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阅读】因为愚蠢,差点儿错过(1898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14 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阅读】因为愚蠢,差点儿错过(1898字)
  
  文/刘晓斌


  
  去年十月,因为某种触动,我突然问自己: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
  
  蓦然回首,好像没得。所以,今年春节一过,我就在挖空心思,给两年后的退休生活做一些准备——我希望自己退休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由自己来安排。
  
  既然是准备嘛,自然处处留意,要东瞧瞧西看看了。正好某几天,只要一上电脑,频幕右下角隔一会儿就会闪出“花1元钱,听四堂课”的广告。一次,两次,三次……不知道是第多少次,诱惑终于点开了那广告。
  
  说实话,点开那一瞬,我心里还是有些阿Q的,我这小便宜占的,总比那些为了几个鸡蛋、几两面条、某种廉价纪念品,就花几个小时去排队等候的同志好嘛,何况每堂课两个小时,想听就听,好听就听,不听关掉。至于1块钱之后会发生什么,我没想过——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立场与定力还是比较自信的。那种自信,让我有时甚至突然会想问自己,我是不是就是人们口里经常叫的“老铁”?
  
  课是张鸣一先生讲的。第一堂课,解八字命理——教你知命识人;第二堂课,学姓名测字——教你通运预测(易经——姓名学与测字);第三堂课,看龙脉地气——教你风水布局;第四堂课,知五脏阴阳——固本驻颜长生。
  
  四堂课听下来,我心里留下了四个字:“易经”与“养生”。养生与本文无关,以后找机会再谈。但是,接触《易经》后,我脑子里立即闪出第一个念头,嘿嘿,这小便宜占的,还真不赖。接着第二个,哈哈,因为愚蠢,差点儿错过。随着阅读的深入,第二个念头更加确定。
  
  在我的印象中,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有人一提起《易经》,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算命看风水,就会说那是封建迷信,包括之前的自己。
  
  就在上个星期五吧,爱人从成都回家,见我在看《易经》,神色颇为异样。过了两天,她专门给我打电话:喂,几个朋友和晚辈知道你在看《易经》后,都一再提醒我,叫我一定要给你打招呼,千万不要看那东西哈。他们说,好多人看了那东西,都变得整天神经兮兮的了。还有啊,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后尽量不要沾……
  
  今天的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
  
  说实话,我们这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上推致我们的上一代,下延致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这三代人中,有多少人完整地看过《易经》?包括那些与“古”字无关的硕士博士教授们。正如我在《与YY、ZZ书之四》中所说:“经过上个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那十年的折腾,中国人的心里还有多少传统?可是,还没见有人提过这方面的事情,大家又忙着改革开放了……有人想过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我以为,是丢失了传统!”下面以笔者自己为例。
  
  笔者出生于1964年,初中中考复习时,最后一学期数学课本上的作业,只需要四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做一遍;语文书上的课文,不到四节课就可以全部读一遍;初中毕业前,我一本课外书都没有看过。我看的第一本小说(也是第一本课外书),是上高中前那个暑假,从生产队的知青那里借来的高尔基的《母亲》。高中两年能接触到多少?何况在一切为了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当兵三年是读了不少的书,但基本上接触不到老祖先人的作品,就算新华书店里,那时又有几本?后来进了单位,除去单位以各种名义压榨掉的业余时间,除去谈恋爱、带孩子、各种应酬等花去的时间,我们还余下多少时间?……总结一下自己至今的阅读:无系统。无古典……当然,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血淋淋的事实:大——环——境!
  
  孔子接触《易经》时,已经五十岁了,相信有那么一瞬间,他是后悔的。不后悔,他不会说接触晚了那句话;说一瞬间,是因为他接触后,为《易经》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接触时五十八岁了(我是万万不敢与孔子比的,但奈何找不到适当的例子),说不后悔是假的——如果早接触,至少可以少犯些错误,少走些弯路。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合理安排退休生活的机会;自己给了自己一个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机会;一个调整心态,重新审视、修正、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可以提醒,甚至适当提携晚辈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明几点——
  
  一、这篇小文没想过反动,也没有给哪个打广告的意思。
  
  二、三易中的两易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唯留《易经》一经,易术万千。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取舍;各人有各人的用法。
  
  三、看到《易经》,我想起中国火药的发明。发明火药后,中国人一直醉心于烟花爆竹的艳丽,直到外国人的枪炮打得我们痛彻心扉时才醒悟。《易经》中,那些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没有多少人去总结、去传承,反而被很多人广泛地运用于测字算命看风水。
  
  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还是重提那八个字:善于学习,不要自困。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天马行空。要将古人的智慧,灵活运用到我们今天,不厚古薄今,也不坐今忘古。






2#
发表于 2022-6-14 11:1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能看易,确实让我佩服。我以前也看过,但看不懂,太难了。我不是以他是迷信才去看,初衷是他是传统文化之一,算是哲学,又有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值得去了解一下。可以真的难呀,没有解释,都不读不下来。
3#
发表于 2022-6-14 11:53 | 只看该作者
能读懂易经的人少,但读的人一定是不少的。其实有读的精神应该已经很好,最起码是关注到这本书,总比不知强。作者的心性为提高自己退休后生活并能自由支配,这是对前期与后期生活质量的及时调整,意外收获一元学习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易经机会,给作者带来意外的惊喜,有时广告也靠谱。
4#
发表于 2022-6-14 11:55 | 只看该作者
易经原文硬着头皮读了一点,后来实在受不了,读了几本名家的解读。那是很久以前了,现在已经基本无感了。
且不说它有没有被迷信利用,至少没有见识过它的神功。
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晓斌 于 2022-6-15 09:48 编辑

回复东方玉洁老师和喻芷楚、草舍煮字两位版主——                                                                                         第一,我所说的差一点儿错过,并不单单指错过《易经》,而是指错过包括《礼记》、《孝经》等一批凝聚古人阐述仁义礼智信等方面的著作。
第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并不准备短时间的、用全部的业余时间去突击学习,而是准备有计划地从现在开始,然后让它贯穿我整个的退休生活,直到老()糊涂。
第三,简单说一下《易经》:《易经》从天地说起,里面涵盖了教育、诉讼、创业守业等等,一系列小到个人修身养性持家,大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可以说有理有据有逻辑。
第四,简单说一下对于《易经》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不是想指导谁哈,只是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写出来——
1、要有足够的耐心。
2、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关键字词的含义。
3、古人写东西,喜欢就眼前之物信手拈来,喜欢比喻、借喻、象征,我们要学会发散思维。举个我打这句话时突然想到的例子——我说:女人,糖也;男人,肉包。我不解释自己说这句话的意思,让大家去读,去猜。我相信,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解释。
4、学会借鉴。借鉴就像凳子或梯子,你家里墙上挂着个东西,你站着拿不到,跳起来也拿不到,这时端根凳子或架个梯子就拿着了;借鉴就像竹竿,你想吃那棵果树上挂着的又大又红的水果,但是却爬不上又够不着,这时,你找一根竹竿,问题就解决了。
就说这些,耽误三位老师了。
祝三位老师开心健康,创作丰收!






6#
发表于 2022-6-15 10:06 | 只看该作者
退养之年,大可读读自己入眼入心的书,刘老师的选择是不错的。我的回复只是个人感受。
7#
发表于 2022-6-15 13:29 | 只看该作者
易经这东西一看就头疼,就放弃,不过中国文化跟哲学的源头,大抵就是就是出自于此。
8#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5:1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6-15 10:06
退养之年,大可读读自己入眼入心的书,刘老师的选择是不错的。我的回复只是个人感受。

煮字老师,实话实说
目的也许只是为了避开那句“老而不死是为贼”吧
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5 15:19 | 只看该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22-6-15 13:29
易经这东西一看就头疼,就放弃,不过中国文化跟哲学的源头,大抵就是就是出自于此。

头疼只是为了厘清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而已。
谢谢八姨!
10#
发表于 2022-6-15 18:46 | 只看该作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眼中也有一千个《易经》。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我理解的《易经》是本哲学书,然后也正三观。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08:52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22-6-15 18:46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眼中也有一千个《易经》。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我理解的《易经》是本 ...


广慧老师说得对,这本书真的很神奇,每咀嚼一次,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受。

12#
发表于 2022-6-16 09:24 | 只看该作者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文明有多远,迷信就有多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世界的奥妙,人性的难测都是无穷尽的,当个人思维无法突破局限的时候,向客观事物之外的玄学易学靠近,也无可厚非。
真要较起真来,红白喜事都是迷信。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08:47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2-6-16 09:24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文明有多远,迷信就有多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世界的奥妙,人性的难测都是 ...

说得真对。可惜,很多人找了半天,最后也没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
谢谢如风老师来访!
好久不见,祝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2:00 , Processed in 0.0560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