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危崖上的天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21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22-3-21 09:55 编辑

     危崖上的天河 
  文/老榆木
  
  由于参与拍摄漳南渠影视资料,从渠首到渠尾,笔者有幸全程接触了一次在山西上党地区较有名气的黎城漳南渠,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拍手叫绝,心生敬佩。
  
  在黎城西部大山深处的漳河岸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人工天河,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漳南渠。上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上遥人民在高长春书记和上遥公社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历尽艰辛,奋战了7个寒暑春秋,凭借一腔革命热情和改天换地的坚强意志,硬是用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间挖凿出一条全长64华里的“人工天河”,成为老区黎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时间远去长达半个多世纪,当年老一辈修渠的感人情景或许已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去,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矢志不渝”的漳南渠精神,却如那轮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激励着后来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持续接力拚搏奋斗。
  
  因为有了这条水渠,如今的上遥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到处充满勃勃生机,上遥人民正在迈开大步,满怀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不可否认,上遥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完全得益于当年开凿的这条漳南渠。我们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当年前辈们的付出,没有漳南渠,今日的上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漳南渠的修通,滋润了漳河两岸,惠及了上遥百姓,说它是一条救命渠毫不为过。正是修建了漳南渠,才使得上遥昔日产量极其低下的旱薄沙土地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米粮川,才有了如今漳河两岸五谷丰登花果飘香的喜人景象。
  
  当我们的镜头扫过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时,受访人满面笑容地对我们说:“要不是能浇上水,庄稼可长不了这么好,多亏修了这条漳南渠。没有漳南渠以前,像咱村这样的旱薄山地,好年境也打不上200斤,现在平均亩产都在600斤以上,好些的地能上到800多斤。吃水不忘修渠人,我们老百姓衷心地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当年那些修渠英雄,感谢老书记高长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漳南渠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是一首澎湃激昂的史诗,是一幅动感强烈的画卷。人们在回忆,回忆修渠那段令人感动的往事;人们在感叹,感叹那些自强不息的前辈。从人们充满笑容的脸上,我们读出了感恩二字;从上遥人民的口口相传里,印证了佛家普渡众生的哲理。不朽的漳南渠精神,早已牢牢地附着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漳南渠精神,是高耸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有谁能够想到,当年修筑漳南渠时是多么的艰难?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先进的施工工具,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仅仅靠一个贫穷落后的乡镇就要来完成这么一项浩大工程,困难可想而知。要知道,千百年来,修渠这件事先人们连想都没敢想过,当时就有人这样说:“要想修成渠,除非水倒流”。为什么?因为上遥当时经济落后,条件极差,加上山高峰险,环境恶劣,修渠,那可是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啊。但是,英雄的上遥人民做到了,他们靠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胆略,克服了重重困难,土法上马,人工挖凿,肩挑人抬平车推,修渠的同志们付出了多少鲜血和汗水啊,有许多同志为了修渠而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说,修成漳南渠,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一个伟大的创举,老一代上遥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是一个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我们的镜头从漳河高岸处向下俯拍,漳河水波浪翻滚,滚滚东去……
  
  笔者有些不解:上遥人应该骄傲啊,因为在他们的怀抱里,拥有一条黎城境内最大的河流浊漳河,有河水,怎么还要去修渠引水?经漳南渠管理局副局长桑喜红解说缘由后,笔者才明白了,原来啊,虽然怀拥一条大河,可上遥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且还感觉憋屈得慌,眼望着漳河从家门口流过而无法利用,那份伤感是远离漳河的其它黎城人无法理解的。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河岸上的漏水沙土地,多么希望高岸下滔滔漳河水来滋润啊,然而办不到,枉有浊漳一河水,却无法引水上岸去大面积灌溉那些干渴的土地。正如人们所说:漳河谷地流,人在岸上愁。地在坡上挂,天旱无收成。
  
  面对此情此景,时任上遥公社党委书记的高长春心想:古有愚公能移山,我们为啥不能引得漳河上高岸?于是,这位当年有胆有识有魄力的公社书记抓住良机,审时度势,作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设想:改造大自然,修建漳南渠。这个大胆的设想一提出,立即惊动了县委、县政府,惊动了上遥5000父老乡亲。人们不会忘记,高长春登高振臂一呼,全镇人民立刻响应,一场改天换地引水上岸的伟大战役,在广大民众的一片欢呼声中拉开序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绝不是一种摆设,在修建漳南渠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老书记高长春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心怀“心念苍生,为民而忧”的意识,尤其是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拚搏精神一直在感染着5000多上遥人民。
  
  高长春同志在六十年代黎城基层党的干部队伍中堪称一代楷模。
  
  高长春同志1916年4月出生于黎城县黎侯镇下桂花村,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以副县长身份兼公社书记的身份到上遥工作。也许是老天故意和他开玩笑,他到上遥上任的那年适逢大旱,高长春亲自与群众一起下河担水抗旱,然而,300担水保不住一亩庄稼,人们只能望河长叹。就在这个时候,高长春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全公社15个村多数位于浊漳河两岸,但千百看来大家守着河水任干旱,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这种情况是多么的可悲。经过一番考虑后,高长春书记忽然产生出一个念头:修一条渠,把漳河水引上高山,再返流到漳河两岸,问题不就解决了?于是,便有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修建漳南渠壮举。从报批项目到现场施工一直到工程竣工,高长春书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基层干部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本质。高长春书记是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先进性,诠释了什么叫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如今的上遥面貌巨变,昔日的荒凉之地变得美丽富饶,在漳南渠的纪念碑上,在上遥人民心中,应该重重铸刻下高长春这个光辉的名字,我们永远怀念他。
  
  上遥镇党委,高长春书记及党委一班人之所以萌生修建漳南渠念头,不只是上遥有宝贵的漳河水利资源,不只是上遥人民勤劳勇敢,不只是高长春书记有胆有识,更重要的是上遥在抗战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修渠引水,提高粮食产量,支援前线抗战的红色文化底蕴,这种影响力是巨大的,给上遥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然而晋冀鲁豫边区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土地干旱,粮食欠收,供给极为困难。为了消除灾害影响,打破边区缺衣少粮的困境,129师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组织起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坚持抗日,夺取胜利“的号召,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边区主任杨秀峰等首长通过考察,决定在上遥浊漳河畔修建一条水渠扩大土地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水渠从浊漳河北岸的峧口村下的高崖山根处用河石截流引水入渠,流经上遥、东社、西社、正社,一直到风洞口,全长25华里。为了感谢八路军和抗日政府,当地群众将小漳南渠上的四座渡槽分别命名为“伯承桥”、“小平桥”、“秀峰桥”和“省贤桥”。时任上遥公社党委书记的高长春同志之所以产生出兴修漳南渠的构想,与129师当年修建“小漳南渠”确实有某种内在联系,或者说是他从中得到启发,精神上受到鼓舞,确切地讲,漳南渠是抗战时期“小漳南渠”太行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劈开观音涧,斩断五尖山,钻透瓜皮岭,引水入平川。”当年,数千修渠大军就是唱这首歌踏上决战漳南改天换地伟大征程的。上遥地处太行深山峽谷,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陡崖峭壁,渠道经过的地方,有鬼见愁的“阎王箅”、吓掉魂的“洞角湾”、滑倒松鼠的“琉璃坪”、飞沙走石的“老沙滩”、冻死人的“麻雀底”、羊难上的“黄崖山……。面对恶劣的地貌环境,英雄的修渠人毫不畏惧,飞身于悬崖陡壁间,用大锤、钢钎等简易的施工工具,硬是在悬崖峭壁间凿出一条“人工天河”,奏响了上遥发展历史上的最强音。在施工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如飞虎队老英雄李文耀,非要与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一比高低,他第一个用麻绳系腰飞身而下。三年多时间,李文耀竟吊到悬崖上打钢钎、凿炮眼、点炮、排险达5000多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感动千万人的英雄赞歌。
  
  谁说女子不如男?漳南渠上展风采。当人们提起“铁姑娘钢钎队”的时候,无不把大拇指翘得老高,三十多名女基干民兵组成一支娘子军,打出了“铁姑娘钢钎队”的旗号,成为漳南渠工地上一道亮丽风景。有谁能想到,那些平时娇嫩柔弱的姑娘们,陡然间变成叱咤风云的“花木兰”,男人们能干的重活累活险活,她们照样能干而且干得很出色。要知道,王爱新、王江苏等当时还只是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啊,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吧:清纯可爱的女儿王爱新、心地善良的大姐的腊香、号称“铁蛋”的女英雄王江苏……
  
  漳南渠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渠,更是激励人们不断奋进的精神渠。八千里风云路和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拦河水,架石桥,凿石洞,穿崖壁,闪现在过去,定格在今天。滚滚渠水垮沟壑,过险峰,翻山越岭,流进上遥12000亩沙土地,流进村庄,流进工厂,流进涡轮飞转的发电站,流进人们的内心深处化为幸福的眼泪。漳南渠水就像妈妈的乳汁,哺育着上遥儿女,创造着小康生活。抚今追昔,我们忘不了首开上遥修渠史的129师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们,忘不了大胆决策的老书记高长春,忘不了数千名将鲜血和汗水挥洒在工地上的修渠人,忘不了那些为修建漳南区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漳南渠是一首感天动地的史诗,一部文明进步的全书,在黎城水利发展史上必将留下重彩浓抹的一笔。
  
  漳南渠精神永放光芒。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09:37 | 只看该作者
仅以此文,祝贺何叶叶老师荣升版主。
3#
发表于 2022-3-2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听说过红旗渠,看了此文才知还有漳南渠。不会是同一渠吧。文章写出了那个年代的精神,的确很鼓舞人。为前辈的艰苦奋斗喝彩。
4#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0:03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3-21 09:53
听说过红旗渠,看了此文才知还有漳南渠。不会是同一渠吧。文章写出了那个年代的精神,的确很鼓舞人。为前辈 ...

不是同一渠老师,红旗渠是河南林州的,漳南渠是山西黎城的。黎城除了漳南渠,还有更长的漳北渠和勇进渠,最长的勇进渠干渠总长达到130多华里。
5#
发表于 2022-3-21 10: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徐老师讲解,明白了。很欣赏你的文笔,我须向你学习。祝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3-21 10:12
谢谢徐老师讲解,明白了。很欣赏你的文笔,我须向你学习。祝好。

老师谦虚了 。刚才拜读了老师的《惊蛰木棉红》,文笔非常棒,应该是我向老师学习才对。
7#
发表于 2022-3-21 11:37 | 只看该作者
品得荣兄好文,题目好美!
8#
发表于 2022-3-21 12:17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22-3-21 09:37
仅以此文,祝贺何叶叶老师荣升版主。

感谢徐老师的祝贺。真的很感动!徐老师文笔优秀,不光小说写得好,散文也是很有感情。拜读老师佳作,希望以后多多支持哈!期待老师更多优秀佳作!敬茶。
9#
发表于 2022-3-21 12:2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很有时代的精神。学习佳作,希望多来发文!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2:38 | 只看该作者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22-3-21 11:37
品得荣兄好文,题目好美!

谢谢张兄光临指导,晌午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2:40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3-21 12:17
感谢徐老师的祝贺。真的很感动!徐老师文笔优秀,不光小说写得好,散文也是很有感情。拜读老师佳作,希望 ...

谢谢小妹,咱们是老朋友,不必客气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2:40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3-21 12:20
文章朴实,很有时代的精神。学习佳作,希望多来发文!

好的好的,有了文字,一定来支持
13#
发表于 2022-3-21 22:4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徐老师!好久不见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3-22 07:53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2-3-21 22:47
问好徐老师!好久不见

感谢姚老师光临,半年了,没写什么东西。
15#
发表于 2022-3-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厚重大气的文章;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21:45 , Processed in 0.0949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