葚果的个大、肉厚、紫红、甜美,那时,他们不懂得桑果具有天然无污染而被人们称为“民间圣果”的特点;也不懂得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

  这次勾起我桑葚记忆的,则是滨州三河湖景区的一次旅游。镇驻地有棵高大的桑树下面,落满了杨花般的桑葚果,而有些青红不一的桑葚被我贪婪地采摘下来,朋友直笑我童心未泯。朋友径直带我到沙河办事处的一片桑园,满目茂密的桑叶,紫红的桑葚。青葱记忆中的景象不由得再现于眼前:夏日的午后,放学不回家,和一群小伙伴跑到一片桑林,爬上树梢,摘上一把熟透的桑葚塞进嘴巴,那股甜滋滋酸溜溜的感觉,现在一想起来还会打个激灵。那些桑葚的魅力,不仅仅来自桑葚独特的味道,更是因为在树上爬来爬去的成就感。被桑葚染紫的小手和弄脏的衣服,连同母亲的嗔怪一起,成为每个六月到来时我们最会心的微笑。紫红的桑葚,捧在手里,甜在心里,就像品味着那一段甜蜜抑或酸甜的年华。多美啊,身在桑园,心在童年,我这样感悟着。

  散学夕阳去,归来月满襟。因涎桑葚紫,径入绿云深。桑树与桑葚曾经像一首首美到极致的诗陪伴过我们,成为记忆深处恒久的一缕缕芬芳。因此,我们的心灵便一次次感受到了更多。微笑如酒,生活如蓝,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初夏的感觉,桑葚的回忆,从岁月深处渐渐传来的不仅仅有阵阵热浪,还有童年记忆里的甜美,更有我们从心底飘逸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6-27 11:4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6-26 22: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题目,就引人入胜,充满诗意。回忆了童年养蚕、摘桑叶、吃桑葚的往事,富有生活情趣,问好。
3#
发表于 2010-6-26 22:11 | 只看该作者
诗意的题目,我以为写的是一个女人,呵呵。

进来看了,笑了。桑葚,我也喜欢吃的。问好楼上菊姐姐,夜深了,早休息啊。
4#
发表于 2010-6-26 22:37 | 只看该作者
平原上的孩子,对桑葚几乎都有着美好的记忆。因此读你的新作,感觉温馨又亲切。
5#
发表于 2010-6-26 22:44 | 只看该作者
好熟悉的情节,亲切感人。问好。
6#
发表于 2010-6-27 08:31 | 只看该作者
嫣然酒红对东风 :桑树、桑葚果儿、家乡、童年……这些印象成为记忆的主角时,人便脱离了时间的所有束缚,使记忆中的罗列不断变幻,不断漫衍那些存在的至深处的感触。想起桑葚果儿,小时候,也很向往过,因为邻家小孩都在吃,祖母给我摘过一碗,刚要吃却被父亲强制倒掉,因为兄长小时候因为吃此物而急性肠炎,危境重重。而我也很委屈,虽不敢吃,却向往了许多年,但现在,见到这个东西,依旧不敢吃,无法克服。在本文中,作者的语境很美,赋予了记忆中最为深婉的格调,来称扬生活的无微不至,由此记忆中的那些场景,便在此刻活在纸上,温暖心灵。
7#
发表于 2010-6-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廷伟,我仔细地读了你这篇文字。
文章名字很诗意,情境也让读者引起许多童年的记忆。
文章有几处段落重新组合、有些文字再改动下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开头那段读起来有些别扭,将第二段最后的那几句再斟酌后放在开头也许更合适。第二段“单是家里养的那些蚕宝宝,白乎乎的,肥硕硕的,像黄豆地的那些豆虫一样....."l的“单是”没必要用。第四段中“当看到电视画面中的熟悉采摘场景,或读到牵动柔肠情思的与之有关的诗词文字,总是感到那一首首纯美的诗一样的桑葚果儿,不知给我的童年记忆里增添了多少温润的感觉。”句子不顺畅,改成“每当看到电视画面中采摘桑葚的熟悉场景,或读到与之有关的诗词文字,总会引起许多童年时的温润记忆”。
廷伟,恕我直言。
8#
发表于 2010-6-27 1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6-27 09:56 发表
廷伟,我仔细地读了你这篇文字。
文章名字很诗意,情境也让读者引起许多童年的记忆。
文章有几处段落重新组合、有些文字再改动下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开头那段读起来有些别扭,将第二段最后的那几句再斟酌后放在开 ...


说来有道理。
9#
发表于 2010-6-27 11:01 | 只看该作者
写美好的记忆,写乡村风物,很容易冗长拖沓,而本文却没有这方面的诟病。
语言纯净,意绪错落有致。好文啊。欣赏学习。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6-27 09:56 发表
廷伟,我仔细地读了你这篇文字。
文章名字很诗意,情境也让读者引起许多童年的记忆。
文章有几处段落重新组合、有些文字再改动下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开头那段读起来有些别扭,将第二段最后的那几句再斟酌后放在开 ...

发帖时有些匆忙。谢谢您的阅读与指正,遵照您的意见作了部分调整。 :handshake :handshake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6-26 22:06 发表
只看题目,就引人入胜,充满诗意。回忆了童年养蚕、摘桑叶、吃桑葚的往事,富有生活情趣,问好。

谢谢您的鼓励。三十年没有吃过桑葚了,今年亲自采摘、品尝,确实勾起了很多的童年回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6-26 22:11 发表
诗意的题目,我以为写的是一个女人,呵呵。

进来看了,笑了。桑葚,我也喜欢吃的。问好楼上菊姐姐,夜深了,早休息啊。

谢谢您的阅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6-26 22:37 发表
平原上的孩子,对桑葚几乎都有着美好的记忆。因此读你的新作,感觉温馨又亲切。

总觉得读高老师的文章过瘾。还要向您学习呀!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任意 于 2010-6-26 22:44 发表
好熟悉的情节,亲切感人。问好。

谢谢您的来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1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27 08:31 发表
嫣然酒红对东风 :桑树、桑葚果儿、家乡、童年……这些印象成为记忆的主角时,人便脱离了时间的所有束缚,使记忆中的罗列不断变幻,不断漫衍那些存在的至深处的感触。想起桑葚果儿,小时候,也很向往过,因为邻家小孩 ...

读来暖版的鼓励之言,确实感到心里暖暖的。相信这是催人奋进的动力! :handshake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51 , Processed in 0.0517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