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籍中的家乡(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22-4-29 12:57 编辑

        

  岳飞点将台,作为一处历史遗迹,为很多新干人津津乐道。我也常对外地朋友添油加醋地介绍。尽管这处遗迹地处家乡荷浦,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到过现场,只从一些照片中获得模糊的片断印记,一大片平畴之中,几处高出周围的土台。当地的文化历史学者们花了很多功夫,对土台的夯土结构,形状、用途都做充分的考证。

  所谓岳飞点将台,在江右很多地方都似乎存在,毕竟岳武穆戎马倥偬,在江南一隅留下很多足迹,点兵这样的军事活动,也不可能总在一个地方。有意思的是,新干的岳飞点将台附近,现在还有三个村子的名字:武湖、穆湖、侯府。连起来就是武穆候。这就不光是历史遗迹了,其中也包含了很深的文化印记,有着独特的地理人文特征。

  岳飞在新淦的活动,不仅体现为点将台的存在。很多新干地方文化研究人士都注意到岳飞的一首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诗意磅礴,激昂壮烈,有军旅风,有爱国气。这首诗被收入《岳飞全集》,作者岳飞已成定论。它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南宋赵与时的笔记《宾退录》。赵生于宋孝宗年间,卒于理宗时期,比岳飞稍晚,岳飞死后三十年左右赵与时出生。从时间来看,他的记录应该可信。《宾退录》载:

  绍兴癸丑,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盗,道出新淦,题诗青泥市萧寺壁间云:‘雄气堂堂贯斗牛,……’淳熙间,林令(梓)欲摹刻于石,会罢去,不果。今寺废壁亡矣。其孙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

  这段记载明确指出了岳飞在现在赣州、吉安一带的平乱活动,而不是抗金活动。同时,也清楚地交代了岳飞题诗的墙壁已经残破消失,表达了没有拓本的遗憾。明万历十年刊本的《汤阴精忠庙志》,《岳忠武王文集》收存了这首诗,应该也是得益于赵与时《宾退录》的记录。

  我感兴趣的是这首诗的标题,有三个说法,或作《题新淦萧寺壁》、《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题青泥市壁》等。三个标题中出现三个地名,即青泥市,萧寺和伏魔寺。他们分别在哪?是不是同一个地方?是否还有蛛丝马迹?

  关于青泥市,有说青泥寺的,也有说青沂市的,清代县志上也有“清沂”、“青沂渡”的记载,其地点大约位于现在荷浦乡濒临赣江一带。就新干方言而论,泥沂不分,寺市不分,这都不矛盾。南宋洪迈著的志怪集《夷坚志》记载了一则有关新淦的故事:绍兴十二年,京东人王知军者,寓居临江新淦之青泥寺,寺去城邑远。

  这就很有意思了。洪迈是江西鄱阳人,比赵与时更早,几乎与岳飞是同时代人。洪迈笔下的青泥寺似乎更可信。如果是这样,那青泥市有可能是方言音误。青泥市本不存在,而萧寺、青泥寺、伏魔寺,都是寺,名不同而已。还有一种可能,青沂是当时一个地方名,在此既有青沂寺、也有青沂渡,同时也存在着青沂市集。外地人不知当地方言中的玄机,也就按照读音乱写一通了。

  关于伏魔寺,清黄邦宁《岳忠武王文集》有一个注:“寺旧在江边,今移建山中,改名新修。”新修寺在哪里?康熙十二年新淦县志载:在治西十五里横江河埠,岳武穆征虔驻师处。家乡方言中对母校荷浦中学原址,的确有新修寺的称呼,难道母校就是伏魔寺移建后的原址?

  八

  提起陶侃读书台,似乎很多新干人觉得茫然。不难理解,时空的沧桑巨变会让很多事物荡然无存,最终湮灭在浩瀚的历史尘烟里。比起陶侃读书台,在新干人的文化记忆里面更多的是陶母湛氏。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母,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陶母之所以为世人所知,当然与她的杰出儿子陶侃有关,更主要的是因为她的贤良。儿子与母亲,往往相互成就。陶母的事迹主要记载在《晋书》列女中,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中也载录了部分事迹。后人经过挖掘整理,演绎了诸多陶母教子的故事。关于陶母的生平,《晋书》记载:“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初,侃父丹聘为妾,生侃。”关于陶母的事迹,有教子惜阴、截发延宾、缝袖题箴、限酒制约、送子三土、退鲊责儿等,这些故事通过《声律启蒙》《龙文鞭影》等启蒙经典读物的传播,在民间广为流传。关于陶母的坟墓,有说在九江柴桑的,也有说在新干的,还有说在临川的。现代人的争论,往往过于纠结目和执拗,有时竟将历史的真实弄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陶侃是九江人,东晋时期的名将,文韬武略,为人敬仰。他有一个曾孙,叫陶渊明。这样说起来,陶渊明也和新淦有渊源,很让作为新干人的我感觉脸上有光。

  明代江西新余人符锡写过一首题为《读书台》的七律,诗前序言说:读书台,在淦县东,相传陶侃读书于此,有惜阴亭、洗墨池。同样是明代的广东新会人黎贞写过一首古风《新淦县观陶母墓陶侃读书台》,其中有句:

  母既善教子,子复能致君。

  教子成大器,致君多令闻。

  所以东晋世,乔木忠孝门。

  □□荒冢在,千载不泯沦。

  我行新淦邑,见之泪满巾。

  ......

  运甓事已远,读书台尚存。

  江山千古意,风物数家村。

  功业当时盛,声名后世尊。

  至今几兴废,登眺已忘言。

  两首诗都是诗人游览读书台所作,黎贞的诗更是充满了现场感怀和怀古意味。可见至少在明代时读书台还是存在的。《明一统志》也记录了读书台,指出其在县治东,相传为东晋陶侃读书处,明朝正统年间曾经重修。《清一统志》进一步记载在陶侃读书处建有惜阴书院。按康熙五十四年《新淦县志》,惜阴书院,在城东门外,百华寺左,附桓公读书台下。桓公是陶侃的谥号。书院建于明成化九年,书院中供奉了陶侃塑像,后来还增加了陶渊明的塑像。

  可以明确的是,新干是一定存在过读书台的,而且地点就在县城以东。现在有人考证,读书台在新干皮革厂或福堂宾馆附近,这可能是一种推论,因为遗迹无存。我持怀疑的是,无论是读书台、惜阴亭,还是洗墨池、惜阴书院,都可能是因为纪念陶母和陶侃所建。但陶侃是否在新淦生活过?有明确记载的史料很少。新干人说他曾经随母亲在新干生活,都昌人说他随母亲在都昌生活,各执其是,难以辨明。吉水罗伦为惜阴书院写过记,其中写到:“淦邑东有公读书台,或少依外氏于此耳,公母墓则好事者为之也,公父母墓葬浔阳在都昌者为近之”。罗伦是吉水人,成化二年的状元,为人为文,刚毅磊落,他的话新干人听来也许不服气,但和我的推论和怀疑是一致的。




2#
发表于 2022-4-27 17:38 | 只看该作者
我敢兴趣,应为“感”。新干方言,应为“淦”;新干人?
这一篇,写了岳飞和陶侃在新淦的活动和遗存的诗篇,资料丰富详实,文化底蕴深厚。点赞!
3#
发表于 2022-4-28 1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22-4-28 19:31 编辑

一方地域一方人物,岳飞、陶侃,不管是点将台还是读书台都是因人物而存在,由此文化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这样的研讨很有意义。
4#
发表于 2022-4-29 05:39 | 只看该作者
师傅知识渊博,文字质朴淳厚,条理明晰,逻辑严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最厚重最炽烈的深情。为家乡的大才子师傅感到骄傲!
5#
发表于 2022-4-29 05:46 | 只看该作者
师傅知识渊博,才情满腹。文字质朴淳厚,条理明晰,逻辑严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厚重而炽热的深情。为家乡的大才子师傅感到骄傲。
6#
发表于 2022-4-29 05:46 | 只看该作者
师傅知识渊博,才情满腹。文字质朴淳厚,条理明晰,逻辑严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厚重而炽热的深情。为家乡的大才子师傅感到骄傲。
7#
发表于 2022-4-29 06:04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员老师,不好意思,没看到评论要审核才能发表,所以重复发了三遍,为您的工作增添麻烦深感歉意!帮我发第三条评论即可,前两条不要发了。谢谢您!
8#
发表于 2022-4-29 06:22 | 只看该作者
师傅知识渊博,才情满腹。文字质朴淳厚,条理明晰,逻辑严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厚重而炽热的深情。为家乡的大才子师傅感到骄傲。
9#
发表于 2022-5-13 19:50 | 只看该作者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诗意磅礴,激昂壮烈,有军旅风,有爱国气。

岳飞的爱国情怀至今可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21:23 , Processed in 0.05133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