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座房子的历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5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6-6 09:31 编辑


一座房子倒下的地方,另一座房子拔地而起——这是不是一种宿命?


记忆早已模糊,往事却不会散失,也不会失散,像一个沉潜的波澜时不时地漾起一些圆晕,或者如一根色泽黯淡的草绳把沉睡在心塬深处的镜像惊醒?那么,一切会越来越清晰地投射在大脑的屏幕上,让曾经的细部逐渐显影,恍如初见……不堪回首的事物,却更加光亮而暗香浮动!


对没法从人生中途抽掉的往事,我不止一次地做过复述,其实是又一次被生活的酸涩抽打,然而,又很难在回望生活来路时忽略掉那段令祖辈、父辈和我难以剪除的片段。关于房子,我的叙述总是磕磕碰碰,并非故意制造波折,而是在经历情感之刀的刺扎——疼痛荡起,迅速扩散至身心的各个边角……


这座轰然倒塌的房子建起的那一年,我们一家人从日子苦焦之地搬迁到这里已有十多年了。距今四十六年前,爷爷领着一家人向一个能吃饱肚子的异乡迁徙,抱着与故里作别的决绝态度。最初,一家人寄居在邻居的闲置空房里,过了逐渐能不愁吃穿的十年。十年后,我已出生三岁,为了躲开队长女人对母亲的挤兑,爷爷又领着一家人搬了一次家。这次居住的房子,是村里做过仓库的两间茅草房。那年,遇到唐山地震,地震的那夜,父亲匆忙间把一个枕头误以为是他的幼儿而紧紧搂在怀里。此事之后,父亲暗下决心要盖一座比较稳固的瓦房,好让一家人在狂风暴雨来临或地震发生时有一个安全的避难处。


那时,父亲因民兵拉练而受重伤已有六年。他被安置在一家农场工作,是这个农场的拖拉机手,开着一辆东方红555拖拉机。工作之余,父亲开始积攒木料,经常从柴火中留下胳膊粗的木头,两三年内攒够了盖房用的木椽。做柱子、大梁的木头,是父亲从邻近的老乡家里购买的。随后,又购置盖房用的蓝瓦和砖。平常时日,他趁去县城给单位运货的机会,把从河滩里积攒下的石头捎回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总算把盖房用的材料准备的差不多了,才找阴阳先生选择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日子,实施他盖新房的计划。木匠也是故乡搬迁到山背后一个村里的老亲戚。动工之前,请村人和亲戚来帮忙运打墙的土。土在村外就地取材,只是花些力气罢了。架子车拉,毛驴驮,忙乎了十天半月,总算是万事俱备。


新房子的选址,在寄居的茅草房之侧,原是生产队的一个晒麦场,只在夏收或秋收时节,用来晾晒丰收而来的小麦、黄豆、玉米等庄稼。房子坐西面东,后依土坎,前面有河,对面是一座大山梁,每天太阳会从那个垭口跃上天空。房子建的快,全凭村人动手助力。地基挖好后,里面铺上卵石。开始打墙了,把粘性好的土用铁锨铲进去,用杵子细密地夯实,一天会打好两三层,不出十天,已经打好全屋的土墙,待干上一段时间,选好的良辰吉日一到,即可立柱、上梁、挂椽。当然,打墙的时候,木工已经忙碌起来,墨斗、角尺、斧头、锛子、锯子、凿子们,谁也不再有安闲的时刻,全都忙得不亦乐乎。当马鞍架的木质构建安置妥当后,进行打房耙的工序——竹子是细瘦的金竹,从前檐像编席子那样细密编起,又从后檐向房脊的部位编织,此后,进行用瓦做上盖的工程。和好的胶泥,里面添加了寸长的麦草节、麦衣或者毛发之类,在泥铺得薄厚适中时,把瓦一片片摆正、压实,排成整齐的竖行,前后檐的瓦在房脊处汇合,形成凸起的房脊——像一个有骨气气派的汉子,一座可以安居的房子就大功告成了。如今想来,一座土坯瓦房,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可是,在那个全家人依靠工分过日子的年月,各家各户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父亲占了是一名合同工人的优势,每月有三十六元的工资,才勉强靠一己之力,让一个外乡人的家庭终于摆脱了借助房子的难肠。


这座房子建起的次年,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我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尽管在划分土地时,有些排外的村社领导,分在我家名下的是一些产量不高,甚至有些贫瘠的山坡地,但毕竟是属于自己的耕地,一家人也就放下怨言,尽心尽力地侍弄土地——爷爷至死都认为,土地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只有把土地伺候舒服了,土地才会不自私地回馈精心耕作它的人。尽管没能分到耕牛,爷爷还是用那头毛驴和邻居合作,在土地里掏挖光阴,从土地中汲取幸福的源泉。也算上苍眷顾,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就是这座房子,不仅作为一家人生活遮风挡雨、抵御寒凉的港湾,还是一家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庇护所,更是一家人丁兴旺、生老病死的见证者——岁月悠悠,命运苍茫;人生之运,坎坎坷坷,房屋的陪伴似乎漫不经心,实则不可或缺——一座房子,一个家族的兴盛、衰败,皆难以逃脱它的视线。于是,在这座房子里,爷爷、奶奶越来越步入暮年,父亲、母亲也容颜渐老,而姐姐和我茁壮成长——童年、少年一晃而过,姐姐豆蔻时,我在淘气时,姐姐出嫁时,我在外地读书。之后,我在距离家六十里外的村学教书,那座房子从此和我断了脐带般的依存。当我在外结婚成家,那座房子里就剩下爷爷、奶奶、父亲和母亲,时空的遥远,生活之地的相隔,我逐渐成了那座房子的陌生人。然而,我的牵挂和依恋,何曾和它有过真正的分离呢?


转眼之间,已是二十多年时光流逝。曾经的新房,已是瓦松驻足,沧桑从墙体、屋檐、房脊等各处扩散。而生活在房子内的亲人们,也难以逃脱命运之神的追逼与胁迫。尽管爷爷、奶奶身体硬朗,都迈过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那道坎,都长寿到九十多岁,可是还是先后离开我们而去。奶奶在十七年前的中秋之夜睡过去再也没有醒来,爷爷在四年之后的十一月末也到老屋对面的山脚下去给奶奶作伴。两位老人去世后,那座房子突然空洞和苍老不少,因为地震的损毁,也因为年久失修、房脊塌陷,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座老房子,似乎佝偻着腰身,让人有些风烛残年的担忧。可是,父亲仍然不同意盖新房,理由一是老房子住出了感情不忍拆除,二是我不可能再回农村守几间房子,当他和母亲老百年后,我就能无牵无挂地做城里人。


盖房子的事一拖再拖,我家的房子成了村里最破旧的房子。去年,父亲看到房子的确老了,弄不好会有安全隐患,才终于同意盖一座新房子——他辛苦了一辈子,在这样的房子里安度晚年,我做儿子的怎能过意得去?要盖新房子,只能在原址上拆旧建新——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于是,在农历壬寅年三月二十五日,那座居住了四十二年之久的房子,在挖掘机强硬的撕扯下,屋瓦、房耙、木椽、大梁、立柱和土墙被撕裂、推倒,在一阵尘土飞扬过后,老屋所在的地方只留下一堆废墟,曾经存在的瓦屋已是荡然无存,那一刻我看到父亲、母亲脸部的忧郁,我也似乎听到曾经作为老屋部件的砖瓦、泥土和木头的呻吟,痛楚在心间冲撞着,喊疼之声此起彼伏……


时隔不久后,老屋倒塌的地方,修建新房的工事已然拉开帷幕:挖地基,是挖掘机的铁质臂膀承担的,不出半天,横平竖直的间架已被挖出规整的形体;打地基,无需再用石块,而是细沙、砾石和水泥按一定比例搅拌,在铁板固定成的部位里团结起来,形成坚固和牢靠的组合;砌墙体,用的是从天水运来的红砖,被打成规则的数量相等的方垛,用叉车直接搬运到最靠近地基的地方,被一块块用水泥粘和,垒成端直的部件;立柱也是用钢筋固定、水泥浇筑,大梁也是水泥凝结而成,上盖更是水泥平铺成的;门是订购的组合门,窗子是铝合金部件,包括计划加盖的顶子也无需木头来参与;室内的地板、隔墙,哪一个能少得了水泥?而且,只在一月左右,一座新房已经真真切切地站立在老屋曾经存在过的地方,像打扮时髦女郎鹤立鸡群,如身份高贵的公主外表光鲜。对此,父亲在惊讶现在盖房如此之快的同时,也不止一次地感喟曾经的艰难。也许,这就是生活嬗变的规律,以及人生新旧更替的不可逆转的定理吧!


老房子消失了,新房子一身簇新,我理解父亲的忧郁和喜悦。因为我从一座房子的历程中,也体味到了生活的本来况味:是喜,是忧,是苦,是甜,是痛,还是乐——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有经历了,才能懂得个中关涉的奥秘……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1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6-5 19:10 编辑

手机操作,发帖重复。抱歉!
3#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1:21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来这里交流了,发一篇拙作,敬请师友批评指正。谢谢!
4#
发表于 2022-6-6 12: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刘老师来春雨版块发文,老师文笔朴实,情感真挚。好文学习,敬茶没分了,明天补上
5#
发表于 2022-6-6 12:57 | 只看该作者
承载家庭快乐的老屋,连接幸福未来的新房
6#
发表于 2022-6-6 15:04 | 只看该作者
虽是一个房子的经历,却承载了一家人的心思,旧的倒下,新的立起,旧的满带记忆,新的却是希望。老师文笔随和,叙事稳健,学习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7:06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6-6 12:40
感谢刘老师来春雨版块发文,老师文笔朴实,情感真挚。好文学习,敬茶没分了,明天补上

问好叶叶版主。今年写得少,也交流的少。感谢您的关注,加分就不必了吧。祝好。
8#
发表于 2022-6-6 18: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一座房光准备就需要人山、石山、土山、面山,即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石头和土,还有解决吃饭问题,学习美文。
9#
发表于 2022-6-7 18:39 | 只看该作者
新旧房屋交替,伤感喜悦交集。能够住上新房,且没有借贷负担,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
10#
发表于 2022-6-7 20:47 | 只看该作者
品读刘兄新作,一座房子,也是一个时代缩影,更承载着父辈的努力,和一家人的期望。厚重的笔触,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希望刘兄多来赐稿,给予我们更多欣赏及学习的机会,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9 06:39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2-6-6 12:57
承载家庭快乐的老屋,连接幸福未来的新房

问好蛇珠朋友,祝您愉快开心😊 。
12#
发表于 2022-6-9 09:51 | 只看该作者
文笔非常老练。房子的转变,就是时代的转变,让人一读就懂了。个中的亲情世情人情,也不经意地就能领略。
13#
发表于 2022-6-9 15:30 | 只看该作者
文笔质朴,情感真挚,平易而翔实地记述了一座房子由旧到新的变迁,一座房子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家族的成长史,它承载了家族几代人的记忆与悲欢,述说与记录,充满了真情挚意,引人共鸣。欣赏学习并问好!
14#
发表于 2022-6-10 08:28 |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乡间生活,刘老师的文章感同身受。学习问好
15#
发表于 2022-6-12 11:37 | 只看该作者
一座老房子承载了一家人40多年的生活,值得好好写写
这让我想起我原单位的老教学楼,70年了,后拆除重建,那心情,五味杂陈
理解彦林版主的心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22:24 , Processed in 0.0567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