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语也出于庄子的《恬淡寂寞》。意思是对幸福不去抢先享受,也不要做祸害的源头。
这好像和儒家的“中庸”差不多。不过中庸之道是教人处事不偏不倚,而庄子这番话更多在于收敛物欲,独善其身。
人们普遍追求的幸福快乐,离不开地位、财富、显达、威严、名声等各种利益。而庄子认为,正是这些东西最能乱人心性,圣人是绝不稀罕的。而有损自己心身的行为,是最大的祸,圣人也绝不为之。
我们不是圣人,当然不可能不去追求普通人的幸福。现代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的需要,太过于漠视对物质的追求,不但有故作清高之嫌,还有可能真活不下去了。庄子这话,我看关键在于一个“先”字。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太伟大了,轻易做不到。一个将军身先士卒,显然大得赞扬。见到好处先上,就不敢恭维了。那些在灾难面前,“让领导先走”,更不是人样。庄子的“不为福先”虽然是一种道家的修养,但若幽他一默,是有点雷锋精神的。
依稀觉得还有这么一种意思:只要不刻意妄为地去“福先”,就能避开一些“祸始”。也如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在追求眼前好处的时候,要预先考虑会不会有祸。
比如说投资股市,无非是想赚点钱。但正所谓机遇与风险共存,有获利的可能存在时,也有被套牢的风险。如果事前不作好能承受亏多少的准备,一旦被套,变得心烦意乱,就不利于心身健康了,这正是庄子最反对的。
庄子这话的原意一是不要太看重常人所追求的福;二是因外物而危害了自己的身体的健康和心态的平和,谓之最大的祸。现实中,由于“福先”而致“祸始”的例子是很多的,贪官污吏最终身败名裂,自不必说。纵情声色、攀扶权贵,也是庄子不屑的。
如何做到“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呢?庄子在后文中说:“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意思是说,不逆天而行,就能虚怀若谷,不贪图外物,就能心存恬淡。读后的确有点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