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礼县雏燕 于 2022-5-14 09:05 编辑
我记忆里的崖城韩山皮影戏 文/礼县雏燕
我记忆里的皮影戏,最有印象的是崖城镇韩山村的皮影戏。
据采访考察了解到,崖城镇韩山村皮影戏有从四川和山西传入两种说法,从演唱风格分析,从陕西北部一带传入可信度比较大一些,特别是唱腔风格受陕西眉县眉胡曲调影响较大,韩山村皮影戏文字考证于民国10年(1921年线装戏本落款考证)期间流传至今,经过了六代传人的传承和发展,加入地域特色,逐渐形成有地方味道的影子腔,乐器演奏配有四弦、三弦、二胡、板胡、大小锣、鼓芽板、牛铃等。唱法分上音和下音,风格悠扬粗犷、豪放凄凉。
从仅健在的年纪逾七旬、八旬的几位老艺人、村里老人得知,韩山村皮影戏的演出范围大致以礼县北门外,以崖城为中心,曾在礼县、武山、岷县、西和,武山县四门镇以南的广大地区流动演出,有上百年历史和演出鼎盛时期。
小时候在舅舅家看皮影戏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在我的记忆深处,至今怀念那儿时看皮影戏的幸福时光,因为在舅舅家看皮影戏的日子里,忘记了饥饿与自卑。我舅舅家在草坡村,距离韩山村不过五华里的路程,生产队时期属于同一个大队。有年春节,我到外婆家,正遇上村上韩山皮影戏是在生产队里的场房里演出的,场房是当时村上最大最宽阔的房子了,也就十几间房联通的,容纳全村人看戏是没有问题的事。
碾麦场上有装粮食麦秸的场房,每到冬闲时就空闲了,正好搭台唱戏。场房的一端,搭着戏台。几根木椽搭成一个长方形竖起固定在房梁上,一块白幕布捹紧在木椽框上,里面一盏清油罐灯火通明,透过白布,可以看见灯和人影。白幕布前一米左右远就是一些老人们的座位,几排从家里带来的板凳,板凳外围有站着的人,男人,女人,还有追逐的孩子从大人的腿膝间钻出钻入。
锣鼓一响,皮影戏就开场了。我眼睛盯着白布上看,被活沷的皮影吸引着。记得最嫌烦的是,唱戏的人歇下时,透过白布看见在吸水烟,拿着烟棍,吧嗒吧嗒的吸,一水烟瓶连一水烟瓶地吸,心里埋怨烟瘾咋那么大的,吸完水烟,又喝茶,好不容易等到开始唱起来。歇唱的时候,那些少年们不论男女起哄,后面的推着前面的,水一般淹过去,推着前面的老人们,招来老人们的一阵训斥,那些青年人一阵哈哈大笑。我记得有一个戏名叫《诛仙阵》。
我在湫山大盘村也看过皮影戏,好像是罗坝麻柳湾的,感觉是唱腔不一样。时间也是在过年的时候。那时,核工部所属的182队驻扎在大盘村里,戏台就设置在敞棚里,几百人也能站下看戏,棚子四周密闭,除戏台上外,都是黑灯瞎火的,是年轻人的地方。韩山皮影戏是引子腔,哎——嗨哎,嗨哎哎,前音,底气低而悠长,逐渐升高,后音奋起而高亢雄壮厚实;麻柳湾的好像是秦腔,记忆不大准确。
入冬农闲时节,特别是在每年春节期间,韩山皮影戏的演出达到了鼎盛时期。一块简单的白幕布、一盏幽暗的普通油灯,灯火昏黄如豆,一群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道具、几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锣鼓铿锵声中引颈高亢,霎时,灯光照射的幕布上一群色彩艳丽、灵活多变的小人儿奔来跳去、唱白做打甚是神奇,苍凉婉转的韩山影子腔便在空旷的山头河谷间久久回荡...... 原先空旷的场地上就会挤满黑黑鸦鸦的人群,大人娃娃,妇女老人,有席地而坐的,有倚在树上或草垛边上的,还有自带小凳子的,眼巴巴的等着皮影戏开场看戏。山村夜晚因皮影戏空前热闹起来,过大年,看皮影戏,是山村里最为美妙的娱乐形式。
韩山皮影戏行头简陋,几只木箱、两把胡琴、一面古旧的铜锣和小巧的牛皮鼓、木牙板等,易于用人力或蓄力搬运,极易于在山村田野运输,深受演出地区的人们欢迎。现任韩山皮影戏班主管、传承人、唱手韩南山老人说,每年开箱唱戏,必须小心翼翼地打开几只箱子,请出了祖师神灵牌位,恭敬点蜡烧纸,随后把上百成千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动物、宫殿楼台庙宇、花朵云彩等请出戏箱,展现在众人眼前。
韩山皮影道具都是用优质牛皮经多次浸泡、打磨、刻画、染色等多道手续加工而成的,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制成一整套完整的上几百个戏架人物道具,有些甚至要花上几年的功夫。共有生、旦、净、丑、末等各种角色,和几十种不同人物服装身架,皇袍、宫廷、官服、丫鬟宫女、神仙鬼怪等道具,做工细腻,色彩鲜艳透亮。
另外备有上百个造型传神的不同人物头像,在演出时则根据角色需要在服装身架上配换上所需人物的头像,谓之“插头”,人物形象细到胡须、眉毛和手指关节都灵动有致、栩栩如生。还有猴子、毛驴、犬、云彩、穿山甲、老鼠,甚至有初生的婴儿、双面鬼怪等,一个个在匠人的指间操作得活灵活现。
韩山皮影戏并没有固定文字戏本,只由老艺人在吸收外来戏文的基础上加入当地语言元素并一代代口口相传,有《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升官图》等多个剧目。唱腔受陕西眉户戏曲调影响较大,加入了当地方言及民间小曲唱腔,经过几代人传承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影子腔,演唱风格高亢苍凉。乐器伴奏分别叫“文场面”和“武场面”:文场面包括一把二胡、一把由四节构成、伸缩自如的长号,还有古旧的四弦胡琴等管弦乐;武场面则包括大小锣、鼓牙板、牛铃等打击乐。要演出一场完整的戏至少需要五人:一名唱手、两名文场面(琴师)、两名武场面。
韩山皮影戏一是娱神,二是娱乐。据戏班唱手韩南山老人介绍,最初的皮影戏并不是给人唱,而是唱给神灵,在唱戏的同时还要进行各种复杂的敬神仪式,有的剧目唱完全本甚至要好几天时间。至今,每到过年,村里仍要请出山神土地牌位供在戏台前,从正月初一到初三连唱三天,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畜安康、国泰民安。
“2016.中国甘肃陇南(礼县)苹果产销电商对接洽谈会”期间,韩山皮影戏老艺人在秦人广场精彩演出。2021年韩山皮影戏有了新建的专门演出的戏台,为韩山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屈指一算,年已花甲,转眼间过去四十多年了,不过,皮影戏在我的记忆里烙印永远抹不去…… 一块白幕布、一个比较宽敞的空间,一堆皮影道具、抢占一个看戏的位置,就构成我童年的记忆 :饥饿的童年里,被一种叫皮影戏的灯火照亮了我精神的粮仓,在苍白的日子里长大…… 这样的场景能唤起我对贫困年华满满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