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陪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7 1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2-7-7 19:40 编辑

陪读

文/匡建华

   陪读是一个古老的名词,没有想到在中国消失了半个多世纪又会卷土重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古代,公主、皇子、太子乃至皇帝,身边都有陪读的角色,不过都是要经过严格筛选。不少大户人家的少爷身边也请有书童,陪着读书,一般是帮主人整理书房、研磨、购买书籍,上京赶考时就在少爷身边帮忙提东西,能力强的书童还会充当保镖的角色,或处理一些繁琐的事情,好让少爷安心地考取功名。

   在中国古代,中央设立有国子监,把学生分为国子生、伴读、陪堂生三种。国子生都是贵胄子弟,属于培养对象,伴读和陪堂生都是为了贵胄子弟能更好地学习而招收的陪读生。平民百姓子弟虽然可以入国子监旁听学习,但要经朝中三品以上官员举荐。伴读、陪堂生、书童一般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地位和仆人差不多,好处是不仅有饭吃,还可以读书,加上和公子、少爷朝夕相处,感情深厚,若少爷有幸考取功名,也会跟着发达,改善家里的生活,幸运的话还能求个一官半职。我们时常在古装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太子或皇上的陪读学子,就有在宫中平步青云事例。那怕这差事辛苦,但还是吸引不少平民子弟削尖了脑袋去当陪读生。

   新中国成立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没了陪读一说。在土家山寨,像我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吃饱了由家长送到学校由老师管着,上初中时大多数同学是早去晚归,来回最远的有近二十里路程,我们那一届只有十一名同学因离学校太远不得已才到学校寄读,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令人高兴的是婆婆会弄点好吃等着我们。说是有好吃的,也不能和现在相比,那时最好的是自产的鸡蛋、鸡肉、腊肉。

   我们的少年时代,没有洋玩具,放学后没有课外作业,更没有补习班、兴趣班,从小就要在父母的指导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操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本事。如我的父母都在外工作,加上婆婆爷爷年纪又大了,从读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开始负责家里水的供应,起初是用提水桶俩兄弟抬,十三四岁时,就开始用大木桶挑水,一担七八十斤的水压在肩上,走起路来就有些打晃。从泉眼到家里,沿着梯田朝上爬,一路三四里的上坡,来回五六趟,累得满头大汗,双腿也酸软了。我上初中和高中都是寄读,每到周六或周日就要回家挑三缸水,这样才可以吃上一周,时间长了缸里水就长了虫子,婆婆也舍不得丢弃,洗了菜的水,再给猪或牛喝,实在不能用了,就倒在厕所里,或用来浇庄稼。

   星期天下午,我就和相邻的几名同学一起背着大米、红薯、玉米面、腌菜到学校,翻过三座大山,到学校就是下午五六点钟了。在学校里,特别是夏天,洗衣服只有自己动手,开始有点走形式,把衣服放在水中搓几下就拿了起来,结果晒干了上面还有鼻涕印记,才感觉到做事不认真是何等对不起人。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要说陪读只能说是同学之间相互陪伴,或者说是抱团取暖,偶尔有哪位同学家长来校探视,都是稀奇事儿,会引来同学围观。那时乡亲们认为读书没多大用途,读的再多最终还是回家种地,能读到高中毕业的是极少数,许多同学小学没有毕业就回家务农了。记得读小学四年级时班上共有四十五名同学,到了五年级时仅剩下七名同学。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乡亲们逐渐发现读书不仅可以跳出农门,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且还是不求人、最体面、最简易的途径,这就大大提高了父母投资娃娃读书的积极性。

   近十几年来,许多在农村生活的父母生怕娃娃输在起跑线上,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把娃娃送到城里,租着房子,一边打工,一边陪娃娃读书,一陪就是十几年,直到娃娃上了大学才回乡清闲一下。有的母亲还暂时辞掉了工作,开启了漫长陪读的时光,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把握住有限的时间,争取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今爷爷奶奶是陪读的主力军,孙子读到哪儿就到哪儿租房陪着,像邻居孙奶奶就陪读近十年,先后将四个孙子和外孙陆续送入了大学。这对于孙奶奶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孙奶奶虽然读书少,但在陪读的过程中,经常与老师沟通,与众多的陪读的奶奶们交流,课任老师、学校的管理制度等等,几乎是了如指掌。虽然说陪读家长无法直接帮助孩子学习提高,但是他们可做好“后勤”工作,培养娃娃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得不说,每一位娃娃的成功,都离不开长辈背后的支持,即便家长没有选择陪读,也会采用自己的方式,去激励孩子们成长。 

   三年前,我县政府投资,在老家相邻村的地面上新建了教育园区。我曾和几位同事到园区探访,发现园区的占地面积比我读的那大学还要大,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服务,至于现代化设施就不用说了。娃娃们的读书声、歌声、奔跑的脚步声此起彼伏,让曾经挣扎在贫穷线上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几年不见,园区周围乡亲们四五层的洋房也是拔地而起,有了小城镇的模样。我问老乡你做这么大的房子住得了吗?老乡告诉我,这房子抢手呢,每到开学前就预订完了。原来他们是为陪读的家长们准备的。还有的乡亲利用多余的房子开起了农家乐,小超市,收入也不错。如今不少同事也赶潮流,一个个变成了陪读大军的一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生怕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遗憾。

   有一同事年轻时在教育园区所在的乡镇工作,并在现在的教育园区旁建了一套三层楼的私房,四年前他调到县城工作,就把那房子卖了。去年他孙子上高中,不得不再去那儿租房陪读。说这事他也只是苦笑,恨自己没有长后眼睛。

   陪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不同的是古代是大户人家出钱请同龄人陪读,而如今是自己陶钱陪自己的儿孙,而自己并不读书,只是照料娃娃的生活。我们的少年时代,父母都是在为温饱而奔波,为我们身体健康成长而努力,至于读书只好放在次要地位。如今乡下人和城里人一样,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陪读不再是大户人家的专利。但娃娃最终是要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读书只是获取知识技能的一个方面。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益。”教育娃娃是一门学问,理论上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难,至于采用什么方法,也是要因人而异。不过大多数教育专家认为:全程陪读还是不可取。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7-7 21:5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孩子金贵,学校离家稍远一点便会就近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所以学区房才那么贵。这种情况还要延续多久,不可知。
老师从古至今,洋洋洒洒把陪读的利弊剖析的清楚明白。确实,全程陪读不可取,可是如果不陪读,在电子产品肆虐的当代,有几个孩子能控制得了自己?教育孩子,太难了
3#
发表于 2022-7-7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看历史,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但是许多人并不想承认这个现实,还在凭着一厢情愿往那条窄路上挤,而没有看到,或者不想看到未来的惨败,这才是最可怕的!
4#
发表于 2022-7-7 22:2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不错,很有意义。问好匡老师。
5#
发表于 2022-7-8 09:51 | 只看该作者
如今养育一个孩子,家长付出的各种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效果却并不见得好。读书学习确实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孩子的劳动意识、自理能力却被严重忽略了。这样精心养育出的孩子很多就像温室里的小苗,经不住风雨烈日。欣赏美文,问候老师!
6#
发表于 2022-7-8 10:56 | 只看该作者
从古说到今,陪读的意义已完全变了味。现实中也见到过这样的陪读,高中生了,人高马大,还要弱小的妈妈一日三餐伴着。我觉得不可取。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9:28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22-7-7 21:52
现在孩子金贵,学校离家稍远一点便会就近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所以学区房才那么贵。这种情况还要延续多久, ...

教育孩子现在太难了,不教育长大了更难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9:28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7-7 22:29
文章写得不错,很有意义。问好匡老师。

谢谢何老师鼓励,晚上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9:29 | 只看该作者
林梢客n 发表于 2022-7-8 09:51
如今养育一个孩子,家长付出的各种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效果却并不见得好。读书学习确实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

谢谢老师点评,与老师有同感!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7-8 10:56
从古说到今,陪读的意义已完全变了味。现实中也见到过这样的陪读,高中生了,人高马大,还要弱小的妈妈一日 ...

谢谢老师支持,真是想不到高中还要陪读呢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9:33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22-7-7 22:06
回看历史,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但是许多人并不想承认这个现实,还在凭着一厢情愿往那条窄路 ...

谢谢老师来访,现在读书读成铁饭碗难了。
12#
发表于 2022-7-9 10:03 | 只看该作者
      深入浅出的把“陪读”这个词从历史中拽出来,释义、解答后融入时下,好文笔,点赞!
      是啊,‘陪读’,是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进程以后,有多少孩子进城读书,又有多少父母陪读。
      最见惯的事实就是‘隔辈儿’  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陪孩子,当然,还兼管做饭,辛苦,劳累。
      文章揭示了这一社会主题,这些老人太累了。
      赏析,问好。周末愉快!
13#
发表于 2022-7-9 10:28 | 只看该作者
陪读也是长辈的付出的体现。其实,陪读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自己学习,边上有个人看着,心态不见得好。我是从来没有陪读过。做的牺牲,就是不时妻子不让看电视。欣赏佳作,问好建华老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16:51 | 只看该作者
然野 发表于 2022-7-9 10:03
深入浅出的把“陪读”这个词从历史中拽出来,释义、解答后融入时下,好文笔,点赞!
      是啊,‘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下午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16:52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2-7-9 10:28
陪读也是长辈的付出的体现。其实,陪读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自己学习,边上有个人看着,心态不见得好。我 ...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谢谢老师加分鼓励,下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3:39 , Processed in 0.0614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