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读‘死’书与读‘活’书”谈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9 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读‘死’书与读‘活’书”谈起

                                                                                                   文/张奇

  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年代里,一个人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实属不易。茶余饭后浏览一本“闲书”,那也不失为一种读书的境界,不过我在这里谈的读书并不是那种小资情调的读书。我所讲的是一种读书的大境界,一种把“死”书读“活”的读书境界,一种如何把一本好书从“薄”读“厚”,又从“厚”读“薄”的读法。

  把书从“薄”读“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读者不但需要渊博的知识面,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去剖析书中的见解,对各章节的每句每段都作深入探讨,在旁边添加注解,补充参考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等。读者只有把作者的思想化为己有,才会从中受益,从而感觉书被从“薄”读“厚”了,并不是简单地把我们的头脑变为作者思想的跑马场。这种读书法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伟大领袖***,他在读《资治通鉴》等军事著作时,一本书读下来,勾画圈点,密密麻麻,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境界。但是当我们吃透了书中的精髓,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你就会茅塞顿开,读后有一种把书从“厚”读到“薄”的感觉。

  古时候,穷人读书为了科考和仕途,学而优则仕,无暇读书都是忙于生计。而达官贵人读书则大多为了消遣,是一种虚伪的排场,也是思想上的恣情纵欲,所以,那些纨绔子弟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用自己的财富和闲暇去耗费青春,不读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古时有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郎也不足为怪,穷人要想翻身只有走读书科考这条路,不努力是不行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东西。我们要想寻找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就要看这个民族是否喜爱读书。当代人对读书的理解是,认为只有学生时代才要认真读书,其实则不然,我们只有做到终身与书为伴,才能把书读得更明白,更精彩,生命也更多彩。并且读书是不能成为写书者的思想代言人和奴隶,叔本华认为“读书而不思索,绝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是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以后又会淡忘丧失。”一个民族要振兴不但要注重读书,更要会读书,会思考。所以读书要主张读“活”书,不能照本宣科地把书都读“死”了,而不会灵活运用,造成整个民族文化的上空形成一种“假、大、空”的阴霾,达不打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目的。

  近年来,我们五千年来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好像将被各种刺青文学或网络文学等名目繁多的新生事物所替代,一些大中小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淡漠视之令人扼腕叹息,从五经四书、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还有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可以说我国是一个文学的泱泱大国,所以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古代语言之优美如清泉里汩汩流出的泉水,清澈、透明、甘甜。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似乎对古典书籍渐渐淡忘了,倒是对那些无病呻吟的情感类或生活类的书籍比较青睐。为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厚植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六大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都会举行各种以弘扬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为主旨的爱国主义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

  再者,如今一些人是买书并不读书,只是作为一种家庭摆设,营造一种书香气很浓的氛围,事实上故作爱书的人并不读书,或者读而不精,甚至永远“书”之高阁了。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读书的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一些网络上的文学论坛,还有一些杂志的电子版阅读等,都成了人们喜爱的读书方式。但是在文学世界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文学花坛中滋生的杂草,恣意横生,危害了人们的思想,腐蚀着人们的三观,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那些充满暴力、色情、凶杀等内容的书籍或杂志,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周围大大小小的书摊简直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就是因为读到这些垃圾书籍而祸害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以前在太和五中任教时,我每学期都能在全班没收几十本坏书,比如《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魔剑》等。大抵来说,那些出书者是为了贪图金钱,以盈利为目的,全然不顾及对人们的危害,为了贪利,那些出版商和出版社不惜同流合污。

  网络带来的碎片化文化,让时兴的人们又开始玩起了网络阅读。其实,广义的网络阅读包括在论坛、博客、空间等可以发表或曰日志,或曰博文的文学作品,如今不只是名人时兴写博,就是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网上读或写文章,人们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也渐渐地淡忘了纸笔写字的习惯。笔者以为,真正的大阅读应纸媒书籍为主,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被网络阅读束缚了手脚,还要多读读纸质书籍,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多读传统古典名著和现当代文学作品,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的好习惯,让书香浸润心灵。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程。”作品是作者的思想的再现,伟大的作者的书籍固然有值得学习的精华,但是那些平庸作家的书籍也不可不读,所以叔本华告诫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



2#
发表于 2022-5-11 1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2-5-11 20:37 编辑

最初的读书,大多由兴趣而入,逐渐形成阅读习惯,阅读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只有到了写作层面和研究层面,才有可能进入精读,从而提出更高的见解。现在由于网络发达,手机随身,因此读原著的人越来越少了。你的分析透彻,为您点赞!
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8:4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5-11 10:28
最初的读书,大多由兴趣而入,逐渐形成阅读习惯,阅读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只有到了写作层面和研究层面,才有 ...

谢谢版主点赞,还希望高老师多多赐教,幸会!
4#
发表于 2022-5-13 08:47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2-5-11 18:46
谢谢版主点赞,还希望高老师多多赐教,幸会!

阅读,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适合阅读画册配合文字;学前班时期,适合阅读童话,神话;初中阶段,适合阅读散文、民间故事、短篇小说;高中阶段,适合阅读诗歌和长篇小说,大学以后,适合阅读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类书籍。人的理解能力,是随着阅读范围扩大,才逐渐拓宽和完善起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1:41 , Processed in 0.0529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