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白居易的江西情缘(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27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玉凤 于 2022-3-4 19:23 编辑

白居易的江西情缘

一说到唐代诗人,大部分人都知道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三大品牌,可以说: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那么白居易的诗是什么主义的代表呢?虽然书上定义是现实主义的,但我觉得还不仅仅是,究竟是什么呢,我还真说不上来。不过,假如可以用音乐来比喻的话,我则认为:李白是美声,杜甫是民族,那么白居易就是通俗,然而真正让我更加走近、更加了解白司马的还是参加我们江西省故事大奖赛的那段快乐时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荣幸地参加了江西省纪念秋收起义70周年故事演讲大赛,多年后我才知道,其实那一年是江西省的第二届全省故事大赛,也就是说好戏才开了个头呢,因为1996年江西省的首届故事大赛才刚刚拉开了帷幕,只可惜的是第一届没机会、也没资格参加,1996年11月我的处女作才刚刚在江西日报发表,那时候哪能有半点的资历和底气呢?

屈指算来,冷不丁我就参加了十多届的全省故事大赛了。记得那还是1999年,江西省民政杯故事演讲大赛在九江的都昌县举行,赛事期间省文联曾组织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其中令我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九江的浔阳楼。因为在这届大赛中,我的故事《突然改期的婚礼》刚刚获得了创作一等奖,终于实现了我们赣州地区在全省故事大赛中创作一等奖零的突破,而且名列二十九篇获奖故事之首,所以心情特别的好。当然并不是因为我的写作能力强,而是我正好那一次写的是澳门回归的故事,首先在题材上就占了点小便宜,另外,也许写作风格又恰好符合评委们的口味吧,所以就冷不丁中了个头彩,呵呵……

闲话不说,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浔阳楼,是江南十大名楼之一,由于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名人的登楼赋诗,当然还由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更使得浔阳楼名噪天下,但我这里主要想说的却是白居易的歌行体长诗《琵琶行》。

白居易最被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两篇歌行体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篇幅虽长,但用词却极为考究,让几千年之后的我们读起来居然还莫名其妙的朗朗上口,也许这正是白乐天最为厉害的地方吧,而与音乐密切相关的歌行体长诗《琵琶行》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今天的九江浔阳楼所在地浔阳江,因为那时,我们这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贬官在古江州做司马,也就是在如今的浔阳江边,白司马偶然遇见了一位弹琵琶的小女子,在聆听了惊艳的弹奏之后,我们的诗人顿时感事伤怀,同悲天涯沦落,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篇妇孺皆知的杰出长诗《琵琶行》,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让我们还是先来瞧瞧这位白司马笔下的琵琶女是如何的精彩表演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你瞧,先是粗弦嘈嘈,就好像是急风骤雨,后是细弦切切,又好像是儿女私语。然后是嘈嘈切切,错杂成了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是多么的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是多么的艰难!突然,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的停止了。此时流露出来的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恨跃然指尖,虽然此时已经没有了声音,然而却比有声音的弹奏更加的激动人心……

白司马这种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的现象,使我们看到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大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激愤之情,并为子孙万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地暖心名句!

日历又翻到了2000年9月,江西省新千年“鸿豪杯”故事演讲大赛在九江县召开,当时河南《故事世界》杂志社的杨总编特意打电话来,问我能不能陪他们的一个女编辑先期上庐山游玩,然后再参加全省故事大赛?我当然是欣然受命。接到这个任务后,当时也非常的激动,一是我从没有上过庐山,二是先去就可以从从容容的带着女编辑好好地转一圈,更加凑巧的是,我丈夫的同学正好又在庐山疗养院主持工作,他夫人也就可以带我们美美的玩几天了,这还不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美差吗?于是,我准备好一些土特产就欢天喜地的提前几天直奔庐山而去。到了庐山,丈夫早已经和他同学打好了电话,不一会儿我就和同学夫人顺利地接上了头,按照预定的时间,女编辑也按时来到了会合地点,稍事休息后,我们三个女人一台戏就开始了快乐的庐山游。

因为我们是住在庐山的牯岭镇,所以同学夫人就主要带我们游玩了一线二线的一些景点,一线是山顶,二线是山腰,三线才是庐山南麓星子县的秀峰等景点。牯岭镇其实是坐落在一千一百多米的庐山顶上的一个小镇子,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作为“天街”,好像它真的是离天很近,冷不丁就能够得着似的。只要行走在牯岭镇的街道上,那满目的红色铁皮屋顶别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路旁数不胜数的参天大树,真让人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而安详,而对旅居于此、久居闹市的人们来说无疑就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了,难怪我们在牯岭镇住了好几天,脚上的皮鞋竟然是纤尘不染,一如新鞋呢。

从牯岭镇向西南方向大概走2公里的样子,我们就来到了庐山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花径,也就是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在唐代,这里曾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据史料记载,元和十年(公元815年),43岁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他就上了庐山,在香炉峰下遗爱寺旁建草堂数间,并和东西二林寺的长老神凑、智满、士坚、云、朗晦诸多人相互交游,经常是“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而在白居易与佛门的来往中,东林寺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时候,东林寺就是我国南方的佛教中心之一,白居易被贬到江州时,在东林寺藏经楼拜读了慧远大师的文集之后深受启发,并与东林寺僧人交往甚密,因此写有大量的诗文来记录这段生活。

就在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这一天,白居易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上的大林寺去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了大林寺的地界时,就强烈地感觉到气候怎么与山下的好像截然不同呢?此时已经是暮春时分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早已凋谢,而这里的桃花却竟然含苞欲放,一下子就仿佛让人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明媚时光,白居易自然是被眼前的春色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就像是突然遇到了老朋友似的,一高兴便随口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不但赏花兴致大发,随后还兴致勃勃地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所以后人就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只可惜我们上庐山的时候却早已是九月的秋天了,所以并没有机会领略到大林寺“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独特美景,是不是深感遗憾?

不过庐山我其实是去了三次的,就在我临近退休时的20038月,“东方红杯”江西省第八届故事演讲大赛(作品不评奖)在九江的湖口举行,带着我的赣州地区唯一入围故事《仇侣》、陪着故事员小刘又一次去了九江,由于我的故事员获得了全省演讲二等奖,所以我这个第一次担任故事演讲辅导的人也荣幸地获了个辅导二等奖,并跟着大家伙又一次上了庐山,只不过美庐我就没再进去,而是再一次去了花径、东林寺、锦绣谷、黄龙潭等景点,与我们的白大诗人再一次的进行了亲密接触,当然也和全国各地的故事写手们又一次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合影。

其实呢,花径里还有个湖的,叫做花径湖,就是现在的如琴湖。在湖畔,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花径的大门,在花径亭中的石刻上“花径”二字清晰可见,相传这就是白居易的手书。据说这还是1929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自然是特别的高兴,于是他便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雅士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从而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也使花径真正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聚集之所。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完全就是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中“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来复建的,而由著名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也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从而使这座占地65平米的白居易草堂,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美妙诗境。

去了闻名遐迩的花径,庐山东林寺也是必定要去看看的,因为在关于咏莲的珠玑荟萃中,尤以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最负盛名,这次我们就特意慕名去了东林寺,还曾在杨成武将军题写的“莲池”前合影留念,尤其是东林寺长老还慷慨地赠了我一本《名人与东林寺》,直让爱好藏书的我高兴得就仿若中了六合彩。那么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又是如何精彩无限的呢?请看看白居易的尽情描述吧:“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日光下流光溢彩,清风里芳香飘逸,花朵张开如同剖开香囊,荷叶就如同玉盘露珠点点滚落。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在作者心里,这荷本就是天上的仙子啊,人间又怎么能够种得活?

伙伴们,你们还记得白居易三首短小精悍的《忆江南》吗?对于这三首小词,网上是这样解释的:《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第三首词歌咏苏州,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那么果真是这样的吗?最近网上终于有了不同的声音,说是第一首词写的就是我们古代的江州:“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词中用了多个江字去点出江州,“日出江花红胜火”是指江州的三江九津交汇日出时刻蔚为壮观,而“春来江水绿如蓝”指的是春天时节,江水复涨入鄱阳湖时,湛绿如蓝。第一首词中依次出现的“江南、江花、江水”,此三“江”都是指长江。因为杭州和苏州离长江都有一定的距离,而当年白居易在九江的“司马宅”离长江不过百步之遥,真可谓“开门见江”。可以想见,九江的江花之红和江水之绿在白居易心底早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与他当时描绘九江的诗“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等视觉效果是完全相同、格调如出一辙的,这首词显然是白居易对九江印象的加工与锤炼。

其实白居易在创作《忆江南》时已经67岁了,当时他闲居洛阳日久,宾客渐少,时常对酒怀旧,赋诗解颐。想起曾经公干的江南,九江自然是白居易投入情感最多的地方了,所以他在九江共创作了280多首诗文,超过了在苏杭留下的诗文总和;况且还有久闭庐山的白家草堂和众多僧朋道友让白居易时常牵挂。事实上,在离开九江之后,白居易写了很多思念九江的怀旧之作,比如他在《忆江柳》中就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而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开篇就寓以九江之景,既是九江魅力使然,也是白居易与九江深厚感情的真切体现。另外,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据记载: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并设立了江南道,范围包括现在的湖北长江以南部分、湖南、江西(见陆羽荼经八之出江南荼之出袁州吉州)等,而同时期的苏杭则属于浙江西道,所以江西属于正经八百的江南地区,比如现如今江西的《江南都市报》就更是名正言顺的大树江南旗号,所以江南专指江浙地区、或者是苏杭地区那纯粹就是一种误区。

可以说,江西省的故事大奖赛大部分都是在九江地区召开的,因为人家有港口就富裕啊,要不然怎么当年我们拿500多元工资的时候,人家早已经是1000多元了呢?真是不能同日而语啊,所以人家一赞助,江西省的故事大奖赛就基本是花落九江了,从而也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走进了江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更深刻地了解了白居易这位唐代乃至于中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现在看来,这实际上不也是大美事一件吗?!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2-28 09:19 | 只看该作者
江西是个好地方,有名人,有故事!欣赏老师美文,点赞!早上好!
3#
发表于 2022-2-28 09:47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我去的庐山和九江,深为那儿的文化底蕴折服。看楼主此文,还想再去一次。我当时去是十二月,太冷了,没玩够。欣赏楼主的文笔,写得真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2:08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2-2-28 09:19
江西是个好地方,有名人,有故事!欣赏老师美文,点赞!早上好!

谢谢匡老师鼓励!有机会真可以来江西,也可以来我们赣州玩玩
5#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2:10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2-28 09:47
2019年我去的庐山和九江,深为那儿的文化底蕴折服。看楼主此文,还想再去一次。我当时去是十二月,太冷了, ...

谢谢李老师鼓励!有机会也可以来我们赣州瞧瞧,也挺有特点的。

庐山我其实是去过三次的,就在我临近退休时的2003年8月,“东方红杯”江西省第八届故事演讲大赛(作品不评奖)在九江的湖口举行,带着我的故事《仇侣》、陪着故事员小刘又一次去了九江,由于我的故事员获得了全省演讲二等奖,所以我这个第一次担任故事演讲辅导的人也荣幸地获了个辅导二等奖,并跟着大家伙又一次上了庐山,只不过美庐我就没再进去,而是再一次去了花径、东林寺、锦绣谷、黄龙潭等景点,与我们的白大诗人再一次的进行了亲密接触。
6#
发表于 2022-2-28 17:27 | 只看该作者
先定一个!晚两天来读,这几天太忙了。
祝姚老师春天快乐!
7#
发表于 2022-2-28 19:27 | 只看该作者
白居易的江西情缘    欣赏
8#
发表于 2022-2-28 19:33 | 只看该作者
品读姚版大作,洋洋洒洒,引古论今,白居易的《忆江南》是我最喜欢的。庐山也是我走过的大山中最喜欢的。读姚版新作,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22-2-28 20:2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知识面的文,文章流畅自然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22-3-1 11:0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老师的佳作!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在老师的描述里更加美妙绝伦!
11#
发表于 2022-3-1 11:29 | 只看该作者
姚老师博览群书,知识点十分丰富,引经据典,是信手拈来,很佩服。
白居易与江西的情缘,尤其是与九江的情缘,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成就了今天的大美江西和人文江西,这是江西和江西人的骄傲。
同时,在姚老师的此文里,读到了白居易《忆江南》的全新定位,颇有收获。其实,在唐宋时期,真正的江南确实是在长江以南,以湖北、湖南、江西为主。记得宋朝的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的江南地地道道指的就是江西。
12#
发表于 2022-3-2 09:09 | 只看该作者
较为丰厚的历史解读,与个人经历结合在一起,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透露出一种热爱生活的力量。问好。
13#
发表于 2022-3-2 15:3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才女版主老师佳作啊。
14#
发表于 2022-3-2 15:33 | 只看该作者
提督支持才女朋友佳作。。
15#
发表于 2022-3-3 09:21 | 只看该作者
人杰地灵,才华横溢。祝福历史源流深广的土地,祝贺获得骄人成绩的你。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17:36 , Processed in 0.09113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