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0|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夫学易之承天时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17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2-6-17 12:13 编辑

  村夫学易之承天时行
  
  上一篇写的《乾》卦,题目是《与时偕行》,取自易传《文言》,而帛书易传《二三子》中则有更具体的解释:此言君子务时,时至而动……时尽而止”。因为《周易》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就是“时”。无论是乾卦的“自强不息”,还是坤卦的“厚德载物”,都不是根本性的,离了“时”的“自强不息”,属于冒进,定会跌得头破血流。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而离了“时”的“厚德载物”,则是“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事实上,无论是乾卦,还是坤卦,“时”都是根本性的。这里再次强调:无论是“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都只是《易传·大象》中对《易经》的一种解释,而且只是对于“亁”“坤”两卦各自的解释,根本就不能代表整部《易经》的要义。
  
  这里且谈坤卦。
  
  《说卦》云:乾,健也;坤,顺也。”乾卦之义就是刚键,帛书《周易》中的卦名就是“键”(通“健”)。而坤卦之义就是柔顺,帛书《周易》中的卦名则是“川”,熹平石经《周易》中则作“巛”,其他古籍中也有作“□”(三个竖提画,如“鼠”字下面去掉四个点),以上种种,皆通“顺”。汉代以前并没有这个“坤”字,所以后起的卦名“坤”,也即“顺”的谐音字,与其字义“地”并没有多大关系。《杂卦》云:“乾刚坤柔”,也强调了这两卦的根本卦义。与《说卦》及帛书易传《衷》等皆吻合。《大象》中说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样是以柔顺的大地为象,解释坤卦之义,告诉人们要学习坤卦之德,包容一切。帛书易传《衷》云:“川,爻阴,数六,其义沾下就,地之道也。”说的也是一个意思。
  
  与亁卦卦词中非常典型的时乘六龙以驭天”相比,坤卦的卦词更杂,更隐晦,歧义也更多。甚至不同学者的解释之间天差地别,叫人莫衷一是。这里,仍然秉承“理象结合”的原则,分享自己的粗浅理解。
  
  坤卦,上坤下坤,六爻纯阴,乃是柔顺之至之象。所以卦词说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帛书易传《衷》中引为“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先说“丧朋”后说“得朋”,与“先迷后得主”对应,似更合理一些。)乾卦卦词中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已经把前人弄得迷迷糊糊,坤卦中间还插了几个字,为“元亨,利牝马之贞”,两相比较,也可证明亁卦中应该断句为“元亨,利贞”,而不是像《文言》中那样四个字分开来讲。和乾卦卦词一样,“元亨”就是大顺,“利贞”就是利于稳定行动,而加上“牝马之”三个字,则限定了行动的方式——像母马那样稳定行动。乾为刚健,故以龙象之;坤卦柔顺,故以母马象之,对比相当明显。
  
  对于卦词,帛书易传《衷》中释为:子曰:易又(有)名川(坤),雌道也。故曰牝马之贞童兽也,川之类也。是故良马之类,广前而景后,遂臧。尚受而顺,下安而静,外有美形,则中有{臧达,故曰大亨,孰及}乎?昃以来群,文德也。是故文人之义,不侍人以不善,见恶墨(默)然弗反,是谓以前戒后?武夫昌虑,文人缘序。”除了强调坤卦(川卦)是“雌道也”,更指出“尚受而顺,下安而静,外有美形,则中有臧达”一方面强调“受顺”“安静”,一方面强调“美形”“臧达”,都是与乾卦相对而言的。此外,还特意强调了“文人之义”,显然是把乾卦看成了“武夫”。乾坤两者,一刚健,象武;一柔顺,尚文,无不形成鲜明对比。
  
  后面的卦词理解起来就有些难,甚至在断句问题上同样存在争议: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不是乾动坤静吗?怎么又“有攸往”呢?明明“有攸往”了,怎么又“安贞吉”呢?还有,“利”字究竟单独成句还是和前面或后面联合成句?“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究竟什么意思?“朋”字指的是朋友还是朋币……这些问题无不叫各路学者争论不休。这里不做过多考证,只提自己的看法。
  
  《文言》云: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我们在其中又发现了一个“”字,且是“承天而时行”,那么就意味着,坤卦虽主静,但却并不是真的就一动不动了,而是要按照柔顺的原则去动,这种动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承天”,二是“时行”。天,是与地相对的。《说卦》云:“乾天也,坤地也。”所以,所谓的“承天”,就是要承乾之刚劲。而“时行”,和《文言·乾》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是一个意思。所以,坤卦与乾卦相比,除了同样重视“时”,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要依托乾之刚劲方可采取行动
  
  
  明白这一点,对坤卦卦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为什么要利牝马之贞”?因为在马群中母马要跟随公马行动才有利;为什么“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因为之前没有“承天时行”所以就“迷”了,后来“承天时行”所以就“得主”了。为什么“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因为“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榖)”(帛书易传《衷》),刚开始不“承天”(拂逆)就“丧朋”,后来“承天”而“顺”从就“得朋”了。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帛书易传《衷》又有“武夫有拂,文人有辅,拂不桡,辅不绝,何不吉之有?”前文已经有述,“武夫”指乾,“文人”指坤,两者相辅相成,方能“何不吉之有”。而显然,乾是主导者,坤是跟从者。这是一定之规,照此而行,方能有“安贞吉”的结果。
  
  再看爻词。
  
  初六,履霜,坚冰至。”《小象》释为:“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如果把阳看作积极的、正面的,则阴表示消极的、反面的。初六爻在六阴之初,就是阴气凝聚的开始。人们从这一爻中应该体会到,所有不好的事情在开始都会有征兆。根据这一征兆,提前预防,便能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大问题。帛书易传《二三子》云:“易曰:履霜,坚冰至。孔子曰:此言天时谮,戒葆常也。意思大致相同。《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系辞》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都把这一道理讲得相当清楚。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小象》释为:“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前面基本上是把爻词重复一遍,等于什么也没说。只有最后半句“地道光(广)也”,算是强调了一下:本句讲的就是“地道”,也就是“坤道”。至于这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又颇多争议,在此不做过多论证,且换一个角度来理解:直者,不曲也;方者,不圆也;大者,不小也——综合起来这就是“地之道”。如《大象》中说的“厚德载物”略同。什么样的“厚德”呢?大概就是不曲不圆不小之“厚德”。至于“不习”,易学名家廖名春释为“习”通“摺”通“折”,窃以为不妥。因为后面已经有了“无不利”,若前面再说“不折”,属于意思重复。另,帛书易传《衷》中说:“易曰直方大,不习,吉子曰:生文武也,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无不利”三字换成了“吉”字,意思相同。而孔子的解释“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提到了“学”字,可证爻词就是“习”字原意。孔子认为,想要保持“直方大”之“德”,顺势而为就会“吉”,而不要“强学”或过度习练,因为那是有违坤卦“顺”之道的。《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其中也是把“直方”看成了“直内”“方外”之“德”,只是没有提及“大”字(有学者认为“大”是衍文,但帛书《周易》中“大”字亦在,可证不是衍文。)后面的“则不疑其所行也”,还是说只要保持前面之“德”,便可保所行无误。意思大致相同。帛书易传《缪和》则说:[德以与人过,则失人和矣;非人之所习也,则近害矣。是从反方面论证不遵守“地道”(坤德),以及硬要“习”练会造成怎样的危害。与前文可为互补。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小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注意,这里又一次提到了这个“时”字。《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则再一次提到了“地道”,并且引申出“妻道”“臣道”。至于“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一句,则颇为后世所称颂,将其视为“功成身退”的同义词。帛书易传《衷》中则说:“《易》曰含章可贞,吉言美请之谓也。文人动,小事时说(悦),大事顺成,知毋过数而务柔和。《易》曰或成王事,无成有终子曰:言诗书之谓也。君子笱(苟)得其终,可必可尽也。君子言于无罪之外,不言于有罪之内,是谓重福。”在爻词“含章可贞”后面加了一个“吉”字(可能是六二爻词误抄在此),并且再次强调了“坤德”之吉的具体表现“言美请(情)之谓也”,以及守此德的结果“小事时说(悦),大事顺成”。当然,从爻词上看,“顺成”倒不见得,但虽然“无成”毕竟“有终”,结果肯定是好的。

  
4,括囊,无咎无誉。”与六三爻词很像:“含章”,把才德隐藏;“括囊”,把好东西装在袋子里。意思接近。而“无咎无誉”与“无成有终”也很类似。《小象》则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六三爻词说的是“有终”,六4爻词说的则是“不”,似乎更进了一步——即便做不到“无成有终”,至少可以做到“慎不”。这同样是“坤德”之功。帛书易传《衷》曰:“不言之谓也。{其口慎言},何咎之有?墨(默)亦毋誉,君子美其慎而不自箸(著)也,渊深而内其华。”从“不言”“慎而不自著”的角度来解释“括囊”,含义类似。《文言》则云:“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再一次强调了这一“时”字。之所以要求隐藏才德,要小心谨慎,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时”的限制。与帛书易传《二三子》中解释乾卦三爻中说的“时至而动,时尽而止”意思一样。所谓“天地变化”,就是“时至”,所以才“草木蕃”。而“天地闭”,就是“时尽”,所以才“贤人隐”。


  “六五,黄裳,元吉。”六五爻不但是吉,而且是“元吉”。正是由于把坤德发挥到了极致的原因。黄者,土色也;裳者,下衣也。居中居下,都是坤德的表现。《小象》释为:“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则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帛书易传《衷》曰:“尉(蔚)文而不发之谓也。文人内其光、外其龙。不以其白阳人之黑,故其文兹章。”易{之要}既没,有爵{者守其义不易},居其德不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文在中也”,还是“美在其中”,或者“文而不发”,意思都很接近,也都显示了不张扬、不炫耀,韬光养晦的“坤”德之用。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上六爻词同样颇多争议,而且不同的解读千差万别,甚至完全相反。比如,单是“玄黄”二字,就有颜色(《文言》“天玄而地黄”、病态(《诗经》“我马玄黄”)、流血貌(通泫潢)……等多种解释。“战”的解释也有很大分歧,主要是“争战”和“交接”两种解释。在这里,仍然不做辨析和考证,只依卦象卦,并结合《易传》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最重要的参考是《小象》中的解释:“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这一点,和对乾卦上九爻词“亢龙有悔”的解释“盈不可久也”十分接近,由此可以推断,坤卦上六爻词则是由于柔顺(坤德)得过头了,所以再无可柔,再无可顺,只能落得个困穷无救的下场。柔顺虽然是好的,但也要看“时”,不分时间和场合,柔顺过了头,不但不会换来同情和理解,反而可能引来更大的问题。不过《易》理不是叫人钻死胡同的,尤其是最重要的乾坤两卦,既然乾卦上九爻词“亢”而“有悔”,坤卦上六自然也该有解决之道,其道就是不再韬光养晦而要主动表现。坤卦,有一个重要的理象,就是文饰,或者说文明,但这种文饰或文明都是藏而不露的。比如爻词中“含章”“括囊”“黄裳”,尤其是六五爻的《小象》“文在中也”,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由此,对于上六爻词“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则可以理解为坤与乾(龙)相交接,以更加丰富地展现自己的文彩。下面论证择诸释读中可用者为证(不合者则弃):《说文解字》有:“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就是把“战”字解释成“接”。“野”则参考同人卦“同人于野”,表示远离城邑更广阔的空间。《文言》有:“天玄而地黄”,即把“玄黄”解释为颜色。帛书易传《二三子》:其血玄黄者,见文也”,则把“玄黄”解释为“见文”,其意近之。至于“血”字,《文言》中讲:“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多少有些牵强,且存疑。对于整句爻词关于展现文饰的含义,则有以下例证:帛书易传《衷》:子曰:圣人信哉,隐文且静,必见之谓也。龙七十变而不能去其文,则文其信于(与),而达神明之德也又言:龙单(战)于野”,文而能达也帛书易传《二三子》则说龙战于野者,言大人之广德而下(接)民也。其血玄黄者,见文也。圣人出鸣教以道(导)民,亦犹龙之文也。”实际是绕过了爻词本意,从德行的角度来解释,倒和《大象》有几分相似,不过仍然强调了“见文”之意。
  
  六爻之外,坤卦也和乾卦一样,有一个“用六”爻,也就是六爻皆“六”的意思:“用六,利永贞”《小象》释为:“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在上一篇释乾卦时,曾说过“利贞就是利于稳定行动”,如此,“利永贞”就是利于永远这样稳定地行动,也即意味不急躁,不冒进,按部就班,方能持久。
  
  最后,还是要引帛书易传《易之义》中的一段话:子曰: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动),不动则无功。恒动而弗中则{},此刚之失也。不柔则不静,不静则不安,久静不动则沉,此柔之失也……刚之失也,动而不能静者……之失也,静而不能动者也。是故天之义,刚建(健)动发而不息,其吉保功也。无柔(救)之,不死必亡……地之义,柔弱沉静不动,其吉保安也。无刚救之,则穷贱遗亡。”孔子这段话,再次强调了刚柔相济的道理,也即乾坤相辅相成之意。在乾卦的解读中,我重点强调了“与时偕行”,而在坤卦中,则重点突出了“承天时行”,同样是“时行”,同样强调“时”的重要性,但毕竟“刚柔有别”(男女有别),坤卦柔顺的卦性便决定了,除了要“时行”之外,还要“承天”,也即借助乾卦的力量,与乾卦相辅相成,方能有所为,有所成。帛书易传《二三子》曰:“川之至德,柔而反于方。键之至德,刚而能让。”也就是说,无论刚柔,都不能过过,要刚柔相济方是“至德”,否则,一味阳刚,则刚而易折;一味柔顺,则柔而易败。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这也正是《周易》在重视“时”的同时,充分发扬辩证思维的可贵之处。
  




  

2#
发表于 2022-6-17 11:01 | 只看该作者
如空研究周易可不简单啊,我真是羡慕。
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2:2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22-6-17 11:01
如空研究周易可不简单啊,我真是羡慕。

简单,简单。易者,不难也。难的根本原因是坊间的书大都入了叉道。就像刚会走的孩子,不从走开始教,非要教芭蕾动作……
4#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2:24 | 只看该作者
累死老子了……一提交就提示“含有不良信息”,经过不下二十次的努力,先发一半,再添一段,再添一段……终于确定“不良信息”在哪段了。于是再发一段的一半……提示不行,再发一半的一半,还是不行,最后发一句,还是不行,把两个字换成拼音,还是不行……直到最后只发两个字,还是不行。终于搞清楚了:不良信息是“六4爻“的”4“字……发疯了……

点评

辛苦啦!好有耐心,至刚至柔之境。哈哈哈!  发表于 2022-6-22 09:46
5#
发表于 2022-6-17 12:36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6-17 12:24
累死老子了……一提交就提示“含有不良信息”,经过不下二十次的努力,先发一半,再添一段,再添一段……终 ...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点评

笑着老革命,恨着新问题。  发表于 2022-6-22 09:47
6#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3:36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智商,已经戴不了手表了。想破脑袋也弄不明白,汉字“4”怎么就成了不良信息?
刚才一个朋友说“牝”字是敏感词,给我吓一跳,好在还侥幸通过了……
7#
发表于 2022-6-17 14:0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6-17 13:36
我这智商,已经戴不了手表了。想破脑袋也弄不明白,汉字“4”怎么就成了不良信息?
刚才一个朋友说“牝 ...

依我的智商看,4是阿拉伯数字,怎么可以出现在易经中?古兰经还勉强。

点评

某些同志,幸灾乐祸,此正人君子所不为也。  发表于 2022-6-22 14:05
64卦,不就有4?  发表于 2022-6-22 09:50
8#
发表于 2022-6-17 15:06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6-17 12:24
累死老子了……一提交就提示“含有不良信息”,经过不下二十次的努力,先发一半,再添一段,再添一段……终 ...

防止网络舆情,现在敏感问题多多。
9#
发表于 2022-6-17 15:0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有见地,研究深刻,值得探讨,学习。
10#
发表于 2022-6-17 15:08 | 只看该作者
前一段时间我有个同学教我看书,厚厚的一本《周易八卦》上面有笔记有圈有点。所以兴趣源于喜欢,走进周易,会发现妙趣横生,越研究越有意思。
11#
发表于 2022-6-17 16:21 | 只看该作者
八卦之义研究如此地步了,可见用功之人必有所得啊。卦义我是瞧不懂的,只知道方位。
12#
发表于 2022-6-18 09:01 | 只看该作者
易经读起来不易,这些爻辞都看过,但不能懂,更不会用。起卦容易断卦难。
13#
发表于 2022-6-19 09:52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6-17 12:24
累死老子了……一提交就提示“含有不良信息”,经过不下二十次的努力,先发一半,再添一段,再添一段……终 ...

这种所谓的言论自由环境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到处都是不良信息。
可是鬼也不知道,他们草木皆兵的脑袋里,
到底什么是不良信息。
我昨天只是想分享两篇王小波的杂文,
也是各种不良信息。。。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
我们好在退步。
当年随便发表的文章,
现在竟然不允许。
这是什么世道。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3:2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6-17 14:05
依我的智商看,4是阿拉伯数字,怎么可以出现在易经中?古兰经还勉强。

某些同志幸灾乐祸,非君子所为也……

点评

该同志虽然幸灾乐祸,不意因祸得福,知晓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  发表于 2022-6-22 16:05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3:27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2-6-17 15:06
防止网络舆情,现在敏感问题多多。

其实是问题敏感,但最终却成了汉字敏感。皇帝老子都没了一百多年了,何时避诲才能消亡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9:23 , Processed in 0.06175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