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试谈陇南当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25 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7-28 09:16 编辑


陇南因独特的地理风貌、奇异的风土人情、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自古人杰地灵、文人辈出,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散文创作有了较大发展,不仅走出了在甘肃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散文作者,也产生了一大批富有陇南地域特色的散文佳作。


一、陇南散文创作发展的基本脉络


陇南散文创作历来是文学门类中较弱的一项,建国初期至“WenGe”末,几乎没有产生较有影响的散文作者和散文佳作。改革开放后,犹如荒漠的陇南散文园地,随着涉猎文学创作人数的增多,散文创作萌发了新的生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陇南散文创作一直落伍于全省其他市区。进入九十年代,黄英、小米、杨天斌、魏旭、袁兴荣、肖娴、田茂林等人涉足散文领域,写出了一些较有质量的散文,并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1990年,朱金旭获《散文百家》杂志社举办的“中华精短散文”优胜奖,成为全国15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作者。随后,黄英出版了散文集《心海帆影》,杨天斌出版了散文集《寂寞也是歌》,田茂林出版了散文集《黄山雨》。进入新世纪后,以正雨为代表的散文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盖、小米、赵殷、尚建荣、张丽、任双宝、王新瑛、波眠、李亮、小小(郭海滨)、赵文博、刘高潮、李兴林、蔡勤学、朱晓光、贾文琴等人脱颖而出。正雨的散文集《逝去的裕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成为陇南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之一,其代表作《陕北的月亮》经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进入2002年中国散文学会年度排行榜。赵殷的散文接连在《甘肃日报》“百花”副刊以头条位置推出,作品《瑞草》还被《文艺报》《散文选刊》转载。杨天斌、尚建荣、张丽等人多次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使得陇南散文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弱势形象逐渐发生嬗变。十年后,陇南散文创作更是蒸蒸日上,一批“七零后”、“八零后”甚至是“九零后”加入散文作者队伍,在全国重要报刊屡屡有陇南散文作者闪亮登场;主力军作者方兴未艾,年轻作者更是势如破竹、后来居上;散文集出版更有群星璀璨、各领风骚的景象。小米、杨天斌、赵殷、蝈蝈、王新瑛的散文或散文集斩获黄河文学奖,其中赵殷获奖达四次之多。评论家陈鸿雁在《新世纪甘肃散文概述——“新世纪甘肃文学的多元化构建”系列》一文,特意提及正雨、小米、赵殷、蝈蝈、尚建荣等陇南散文作家群体中杰出的代表。散文家杨献平《2002年以来的甘肃散文创作整体态势》一文,对赵殷的《手擀面》《门楼》《藏在洋姜地里的汉字》、正雨的《陕北的月亮》、尚建荣的《与鸟有关》等散文赞赏有加,表明陇南散文作者和散文作品已经引起文坛关注,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


二、陇南散文作者的地域性分布


陇南“八县一区”散文作者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性,大致以他们的籍贯或主要工作生活地域为依据归类,可以基本窥探出陇南区域内散文创作发展的基本状况。武都区(含市直)大致有陆开华、李百川、王沛麟、夏青、娄炳成、常金生、张国元、朱泉雨、过河卒、甘宏、张红霞、刘满园、赵玉虎、三道、曾淼、李苍军、王彤辉、赵立琼等人。宕昌县大致有冉创昌、赵新平、韩春晖、杨建栋、马昱东、杨海涛等人。文县大致有正雨、李世仁、毛树林、小米、刘启舒、严凤岐、尚建荣、宋彬、熊成林、王祥林、顾彼曦等人。礼县大致有赵文博、苟秉奇、祁波、赵殷、式路、祁云、蒲黎生、南山牛、包苞、白金龙、包百祥、祁新龙、李剑鸣、王小燕、何郑、乔斌琪、刘海龙等人。西和县大致有黄英、刘高潮、鱼树雄、杨天斌、波眠、陇上犁、魏旭、冯春辉、吕敏讷、杜富桂、魏全民、赵君平、张杰、李春风等人。成县大致有张忠、王兆钧、王东祥、张永祥、朱金旭、茹久恒、成志杰、蝈蝈、王帆棣、陈建云、唐秀宁、曾玉梅、闫永祥、贺朝举、张佩洁、邱怀玺、乔小兰、唐虹等人。康县大致有张董家、龙青山、李永康、崔珍康、张丽、袁兴荣、武诚、李如国、王凤文、万太军等人。徽县大致有田雪、孙士信、马维义、张筱、澄碧、王新瑛、肖娴、李伟宏、王秋霞、居卫红、李亮、刘浩、冉富强、荆秀成、杨艳辉、王旭红、刘彦林、杨晓琴、李慧荣、吴世刚、王义等人。两当县大致有李兴林、罗曼、王彦青、苟昌盛、冯淑雁、雷爱红、李三良等人。这些作者历经大浪淘沙,有些已经与散文创作绝缘,有些通过披荆斩棘成长为陇南散文作者中的翘楚,而且以散文创作门类加入中国作协的人数日渐增多,如赵殷、王新瑛、刘彦林等人,可以目之为陇南散文作者群体的领头雁。另外,还有走出陇南的浩岭、任真、朱广贤、原上草、唐翰存、苟天晓、赵金祥等人在散文创作上亦有丰厚的收获。


三、陇南散文创作呈现的主要特点


1、地域特色是陇南散文固有的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几代陇南文艺工作者越来越对陇南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热爱有加,以散文这种文体抒发对这块热土的挚爱情愫。郝洪涛的《山林中的小镇》对康县咀台镇进行全景式描摹,欣喜地称它为“镶嵌在深山峡谷之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张董家的《深山绿玉红土河》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呈示出视野里“神秘”的“红土河”之美。朱广贤的《关于故乡》、任双宝的《苜蓿花漫过的地方》、曹锐的《白马山寨的小路》、刘启舒的《再回藏乡》、李世仁的《背着月光到天明》、王东祥的《康南五章》、张丽的《康南茶语》、罗曼的《黑河清凉》等散文,几乎无一例外地附着陇南地域的元素。文丕谟散文集《绿色的梦》,夏青散文集《陇南情梦》中的“永远的声音”一辑中的《白龙江上的溜索》等篇,均彰显出鲜明的陇南地域特性,对陇南的深情凝目和真情倾情引人感怀。


2、书写奇山丽水是陇南散文的主流。陇南独特的地貌特征,造就了众多的奇山秀水,旖旎风光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热情礼赞。张董家的《陇南的山》以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发出 “清灵雅致是陇南的山,浑厚高峻是陇南的山”的咏叹。陈廷栋的《西狭之魂》、王兆钧的《汉隶明珠<西狭颂>》、杨清汀的《<黄龙碑>记》、赵殷的《天惠之碑》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西狭颂进行多角度的内涵诠释。市文联选编的《大美陇南》(散文卷)更是集中遴选了正雨、李世仁、毛树林、徐小英、老盖、南山牛、小米、尚建荣、罗愚频、刘满园、祁云、袁兴荣、李兴林等50多位散文作者的佳作,集中展示出陇南风光的绝美和引人向往的特质。夏青散文集《陇南情梦》中的“陇南山水自多情(一)(二)”辑中的16篇作品更是描绘陇南山水风光的佳作。新世纪以来,陇南作者出版的上百部散文集中,描写陇南山水风光的篇什更是众多,生活在陇南的文艺工作者们以散文传递自然之美,并为激发了创作灵感的秀美山水献上情景交融的赞歌。


3、真挚情感抒发是陇南散文的传统。陇南人质朴厚道、重情重义,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散文书写中自然而然融入真情,流露出感人至深的魅力,包括友情、师生情、邻里情、爱情等,尤其是表达人间至美至真的亲情类散文大量诞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这类散文最突出的特点,这也是陇南散文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延续着这类散文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正雨的《牵着阳光的手》、小米的《家族留影》、尚建荣的《父亲的阳光》、祁波的《蓉姐》、李永康的《春天的娘》、徐小英的《婆婆》、肖娴的《母亲的银手镯》、王新瑛的《嫂娘》、白金龙的《有种称呼叫兄弟》、杨天斌的《豆花嫂》、式路的《母亲的春天》、赵殷的《命如蒿草》、蝈蝈的《压进箱底的梦境》、吕敏讷的《父亲的院落》等均是写人记事散文的佳作。当然,个人文集中书写情感类的散文更是难以确数。


4、故园意识流露是陇南散文的质地。陇南人的恋家情结根深蒂固,文艺工作者对故土家园满怀依恋,尤其是跳出农门进入城市的“游子”,更是对稔熟的山水、草木、庄稼、畜禽和农事进行深情地回望,浓烈的乡愁成为感念故土的代名词,造成陇南作者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乡土”题材散文,如:式路的《村风》、杨天斌的《朴素的农事》、小米的《故乡与农历》、赵殷的《戏楼》、张永祥的《大麻地》、陇上犁的《西部的事情》、武诚的《失去衣裳的故乡》、杨瑞峰的《远去的碌碡声》等,都是比较有分量的单篇散文。关于乡土题材的散文集,赵殷的《回到固城》是陇南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集,杨天斌的《朴素的农事》《大地上的事情》、刘满园的《陇蜀情怀》、三道的《白草莓,红草莓》、刘彦林的《故乡事》、吕敏讷的《倾斜的瓦屋》、唐秀宁的《燕语似知》、贺朝举的《最后的桃花源》也比较优秀,而后起之秀的散文作者牛旭斌更是对故乡有着刻骨的感念,他的散文集《在离乡》以鲜明的特质奠定了名列前茅的地位。


5、“女子军团”成为陇南散文一大亮点。陇南散文作者群体中近百人的女作者现象,在全国地市级并不多见,尤其是女作者的散文创作所达到的高度和别具一体的书写风格,使得陇南散文创作整体上呈现女作者更为艺压群芳的趋势。赵殷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山花》等核心期刊频频亮相。茹久恒的散文集《我心蒙昧》,王新瑛的散文集《素影流年》也登上了黄河文学奖的“光荣榜”。肖娴的散文《母亲的银手镯》在《飞天》杂志社举办的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中获二等奖。徐小英《婆婆》《我家有个梨树园》收入《飞天》60年典藏。罗曼等人的散文多次被知名杂志《读者》选载。吕敏讷的散文《隔窗听雨》入选《2020中国年度散文诗》。杨艳辉、杜富桂、赵新平、王瑞玉、陈彩霞、唐秀宁、王小燕、雷爱红、王秋霞、李慧荣、杨晓琴、赵君平、张佩洁等人或在重要期刊发表作品,或出版了散文集,她们是陇南散文作者群体中的亮丽风景。


6、主题创作为陇南散文注入持续活力。陇南红色文化的丰富性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散文创作的重要着力点。陆开华发表在《甘肃文艺》1959年第3期上的《霍书记来到了引洮工地》《党中央来了回信》,可以看作是陇南建国后红色题材散文的“鼻祖”,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正雨的《哈达铺轶事》是书写红色文化题材的佳构。近年来,市文旅局、市文联组织了多次红色文化、“康养”文化、陇蜀之城建设等为主题的笔会,在康县阳坝镇、宕昌县哈达铺、两当县太阳寺、武都区兴隆、文县碧口、礼县红河等地实地采访,催生了一大批散文佳作。为描绘陇南政治、经济、事业等繁荣与发展,还组织写作精英在电商题材、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编选了多部采访作品集,王有库、王凤文、唐秀宁、杜富桂等散文作者以生花妙笔展示了陇南电商风采,以及陇南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市文联还编辑出版了《天堑变通途》《生命在废墟上屹立》《放歌五阳路》《女儿梦•电商情》等作品集。杨艳辉、刘辉合著的展示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纪实作品《山湾梦谷》已面世。


7、“非遗”题材逐步引起必要的重视。陇南先民在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民间习俗、传统技艺和宗教信仰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多已经濒临消亡。目光敏锐的作家瞄准这一领域,以散文的笔法对其进行摹形留影。赵殷散文集《回到固城》中的《祭庄》《迎喜神》和长篇散文《千年乞巧千年唱》就是书写“非遗”的力作。王新瑛采取摄影和散文相结合的方式,对木脑壳戏、皮影戏、手工挂面等“非遗”进行有意识地采写,多篇作品被《文艺报》刊登。市文旅局组织全市作者对省、市“非遗”传承人的采访活动,让一百多项“非遗”以散文的形式“复活”。


8、培训活动助推陇南散文再上新层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陇南散文写作者人数较少,除个别比较拔尖之外,大多数作者的散文写作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走出甘肃走向全国的更是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市文化局、市文联强强联手,邀请省内名家和全国重要文学期刊主编、编辑“走进来”,对本土有潜力的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传经送宝,像《散文选刊》《飞天》《湖南文学》《朔方》《天津文学》《青岛文学》等名刊主编的讲座,不仅让更多散文写作者受益,还推荐他们的散文在各大刊物亮相,促使陇南散文写作者快速成长。


四、陇南散文发展暴露的突出问题


1、守旧仍然是致命的因素。陇南多数散文作者思想比较保守,传统观念更是难以根本剔除,散文写作上墨守成规,惯性写作现象更是普遍,他们笔下诞生的散文多有“双胞胎”、“多胞胎”产品,不要说具有“独一味”的特点,就连新颖性的要求也很难达到, 这种现象初学者尤为严重。


2、对同质化没有清醒的警觉。陇南作者热衷于书写稔熟的故土家园,以及乡土气息浓郁的散文,按理说熟悉是写好散文的基础,乡土也是散文作者汲取素材的来源,但由于从众心理使然,成批量生产同类散文,自然而然形成“同质化”弊病。如果要在散文写作上长足发展,就必须避开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路子。


3、探索精神还是比较缺乏。陇南散文作者属于“本土化”,对先进的创作理念吸纳不够,对国外大师级的散文很少关注,或者即使有所涉猎但对其精髓没有自我内化,缺乏探索精神制约着走出去的步伐,致使出现在省内外发表了大量散文而精品力作较少的现象,小家碧玉式的散文数量最多,具有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的散文极其缺稀,还没有产生在全国有大影响力的散文家。只有探索才能蜕变,只有涅磐才能重生——这是陇南散文作者实现更大突破的必然选择。


4、群体意识期待引起重视。由于没有批评家进行必要的引领或矫正,陇南散文作者习惯在个人化创作观念下低吟浅唱,一些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先辈没有培养后继者的主动姿态,没有发挥传帮带或辐射作用,造成年轻散文作者出现断层的端倪,更没有“抱团取暖”和“合作”意识,散文“陇南军团”的形成很令人期待。


尽管陇南散文繁荣局面已经出现,但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屏幕上比照,陇南散文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持目前的发展常态也不能掉以轻心,守正创新仍然是最核心的根本,还需要有志于散文创作的同道携手同行、齐心发力,陇南散文的未来才能繁华毕现。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7-26 08:07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此篇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得慢慢品读学习。赞一个!

点评

感谢云馨关注拙作,祝您夏安!  发表于 2022-7-27 15:30
3#
发表于 2022-7-27 17:02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比较完整的关于陇南散文的描述,涉猎很多,从作者到地域,更引出了个人对家乡散文写作的期望。有沉淀,有思考,有贴心的融入。问候老师。疫情期间,注意防护。
4#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7-27 17:02
一篇比较完整的关于陇南散文的描述,涉猎很多,从作者到地域,更引出了个人对家乡散文写作的期望。有沉淀, ...

问好柳老师。感谢您的鼓励。祝夏安!
5#
发表于 2022-8-3 09:56 | 只看该作者
**也需要特殊处理,说明了纠结和敏感。检阅地区分类文体创作特点,需要大量细致的考量对比,能够深入且具有批判色彩的审视,能够显示出认真和诚实,对于相关创作应该有益。那么庞大的写作队伍,可以期待大家的出现和脱颖而出。

点评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祝您安好!  发表于 2022-8-8 09:45
6#
发表于 2022-8-10 23:08 | 只看该作者
哇塞!刘老师多面手哇~敬佩~~~~~~~~

点评

感谢老兄的关怀,祝秋安!  发表于 2022-8-15 10: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4:58 , Processed in 0.1471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