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老乡和他的一本书(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27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叶叶 于 2022-3-28 14:25 编辑
  我的老乡和他的一本书(随笔)  
  文/一路顺风
  
  今年6月,我和妻引着外孙女第7次来新疆阿克苏市。
  
  傍晚,我和妻坐在多浪河公园的长条椅子上,乘凉说话,散步的人群中向我俩走过来一个憨憨的年轻人,中等个儿,结结实实,眸子亮亮的,爽利地笑着问我俩:“听口音,你们是甘肃人?”
  
  我一听他说话,能肯定他是庄浪或静宁人。我说:“我是甘肃静宁人。”我边说边站起来走近他,他直接说:“我是曹务中庄人,我叫柳振师。”
  
  我们四手相拉,我更亲近地给他说:“我是古城杨沟村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乡音把我们拉在一条长椅上,那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相叙中,才知道他的好战友陈振伦是我的堂弟,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他极度艰难时帮扶过他。现在他是地区影剧院的国家正式职工,他拉起我说:“咱们边走边聊,到我们单位去。”
  
  我们走出多浪河公园,走在西大街不远,来到地区影剧院,走进他的工作室。抽烟,喝茶,闲聊,使我从他的表述中,大概知道了他前半的人生轮廓。
  
  打开电脑,是他驻队搞精准扶贫工作,帮扶维族同胞的剪影,和维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一张很俏皮的照片,振师坐在沙发上,七八个维族孩子簇拥着他,有的抓着他的头发,有的搂着他的脖子,孩子们张开的笑口,振师象带了一串硕大的铃儿。看来,他是一滴水,已经溶进了塔里木河。
  
  聊到午夜近12点时,我和妻起身告辞,他给我签送一本他写的书《我的阿克苏》。
  
  走出单位大门,他说:“公园的门肯定锁上了,咱们走另一条街,我带你们俩回家”。
  
  被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城市夜景,在天幕的衬托下,如梦如幻,走过几条陌生的大街,到了我熟悉的地方,告别了他,我和妻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他仍定定地站在原地望着我们俩,我向他长长地挥动右手,大声说:“振师,再见。”
  
  尽管我与他萍水相逢,直觉告诉我,他的纯朴,憨厚,直爽的性格,我还是感觉到了。
  
  这几天,潜心拜读了振师的这本自传体散文集,在他拨弄的文字间,一步步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众所周知的原因,老百姓都穷,人人都饿肚子。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不容易,只是作者一家人的遭遇和其他人相比,更加凄惨了许多。
  
  父亲决意要走出绝粮断炊的绝境,为寻求生路,泪撒故土,举家出逃。一路逃荒一路辛酸,班车司机怕载外流人而拒载,从斑车上甩下行李,摔碎了他家的饭锅;夜宿人家打麦场的草垛下,险遭狼害;路遇大雨,哥哥感冒发高烧,好人相助,父母怕带上病重的孩子活不了,于是把孩子送了人。孩子病稍有好转,挣脱了人家,又追赶上了家人,一路沿途乞讨,逃到灵台县一个偏僻的山沟里,以姐姐的婚姻为代价换取一张准迁证,挖窑安家,穴洞而居,一家人总算安顿了下来,而且有了饭吃。
  
  改革开放,一家人又返回故里,他又去玉门买过酿皮,石油枯竭之后,生意暗谈,又赴新疆阿克苏当装卸工,又饿着肚子干苦力,吃人家的剩饭,但总算在这里站稳了脚根,生存了下来。
  
  这便是柳振师整个青少时期的生存境况。
  
  父亲在绝境中那一把把辛酸的眼泪,母亲在走投无路时的一副副哀伤的眼神,哥哥送了人时的惊慌失措,作者目睹父亲因儿女断炊偷了队里的几个洋芋被人批斗凌辱,逃荒路上跟随母沿门乞讨,因穷,妻子远他而去,那些一幕幕苦难经历,对作者来说显然是刻骨铭心的。
  
  清代文人陈继儒说:“人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更有人说,苦难造就人生。这似乎在歌颂苦难,然而苦难的直接效果负面的,但这却与人格有关,有人在苦难面前沉沦颓废,有人在苦难中坚韧向前。可见,苦难可以摧毁人格,苦难也可以淬练人格,振师属于后者。他在苦难中细细品味了生活,励练了人生。他没有在苦难面前沉沦,更没有怨天尤人,始终没有放弃自我修为,对这个世界抱以善意,总是在拼打中寻求那个并不明朗的希望,然而他终归找到了希望,我为他而高兴!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自幼植根于心灵深处的纯朴和善良,他感恩父母,感恩庄亲,感恩同学,感恩同事和战友,感恩一切支持和帮扶过他的人,这些人己经深深地溶入了他的生命岩层,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又把这些凝聚笔端,看似作者在写这些人,但实际是在写他自己,写他自己对这些人的深情怀念,抒发自己回馈生活知恩图报的高迈情怀,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作者的写作对象几乎全是他的亲历亲为,父亲的艰辛刚毅,母亲的温婉淑贤,故乡的人和事,儿时的顽皮,男女私情,战友的深情,工友的调侃,在作者的笔下,或严肃庄重,或诙谐幽默,把平平淡淡的生话表现得生动传神,余味无穷。特别是作者将方言,俚语,俗语,顺口溜恰如其分地带入作品,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接了地气,读他的散文,如拉家常,使读者的愉悦感油然而生,在轻松的呼吸中产生共鸣。
  
  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夫是相当不错的,故乡的涝坝,柳树,田野,陡屲和沟壑,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灵性,有了生命力。尤其写炊烟和乡间细路,达到了诗化的意境,富于高超的艺术感染力。这可能除了天赋之外,只有勤奋和励练,才能达到如此高度。
  
  《我的阿克苏》告诉读者的是,曾经的苦难给予作者的是一笔财富,给他以后的人生注入了活力,它又带给读者的是,坚忍不拨豁达开朗的进取精神,对生活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2018.8.18于新疆阿克苏




2#
 楼主| 发表于 2022-3-27 16:29 | 只看该作者
何老师好?刚才发了一篇散文,不会编辑,又不会加版权。
3#
发表于 2022-3-2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点右下角的高级模式,再点右上角的版权,最后填上版权二字就可以了
4#
发表于 2022-3-28 08:48 | 只看该作者
https://www.lz13.cn/paiban.html请用这个编辑,很方便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09: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天簌之声”老师的热情指导,祝你安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09: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文珺老师!祝好人一生平安!
7#
发表于 2022-3-28 10:5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次偶遇年轻人的经历,及从年轻人所赠的书,对其的人生轨迹作了简单的描述。文章质朴,生动。欣赏,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11: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文珺老师的精彩评论,祝你一切安好,敬茶!
9#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11: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何老师的辛苦编辑,十分感激,祝安,上茶!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14:09 | 只看该作者
柳振师即“老来”,帮助我提高写作技巧,对谁都一副拯心肠,好人一枚!
11#
发表于 2022-3-28 14:26 | 只看该作者
一路顺风 发表于 2022-3-27 16:29
何老师好?刚才发了一篇散文,不会编辑,又不会加版权。

感谢老师投稿,问好顺风老师。
12#
发表于 2022-3-28 14:2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期待佳作哈!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15: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老师无私帮助,敬茶!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20: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编辑老师的辛苦编辑,顺祝各位安好!😄
15#
发表于 2022-3-29 09:27 | 只看该作者
六七十年代的确是困难,但想不到有如此难的。问候楼主和楼主的老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8:27 , Processed in 0.1047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